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今年不宜春遊,網絡平臺能不能舉辦“雲旅遊”?你咋看?

鳥雀林老王19966


當然可以。雖然我們目前無法出行,駛向遠方,但還是按內不住內心的渴望和幻想。祖國的美好河山等待我們去觀賞,多彩的世界等待我們去探索。

就在前幾日,淘寶平臺在直播間開放了雲旅遊,直播了布達拉宮和海洋博物館等景點的場景,上萬觀眾在線收看。首先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侷限,在現在這種狀況下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也為我們帶來一場場精彩直播體驗。將來會發展成一定規模,相信也會開放更多的景點,為我們提供便捷的旅遊服務,我們可以在直播間觀賞後作為一個參考,會對我們如何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提供很大的幫助。也是將來景點在線上平臺的一種營銷、宣傳方式。人們可以更方便、直觀的捕捉旅遊信息,為出行打造更穩妥、詳細的計劃。在更大程度上挖掘了旅遊行業的潛力和空間,在互聯網上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是繼網上購物之後的一個新發明,隨著5G的商業化,直播間會更加流暢,畫面會更加真實、平穩,深入到更為偏僻的風景區。這些都值得探索。非常值得肯定的一種新趨勢。當然對於旅行愛好者,在直播間觀看還是與實地旅行相差萬里,我們有時在乎的不是景區的風景,旅途上的快樂體驗也是不可或缺的,更多的是對自然的探索,發現,和對生命的感悟。旅行有時其實找尋自我的一個過程,在城市的鋼筋水泥、燈紅酒綠裡,很多人早已迷失了自我,而遠行,孤獨和自然會喚醒那個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我們,直至將他完全釋放。




逐夢一場


“太可愛了,今年暑假一定來。”3月9日上午,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淘寶平臺進行直播,鏡頭前嬉戲打鬧、抱飼養員大腿的“金寶”“順順”等熊貓寶寶吸引了22萬人次觀看,直播間彈幕不斷。

受疫情影響,國內絕大部分景區關閉,大熊貓繁育基地也於1月24日閉園。中國旅遊研究院預計,2020年一季度,國內旅遊人次將負增長56%,國內旅遊收入負增長69%。

逆境之下,不少景區、博物館和民宿開啟了直播副業,在吸引人氣的同時,上線文創產品、展示家鄉特產。人們在家隔離期間,線上“雲旅遊”成為旅遊從業者開發的新“機遇”。

超出預期的線上直播:

兩場直播等於3個月的觀眾量

3月1日,蘇州下起了濛濛細雨,蘇州博物館的庭院裡煙雨濛濛,不時傳來鳥鳴聲。

“今天的這場‘雲春遊’正好趕上小雨,很有江南庭院的感覺,讓人想要放空。”蘇州博物館文創部副主任蔣菡向手機屏幕另一邊的直播間網友們介紹,“現在點贊已經超過100萬了,‘錦鯉’一定會誕生,蘇州博物館的錦鯉也期待著和大家的相逢。”

這是蘇州博物館在淘寶直播平臺的第二場直播,副館長程義、文創部副主任蔣菡化身“帶貨主播”,在3月1日帶領33萬名網友遊覽了蘇博。

蘇州博物館在此次疫情期間進行了兩場直播,第一場吸引了25萬人觀看,第二場吸引了33萬人觀看。“第二場直播比第一場觀眾增加了32%,兩場直播共計吸引58萬人觀看。”

蔣菡告訴新京報記者,蘇博的日均觀眾量一般在6000至7000人,58萬人約等於蘇州博物館3個月的觀眾量,這讓她感到很驚喜。

“蘇州博物館本來在去年12月辦了展覽,要延續到3月,此外還有3月至5月以及今年下半年要準備的展覽計劃,因為疫情原因,展覽沒有觀眾了,是否延期還未知,這對文物資源是一種浪費。”3月5日,蔣菡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蔣菡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一線服務人員只能在家休息,“基本工資可能還有,但獎金以及講解費等可能就沒了,此外我們的咖啡館、線下文創店以及博物館外沿街商鋪都沒有收入了。”

雲春遊項目發起方、淘寶市場部工作人員小釘(化名)向新京報記者透露,2月份,他們關注到越來越多博物館因為疫情防控需要閉館,“印象很深的是當時看到四川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發的一條微博,照片中他一個人戴著口罩,憂愁地坐在空蕩蕩的博物館裡,宣佈全面閉館,當時觸動很大。那時國家文物局也在全面推動博物館做線上展覽,這其實啟發了我們,為什麼不能用直播的形式給大眾更好的逛博物館體驗呢?於是我們開始逐一和博物館溝通想法,發現和大多數博物館幾乎都一拍即合,最後2月23日我們落地了第一期直播。”

