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班真的有必要么?不上真的不给上小学么?

游游嘟嘟


作为教育机构主管,不想做广告,也不想拆台任何同行,只想说说实话。

幼小衔接班有没有必要,要看要课程内容是否适合孩子打基础,而不是超前的拔苗助长。合理的衔接能帮助孩子适应小学学习环境;能腾出课余时间做其他素质拓展;能使得家庭辅导不像网传的那样默念:亲生的。

先普及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没有任何地方或人可以不给谁上小学,公办学校统一按录取流程招生,民办学校今年摇号政策实行,每个孩子都能上小学。但是一句建议给家长:不打基础、不进行适当的衔接,对孩子放养或者快乐教育,是会后悔的。

如果没有任何衔接,进学校很快就会跟不上,因为大部分孩子多多少少都进行过此类学习培训。别看有的孩子上的班少,那是背后有牛爸牛妈顶得住,自己懂教育、懂教学、懂引导,学的方式和内容不比培训班差多少。

所以,合适的幼小衔接是有必要的,小学肯定可以上,只是能不能跟上学校进度和功课、能否有课余时间、能否进入更好的小学、能否获得老师青睐,是我们可以去考虑的问题。所以必要性有三点: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06a5d5cff4604db4863b330f96ab14e8\

妙视界


先给你分享一下我侄子上一年级的经验吧,他快三岁半上的幼儿园,幼儿园毕业是6岁半,上一年级有点早,不上吧,再等有点晚,后来还是决定上一年级,年龄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他在幼儿园的认知能力还可以,背儿歌,做简单的算数还可以,另外,我们提前教他学习了一点拼音。可以依据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看年龄

第二,看孩子的认知能力,如果感觉认知能力可以,完全可以不上学前班。

第三,如果有时间和能力可以自己给孩子辅导,刚好年龄也到了,可以不上。

第四,作为老师,我感觉孩子小的时候多一岁和小一岁,认知上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这没有明确规定非得上幼小衔接,我认为你根据孩子的年龄,认知能力,家里是否有人可以辅导综合考虑要不要上。这是我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微笑]





程老师说教育87


本人真实经历分享给大家。不上幼小衔接班,照样可以上小学。我女儿5岁半幼儿园大班毕业,我没有选择再让她重复上一年幼儿园大班,而是选择在家学习,每月外出跟爸爸一起行走中国,一起游学!6岁半的时候现已就读小学一年级。所以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和家里的情况,决策是否给孩子上幼小衔接班。






TY田芮


我作为从事17年课外教培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个人建议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注意力,也叫专注力,生活习惯等,重点在父母,父母要多学习育儿知识。父母完全可以引导孩子,如果父母想依赖培训班那就另当别论了!上培训班也需要家里配合才有效果。语言方面可以早点培养,0-3岁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期,3-6岁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可以多给孩子听英文歌,看英文动画片等,如果有条件可以交几个老外朋友,多参加英语活动就很好。很多孩子在外面培训了十年英语,效果也不咋地。所以家长应该要明白孩子教育的根源在哪里,而不是哪里不会就去学那个?

我还是建议,多做大脑训练,脑细胞活跃,学什么都快,不需要补这个补那个,还节约时间和资金。




Yinao2682


幼小衔接有必要,幼小衔接班没必要。

我的孩子今年三年级,没有上过幼小衔接班,但是学前有识字、学简单算术。

孩子班上同学,上过幼小衔接的大概一半。

家长们的普遍看法是:暑假那么长,在家真麻烦,送去幼小衔接班,起码有人带孩子。

一年级上学期,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孩子拼音和数字写得更工整。

到期末,班上表现好的,都是上课认真、作业认真的孩子,只有一两个是上过幼小衔接班的。

二年级开始,孩子们的差距逐渐拉开。

三年级,名列前茅的孩子,都是家庭陪伴做得好的,而不是上过幼小衔接班的。

所以,学前上幼小衔接班,的确不是必要的。

但是,学前做好准备工作,是有必要的。

1.\t调整作息、早睡早起

小学到校时间相对早,很多孩子晚上不肯睡,早上起不来。

洗漱慢,吃饭慢,家长一个劲催,孩子却怎么也快不起来。

幼儿园迟到,老师最多说一句,但是小学迟到,老师会批评会罚站,孩子会很害怕。

2.遵守纪律

让孩子知道学校的规则和幼儿园不一样,上课不能说话、不能下位、不能喝水,有问题要举手。

3.管好文具

让孩子学会整理书包、笔袋。

学习方面,教会孩子数数、写名字,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至于拼音、算术,上学以后,老师都会教的。

