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到了村里,就要为村民办实事”在帮扶路上她这样做

虽然疫情的到来,使得大伙闭门不出多日,但在甘泉县美水街道办王庄村袁庄村民小组胡占亮的家,却看不到任何埋怨氛围,相反一家人坐在桌边,泡着蜂蜜水喝得津津有味。如今的袁庄村一天一个样,真正诠释着“昔日穷山村,今朝幸福园”的含义。

从一无所有干起来

以前的袁庄村没有任何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全村105户412人,其中有杨延青、李长富等一般贫困户19户,郝字雄(夫妻是智残人)为在册兜底户,人均收入偏低。

鉴于当时现状,作为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包扶袁庄村的负责人戚晓莉通过入户走访、开会讨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结合各项惠农政策,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思路,制定帮扶措施。

“我来到了村里,就要为村民办实事”在帮扶路上她这样做

2017年,戚晓莉带着贫困户们到杨凌去考察,回来便和贫困户商量发展香茹,和本单位协调后为袁庄村建起16棚香茹棚,贫困户只提供香茹棒的购买,每棒5元,县财政补助2元,美水街道办补助0.5元,县蔬菜局送技术到大棚,使他们在年底人均收入增加了1000余元,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致富信心。

“党的政策太好了,去年种香茹让我摘掉了贫困帽子,趁我的老胳膊老腿还能动,我更有信心让我的孙女考大学。”袁庄村村民孙富保激动地说。如今70多岁的孙富保,家庭情况比较复杂,正在读初中的孙女学习成绩特别好,可是连伙食费老两口都很难拿得出。

戚晓莉了解情况后,动员他们种香茹,经过多次劝说后,他们种了2000棒香茹,经过蔬菜局上门送技术后,他们在年底收入了15000余元,不仅让孙女的伙食费宽松了,还让老两口也过上了好生活。

发展产业带动全村致富

“我来到了村里,就要为村民办实事”在帮扶路上她这样做

“把村集体、贫困户、致富带头人的利益连接起来,让现有的发展得好的产业带动贫困户致富”是久久萦绕在戚晓莉脑海里的想法。她的这一想法也得到了村上几位致富带头人的支持,大家都愿意为村上出力,为贫困户增收。

于是,2018年,在戚晓莉的协调下,发展大弓棚17棚、中蜂67箱...经过蔬菜局和畜牧局技术员到现场指点后,到了年底,除了一户兜低户外,其他的贫困户真正摘掉了贫困帽子。

为了更好地工作,2018年年底,戚晓莉协调本单位为此村投资10.8万元建设新业通种养殖合作社,并为了存放香茹棒方便,戚晓莉协调本单位为此村的合作社冷库提供10万块砖,可存放29.5万棒香茹,大大地方便了此村王锦亮、胡成军等15户茹农存放香茹棒。

看到从昔日的清贫穷苦到如今的美丽蜕变的袁村,村民们不由地感叹,多亏了精准扶贫的政策,及戚晓莉和驻村工作组的倾情帮扶。

“既然我来到中心村,就要全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这是戚晓莉常说的一句话。

(ZH 通讯员范筱霞)

“我来到了村里,就要为村民办实事”在帮扶路上她这样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