3月9日,淘寶直播第三期“博物館雲春遊”開啟,新京報記者在淘寶直播界面發現,不少博物館在直播期間的觀看流量突破了百萬人次。

“我們第一次直播時網友積極參與,短短一小時觀眾突破上百萬人次。”布達拉宮在3月9日的第三期“返場”直播時,講解員多吉平措(音)在直播開始時說。

“?博第一場直播在線觀看?數超過該館2019年全年客流量一半以上。第二期布達拉宮的直播更是在1小時裡就達到了以往差不多全年的客流量。”小釘告訴記者。

不過,由於線上直播對不少博物館而言是“初體驗”,因此需要克服的困難也有許多。“大多數博物館的信號都不太好,比如蘇博牆體特別厚,非常干擾信號。而布達拉宮的籌備期也就是幾天。這些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直播前做了非常多的準備,甚至有中移動拉薩分公司十人的團隊和一輛信號保障專用車在現場保障,但還是因為牆面太厚等出現聲音和畫面卡頓。即便如此,他們也非常努力,我覺得他們真的很不容易。”小釘說。

對不少博物館來說,線上直播具有積極意義。“我們的展覽經常會更換,其中有一些活動是限額的,可能只有幾百個參觀名額,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此時用線上參觀的方式就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這樣可以吸引大家到博物館來,從文創銷售角度也可以增加粉絲黏性。”蔣菡表示。

博物館開啟“帶貨”模式?

直播後文創產品銷量翻倍,缺的是合適的主播

在線直播帶來的人氣不只增加了博物館與景區的知名度,在文創產品銷售上也帶來了利好。

蔣菡透露,目前蘇州博物館線下文創店年收入約為2000萬元,線上收入1000萬元。但疫情期間線下部分的收入完全沒有了,“導購只能等待召喚,線上文創產品的銷售也不太好,有可能是物流受限或疫情期間其他因素導致。”

但在直播間進行銷售後,蘇博線上文創產品的銷售一改頹勢。“我們在直播間裡把文創產品植入了進去,日銷量相比幾天前一下子漲了四倍。”

蔣菡告訴新京報記者,蘇州博物館原先就有線上直播計劃,但沒有來得及系統去做,“主要是缺少合適的主播,而且遇到疫情就停止了,沒有正式上線。但後來遇到阿里方面策劃的博物館雲春遊活動,希望我們直播,我們就決定把原有的直播計劃提前。”

第一次直播,蔣菡坦言甚至沒有好好準備。“只是找其他部門借了雲臺,然後請講解員去展廳介紹了下文物,把商品作為道具準備了一下,直播效果很卡,鏡頭也比較晃,但即便如此,觀眾數量也很多。第二次我們就彩排了一下,做了基本方案,找匠人做了蘇繡等的展示,效果不錯。”

新京報記者在博物館直播間發現,不少博物館在講解中都有文創產品介紹環節以及相應的購買鏈接,如甘肅省博物館的敦煌壁畫藝術明信片禮盒、蘇州博物館的長柄竹節傘、布達拉宮純銀佛牌等,點開甘博、蘇博的購買鏈接可以跳轉至淘寶店鋪,而布達拉宮等博物館則沒有淘寶店。

目前國內大多數博物館並未開設自己的網上文創商品店鋪,此次淘寶直播不少博物館連賬號都是新申請的。小釘表示,“從銷售量來說,直播有一定的長尾效應,國博通過直播銷售量很快達到了疫情前的日常水平,蘇博更是銷量翻倍。”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線上旅遊的效果有所懷疑。

“最開始我們也懷疑直播到底能帶來多少效果。”一名博物館從業人士對新京報記者直言,“如果直播的觀看人數不夠多,領導會懷疑這個東西有沒有用,如果搞了很大聲勢但最後只有幾百人或上千人看,那似乎不值得付出太多。”

不僅是淘寶直播,目前抖音、攜程、飛豬、馬蜂窩均有旅遊從業者進行線上直播。

“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抖音聯合了中國國家博物館、敦煌研究院等國內九大一級博物館,將它們珍藏的音視頻、VR接入抖音,供廣大網友在線瀏覽,在2月20日到2月23日,開展了9場直播。9場直播累計觀看人數近20萬,九大博物館賬號累計漲粉21.4萬。到目前為止,九大博物館活動相關視頻累計播放量超過2800萬,抖音‘在家雲遊博物館’相關視頻總播放量超過2.9億。”3月6日,抖音方面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要把直播繼續下去,人是最大的問題。”蔣菡說,“博物館的主播和其他的帶貨主播有所區別,主播需要對產品特別熟悉,而話術又必須和日常銷售產品不一樣,因為要介紹文化內涵。目前我們想先從金牌導購裡儲備,嘗試一下看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專職主播。”