靠抢跑,最多保持十米八米的领先优势,而学习,是个马拉松。


修远近


作为一个工作四年,带了三个一年级的老师,我想认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觉得幼小衔接一定要进行!

首先,我的妈妈是一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幼儿园老师,从她的口中,我一再获取这些年幼儿教育的政策转变。尤其是近些年,幼儿教育直接卡掉了提前教学,这一点不管是公办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都没有例外。幼儿园这一政策的实行,直接影响到了小学孩子的学习。今年这一届一年级,他们上小班的时候,正好是零起点教学全面实行的一年,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这一点,很多孩子什么都不会,夸张到一二三四对他们来说都不认识,很多人会觉得我夸张了,但是我所在的学校不是局属学校,所以很多家长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太高,所以对他们的孩子来说,所有的知识来源,都是来自老师,那幼儿园老师不教,孩子真的就是什么都不会。

再者,我从部编教材来说一说。回顾我的小学,一年级上册的书仅仅只有一项内容,就是拼音。再看我们现在的教材,拼音只占了两个单元。教学目标也变成了,拼音仅仅是辅助阅读的工具,会用就行。但是,真正教学的时候,事实就会变成:很多孩子还不知道拼音是什么,还没体会到拼音的作用,老师就把拼音讲完了。然后就会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所以我说,幼小衔接必须有。但是形式应该是什么呢?我觉得报班学习是一个途径。但更重要的,我提以下几点建议:

1、多识字。这个是重中之重,我觉得身为语文老师这样说,低年级的数学老师一定会附和我,因为识字对一年级孩子来说太重要了。实际上,只要会读题,一年级基本没有难题。数学也是这样。我经常听很多家长跟我说:“老师,俺家孩子只要我给他读题,他就都会。但是不读题一道题都不会。”很多家长归结于孩子懒,但实际上就是孩子不识字,他要是认字,读个题也不费什么功夫。家长们不要觉得这全是老师的任务,我这句话不是推卸责任,是孩子在幼儿园会有一段很爱学习段的时期,我的妈妈也反复跟我说这一点,这个时期,你不让孩子学,他都会争着抢着学,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时期,用各种方法带着孩子识字。出门玩可以认识字,绘本阅读可以认识字…很多很多…没有限制。

2、拼音不用会写,但要会读,甚至于用机械记忆,让孩子记住读法就行。只要会读,这一点都可以给孩子的一年级省很多事。也会让孩子提高自信。写的话我个人觉得不用,学的多了,很多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会洋洋得意,就不跟着老师学了,实际上他学的也不扎实。这样反而适得其反。

3、可以提前让孩子拿拿笔。这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让孩子学写字,而是让他们提前练习一下手部肌肉。很多孩子学写字的时候,拿笔轻飘飘的,用不上力,就会导致字写得不好看。提前拿笔,就让孩子学写一个一字就行。难的字不要教,第一家长不一定教好,第二,对孩子来说有些超纲。

4、注意执笔姿势。这个是接着3说的。一定要注意写字姿势。不会的家长可以上网找找视频,让孩子跟着学。执笔姿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写字的好坏,更重要的,好的执笔姿势会保护好孩子的颈椎、腰椎、手指…这个太重要了!

好了,暂时写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刀锋不会磨钝了吧


随便讲讲感觉。

幼小衔接选择的时间,就是幼儿园大班结束到小学一年级开学这段时间,说实在点就是暑假的两个月时间。

在这两个月,让孩子可劲玩吧,家长可吃不消,目前这竞争环境,也有点不现实。就算不去幼小衔接,家长也会报其他类型的培训。所以,孩子,别想太多,暑假是少不了你的。

所以,问题归结为,幼小衔接到底是学校什么,所谓衔接是衔接什么?

