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四讲曲礼上第四节: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四讲曲礼上第四节: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礼记·曲礼上:

适墓不登垄,助葬必执绋。临丧不笑。揖人必违其位。望柩不歌。入临不翔。当食不叹。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适墓不歌,哭日不歌。送丧不由径,送葬不辟途潦。临丧则必有哀色,执绋不笑。临乐不叹。介胄则有不可犯之色。故君子戒慎,不失色于人。

【注】临:到达之意。:离开的意思。:古人舂米时有专门的歌声相配,邻居有丧事,舂米时不能唱歌。:邻里之中。不由径:指不走偏僻的小路。途潦:路途上的水坑。失色:失态的样子。

【译】进到墓地时不要登上坟丘,参加葬礼时必须帮助挽柩车。到达丧礼地时不要嬉笑。与人作揖时必须离开位置。见到柩车时不要再唱歌。进到丧家哀悼不要若无其事。面对饭食不要叹息。邻居有丧事,舂米时就不要唱歌;邻里有殡仪,就不要在巷子里唱歌。进到墓地就不要唱歌,在哭悼的日子里不要唱歌。送丧车时不要走小径,送葬车时不要躲避路上的水坑。参加丧礼时必须面带哀伤的神色,挽送柩车时不要嬉笑。欣赏音乐时不要叹气。披上甲胄就要显出不可侵犯的神情。所以君子时时保持谨慎,就不会在别人面前有失态表现。

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

【注】礼不下庶人:指礼节不用来约束老百姓。刑不上大夫:指刑法不用来制裁大夫之上的人。:式礼。:舒展之意。

【译】看见国君据轼而行礼时,大夫就要下车致敬;看见大夫据轼而行礼时,士人就要下车致敬。礼制不及于庶人,刑罚不及于大夫之上的人。因此在国君左右都是没有受过刑罚的人。在出征的兵车上,无须据轼行礼;田猎用的武车上,旌旗是招展着的;巡狩用的德车,旌旗是垂着的。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四讲曲礼上第四节: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史载笔,士载言。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前有车骑,则载飞鸿;前有士师,则载虎皮;前有挚兽,则载貔貅。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进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

【注】青:水鸟之意。:指老鹰。老鹰叫则风起,风起会扬起尘埃。士师:军队之意。貔貅:与"皮休"同音。指一种凶猛至极的野兽。朱鸟、玄武、青龙、白虎:用四种动物来代表四种星象,分别代表南、北、东、西。招摇:指的是北斗七星的柄端,置于行军队伍中来指示方向。招,与"勺"同音。急缮其怒:指的是士气高涨的样子。缮,与"劲"同音。

【译】掌管文书的人携带文具,司盟的人携带文辞。在队伍行进途中前面有水,就竖起画有水鸟的旌旗;前面风起扬尘,则竖起画有鸣鸢的旌旗;前面遇有车骑,则竖起画有飞鸿的旌旗;见有军队,则竖起虎皮之旌旗;遇有猛兽,则竖起貔貅之旌旗。凡是行阵,前锋为朱鸟,后卫为玄武,左翼为青龙,右翼为白虎,中军竖着北斗七星旗帜,来坚定其战斗精神。前进后退,有一定的法度,左右队伍,亦各有主管的人。

父乏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

【注】雠:与"仇"同,指仇人。不反兵:指的是不返回家去拿兵器,用随身的武器就可以。

【译】对待父亲的仇人,不可与其共存于天下;对待兄弟的仇人,要随时携带兵器等待;对待朋友的仇人,不可与其同在一个国家。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四讲曲礼上第四节: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地广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

【注】四郊多垒:卿大夫所治之地,四面都是堡垒。指被他人侵占。

【译】若一国的四境都筑有堡垒但被他人侵占,可见大官们不能安治其国,而那堡垒就是卿大夫的耻辱;如果任凭广大的土地荒废而不加整理利用,那荒废的土地也就是士人们的耻辱。

临祭不惰。祭服敝则焚之,祭器敝则埋之,龟策敝则埋之,牲死则埋之。凡祭于公者,必自彻其俎。

【注】敝:破旧之意。龟策:占卜用的草。凡祭于公者,必自彻其俎:士陪同君王行宗庙之礼,俎中盛放的牲肉,在祭祀完之后,士以下的官员则要亲自把它拿回家中,士以上的则会由国君手下之人送回到家中。