“淘寶直播大家印象中以賣貨為主,但博物館直播的不同之處在於,首先是一個全新的讓人眼前一亮的直播內容,科普性與其他直播不同,對用戶來說是另一種價值,知識密度非常大。對淘寶直播來說,博物館開創了一種新的直播場景,豐富了淘寶直播的內容形態,而且是可持續的優質內容,這也吸引大批景區想加入到淘寶直播雲春遊中來。”小釘告訴記者。

旅遊業期待復甦來臨:

線上流量取代不了線下收入,希望大家疫情後能來

疫情讓旅遊業的冬天更長了,新京報記者發現,酒店、景區和線上平臺都在想辦法“自救”或藉機苦練“內功”,靜等復甦的到來。

上市公司中青旅發佈公告稱,將利用休整期間為旅行社、景區等業務的暑期和下半年重點項目蓄力,進一步提升產品和服務競爭力,為疫情結束後的市場需求反彈做好充足準備。

凱撒旅業則表示,2003年“非典”結束後旅遊市場需求出現了明顯的反彈和高速增長。預計本輪疫情結束後,市場需求將得到充分釋放。公司正在同步制定疫情結束後的產品策略和資源採購計劃,為業務恢復做好各項準備。

“春節本是旅行業旺季,今年卻因新冠肺炎疫情而突然停擺。在繼續抗擊疫情的同時,飛豬和平臺商家又開啟了恢復生產之戰。從增流量、免年費、提供貸款和保險、強營銷、助轉型等方面對平臺上所有商家的後續經營給予全面支持。”3月5日,飛豬方面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新京報記者採訪多名民宿從業者發現,疫情期間大多數民宿都開始通過網絡對自己所在的景區進行宣傳。3月4日,宏村一家民宿的店長告訴記者,“現在大家都用線上宣傳,主要是分享給大家,知道我們這個地方和客棧,讓大家在疫情過後能來玩。”還有不少民宿老闆轉行開始售賣本地特產,例如有的在朋友圈售賣葛根粉、家養土雞等。

有民宿老闆告訴記者,線上的宣傳雖然能帶來一定的流量,但單單依靠線上是無法代替線下收入的。“對我們來說,直播只是權宜之計,真正的利好還要等疫情過後的旅遊需求爆發。”

在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看來,國內旅遊消費存在築底反彈的很大可能性,“面向城鄉居民的專項調研表明,71.5%的受訪者表示疫情結束後穩定一段時間會外出旅遊,20.7%表示疫情過去後儘快外出旅遊。”

靜待復甦是大多數旅遊從業者的現狀,而疫情結束後旅遊業可能存在的“反彈”則是他們最大的期望。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愛徒步的小k哥


網上“雲旅遊”是個很好的建議,但我個人認為實施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它的可行性:

1、目前全國疫情局面雖然得到控制,但仍然嚴峻。特別是不斷出現的輸入性確診病例,讓我們本想放鬆一下的神經又再次繃緊。

2、當前有關部門的主要任務除抗擊疫情外,就是“復工復產”,希望早日恢復民眾的正常生活,努力減輕國內經濟下行所帶來的風險。所以他們目前還沒有精力去考慮其他方面的工作。

3、網上“雲旅遊”平臺的建立需要專業的設備與專業團隊的參與。

(1)雖然各大景區已經實現網絡監控全覆蓋,但那些設備只能起到安全監控的作用,遠達不到雲旅遊所需要的拍攝效果。

(2)做雲直播的團隊人員起碼要有一定專業性,據我瞭解大多數景點、景區的工作人員不具備做雲直播的拍攝、主持、剪輯、製作等能力,勉強做下來效果不會太好。

以上是我對“雲旅遊”可行性的分析,不知觀點、思路是否正確。


秋天連綿的雨


大家好!我是武哥搞嘢,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以下為我個人對雲旅遊理解:

1.現在不管線上線下怎樣換概念都離不開產品體驗

2.對你提出的雲旅遊概念,有什麼技術段可以做到線下體驗一樣效果?

3.大部分人旅遊都是講體驗為主,不是去看下風景,拍幾個相片就了事

4.如果作為旅遊前的一個參考資料,或吸引人們去遊玩的手段及宣傳可以應該有很多人感興趣的

5.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對未知的探索


武哥搞嘢


本次疫情,對國人的生活方式改變是巨大的。很多以“雲”為標識的新概念不斷湧現,雲旅行就是其中之一。

雲旅遊目前沒有公認的概念,不同景區、企業做出了各種嘗試,有的是通過技術對景區進行3D4D進行合成或者模擬,在線觀看;有的是通過導遊在線直播,為遊客進行講解。

形式多樣,為在家不能外出的朋友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旅遊體驗。短期來看,能緩解特殊時期的旅遊需求,能起到一定緩解作用。

