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部分名詞詳解②

族譜部分名詞詳解②

寄語 傳話,帶口信。現在有的人 把它寫在著作正文之前,說明本著作的 內容以及對讀者所寄予的希望的一種文 體。序文 寫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說明寫書宗旨,經過或介紹,評論本書 內容。也作序言、敘文、敘言。聖諭 指封建時代帝王對臣子、民 眾下的命令、指示。誥敕 指明清時期,朝廷對官員及 其先代和妻室任命或封贈的文字。五品 以上用誥封,五品以下用敕封。簪纓 指簪和纓,古時達官貴人的 冠飾,用來把冠固定在頭上。後用以做 官顯貴之稱。跋 寫在書籍,文章等後面的短 文。多屬評介內容之類,與序相同,不 過序一般放在文前,跋一般放在文後。家範 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的讀物。 家乘 乘:史書。記載私家之事的史籍。黃山谷撰 《宜州家乘》 羅大經 《鶴林玉露》。"山谷晚年作日錄,題曰家 乘,取《孟子》晉之乘之義"。後相沿稱 家譜為"家乘"。 1、祖廟;2、祖先;3、宗派。 宗子 古代宗法制度,嫡長子為族人兄弟所共宗(尊)。

宗枝 亦作"宗支"。宗族的支派。亦指同族關係。宗廟 古代帝王,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處所。宗親 1、同父母兄弟;2、同宗親屬。宗祧 猶宗廟。宗:祖廟。宗族 謂同宗同族之人。宗室 1、同一祖宗的貴族,指國君或皇帝的宗族;2、古代稱大宗的廟。宗祠 祠堂,家廟,舊時同族子孫供奉並祭祀祖先的處所。宗器 古代宗廟祭祀所用的禮器。

族譜部分名詞詳解②

序跋 文體名,說明書籍著述或出 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等的文 章,也可包括對作者 (家) 作品的評論 和有關問題的研究立闡發。古代多列於 書末,後來一般置於書前,而謂列於後 者為跋,亦稱"跋尾"、"後敘"。二者體 略同,因合稱序跋文。

庠、序 中國古代的學校。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 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 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 人倫也。後能為鄉學。明記 古代對有名位者的尊稱,如《三國、魏志、呂布傳》:布請曰:"明公 所患,不過於布。今己服矣,天下不足 憂。"按:明公,指曹操。明保 清制,京外大臣推薦有"才 能"的人或敘錄有功勞的官員,請求以 某項官職任用或加以某項榮典,奏報以 後,交吏部審議,稱為明保。冢子 即嫡長子。冢,大。《左傳. 閔公二年》:"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 盛,以朝夕視君膳者也,故曰冢子。"杜 預注:"冢,大也。"大,音"太"。《禮 記.內則》:"冢子未食而見,必執其右 手。"又"父沒母老,冢子御食。"

冢婦 嫡長子的正妻。《禮記.內 則》:"舅沒則姑老,冢婦所祭祀賓客,每事必請於姑。介婦請於冢婦舅姑使冢婦,毋怠,不友無禮於介婦。舅姑若使 介婦,毋敢敵耦於冢婦,不敢並行,不 敢並命,不也並坐。"《紅樓夢》 第一一 ○回:"刑夫人雖說是冢婦,仗著'悲慼 為孝'四個字,倒也都不理會。"

族譜部分名詞詳解②

介子 宗法制度規定嫡長子為宗 子,主祭祀。若宗子為士,庶子為大 夫,祭祀時,則庶子稱為"介子"。介,副,以表示不敢僭越宗子。《禮記.曾子 問》:"孝子某,使介子某,執其常事。" 孔穎達疏:"介子某,介子,謂庶子為大 夫者。介,副也。某,是庶子名也。"後 亦稱庶子有官爵者。明宋濂 《瞿孝子 傳》:"孝子年且,耄見介子莊 (瞿莊) 宦學有立,洪武初擢禮部員外郎,喜動 顏色。"

介婦 古代宗法制度稱嫡長子之妻 為冢婦,諸子之妻為介婦。《禮記.內 則》:"舅沒則姑老,冢婦所祭祀賓客,每事必請於姑,介婦請於冢婦。"宋葉嫡 《丘安人挽持》:"左司遺事遠,介婦古風存。"清施閏章 《王白帆妾胡氏小傳》: "王泣曰:'若功過介婦矣!'"參郵"介子"。別子 宗法制度稱諸侯嫡長子以外 之子。別子的後代以別子為祖先。《禮記 .大傳》:"百世不遷者,別子之後也,宗其繼別子之所自出者。"孔穎達疏: "別子謂諸侯之庶子也。諸侯之嫡孫繼世為君,而第二子以下悉不得禰先君,故 雲別子。"適,音"嫡"。漢班固 《白虎 通.宗族》:"別子者,自為其子孫祖,繼別也,各自為宗。"唐韓愈《唐故贈絳 州馬府君行狀》:"其別子趙奢當趙氏, 破秦軍閼與有功,號馬服君。"清劉大槐《方氏支祠碑記》:"古者諸侯之適子嗣為諸侯,其支子之為大夫、士者,不得祖 諸侯,而名之曰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