【译】参加祭祀活动时不要有怠惰的表现。祭祀穿的衣服破旧了就要烧掉,祭祀用的器物坏了就要埋掉,卜筮用的龟策坏了就要埋掉,祭礼用的牲畜死了就要埋掉。士陪同君王行宗庙之礼,俎中盛入的牲肉,在祭祀完之后,士以下的官员则要亲自把它拿回家中,士以上的则会由国君手下之人送回到家中。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四讲曲礼上第四节: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卒哭乃讳。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君所无私讳,大夫之所有公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夫人之讳,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妇讳不出门。大功小功不讳。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注】卒哭乃讳:人死之后的第一次祭礼,哭祭结束,将灵符置于祖庙,表示从此以后以神灵视之。不再称呼他的姓名。

嫌名:指与姓名同音的字。遍讳:忌讳的意思。事:侍奉之意。本句指的是有父母在,可以服侍。公讳:指的是君讳。临文:写文章之意。夫人:这里指的是国君的夫人。妇讳不出门:在古代,妇人家中的忌讳是不能通行于厅堂之上的。大功、小功:都是丧服名,与死者的关系较为疏远,所以就可以不避讳死者的名字。

【译】行过卒哭之祭,就要避讳用死者之名,而据礼之规定,同音的名可以不避讳,双字名只要避用其一。倘若生时侍奉父母,就得避用祖父母之名;如果生时已不及侍奉父母,则可不避讳祖父母之名。在国君的地方,不以家讳为禁忌,但在大夫的地方,仍需遵守一国之讳。另外,读《诗》、《书》,写文章,以及庙中祭告之词,都无用讳。即使在国君面前对话,亦可以不讳其夫人之名,因为妇人的名讳限于家内。其次,大功、小功的亲属,亦不用讳。凡是到了一个地方,便要打听他们的禁忌;到了另一国家,就要打听他们的风俗习惯;同理,到了别人家里,也要先问他们忌讳的名。

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

【注】外:出国界或庙外之意。刚日:指的是单数日,即甲、丙等日。:在国内或是庙内做事情。柔日:指的是双数日,即乙、丁等日。

【译】庙外举行典礼,适宜用单数日;庙内举行典礼,适宜用双数日。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四讲曲礼上第四节: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某日",旬之内曰"近某日"。丧事先远日,吉事先近日。曰:"为日,假尔泰龟有常;假尔泰筮有常。"

【注】旬:十天之意。某日:甲乙日等的某一天。丧事先远日:选择丧事的日期时,几次占卜,先选其最远的一日;吉事则相反。泰龟、泰筮:都是占卜时所用的器具。

【译】凡用卜筮择定吉日,在十日以外举行的,则称"远某日",在旬内举行的,称"近某日"。丧葬之事,先卜远日;吉祥之事,先卜近日。卜筮时应说道:"为占吉日,要借大龟或大筮,作个决定。"

卜筮不过三,卜筮不相袭。龟为卜,策为筮。卜筮者,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时日,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与也。故曰:"疑而筮之,则弗非也,日而行事,则必践之。"

【注】不相袭:龟卜、策筮两种器具在占卜时只能用一种。

:使用的意思。:相信确定的意思。:判断决定之意。:与"豫"通假。:与"善"通假。

【译】无论是用卜或用筮,都不能超过三次,并且用了龟卜,就不要用策筮。卜用龟,筮用策。先圣王之所以要用龟策来卜筮,是因为要使人民信服择定的日期,崇拜所祀的鬼神,恪守颁行的法令;亦就是使人能决定"是"或"不是","做"或"不做"。因此说:"为着怀疑而问卜,既已卜了,就不得三心二意。已定在那一日举事,就得在那一日实行。"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四讲曲礼上第四节: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君车将驾,则执策立于马前。已驾,仆展軨、效驾,奋衣由右上取贰绥,跪乘,执策分辔,驱之五步而立。君出就车,则仆并辔授绥。左右攘辟。

【注释】将驾:将要套马车出行。:驾马车的仆侍。展軨:看车轴两端的辖头是否套牢。奋衣:抖抖衣服上的尘土。贰绥:车上有正、副两根上车前拽的绳子,即两绥,正绥是给主人或是君主准备的,副绥是给驾车的人准备的。:缰绳之意。分辔:古人乘四匹马前行时,车辕前后两匹服马,左右两匹骖马,每匹马有两根缰绳,共八根,驾马的人两手分别来握三根马缰绳。另外的两匹服马上各自的一根绑在车辕上。:驾车人停好车后,站起来迎接国君上车。攘辟