但是,旅遊畢竟是一種綜合體驗,即便是最先進的VR旅行,最多隻能調動人的視覺體驗,其他的感官需求是無法得到滿足的。尤其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雲旅遊是很難做到的。

所以,長期來看,雲旅遊應該無法替代真實的旅遊活動。當條件允許,我相信更多的人會選擇到實地旅行。當然,如果能把現在的雲旅行做好,也會吸引到更多的遊客到實地旅遊。


eTravel


雲旅遊,旅遊無所不雲,就是是旅遊信息網絡整合商,疫情期間,很多景區處於“停擺”模式,雲旅遊的出現讓景區恢復了些許升級,目前已經有很多平臺舉辦“雲旅遊”,今日頭條、抖音都有這樣的活動。其中我覺得最成功的是故宮,我上班的景區也有這個活動。

1、拉近了與遊客的距離,雲旅遊在平臺上舉辦是有互動功能的。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都開始了居家旅遊模式,利用平臺直播的功能,可以很好的和觀看直播的遊客形成互動,從另一種視角來觀看景區。

2、可以讓遊客更好的瞭解景區,“雲旅遊”的出現改變了大家對旅遊的認知,在網絡平臺上舉辦“雲旅遊”,可以更詳細的介紹景點,不用跟隨熙熙攘攘的人群,盡情的為自己興趣駐足。

3、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旅遊業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產業之一,但是這段時間,大家都在家,利用平臺舉辦“雲旅遊”,足不出戶就可以遊玩景區,會給景區帶來的無形的、良好的社會效益。

不得不說,雖然在網絡平臺上舉辦“雲旅遊”,使景區沒有了門票收入,但是會取得很大的看不見的收益,賺取的口碑。也是以後旅遊發展的一種趨勢,所以我認為還是很值得舉辦的。


愛玩的蝨子


峰哥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雲旅遊其實只能作為景區的介紹。能作為出遊人的一個參考,而不是代替出遊。道理很簡單就和你吃飯一樣。個美食看在眼裡的情況下,能不能解決肚裡邊的飢餓問題。只能是越看越餓。美麗的風景,只有你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當地的氣息,空氣的清新。大飽你眼福。淨化你的心靈。這是雲平臺和直播做不到的。看這個視頻一樣,這壺茶的味道大家知道嗎?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55e53be7a45a40a68b37bc67ac2412e7\

51峰哥6868


我個人感覺舉辦旅運旅遊完全可行,好多人都忙於生活和工作,都有一個遠方的夢而身不可及,只能通過屏幕來觀賞外面的美景。坐在家裡也可以看遍天下也是另外一種享受。或者提前學習研究就等於做了攻略了,現在所有人蒐集資料和攻略都是在網上完成的,等以後有時間了可以全身心的去感受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溫度和不一樣的空氣。

雲旅遊分為幾種:

一種是找一些專門的設備和人員來拍攝或拍照一些美圖視頻,加上解說放在網上,另外一種是直接把景區公眾的攝像頭免費接入雲端,讓大家試試看到裡面的景象。我估計後者會更受歡迎。你喜歡哪種呢?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謝謝。








對6是我


這個問題,在之前回答的菏澤國際牡丹節的時候,我就有提到可以考慮雲直播。

對於舉辦雲旅遊這個事情,我是非常認同的。

我覺得可以從幾個方便來辦:

1. 航拍進入景區,從高空俯視春色

今天看新聞,武大的櫻花已從上空視角傳來。這種視角即使可以春遊,也是難得一見的。從上帝視角春遊,還是非常壯觀的。

2.官方拍攝視頻,及花期照片到官網,微博等

這種形式相對會差一些,沒有動態親遊的既視感。但也是一種視覺享受。

3. 結合VR,做VR觀賞

可以把花期的實景圖,結合VR,讓大家在家戴上VR親臨其境欣賞春天的花。但這種就是對家庭設備的要求相對較高。

總之,不管哪種形式,在疫情當下我覺得還是可以多采取“雲”的形式,利用網絡,高科技設備來完成足不出戶的觀賞的。

希望疫情早點過去,我們相約去賞花。

歡迎大家交流探討


笑哈樂逗


這個想法不錯,如今網絡如此發達。如果有一個團隊,搞一個全景拍攝,再來個導遊講解,拍攝成4D,5D那樣的,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雖然不能和身處實地相提並論,但是疫情的影響,暫時還沒有徹底過去,如果推出這個雲旅遊的話,很多人會嚮往的。坐家裡看世界,省去了旅途的勞累,一筆開銷,還是不錯的。如果自己出去旅遊的話,只會看到從自身的角度看到的風景,如果網絡的話,攝影師會從各個角度拍攝,讓你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那種震撼的畫面在實地是看不到的,我想這個肯定會受歡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