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部分名词详解②

族谱部分名词详解②

寄语 传话,带口信。现在有的人 把它写在著作正文之前,说明本著作的 内容以及对读者所寄予的希望的一种文 体。序文 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说明写书宗旨,经过或介绍,评论本书 内容。也作序言、叙文、叙言。圣谕 指封建时代帝王对臣子、民 众下的命令、指示。诰敕 指明清时期,朝廷对官员及 其先代和妻室任命或封赠的文字。五品 以上用诰封,五品以下用敕封。簪缨 指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 冠饰,用来把冠固定在头上。后用以做 官显贵之称。跋 写在书籍,文章等后面的短 文。多属评介内容之类,与序相同,不 过序一般放在文前,跋一般放在文后。家范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读物。 家乘 乘:史书。记载私家之事的史籍。黄山谷撰 《宜州家乘》 罗大经 《鹤林玉露》。"山谷晚年作日录,题曰家 乘,取《孟子》晋之乘之义"。后相沿称 家谱为"家乘"。 1、祖庙;2、祖先;3、宗派。 宗子 古代宗法制度,嫡长子为族人兄弟所共宗(尊)。

宗枝 亦作"宗支"。宗族的支派。亦指同族关系。宗庙 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宗亲 1、同父母兄弟;2、同宗亲属。宗祧 犹宗庙。宗:祖庙。宗族 谓同宗同族之人。宗室 1、同一祖宗的贵族,指国君或皇帝的宗族;2、古代称大宗的庙。宗祠 祠堂,家庙,旧时同族子孙供奉并祭祀祖先的处所。宗器 古代宗庙祭祀所用的礼器。

族谱部分名词详解②

序跋 文体名,说明书籍着述或出 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的文 章,也可包括对作者 (家) 作品的评论 和有关问题的研究立阐发。古代多列于 书末,后来一般置于书前,而谓列于后 者为跋,亦称"跋尾"、"后叙"。二者体 略同,因合称序跋文。

庠、序 中国古代的学校。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 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 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 人伦也。后能为乡学。明记 古代对有名位者的尊称,如《三国、魏志、吕布传》:布请曰:"明公 所患,不过于布。今己服矣,天下不足 忧。"按:明公,指曹操。明保 清制,京外大臣推荐有"才 能"的人或叙录有功劳的官员,请求以 某项官职任用或加以某项荣典,奏报以 后,交吏部审议,称为明保。冢子 即嫡长子。冢,大。《左传. 闵公二年》:"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 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杜 预注:"冢,大也。"大,音"太"。《礼 记.内则》:"冢子未食而见,必执其右 手。"又"父没母老,冢子御食。"

冢妇 嫡长子的正妻。《礼记.内 则》:"舅没则姑老,冢妇所祭祀宾客,每事必请于姑。介妇请于冢妇舅姑使冢妇,毋怠,不友无礼于介妇。舅姑若使 介妇,毋敢敌耦于冢妇,不敢并行,不 敢并命,不也并坐。"《红楼梦》 第一一 ○回:"刑夫人虽说是冢妇,仗着'悲戚 为孝'四个字,倒也都不理会。"

族谱部分名词详解②

介子 宗法制度规定嫡长子为宗 子,主祭祀。若宗子为士,庶子为大 夫,祭祀时,则庶子称为"介子"。介,副,以表示不敢僭越宗子。《礼记.曾子 问》:"孝子某,使介子某,执其常事。" 孔颖达疏:"介子某,介子,谓庶子为大 夫者。介,副也。某,是庶子名也。"后 亦称庶子有官爵者。明宋濂 《瞿孝子 传》:"孝子年且,耄见介子庄 (瞿庄) 宦学有立,洪武初擢礼部员外郎,喜动 颜色。"

介妇 古代宗法制度称嫡长子之妻 为冢妇,诸子之妻为介妇。《礼记.内 则》:"舅没则姑老,冢妇所祭祀宾客,每事必请于姑,介妇请于冢妇。"宋叶嫡 《丘安人挽持》:"左司遗事远,介妇古风存。"清施闰章 《王白帆妾胡氏小传》: "王泣曰:'若功过介妇矣!'"参邮"介子"。别子 宗法制度称诸侯嫡长子以外 之子。别子的后代以别子为祖先。《礼记 .大传》:"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孔颖达疏: "别子谓诸侯之庶子也。诸侯之嫡孙继世为君,而第二子以下悉不得祢先君,故 云别子。"适,音"嫡"。汉班固 《白虎 通.宗族》:"别子者,自为其子孙祖,继别也,各自为宗。"唐韩愈《唐故赠绛 州马府君行状》:"其别子赵奢当赵氏, 破秦军阏与有功,号马服君。"清刘大槐《方氏支祠碑记》:"古者诸侯之适子嗣为诸侯,其支子之为大夫、士者,不得祖 诸侯,而名之曰别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