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二):黃金時代

所謂“日不落帝國”,是指太陽無論何時都會照在其領土上的帝國。




負債開局


1559年1月15日,25歲的伊麗莎白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


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二):黃金時代

伊麗莎白一世


瑪麗一世的擔憂是對的,伊麗莎白繼位後仍然信仰新教,如今全國都等著看她將如何繼續這宗教勢力的來回更替,她卻選擇了沉默,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女王的座右銘:我看著,而且我沉默。伊麗莎白一世可謂是重度選擇困難症,面對各種選擇,她永遠是等一等,再看一看,幸運的是幾乎每次會出現個能人幫她解決問題。

出人意料的是女王沒有打壓舊教(天主教),相反於以往君主的激進,曾經遭受過牢獄之災的伊麗莎白顯然更清楚現在的局勢——英格蘭再經不起折騰了。

前幾任君主留給她的是一個欠300萬英鎊的國庫和國內的宗教分裂,面對這麼個爛攤子,她選擇了順其自然,她要做的其實是守住她父親和弟弟對於新教的改革成果。原本勢同水火的新舊兩教局勢突然降溫,漸漸地人們適應了現在的樣子,政治基本穩定的情況下,開始了新的生活,英格蘭的紡織業重新迴歸正軌,與各國的貿易也開始增多,航海的人也隨之變多,被糟踐地不成樣子的國庫日漸充盈,英格蘭的國力也日漸強大了起來。


被催婚女王的愛情


隨著女王年齡的增加,那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又來了:她的婚姻和後代問題。

鑑於前幾任君主過於糟糕的表現,都鐸家的婚姻問題成了最令人頭疼的事,英國議會曾多次懇求女王儘早擇婿,此等頭號問題應該儘早解決,正常的王室這個歲數早該談婚論嫁了,何況你們家這情況?

可正是幾代人混亂的婚姻鬥爭讓女王不敢輕易做出選擇(何況她還是個選擇困難症),伊麗莎白只能反駁群臣道:“如果她選擇了外國王子,他會讓英國無法保持中立的外交政策,嫁給一個英國人會加劇宮廷內的宗派鬥爭。”

話雖這麼說,可前來提親的人仍是絡繹不絕,這其中還包括她的姐夫,曾經瑪麗一世的丈夫腓力二世。(伊麗莎白內心怕是崩潰的,這不是讓她老爹亨利八世的事情在她身上重演麼。)不過伊麗莎白也是極其聰慧的,她運用自己的婚姻作為籌碼(畢竟誰能娶到伊麗莎白,那就是名義的英格蘭國王。),在各國之間來回遊走,為英格蘭的外交可爭取了不少好處。


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二):黃金時代

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他也是伊麗莎白的姐夫


女王本人其實是有心上人,這個人就還是她曾經的獄友:貴族羅伯特·達德利,他就是曾試圖篡位的諾森伯蘭公爵的兒子,公爵倒臺後他就被瑪麗關進了倫敦塔,恰好遇到了也被關在裡面的伊麗莎白,兩個年輕人就此相識、一見傾心;巧的是達德利和瑪麗女王的丈夫(西班牙的腓力二世)是好友,在腓力二世的不斷助攻下,達德利就此逃過一劫,被放出了倫敦塔。


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二):黃金時代

女王的情人羅伯特·達德利


伊麗莎白一世很快就找到了達德利,二人相見甚歡,達德利的官職也是一路飆升,成為了英格蘭最有權勢的人,遺憾的是達德利為有妻之人,他早年結婚,可謂十分幸福;女王權利再大也不能強迫他們離婚,很快女王和這個男人有著曖昧關係的事就傳的人盡皆知,看來任何時代,八卦消息的傳播都是極其迅速的。

就這麼過去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達德利的妻子在家中突然死了,說是從樓梯摔下來傷到了脖子,這等離奇的死法簡直是謀殺論的最佳藉口,一時間謠言四起,各種陰謀論直指伊麗莎白一世,得知消息的女王不禁深深嘆氣,此刻的她明白:她和達德利永遠也不可能在一起了