先简单描述下开学后老师和孩子将要面对的局面。

九月开学后学校老师一个人要教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是不太可能完全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因为课时紧张,基本上一年级开学一个月要教完拼音,会导致孩子的拼音基础普遍不好,孩子可能对于数学简单的加减法还好理解,对于方位、形状、排序、数学思想的理解还就会相对薄弱。别问我为什么懂这么多,经验教训不是白挨的。

所以,幼小衔接的一方面是,知识衔接+思维衔接+能力衔接。这三个衔接现在基本是通过课堂上课来体现,老师传授知识,训练思维来实现能力的提升。三个方面都是相辅相成的。好吧,那到底教什么,具体点。

具体点就是:

一、教拼音,一般课程设置会实现以下目标。认识拼音格,掌握6个单韵母,18个复韵母,23个声母的正确发音,学会整体认读和拼读。

二、 教数学,课程内容分为认数篇、图形和位置篇及算数篇,涵盖事物、钱币、钟表、规律、分类等方面。

三、 还有就是语文综合,主要是训练孩子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学会使用田字规范书写。课程设置会通过图文及丰富有趣的游戏帮助孩子掌握常见汉字,并引导孩子完成语言表达练习,提升表达能力。

嗯,看上去不错,是吧。看上去也是很有必要上的,如果你没时间在暑假陪孩子学习以上内容,把他交给专业培训机构,也是明智的选择。当然,对自己孩子的能力智商都充满信心的家长可以略过。不过,现实是越优秀的家长越懂得为孩子规划,越优秀的孩子越爱学习。

当然,幼小衔接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习惯的衔接。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在学习的第一衔接方面会着重涉及。这边主要讲生活的习惯衔接。先说几个事例吧。

碰到个学生,在大课间结束后迟迟没有回教室,任课老师就去找,最后在厕所找到了,原来是不会自己擦屁股,所以只能一直呆在厕所里,上小学前的屁股都是奶奶帮忙擦的。

还有个学生,姑且叫他小明吧,老师在激情洋溢的上着课,突然小明突然站起来,朝着门口走去,老师和同班同学都没反应过来。老师追出去问他,你整啥啊。小明说,这个时间我都是要吃东西的,我忘了我已经不是在幼儿园了。

这种啼笑皆非的事还很多,可以向教一年级的老师聊聊,保证笑不死你。

所以,幼小衔接中生活的衔接也很重要并且比知识的衔接更有必要。可以对照自己,看看是否有必要去幼小衔接。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条件允许,孩子是可以选择去上幼小衔接的。


潜在水底看星星


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幼小衔接这个问题,一般会得到两种完全相反的答案。有的妈妈说,不用幼小衔接。不是到了7岁就该上学吗?我小时候上小学没有经过什么过度期,读书读得也挺好的!孩子到了年龄自然就应该上学,不用搞什么多余的环节。这种是自然派妈妈。还有一类的逍遥派妈妈也完全不赞同幼小衔接。他们坚持认为孩子在大自然里的自由玩耍,能力的自我开发会超过任何一种兴趣班。

另外一种答案是必须要进行幼小衔接,这现在的主流声音。妈妈们对幼小衔接空前重视,甚至可以说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孩子在上小班和中班的时候,就琢磨幼升小的事,琢磨怎样才能做好幼小衔接,至少孩子不能比别人跑得慢。

重视幼小衔接,因为现在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心,另外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容忽视的,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提前看一看一年级的语文书,尤其是现在全新改版的部编本语文书,教材的难度和深度要远远高于从前。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年级语文从读abcd开始,五年级才学文言文 , 而现在一年级就开始学文言文---论语。

再来对比,你小学学过英语吗?我是初一才开始正式学习英语。现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听力和口语已经能够进行基本的日常对话。一年级第一学期英语期末考试,考察的内容就是英语的听和说。

