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感染了冠状病毒发热是持续的吗?

远方7868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据我了解,


答案是不一定的。病毒性发热一般是持续的,持续3到7天,但也存在断断续续超过1月甚至数月的案例。但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情况有所不同,由于病毒存在一定的潜伏期以及我国抗疫的迅速启动,大部分患者一旦出现发热,就立马接受治疗,病程及时受到干预,因此体现不出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热特点的。


saogasila


你好,我是王药师,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如果被感染了冠状病毒发热是持续的吗?

我们都知道,此次新冠肺炎的主要表现是发热、干咳、乏力,少数患者可能有鼻塞、流涕、腹泻的症状,此时,很多人可能稍微有一点发热,或者是稍微有一点嗓子不舒服,就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感染了。

尤其是发热,很多人一发热就开始紧张,害怕,那么新冠肺炎的发热都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就目前的患者情况来看,其发热一般比较严重,大多数患者是出现高热,39-40℃以上,持续72小时以上,而且是呈现进行性发展的,初期可能仅有轻微发热,咳嗽等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热更为严重,并逐渐出现越来越重的乏力,呼吸困难,胸闷等不适症状。少数病人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浑身乏力,精神差,食欲明显减退。而普通的感冒发热一般发烧在38.5℃以下,呼吸道症状较轻。

但是感染新冠肺炎,也不一定会出现发热的症状,有报道称,有患者就诊时并没有发烧,咳嗽等,有消化系统症状,比如腹泻,乏力,恶心呕吐,神经系统症状以头痛为首发,心血管症状以心慌,胸闷等,眼科以结膜炎等,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症状相对较多。

发热其实是很常见的一种症状,导致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感冒了。而现在正是冬春交替的季节,气温变化大,是流感高发季。因此出现了发热症状,要确定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需要结合流行病学,临床和核酸的检查。至于什么情况下注意自己是否感染,可以看看是否有下面情况:

1、在过去14天有去过武汉,居住史,旅行史,

2、接触武汉来回的疑似患者或持续发热,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3、接触过聚集性聚会或者发病人群,

如果有以上 3 种情况中的一种,加上有发热情况,建议到医院诊治,不过一定记得戴好口罩再出门。

我是王药师,坚持用简单易懂的文字传播心脑血管疾病知识,为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留下一个赞吧!另外,如果您还有新冠肺炎症状的相关问题,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您好,我是郑医生,很荣幸回答您这个问题。

感染新冠肺炎后不一定会出现发热,就算有发热症状,也有可能不是持续的。

根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

新冠肺炎是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的。

但是,发热并不是必须有的症状,有些患者仅仅表现为呼吸道的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

轻型新冠肺炎就可能没有发热,甚至连呼吸道症状都有,这种就不容易发现。

普通型新冠肺炎可能有发热表现,做胸部CT检查也会有肺炎的表现。但是,现在大家都常备感冒药,退烧药。服用药物后可能就不会持续发热。

重型新冠肺炎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没有明显发热。

那么,为什么新冠肺炎感染者不一定发热,还要用体温作为诊断和排除的依据?

我觉得,是因为测量体温是鉴别感染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国家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多的人口,除了测量体温,真的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虽然少数新冠肺炎患者不发热,但是大部分患者都有发热的症状。

那么如果出现持续发热怎么办?

首先,不要慌张,也不要过于担心。

普通的感冒,流感,细菌性肺炎等都会引起发热。

这还只是肺部的疾病,其他的疾病,如肝脓肿、胆囊炎、阑尾炎、丹毒等都会有发热症状。

在我们医院,持续发热的患者很多,大部分能找到原因。

有的人都治疗到不发热了,可能都找不到病因。

所以持续发热也不能就确诊为新冠肺炎。

还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胸部CT、血常规结果才能做出疑似病例的诊断。

对于疑似病例,一定要进行核酸检测,确诊后要隔离治疗。

我觉得,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如果真的有发热症状,先居家观察;如果出现持续发热,一定要去医院就诊。

最后附上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诊断标准:

我是郑医生,如果我的回答有帮助,请赏一个赞!如果有新冠肺炎相关的问题,欢迎留言探讨!