:躲闪的样子。

【译】在国君的车马将要套好出行时,仆侍要拿着马鞭站在马前;在已经套好时,仆侍要察看车轴两端的辖头是否套牢;然后掸去衣服上的尘土,从右边上车,取过缰绳,半坐在车上,拿起鞭子,分开缰绳,向前驱赶五步后停下来。等到国君出来上车时,仆侍要一手握缰绳,一手递上登车的绳子给国君,然后要使左右的人们避开,驱赶向前。

车驱而驺,至于大门,君抚僕之手,而顾命车右就车,门闾沟渠必步。

【注】驺:与"趋"通假。必步:指的是车右一定要下车步行。

【译】马车行驶到了大门口,国君握住仆人的手,而回过头来命令卫士上车。经过大门、里门、沟渠的所在,卫士都得下车步行,防止发生危险事故。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四讲曲礼上第四节: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凡仆人之礼,必授人绥。若僕者降等,则受,不然则否;若仆者降等,则抚僕之手,不然则自下拘之。

【注】降等:地位低下之意。自下拘之:从仆者手下自己取来绥,有谦恭之意。

【译】凡是充当驾驶的人,一定要把登车绳递交给乘车者。乘车者的身份地位若比驾车者高,则接受;如其不然,则不能接受。详细地说,如果驾车者的身份较低,他递绥时就要按住他的手,然后以另一手接取之,表示不敢当的意思;若身份相称,就要从他的手下直接取绥。

客车不入大门,妇人不立乘。犬马不上于堂。故君子式黄发,下卿位;入国不驰,入里必式。

【注】立乘:站在车上。君子:指的是人君之意。卿位:指的是士卿朝见国君的地方。:策马快速前行的样子。

:轼礼之意。

【译】宾客的车马不能直接进入人家的大门,妇人乘车不可以站着。犬马不可以牵到堂上。所以君子乘车遇到老年人要扶轼行礼;经过卿的朝位时要下车步行,进入国境时不要急速奔驰,进入里门时要扶轼行礼。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四讲曲礼上第四节: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君命召,虽贱人,大夫、士必自御之。介者不拜,为其拜而蓌拜。祥车旷左。乘君之乘车不敢旷左;左必式。

【注】自御:亲自出门迎接之意。介者:指身上穿铠甲之人。

【译】如果国君有所召唤,即使派来的人身份较低,但为尊重国君,大夫、士人亦得亲自出门迎接。披戴着盔甲不便于跪拜,因此只要蹲一蹲身,便算拜了。载魂的车空着左方尊位。所以,乘用国君的属车时不敢旷左;只是左方既为尊位,故须凭轼为礼,表示妄自尊大。

僕御妇人,则进左手,后右手;御国君,则进右手,后左手而俯。国君不乘奇车。车上不广咳、不妄指,立视五巂(guī),式视马尾,顾不过毂。国中以策彗恤勿驱,尘不出轨。

【注】俯:身体前倾,表示对国君的敬重之意。奇车:样式不对称的车子。:与"规"同音,指的是车轮碾过一圈的长度,一规为一丈九尺八寸,五规为九丈九尺。:指的是车轴的最前端。策彗

:竹制的扫帚,此指鞭子的末稍。

【译】凡为妇人驾车,须先以左手执辔,同妇人侧背而立,然后用右手驾驶;为国君驾车,则面向国君,并稍俯身,以表敬意。国君不乘坐样式不对称的车。在车上不要大声咳嗽,不可胡乱指点。站着,视线前及轮转五圈(约为九丈九尺)的距离;凭轼行礼时,视线及于马尾;转头看时,视线亦不超过车毂。进入国中就改用鞭子末梢摩擦着马,让它慢慢行走,以使灰尘不飞扬于辙迹之外。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四讲曲礼上第四节: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国君下齐牛、式宗庙;大夫、士下公门,式路马。乘路马,必朝服,载鞭策,不敢授绥,左必式。步路马,必中道。以足蹙路马刍,有诛;齿路马,有诛。

【注】齐:与"斋"通假。下公门:在国君的门前要下车。路马:代指国君的车马。:步行牵车前行。:践踏之意。:粮草之意。齿:计算年纪。

【译】国君乘车经过宗庙时要下车步行,遇到披彩绣的祭牛时要扶轼行礼;大夫、士乘车经过国君门口时要下车步行,遇到礼车用的驾马时要扶轼行礼。在乘坐国君的马车时必须穿着朝服,带着鞭策,不能够递上登车的绳子,在左边车上站着必须扶轼而立。在牵着礼车用的路马行走时,必须走中间的大路。凡用脚践踏路马的食草的人要受到责罚;随意估量路马年龄的人要受到责罚。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四讲曲礼上第四节: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礼记·曲礼上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