当然,幼小衔接不仅仅指知识储备 。广东省某省级重点幼儿园的课题项目“幼儿园大班的幼小衔接” 给出的定义是,幼小衔接是根据孩子们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规律,以儿童为中心,考虑儿童未来发展进而做好衔接工作。根据学界的观点和家校的重视度,大班幼儿最应该衔接的内容无外乎以下几项:

(一)心理建设

(二)学业准备

(三)自理能力

(四)社会性能力

(五)自我保护能力

也就是说离开幼儿园的孩子们,最应该具备和掌握的是以上这些能力,而这些能力是需要家、校共同的培养。所以,上小学不是自然而然年龄上的过渡,而是儿童的能力和知识储备上的过渡,我们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接下来我会通过两本书带你正确认识幼小衔接。

首先,推荐教育专家尹建莉写的亲子育儿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十几年销量不衰,深入浅出地从她女儿圆圆出生写到大学的点点滴滴,书中不但传递了科学的育儿理念,有不少宝贵的经验分享。这些教育理念和宝贵经验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印象最深的是“打针有点疼”,当三岁的孩子惧怕打针时,客观地告诉她打针不是很疼,不值得怕得直哭而不敢打针,但也不能骗孩子说“一点也不痛”,这样就失去了在孩子心目中对妈妈的信任感。这本书带给你的不仅是这些经验的获取,在女儿圆圆成长的每个关键点和敏感期,作为妈妈的尹建莉都有自己的细致观察和独立思考,这种做母亲的有意识地学习和思考是我们更应该效仿的。小美好两岁时我第一次读这本书,觉得这是难得的养育经验,马上买了十本送给亲朋好友“奇文相与析”。

除了学习本身,学霸的三件套就是预习、复习和总结。我们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读读这本书,预习一下以后大概会遇到的情况和难点,做到心里有数。吸收了她优秀教育理念的养分,即使以后育儿经历跟她不完全一样,也能带着已经预见到的心态和问题都可以解决的坚定去学着面对,不至于问题冒出来的时候猝不及防。

第二,推荐一套过去的十年间我看过最好的一套亲子教育类书——耶鲁大学40年的研究成果《你的n岁孩子》。这是一套通往孩子的心灵地图,从0岁一直到14岁,每个年龄专门有一本书。

这套书与市面上其他的育儿书最大的不同是,它不是个人的、带有主观性或者片面性的个性书写,而是阿诺德.格塞尔博士指导耶鲁大学科研诊所(格塞尔人类发展研究所的前身)针对数千名孩子(实数),并跟踪孩子们40多年,做出的研究儿童行为发展和变化的共性研究。作者在序言里面说,我们讲述的是孩子在相应年龄段应有的行为,不少家长看过后心里会踏实,也有些描述会让家长更加焦虑,但当父母因为预知到孩子可能会出现的行为,等到真实发生了,反而多多少少不会像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那么紧张。

简单的说,它会自信而肯定地告诉你,通常来说,男孩子或女孩子在某个年龄会出现的某种行为特征。比如,四岁孩子是张狂而可爱的,五岁的孩子是沉静而安静的,九岁的孩子是独立而执着的,同时也是学习能力跨越提高的一年……

处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妈妈,建议你阅读《你的6岁孩子》或者《你的7岁孩子》。在入学前我们需要了解,孩子智力发展水平大概应该达到什么程度。由于幼教体系的复杂和多样性——传统幼儿园、爱与自由、蒙台梭利、华德福等等体系——即使不考虑儿童个体发育的差异性,单一教育体系下的小朋友在某些方面的能达标,某些方面也可能不达标。所以,我们需要大数据作为参考,衡量自己的孩子身心发展程度。

当然,最为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育时间表,有的进程缓慢,有的和顺与不和顺相交替,也有整个童年阶段都十分难以相处的孩子。所以,参照这本书,无论你的孩子的性格或某方面的能力是超出还是滞后,请不要惴惴不安,这本书再三强调它只是对孩子的各种行为的预期性描述,对数千名孩子自然展现出来的各种行为的概述。它的作用是为你提供一份“旅行地图”,告诉你将要去的国家总体来说会是什么样子,你走的可能比其他游客更加从容或更匆忙,比别人体会和观察的更细致周详。但“地图”本身并不能告诉你,你的在旅途终会遇到什么,也不会预测出你真正旅程的真实情况。它只能告诉你,那块目的地大致的模样。作为对整体概述的补充,书的后半部分也针对个体进行了案例分析,几乎可以戳中你正面临中的问题。

