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到了村裡,就要為村民辦實事”在幫扶路上她這樣做

雖然疫情的到來,使得大夥閉門不出多日,但在甘泉縣美水街道辦王莊村袁莊村民小組胡佔亮的家,卻看不到任何埋怨氛圍,相反一家人坐在桌邊,泡著蜂蜜水喝得津津有味。如今的袁莊村一天一個樣,真正詮釋著“昔日窮山村,今朝幸福園”的含義。

從一無所有幹起來

以前的袁莊村沒有任何產業,基礎設施薄弱,全村105戶412人,其中有楊延青、李長富等一般貧困戶19戶,郝字雄(夫妻是智殘人)為在冊兜底戶,人均收入偏低。

鑑於當時現狀,作為延安市生態環境局包扶袁莊村的負責人戚曉莉通過入戶走訪、開會討論、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結合各項惠農政策,重新規劃產業發展思路,制定幫扶措施。

“我来到了村里,就要为村民办实事”在帮扶路上她这样做

2017年,戚曉莉帶著貧困戶們到楊凌去考察,回來便和貧困戶商量發展香茹,和本單位協調後為袁莊村建起16棚香茹棚,貧困戶只提供香茹棒的購買,每棒5元,縣財政補助2元,美水街道辦補助0.5元,縣蔬菜局送技術到大棚,使他們在年底人均收入增加了1000餘元,這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致富信心。

“黨的政策太好了,去年種香茹讓我摘掉了貧困帽子,趁我的老胳膊老腿還能動,我更有信心讓我的孫女考大學。”袁莊村村民孫富保激動地說。如今70多歲的孫富保,家庭情況比較複雜,正在讀初中的孫女學習成績特別好,可是連伙食費老兩口都很難拿得出。

戚曉莉瞭解情況後,動員他們種香茹,經過多次勸說後,他們種了2000棒香茹,經過蔬菜局上門送技術後,他們在年底收入了15000餘元,不僅讓孫女的伙食費寬鬆了,還讓老兩口也過上了好生活。

發展產業帶動全村致富

“我来到了村里,就要为村民办实事”在帮扶路上她这样做

“把村集體、貧困戶、致富帶頭人的利益連接起來,讓現有的發展得好的產業帶動貧困戶致富”是久久縈繞在戚曉莉腦海裡的想法。她的這一想法也得到了村上幾位致富帶頭人的支持,大家都願意為村上出力,為貧困戶增收。

於是,2018年,在戚曉莉的協調下,發展大弓棚17棚、中蜂67箱...經過蔬菜局和畜牧局技術員到現場指點後,到了年底,除了一戶兜低戶外,其他的貧困戶真正摘掉了貧困帽子。

為了更好地工作,2018年年底,戚曉莉協調本單位為此村投資10.8萬元建設新業通種養殖合作社,併為了存放香茹棒方便,戚曉莉協調本單位為此村的合作社冷庫提供10萬塊磚,可存放29.5萬棒香茹,大大地方便了此村王錦亮、胡成軍等15戶茹農存放香茹棒。

看到從昔日的清貧窮苦到如今的美麗蛻變的袁村,村民們不由地感嘆,多虧了精準扶貧的政策,及戚曉莉和駐村工作組的傾情幫扶。

“既然我來到中心村,就要全力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這是戚曉莉常說的一句話。

(ZH 通訊員範筱霞)

“我来到了村里,就要为村民办实事”在帮扶路上她这样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