普外科郑医生


你好,根据医政医管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目前所知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位发热,乏力,干咳,这三种是最主要的表现;

少数的还会出现感冒样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等。轻型患者一般是低热,重症患者可表现为中低热,但是有的患者则没有明显的发热症状。


因此不能以发热判断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热只是作为一个初步筛查,确诊还需要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才行。



题主想问的应该是:如果我们不小心被冠状病毒感染了,还出现了发热症状,是一种持续性发热吗?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大家平时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的。

第一个方面:冠状病毒感染,出现的发热症状有什么特点?

第二个方面:如平时出现持续性发热,有没有可能在这时候是冠状病毒感染?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方面问题,关于冠状病毒感染出现发热症状的特点是怎么样的!

首先,大家要清楚,冠状病毒不等于新型冠状病毒。事实上,冠状病毒是属于病毒的一个大目,它指的并不是一种病毒,指的是一类病毒。在我们自然界分布是非常广泛的,从鸟类到人都可以感染冠状病毒,因此冠状病毒其实可以说是一个家族,而这一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其实只是家族中的一个成员。

所谓新型冠状病毒,也指的是它相比我们之前见过的人冠状病毒,是查不多,没见过的那一种。

而之前,已经被发现的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6种,分别是:

  • 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发现的HCoV-229E和HCoV-OC43;
  • 2003年迅速从我国华南蔓延到了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感染了8000多人的SARS ;
  • 2004年在荷兰发现的HCoV-NL63;
  • 2005年在香港发现的HCoV-HKU1;
  • 2012年在中东爆发的,死亡率达到30%以上MERS ;

看完以后,大家是不是发现,怎么会有这么多感染人的冠状病毒,都没听过,知道的也就只有那么两三种,03年的SARS、12年MERS和这次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

事实上,这是因为每一种冠状病毒感染,所出现的症状是不一样的,引发的疫情也是不相同的,像HCoV-229E、HCoV-OC43;HCoV-NL63以及HCoV-HKU1,都因为引起的症状轻微,而不为多少人而知。

而且,如下图,哪怕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三种冠状病毒感染人以后的症状也是有很多区别的:

大家可以发现,同样都有发热症状,感染了SARS冠状病毒的人大多数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而感染了MERS冠状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也有发热,但是它们的发热并不一定是首发症状,而是主要表现,甚至还可能是直接没有症状的,无明显发热。

所以,关于冠状病毒感染出现的发热症状有什么特点,这感染了不同的冠状病毒,症状表现是不一样的,这点大家要清楚。

当然,我知道题主想问的更多的是这一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热症状特点,是持续性的吗?或者反过来理解,出现持续性发热,有没有可能是冠状病毒感染?也就是我刚刚说到的第二个方面问题。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肯定拿数据说话,就是要对一部分新冠确诊病例进行一个症状数据分析,而这个已经有了,如下图

大家可以看到,这是钟南山院士团队发布的第一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论文,其中论文中说的很清楚:只有43.8%的病人,在早期会表现出了发热症状,住院之后,这个发热症状比例有所提高,占了87.9%,而这住院病人当中仍然是发热(88.7%)和咳嗽(67.9%)为最常见的症状。

但这点,相比之前的SARS-CoV(1%)和MERS-CoV感染(2%),这一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病人发热比例并不算高,如果单纯依靠监测体温,则有可能会出现漏诊一部分感染者。

因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发不发热都是有可能的,体温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而且不管发不发热,都不能说明哪一种就一定比另一种病情要好!

为什么?

