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怎樣做到知行合一?

浩韶歲月


小時候,我也是看不起“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類人,認為這樣的人根本就是腐儒般的一群書呆子。漸漸長大,看法也漸漸有了改變,漸漸明白思想和行動的關係是什麼。

這個世界有的地方是極為不公平的,但在一些方面卻又是極為公平的。比如時間,對你來說是一分鐘,對我來說也是六十秒,不會因為你財富千萬億萬就多給你一秒鐘。比如死亡,不論你生前如何位高權重聲名赫赫,死後也就是一丘黃土埋了了事。再比如本題所說的問題——智力。

人的智力終究是有限的,人的智力終究是差不多的,偉大如牛頓愛因斯坦康德之類思想巨匠,一旦把自己的智力過多的投注于思想方面,他們的行為能力一定會顯得不如一個普通人那般機靈,甚至在他們沒有寫出自己的偉大思想之前,給人的感覺就是呆板木訥與邋遢笨拙。

很多人都認為,有人就是天生聰明,有人就是天生愚笨。不可否認,天生弱智的確是有的,那麼天生聰明有嗎?不知道,也許、可能、大概、或者、沒準也是有的吧?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就算真有天生聰明,一旦他們把自己的智力投注於那些特別深邃思考的事物之後,行為上也一定不會比一個普通人更好多少,甚至還會很有不如。

看過一次央視《開講啦》的視頻,請大數學家丘成桐演講。有個高中生提問一個算數問題,結果丘教授竟然承認自己不會算!這真是讓人大跌眼鏡啊!有人或者會說,這是教授不屑於回答。可我覺得,那丘教授也不應該坦承“不會算”吧?一句“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在此不方便計算”不就行了嗎?一個數學家,說自己不會算高中數學題,這是不是不太合情理呢?

實際上,這非常符合情理,這是因為我們普通人不理解數學家們的思維關注於什麼,或者說,數學思維和算數思維的差別在哪裡。

數學是一種純粹的思維產物,是要把邏輯思維運用到極致,是完全脫離實際事物的。而算數則不同,它是有明確相關內容的,是把確定的定理公式熟練運用的過程。已有的,已被證明的定理公式,恰恰是數學家們不太關心與關注的,因為一旦一個問題被證明後,就說明前人已經把邏輯推理運用到極致了,這個領域已經不需要再投入。最著名的就是歐幾里得的幾何學。自從兩千多年前歐幾里得完成著作,所有後人再投入多少努力也是無用功,直到非歐幾何出現,大家才明白,歐幾里得老先生已經把平面幾何的領域表述完全了,再多的努力也不可能有什麼更多的發現,只有跳出他的思路,才有可能有新的發現。

一道初中數學題,初中數學老師可能比大數學家更運用的靈活巧妙,他們就是幾十年專門關注於此的,這和一個賣菜小販口算能力超過大學生是一樣的道理。無它,唯手熟耳。

一名優秀的體育健將絕不可能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一名優秀的工匠技師也絕不可能比大學教授更笨,把一個家打理的井井有條的主婦也一定是聰慧的,就算是學習上一無是處的學渣,也會有自己比較擅長之處,他們在玩遊戲時往往能隨便就可以戲虐那些學霸。不論什麼項目,要想學好了幹好了都需要投入許多的智力與時間,可時間是公平的東西,你投入這方面多了,自然就會減少投入在其它地方。這是鐵律。

所謂“思想的巨人”,就是說把自己的智力與時間過多的投入到許多深邃思考之上,當然也就要比常人要更不關心那些具體的行為,他們在行為上當然也就顯得不如常人。

反之,一個人極少甚至從不去思考那些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只是把別人思考的結果認定為當然的正確,並不斷在實踐中去運用,熟能生巧嗎!

開個玩笑吧。小偷用兩個手指從別人兜裡夾走錢包,他們恐怕永遠不會想到這是摩擦力問題。給他們出一道摩擦力的數學題可能就讓他們不知所云了,可看到數學老師兜裡的錢包,則會笑而取之。

所謂“知行合一”,無非就是去學別人的經驗,然後熟練運用於實務而已,說白了,也就是“無它,唯手熟爾”。


何處是家鄉



樹林9743



大漢子民14


思想家是智者,遠見卓識。思想結合行動才能是創造結果。沒有思想的行動是徒勞無功。沒有行動的思想是不接地氣。思想也是一種腦的行動。


大哥哥


對於哲人來說是否存在(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可能性;抑或說沒有所謂(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行動力不足,正印證著沒有想明白?


無用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