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氣,不如鬥智

印度文學家泰戈爾在《畫家的報復》一文裡,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


一個畫家正在集市上賣畫,在不遠處,走來了一位大臣的孩子。


那位大臣年輕時,曾經以為自己欺詐了畫家的父親。


因為沒有道歉的機會,而時常內疚。


大臣的孩子幾經周折,才打聽到畫家的下落。


於是他這次前來,就想在畫家那裡買一幅畫,還了父親的心願。


沒想到,畫家卻匆匆用一塊布把孩子選中的畫遮蓋住,並聲稱這幅畫不出售。


孩子回去後,把事情告訴了父親。


大臣親自出面,表示願意付出一筆高價買下這幅畫。


但畫家表示,寧願把畫一直掛在畫室,也不願意賣給他。


並氣憤地說道:“這就是我對你們的報復!”


每天早晨,畫家都要畫一幅他信奉的神像。但漸漸地,畫家覺得自己畫的神像與以前畫的有些不一樣。


這讓他苦惱不已,不停地尋找原因。


有一天,他突然發現,自己畫的神像眼睛,像極了大臣的模樣。


他不禁感慨:“我的報復已經報到我自己的頭上來了。”


鬥氣,不如鬥智


很贊同林肯先生的一句名言:“用愛化解仇恨,用寬容去消除敵意,用積極的做法減少消極的因素。”


一個人只有戰勝自己心中的仇恨,收回自己伸出去的報復拳頭,才能真正戰勝自己的內心。


正所謂,隱忍不怒的人,勝於勇者。


用寬容的心態對待仇恨,既是放過別人、善待自己,更能減少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