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园林中最低调的一个,藏在深巷中,游客感叹:仿佛回到清末


说到扬州,最先跳到脑中应该是瘦西湖,然后就是个园何园。问十个人估计有九个都没有听说过

汪氏小苑,我却对它情有独钟。

扬州园林中最低调的一个,藏在深巷中,游客感叹:仿佛回到清末

一个藏在巷子里的园林,一个小巧玲珑格外安静的地方。不同于个园何园的人声鼎沸、富贵逼人,汪氏小苑像是藏在深巷中的小家碧玉,静悄悄的留待有心人前来。宅子不大,却充满了烟火气和生活情趣,值得细细品味。

扬州园林中最低调的一个,藏在深巷中,游客感叹:仿佛回到清末

扬州位于大运河畔,在明清之际是重要的漕运中转站。成船的食盐从富庶的江南运往北京,供王孙贵族、钟鸣鼎食之家享用,由此精明的盐商诞生。扬州城至今留存不少盐商的大宅,虽然物是人非,但依旧可见主人当年富贵骄逸的生活。汪氏小苑即是保存最完整的盐商住宅。

扬州园林中最低调的一个,藏在深巷中,游客感叹:仿佛回到清末


扬州园林中最低调的一个,藏在深巷中,游客感叹:仿佛回到清末


扬州园林中最低调的一个,藏在深巷中,游客感叹:仿佛回到清末

汪氏小苑因主人姓汪,以住宅为主,苑则相辅,苑面积不大,故称汪氏小苑,是扬州大住宅中保存的较为完整的清末民初盐商住宅之一,遗存老房旧屋近百间。园林见缝插针于角落。住宅横为三路并列,纵向三进延伸。中轴贯穿,左右对称。庭园则玲珑小巧,颇得曲中通幽之妙。

扬州园林中最低调的一个,藏在深巷中,游客感叹:仿佛回到清末

门口的砖雕福祠(土地祠),是用来供奉土地的。汪竹铭在《汪氏小苑》门口修建这样一座砖雕土地祠,典型地体现了以前的徽商对天地神灵的恭敬态度,这座“福祠”的砖雕工艺十分精美,而且其中隐含着很多吉祥美好的寓意。

扬州园林中最低调的一个,藏在深巷中,游客感叹:仿佛回到清末


在扬州一众的各种园中,汪氏小苑似乎是名气最弱的,自然游客也是最少的。比起个园何园,汪氏宅第的面积或许也是最小的。也许就是因为人少,一个人去时在里面竟逛了好久。我很讨厌一群人在一起看园林,这毕竟是一种文化,一堆人热闹着看就没意思了

扬州园林中最低调的一个,藏在深巷中,游客感叹:仿佛回到清末


扬州园林中最低调的一个,藏在深巷中,游客感叹:仿佛回到清末

汪氏小苑虽小,但是落与落之间的通道的纵深感特别强,直观地体现了什么是庭院深深
一些参观过《汪氏小苑》的细心游客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汪氏小苑》内的建筑好像很顾及家中女性的感受,因为苑内很多建筑和场所似乎是从女性喜好的角度建造的,这其中尤以“可栖徲”花园和花园背靠的船厅为最。


扬州园林中最低调的一个,藏在深巷中,游客感叹:仿佛回到清末


扬州园林中最低调的一个,藏在深巷中,游客感叹:仿佛回到清末


扬州园林中最低调的一个,藏在深巷中,游客感叹:仿佛回到清末

里面的可栖徲是汪家小姐的小花园,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能在这个小花园消磨时间,欣赏外面的世界。据说花园里面种着一棵女贞树,时时刻刻提醒着这些深院女子们。哎,百年前的中国女性连最基本的自由都是奢望啊

扬州园林中最低调的一个,藏在深巷中,游客感叹:仿佛回到清末


小苑春深,好美的名字啊,感觉这里的每个名字取得都很美妙。因功能不同,如厨房称为“调羹”已是很妙,防火防盗的小巷叫“金锁”更是贴切;“小苑春深 ”想必是春日赏花最好的院子,或因心事有别而取“静观”或“居易”,“惜余”已经让人不禁遐想联翩,“绮霞”又是谁呢。


扬州园林中最低调的一个,藏在深巷中,游客感叹:仿佛回到清末


扬州园林中最低调的一个,藏在深巷中,游客感叹:仿佛回到清末

一般的老宅里,木雕都是十分常见的,门框上窗户下甚至床架里到处都能看到,小苑里自然也不例外。这里到处都能看到各种雕工精美的木雕,雕法亦十分多样,浮雕透雕双面透雕等等不胜枚举,若有心细看,也是可以赏玩半天的。


扬州园林中最低调的一个,藏在深巷中,游客感叹:仿佛回到清末


扬州园林中最低调的一个,藏在深巷中,游客感叹:仿佛回到清末

汪氏小苑房子的两边都有一些小巷子,称为“火巷”,据说是用来防盗防火的,用巷子隔开就避免了万一走水将整座房子都燃烧殆尽。现在的小巷里则一路挂满红灯笼,更令人觉得幽深。

扬州园林中最低调的一个,藏在深巷中,游客感叹:仿佛回到清末

整个小苑没什么游客,肆意慢行其中,看着那些有了年代感的木墙木制家具,不胜唏嘘,曾经多么显赫的世家,都经不起岁月的淘洗。那些巷道,纵深度的衍生,像是时光机,走到远处,仿佛能回到清末民初的那段光阴。

我是七月木木,生于江南小镇的小女子

爱好延续梦想,旅行,让我越走越远。

我们都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

既然来了,就该留点什么

至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


这里是七月木木的旅行视界,欢迎关注 Forever七月木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