民间借贷双方口头有约定利息,但开庭时被告不承认怎么办?

平安207491481


口头约定,有一方予以否认,然后各执一词,都不会得到法庭支持,

双方当事人发生借贷时,法官并未在场,怎样才能让法官了解事实经过,这就需要证据,谁主张谁举证是原则,也就是说你说有约定你就要提交约定的证据,比如书面、证人、录音或视频等不一而足,什么是口头约定,所谓“空口无凭”应该知道吧?

当然了说句实话,这年月民间借贷没血本无归也算你菩萨供得高,什么利息算球了。


典型匹夫


【@徐言法事】告诉你答案:
你现在胜诉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能够补充其他的证据就更好了。


1、首先必须批评提问者,40万元不是个小数目,不应该只有一张借条,利息居然还是口头约定的。所谓亲兄弟明算账,借贷这类商业行为还是规范一些比较好,能省掉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2、民事诉讼不同于刑事诉讼,不要求证据确实充分,讲求的是优势证据。也就是说,如果支持原告的证据相对于被告的证据具有优势,一般认为原告主张的事实具有高度盖然性。那么,基于这个理论,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件,原告主张被告每月固定25日偿还1%的利息,如果能提供到账凭证等证据,那么被告按照固定期限支付的金额被认为是利息的可能性大,而被告主张支付的是本金,在长达二年的时间内偿还了近10万元的本金,没有要求原告置换40元的借条,明显不符合常理。也就是说,原告的主张明显具有高度盖然性,胜诉的可能性比较大。

3、建议再对证据进行补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比如说二人商议借款事宜的时候关于利息的约定是否有其他人知道,能否作为证人作证,两年的时间里二人是否就借款对过账,微信或短信记录能否体现出借款利息的蛛丝马迹等等。

4、最后,对于民间借贷的规范提几点建议,规范的民间借贷,尤其是大额的民间借贷,一定要有正规的借款合同、抵押合同和借款借据,借款合同或借条要载明约定的利率、还款期限这两个最重要的要素,资金往来不要走现金,无论是出借还是还款,一定要走银行转账。

5、以上,供参考。



徐言法事


我看到你说的借条标的还是40万元,是说后面换过借条吗?那问题应该不大,胜诉的可能性很大。

永远记得,打官司最终结果是法官判的。

不是对方否认法官就不能判。

如果只要对方否认,法官就不能判,那还打官司干嘛?

而法官判决案件,并不是说所有事实都百分之百都有证据才能判。民事案件的事实认定是法官认为事实高度可能存在就可以认定了,这个高度可能每个法官认定的标准都不一样。可能有的认为90%的可能性才能认定,有的认为80%的可能性才能认定,但绝不会是100%才能认定——那是刑事案件的认定标准。

就你这个案子来说,如果后面换过条子,而之前像你说的每个月固定时间还利息,对还款时间和金额有证据证明的话(银行汇款记录或者微信转账记录),任何一个常人都会认为约定了利息的,也可以认定约定的利率。绝大多数,甚至可以说100%的法官都会支持你的利息要求的。

当然,如果没有换条子,可能会有少部分法官会认为利息证据不够。但从还利息时间和金额,如果再综合你和借款人之间关系,法庭陈述的高度盖然性的话,绝大多数法官还是应该可以认定你们是约定了利息的这个事实。如果你当初预扣了利息的话,也就是支付是扣过一个月的利息,只给了396000元,那估计法官有更大的可能判你胜诉。


家何处


您好,这种情况在司法实践中比较常见,特别是民间借贷纠纷中更容易出现,因为涉及切身利益,可以说毫无诚信可要,这时候您要解决要回本金和利息的问题,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民事诉讼的一个基本准则,事实的高度盖然性。

高度盖然性的意思是,法官在审查调查事实的时候首先看的是已有的证据,如果已有证据足以查清案件事实,那就可以直接判了,也不存在高度盖然性的问题,但显然您这种情况现有证据无法证明客观事实了。而且双方对事实有争议,这时候法官审判更多的就会依赖高度盖然性的判断,也就是看谁陈述的事实与现有证据能证明的事实以及基本常识相符。

所以,我给您的建议是,如果只有借条,那么就想办法补充您转账或者取款给他的证据,还可以补充您和他的聊天记录,如果有第三人在场或者知晓可以请第三人到庭作证,以力争将您陈述的内容与事实、基本常识相符。同时,庭审中更要通过发问来固化他对已证事实的认可,然后去找出他陈述与基本事实和常识不符、甚至冲突的地方!



童斌律师



云南王国栋


你好,首先你需要提供其它方面的证据,比如录音、短信、微信聊天或者证人证言等;如果没有证据,法院也会按照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只是时间一般是从起诉之日算起。谢谢


豫见法律


虽然有口头约定利息但如无法证明这个约定,还能怎么办,只好认吧!法院只重视证据。


张政峰2


一切以实物载体证据为准,单一口头不能作为证据,除非有第三人在场作证。


项庄在舞剑


法的依据从来都是证据,而不是事实。以事实为依据是法最高的理想原则。以德守律,上升到法的层面,德就无道了。


静观世音孙行者


怎么还有跟我一样傻的人?现在的社会不会跟你讲事实了。只能靠势力大小论是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