時光荏苒,又過了幾十年,女王已經失去了生育能力,大臣們也就不再催促了;伊麗莎白終生未嫁,人們將她稱為“童貞女王”。


強國碰撞


美洲大陸的發現讓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夜暴富,隔壁家每天打架的窮小子突然變成了土豪大款,擱誰都眼紅,為此荷蘭、法國、意大利、英國全都湧入其中,開啟了大航海時代。各個國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沒錢沒力的出點子和想法,荷蘭的股份制搞的如火如荼,意大利和法國派人出去打工,在這個時代開拓殖民地和貿易可謂是一本萬利。


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二):黃金時代

被後世稱作“三角貿易”的路線


商隊熙熙攘攘,在非洲、美洲和歐洲之間來來回回,這就滋生了一夥兒天敵——海盜,構成了一條食物鏈:商隊從南美運(搶)黃金、貨物和奴隸;各國的海盜從他們手中在搶走。(拿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就是流氓搶強盜。)這夥人中出了一個著名的海盜:弗朗西斯·德雷克


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二):黃金時代

弗朗西斯·德雷克,因為搶劫完會放走商人,被稱作“俠盜”


德雷克經常冒險和探索,且幾乎每次都能滿載而歸,隨著名聲越來越大,伊麗莎白女王也忍不住資助了他,錢是越搶越多,女王甚至頒佈了私掠許可狀

1574年,德雷克幹了一票大的,他搶劫了西班牙的珍寶船隊,價值兩萬多磅的黃金白銀,而這些是西班牙人在美洲搜刮了半年才得來的,相當於英國皇室一年的收入!整個倫敦為之轟動,人們紛紛稱德雷克為民族英雄。

西邊正高興呢,東邊的西班牙坐不住了,英國加入美洲貿易本來就讓他們很不爽,況且此時的西班牙可是如日中天的“日不落帝國”,腓力二世對此舉發出嚴重抗議,指責德雷克這是公開的海盜行為(這不廢話麼),伊麗莎白卻開啟了裝死模式:聽不見,不清楚

德雷克不僅為英國奉旨搶劫,還開闢了新的航線,發現了寬闊的德雷克海峽,自此英國就可以走自己的路直達太平洋。


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二):黃金時代

德雷克根據推測發現的海峽,後世以他的名字命名


對於這樣的小姨子,腓力二世是忍無可忍,其實雙方都在互有試探對方的底線,直到荷蘭和西班牙戰爭的爆發,擅長經商的荷蘭人自然打不過海洋霸主西班牙,索性向法國和英國尋求幫助。

美洲又不是你西班牙人開的,有錢大家一起賺不行嗎?這場談判的方式就是打仗,至此,雙方的臉皮徹底撕破。

這次女王的情人達德利親自上陣和法國一同增援荷蘭。看著氣勢很大,然而,這三家聯合硬是沒打過西班牙。此時的腓力二世覺得自己還能再打十個!於是便將矛頭直指英格蘭,準備好好教訓下自己這個不識趣的小姨子。羅馬教皇西克斯圖斯五世搖旗吶喊,加油助威,還公開表示如果大哥你能在這幫異教徒的領土登陸,我願意給你提供軍費!

腓力二世也是無比膨脹,他花費鉅額國力組建了大約130艘艦船組成的艦隊,併為其起名為:無敵艦隊。


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二):黃金時代

不可一世的西班牙“無敵艦隊”


強盜與流氓的戰爭


西班牙人要攻打英格蘭的消息讓整個王宮炸了鍋,盟友已經靠不住,自己頭頂的世仇蘇格蘭還打算隨時背後捅刀子,喜迎王師西班牙。


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二):黃金時代

蘇格蘭位於英格蘭北方, 因為原來英格蘭總是侵略蘇格蘭, 所以兩個國家從古至今都看對方不順眼,可謂世仇


伊麗莎白一世已然頭皮發麻,她此生還未遇到如此大的危機,這甚至比被關在監獄的時候還可怕,她的選擇引來了歐洲最能打的西班牙軍隊,這場戰爭早已不單是她的命運,更決定著整個英格蘭的命運。伊麗莎白慌了,仍迎戰還是投降,她實在拿不準主意。