因为发不发热,跟我们病毒刺激到我们免疫系统反应有关!病毒进入我们人体以后,会激活我们的免疫细胞,而这些免疫细胞在北被激活以后,一方面会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趋化因子来叫来更多的免疫细胞帮手来一起对病毒进行围殴攻击及灭活;另一方面又会通过释放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来刺激我们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这时候发不发热,就要看释放的细胞因子够不够多,多了就会引发我们出现发热症状,来进一步加强我们的免疫功能(如下图)。

所以,我们医生经常会说发热其实是我们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是好事。但是这个发热如果过度了,出现了高热,那就会变为坏事,而这也是为什么高热要退热的原因。

所以,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发不发热,其实跟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和体内的病毒数量等有直接关系。

不过这一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病人当中,大部分还是以低热、中热为主,高热的并不多。

以腋温为准,正常范围人的体温是在36℃—37.2℃之间;而发热的标准是:37.3℃—38℃之间为低热;38.1℃—39℃为中热;如果一旦超过39℃,就是高热了。而这一次的新冠,以39℃以下的比较常见。

最后,我们说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会不会出现持续性发热,这样同样因人而异,不管从临床病例上来看,还是目前国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中来说,都没有明确说明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人,一定会出现持续性发热,相反哪怕是重症病人,也可能只是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我们医生判断病人病情是否好转,也不是只看发不发热,相反更多的是要看病人的CT结果结果显示的肺炎影像学情况以及做血常规,看淋巴细胞数量变化等等,看指标而绝非看症状。

因为目前,大家也知道,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两个让人头疼的事:

第一,感染了,可以毫无症状,成为移动传染源;

第二,治愈后仍然有一部分人可能在一段时间携带病毒。

所以,看感不感染,看发热症状肯定不行,而同样,出现发热或者持续性发热,也未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有可能是扁桃体发炎等等,注意要重点看流行病学史!


医学小侦探


这个问题回答的难处在于“持续”两个字。

每个人对“持续”的理解都不同,你认为12小时,我认为72小时,“持续”的时间长短本身就没有统一的标准。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如果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临床表现也因个人体质、病情严重程度及进展而有所不同。

发热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之一,初期可能仅有轻微发热,咳嗽等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热更为严重,大多数患者是出现高热,39-40℃以上,持续72小时以上,而且是呈现进行性发展的,并逐渐出现越来越重的乏力,呼吸困难,胸闷等不适症状。

但体温并不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少重型、危重型患者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的发热。


肠肠去关注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大部分医院都专门设立了筛查此病的专业门诊。按照要求,所有发热的人都应该主动到发热门诊去筛查。发热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主要识别症状,但不是所有病人都有发热的症状,同时也存在无症状感染者。

按照官方最新的诊疗指南,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来看,轻症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度乏力等,而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那么,如果被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热是持续的吗?

答案是不一定的。病毒性发热一般是持续的,持续3到7天,但也存在断断续续超过1月甚至数月的案例。但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情况有所不同,由于病毒存在一定的潜伏期以及我国抗疫的迅速启动,大部分患者一旦出现发热,就立马接受治疗,病程及时受到干预,因此体现不出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热特点的。

值得注意的是,发热等症状从来都不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的“金标准\

小医健康说


大家好,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欢迎大家关注!

题主想问的问题应该是如果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之后,出现了发热,发热是不是持续的?毕竟本次的新冠病毒的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而现在许多公共场所都需要测量体温才能通行,这无疑给人的感觉就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就会出现发热。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出现了发热也不一定就是感染了新冠病毒,而感染了新冠病毒也不一定出现发热。对于新冠病毒与发热的关系,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感染了新冠病毒为什么会出现发热的症状?



发热其实就是机体的一个免疫应答,除了新冠病毒本身就是一种致热原(新冠病毒是一种包膜病毒, 包膜中的脂蛋白是病毒的主要致热物质,它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上升),会引起人体体温升高外,最重要的还是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发现了入侵者,就会对病毒做出免疫应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动免疫细胞来和病毒作战,在战斗的过程处于白热化的阶段,自然就会使体温升高。另外实验证明,包膜中的血凝素也具有致热性,这些病毒被消灭之后残存的尸体,也会引起体温升高。

既然是发热自然就会有发热的类型,而问题中提到的发热是不是持续的,这其实就是发热类型的一种,这也是需要为大家讲清楚的,只有了解了发热的类型,我们才能知道新冠病毒引起的发热是不是持续性的。下面我们再来聊一聊发热类型。

二、发热有哪些类型?