幸运的是,我在孩子2岁的时候,接触到了这套书。同时我也接触到了华德福教育教育的核心,才开始明白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完成每个年龄阶段生命发展的任务。因此从1岁研究到14岁的这整个系列,建议你按照孩子的年龄阶段阅读和学习。

本书的附录中有《六岁孩子能力发展及教养简表》父母需要对宝贝的耐心细致地观察,对比书中内容来衡量宝贝的发育进度是否属于正常范围。如果有些不达标的地方,我们还有一年的时间,陪孩子针对性地补足。


郑坚JG


现在有很多家长不了解幼小衔接,觉得幼儿园结束可以直接上小学,其实因为不了解,还是有一些误区的,因为幼儿园的生活和小学的生活区别非常大,所以我认为幼小衔接主要解决的是孩子的适应性问题,理由如下:

第一、首先在幼儿园,基本以游戏为主,每天也许上课,也许不上课,这个全凭主班老师自己的想法。如果上课,也是一次课30分钟。而小学一整天都在上课,一次课要40分钟,如果没有幼小衔接过度,咱们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的。而且一年级的老师会默认班上所有的孩子已经都上过了幼小衔接,所以关于拼音和20以内的加减法等知识就会一带而过,如果咱们孩子没上过幼小衔接,那么根本跟不上老师教学的进度。

第二、其次幼儿园与小学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在幼儿园时孩子每天就是玩儿,幼儿园留的作业,也基本都是给爸爸妈妈进行一些表演或者回家做手工。而进入小学,白天要上课,放学回家还要背诵、写作业。因为回家还有这么多作业要完成,所以进入小学后,就要早起晚睡,而不再像在幼儿园时可以晚起早睡了。孩子进入小学后,白天学习时,也不再是像在幼儿园里那样在模仿中学习,而是要进行听、说、读、写、算。小学的老师也不会再像幼儿园妈妈那样对孩子悉心照顾,而是更多的要求孩子要进行自我管理,要知道自己上厕所,自己能够独立吃饭。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有这么多变化,就需要孩子一定要上幼小衔接课程,在入学前,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最后楼主提出的不上幼小衔接会不允许上小学吗?答案肯定是不可能因为没有上幼小衔接,就不让孩子上小学,这个是孩子的权利,谁都不能剥夺。但是做为我们做父母的,肯定是为孩子未雨绸缪去考虑今后,您可以从我的回答里面,结合自己的孩子情况,有预见性的发现一些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果您希望孩子进入小学阶段能够轻松一点,不会出现某一阶段不适应的情况,那么建议在家庭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最好让孩子上一下幼小衔接。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多多关注,随时交流


王先生和他的朋友们


幼小衔接班究竟有无必要上?不少家长纠结,专业人士的回答也无定论,加之社会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导致家长宁可信其有,人家上了我也上吧。由于大多数上了,不上的到了一年级还真不适应。

其实,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幼小衔接的主体在学校,而不是家长去给孩子报班,幼儿园和小学要加强衔接。可现实是脱节的,幼儿园已经完成应有的教育任务,到了小学一年级,老师们看到那些报衔接班的孩子好多知识已经掌握,在教学时就一带而过,那些没上衔接班的孩子就吃力或者跟不上。

我的外孙下学期就上一年级了,但我们不准备给他报幼小衔接班,因为小朋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老师,都了解孩子在上一年级前要掌握的东西。比如,我外孙已认识1000多个汉字,能初步阅读浅显易懂的儿童报刊,会熟练数数到100,会20以内加减法,英语词汇量也有几百个等等。

那究竟要不要给孩子报衔接班?我的意见是:

1.如果一年级在农村上,可以不报。因为,农村一年级教学都是从头来起,教得很认真,但质量一般。

2.如果一年级在城区上,家中又没人教,那一定要上的,不要犹豫。家中有人教,上与不上问题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