就在她猶豫的時候,上天的眷顧來了,德雷克率領的艦隊奇襲了西班牙加的斯港,以其輕快的艦船大破沉重緩慢的西班牙戰艦,幾乎毫無損失地回來了。伊麗莎白也意識到,英國其實也有相當強大的海軍力量,這個定心劑終於讓她做出了決定,英國加強沿海防禦,準備與西班牙的戰爭;德雷克的這次突襲還讓西班牙的進攻計劃向後延期了一年,為英方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英格蘭將大量的商船改為戰船,不夠的水手全由海盜來代替,就這樣,愣是擴建出了一隻擁有170艘船隻的海軍。


決戰的時刻終究來臨,1588年,英國和西班牙在英吉利海峽爆發了空前的海戰,戰爭的過程就不贅述了,反正結果就是:西班牙的艦隊被打的一路逃跑,補給不足的情況下繞了一大圈才回到西班牙,浩浩蕩蕩的“無敵艦隊”僅剩了65艘船


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二):黃金時代

英格蘭與西班牙無敵艦隊的交鋒:格拉沃利訥海戰


獲得大勝的英方得到消息,敵人殘餘的艦隊回到了西班牙比斯開灣,倘若藉此機會把這些船隻摧毀,西班牙海上的力量恐將就此覆滅。


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二):黃金時代

圖為歐洲地圖,可以看到英國和西班牙隔了英吉利海峽和比斯開灣


於是在女王的授意下他們迅速開啟了一次遠征(後人稱為德雷克·里斯本遠征),但這隻臨時組建出來的軍隊暴露出了問題,他們大部分是海盜,到了海上立刻原形畢露,危難時候可以一條心,可現在沒人能約束他們,這幫人不遵從去比斯開灣的命令,而是去了臨近的城市大肆搶掠,白白浪費了兩週時間,西班牙人獲得了短暫的準備時間,結果可想而知,這些船隊狼狽地回到了英國,也讓英國王室白白花了一大筆錢,最重要的是他們失去了這個寶貴的補刀機會,讓西班牙海軍得以喘息,多年以後,憑藉著積累的鉅額財富和強大國力,其海軍力量再一次恢復,這是後話。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對於那個時代,可以想象這麼一個場景:伊麗莎白在劇院看著一場名為《哈姆雷德》的歌劇,跟身旁掌璽大臣弗朗西斯·培根聊著這個劇目的作者莎士比亞,跟隨的人正偷偷看著埃德蒙·斯賓塞的詩集《牧人月曆》。

這是屬於英國的一個文化巔峰時代,後世稱為“伊麗莎白時代”。




1588年9月4日,一個噩耗傳到女王耳中,羅伯特·達德利——她的摯愛離開了她。這個陪伴了幾十年的人猝然離世讓伊麗莎白痛苦不已,沒有人能體會她此時的感受,自幼母親便被處死,與父親關係不和,唯一的姐姐瑪麗也與自己化作仇敵,在陷入危難之時,達德利突然闖入她的人生並且陪伴了她這麼多年,此刻又先自己而去,她現在是徹底的孤身一人了。

伊麗莎白獨自回到房中,一連幾天不見任何人,也未進食,老臣塞西爾擔心女王的安慰,派人破門而入,這才救下了她。

伊麗莎白一世後期統治下的英格蘭,開始陷入以西班牙為主的歐陸大國們爭霸的旋渦,大國博弈的方法就是花錢、打仗,比誰能耗,雙方都耗得遍體鱗傷,但是誰能先把誰耗死,贏的一方就可以收割。

這場消耗很快就花光了王室的積蓄,退出則意味著前功盡棄,也就在這時,愛爾蘭也頻繁爆發起義,各地農業歉收,饑荒接連,十幾年下來,王室再一次負債300萬英鎊(都鐸女王傳統技能)。

西班牙的情況就更糟了,腓力二世必須要維持西班牙第一強國的地位和軍事力量,且他對宗教毫不妥協,可謂歐陸第一天主孝子,在歐洲四面樹敵,到處動武;他老爹查理五世給他留了一屁股債,他也獲得了這個遺傳,給他兒子留下了五倍的債務,後期更是三次宣告破產,光還債款的利息就需要國家接近三分之二的收入,當年輝煌的“日不落帝國”已經變成了一個大空殼,西班牙的衰落也不可避免地開始了。