发热其实是有许多类型的,就像我们平时感冒之后,有些人会出现发热、退热反复出现的情况;也有一些人出现持续性高热的情况;也有一些人一下热、一下冷的情况。这都是由于发热的类型不同,而我们临床常见的热型有下列数种:



  1. 稽留热:就是指体温停留在一个温度上,持续高于39℃~40℃以上,时间可以达数日或数周,而且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通常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2. 弛张热:就是指体温一上一下,体温一般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通常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3. 间歇热:这就是指体温一下正常,一下又高温,是高热期与无热期的交替出现,而且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日至数日,这样反复发作。通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 回归热:就是指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后即有规律地交替一次。通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5. 波状热:这就像一条波浪线一样,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通常见于布鲁菌病。
  6. 不规则热:这是指发热无一定规律,通常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三、新冠病毒引起的发热是持续性的吗?

上面已经说了,常见的发热的类型有6种,那么新冠病毒引起的发热属于哪一种发热类型呢?

其实就目前的临床资料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没有特殊的热型,临床上的许多病例往往根据个人病情不同可以表现为低热,也可以表现为中等热,也可以表现为高热。而发热的类型也不尽相同,可以表现为间断的发热,反复的发热,也可以表现为持续的发热。

所以来说,新冠肺炎引起的发热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并且《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诊疗方案(试用第六版)》中对于新冠病毒的临床症状描述是: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 无肺炎表现,而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四、感染了新冠病毒,并不一定就会出现发热

虽然说,发热是新冠病毒感染的一个主要临床症状,但是在临床上也发现许多无症状患者,他们即使感染了新冠病毒,也没有出现发热的症状,只是在做影像学检查是才发现出现肺部影像学改变,之后多次检测病毒核酸才确诊阳性。这都说明,并不是所以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



另外,钟南山院士团队最近发布的第一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论文,论文分析了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552家医院的1099个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潜伏期、诊断情况、治疗方式等要素,得出了一个结论:43.8% 的患者就诊时出现发烧,87.9% 的患者在住院后出现发烧。也就是说,很多新冠肺炎病人在疾病早期不发热(仅 43.1% 出现发热,473/1099),部分患者早期影像学也无异常。



所以说,即使是感染新冠病毒,并不一定就会出现发热,虽然论文指出高达87.9%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都出现了发热症状,但是也有那么一部分人并没有出现发热的症状,所以如果将发热作为诊断或监管的标准,则将遗漏大量病患,毕竟在就诊时就发热的患者仅有43.8%。

五、综上所述

总的来说,发热只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感染新冠病毒发不发热,除了与新冠病毒本身的毒力、活性、复制繁殖数量有关外,还与机体的免疫应答有关。最后还需要指出一点就是,出现发热也并不代表一定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可能是因为其他的疾病,包括其他的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所以,在疫情期间出现发热的症状,我们也不必太过紧张,要弄清发热的本质,才能较好的接受治疗。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左撇子说医


新冠状病毒已经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了,现在可以说是全球性爆发的疾病了。这病毒真的是狡猾,它的症状其实和普通流感非常相似,因此才给了人们掉以轻心的机会。

说到它的症状,只能说发热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发热也不是说一定就是持续性的发热,有些人烧了一会就不烧了,有些事持续性低烧。

但是无论事哪个症状都应该提高警惕,毕竟它的传播途径及传播速度都是很快的,一不下心便会被他盯上。


爱护120


新型冠状病毒典型症状之一,就是有发热,会出现持续性发热症状表现,随即可伴有咳嗽、乏力以及呼吸困难;而随着病情持续变化,会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严重可引起肺炎、肾衰竭等临床症状。

病毒具有一定传染性,存在人传人几率,所以这段时间,应听从政策建议和引导,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多人聚餐,暂时不要去人群密集区,暂时不要接触活禽市场,需进一步有效扼制持续性扩散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