1603年3月24日,已經70歲的伊麗莎白一世在倫敦的里士滿王宮溘然長逝,因為無嗣,她的去世也標誌著長達118年的都鐸王朝就此結束,按照她的遺願,英格蘭的國王由蘇格蘭的國王詹姆斯六世(在英格蘭為詹姆斯一世)繼承,從此開啟了斯圖亞特王朝,直到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議會合一,兩國正式合併為大不列顛王國

與西班牙的鬥爭,英國漸佔了上風,由此在北美的詹姆斯敦建立起北美第一塊定居點,取名“弗吉尼亞”(即後來美國的弗吉尼亞州),弗吉尼亞是拉丁語,意為處女,即為紀念伊麗莎白一世對開拓英國殖民事業所做的貢獻。

伊麗莎白一世時期的英格蘭抓住了大航海時代,在與歐洲強國的爭霸中也開啟了屬於自己的殖民時期(題外話,此時遠在大洋彼岸的東方大明,已經開啟閉關鎖國了上百年)。


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二):黃金時代

圖為伊麗莎白一世,窗外是英國的海軍艦隊,戴的是達德利送她的600顆珍珠串成的項鍊


歐洲的宗教分裂愈演愈烈,可一個新世界的脈絡漸漸明晰,人們發現即使沒有土地,也能富裕起來,貴族們將錢投入商業和工廠,貿易變的空前繁榮,傳統的佃農和地主關係也悄然發生改變;直到百年後,一場被後世命名為“工業革命”的浪潮打開了這扇新時代的大門。


都鐸玫瑰


都鐸家族的王徽是玫瑰,這也是一個有意思的巧合,亨利八世一生都在渴求一個男性繼承人,可他沒想到都鐸王朝最閃耀的人卻是一位又一位女性,對於那個落後封建時代的女性,她們或深明大義,或反抗命運和強權,在歷史上用自己的方式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二):黃金時代

這其中有為了自己家族甘願犧牲自我的凱瑟琳王后,在面對亨利八世的離婚威脅卻決不妥協,哪怕被逐出王宮,永遠見不到自己惟一的女兒,她直到生命的最後都在維護自己的信仰和尊嚴。

年僅16歲的女王簡·格雷,公開拒絕自己丈夫一家的無理要求,到最後寧選擇死亡也不願意改變信仰。

還有完美繼承自己母親果斷剛毅性格的瑪麗一世,堅決維護天主教信仰,成為英國曆史上第一位享有真正國王統治權利的女王。

最後是伊麗莎白一世,她的命運開局是悲慘的,但命運也是眷顧她的,在她坎坷曲折的前半生,她遇到了自己喜歡的人,一系列陰差陽錯下成為了英格蘭的女王,自幼的經歷讓她性格變的猶豫不決,這樣的女王卻正好適合於那個時代,她將自己的婚姻當作為大國外交的籌碼,可以說她是嫁給了英格蘭。她留給後代的是一個朝氣蓬勃的英格蘭,一切的準備在她這裡沉澱,也靜待後人開啟。




  • 德雷克在德雷克·里斯本遠征失利後就失去了女王的信任,後有開啟西印度群島遠征,由於德雷克與霍金斯間的爭吵以及德雷克指揮上的失誤,遠航沒取得任何收穫,最終於1596年1月27日,因痢疾病逝於巴拿馬。
  • 撲克牌中的梅花Q,手中拿著一朵薔薇花,象徵的就是都鐸王朝合併蘭開斯特和約克家族的這段歷史。
  • 伊麗莎白一世最後也沒有解決宗教分裂的問題,不過這個是當時歐洲最令人頭疼的問題,為此引發的迫害和戰爭不計其數,許多認為了躲避迫害紛紛逃亡了北美,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五月花號”。
  • 這段歷史涉及的英國朝代為:蘭開斯特王朝 - 約克王朝 - 都鐸王朝 - 斯圖亞特王朝 - 漢諾威王朝,其中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是伊麗莎白一世,漢諾威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是維多利亞女王。(如今的英國其前身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維多利亞逝世後她的兒子愛德華七世繼位,改用父系的德國姓氏,隨著一戰爆發,維多利亞的孫子喬治五世為避免王室帶有德國姓氏,改姓溫莎。)


(後篇我們將講述維多利亞女王和英國最輝煌的日不落時代...)


如果對其他內容也感興趣,你也可以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