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桿下的逆行者:在戰“疫”一線講好威海故事

3月8日,國際勞動婦女節。節日裡的一線女記者們腳步不停、筆桿不停,記錄下溫暖這座城市的一個個“逆行”者。

從正月初二開始,不少一線女記者就走到防“疫”一線,把鏡頭對準最可愛的人,記錄下這條逆行路上的溫暖。一次又一次被感動著,一次又一次被激勵著。她們相信,用行動迎接美麗春天的到來,再多的辛苦也值得。

“所有同事都在堅守,不用報道我”

笔杆下的逆行者:在战“疫”一线讲好威海故事

記者:楊彩明

採訪對象:醫護人員、卡口執勤人員

四十幾天來,我遇到過很多無法完成的採訪。

疫情面前,醫護人員自然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當時我打算採訪某醫院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通過輾轉聯繫獲得電話號碼後,卻收到了一條懇切拒絕採訪的短信:“不好意思,實在沒有時間。”

同樣的拒絕,也來自卡口執勤人員。2月15日,風雪襲來,我獲得了一位執勤交警的電話,在多次撥打電話後終於接聽,聲音中帶著明顯的沙啞,彷彿每一句話說出來都伴著砂礫在摩擦。

簡單的幾句問候,我才知道,他已經連續工作超過20個小時,他委婉拒絕了採訪,理由是“所有同事都在堅守,不用報道我。”

除了這樣的“插曲”,還有數不清的感動。在採訪過程中,我問過很多醫護人員一個同樣的問題:“為什麼要主動請戰到一線?”他們的回答出奇的一致:“這就是我的工作,沒有想太多。”

他們中,有的灑脫有的樂觀,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軟肋。聽著他們哭,我跟著哭;聽著他們笑,我還是哭。說不上來心裡的那種感覺,我們雖然素未謀面,卻忍不住在心底一次次為他們送上祝福,願所有人都能平安歸來,讓所有的小別離都有大團圓。

“疫情當前,辦法總比困難多”

笔杆下的逆行者:在战“疫”一线讲好威海故事

記者:李文思

採訪對象:騰森輪胎車間工作人員

2月8日,走進騰森輪胎生產車間,伴隨隆隆作響的機器聲,半成品橡膠片區一位工作人員正起勁地清點數目,核對型號。

看見我過來了,他拍了拍被橡膠染黑的手,抬頭咧嘴笑著說:“哥倫比亞的訂單交期基本沒受影響,我們對今年發展充滿信心。”

跟他交談的過程中,他說的最多的話就是“疫情當前,辦法總比困難多”。

通過交談,我瞭解到,為保證訂單如期完成,推遲一週開工的騰森輪胎各崗位人員並沒閒著,各個部門主動開啟“網聊”模式,將生產工作前置,聯絡原材料供貨商,溝通物流船期,安排防疫值班表……

也正是靠著大家的主動靠前,2月5日通過復工驗收申請後,停轉兩週的生產線不僅再次轉了起來,還跑出了“加速度”,為一季度實現“開門紅”打下基礎。

“壓箱底的衣服都翻出來了!”

笔杆下的逆行者:在战“疫”一线讲好威海故事

記者:楊慧

採訪對象:經區市政局工作人員

2月15日,受降雪天氣影響,北京南的列車晚點148分鐘,次日凌晨0時22分到達威海站,經區市政局設施維護科科長孫明和同事俞峰、李鵬傑登記完信息,已是凌晨1點多了。

“真冷,從腳底到頭頂,凍得透透的。”孫明告訴記者,家裡壓箱底的厚衣服都翻出來了,“不管啥樣的都套在身上,太冷了。”

每天早上不到6點就趕到場站值班,晚上11點多完成一天工作離開,孫明和他的同事們每天工作17個小時,甚至更長。“又悶,又冷,這種滋味酸爽。”俞峰笑著說。

新年伊始,市政重點工程亟待開工,每天孫明既要忙著研究2020年工程計劃、方案論證等本職工作,又要堅守場站完成防疫工作;擔負市政設施維修任務的俞峰,除了場站值班還要做好市政維護工作,處理汙水管道塌陷、河道擋牆損壞維護等,保證市民的正常出行;環山路3月15日要交付路基,工程到了收尾的關鍵時刻,李鵬傑每天除了場站值班外,還要制定工程計劃,協調督促施工,上報工程進度。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在威海站卡口值班的工作人員,他們每天幾乎第一個來到場站,最後一個離開……

對於匆匆經過的旅客,你們可能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我知道他們是為了誰。

“我得對得起所有村民”

笔杆下的逆行者:在战“疫”一线讲好威海故事

記者:蔡君君

採訪對象:文登區西鋪頭村黨支部書記於海峰

2月初,我工作完後回家,卻在村口被防控志願者攔下了:“對不起,我沒有查到您的登記信息。”我有些著急,這時候,村書記於海峰來了,詢問相關情況後,把我帶到了村裡的監控室。

按照我提供的出行時間,一點點回放監控錄像,好不容易找到了我自家門口離開的影像,我心生感謝。於書記卻頗為抱歉地跟我說:“特殊時期,耽誤你的時間了,但我得對得起所有村民,為他們安全負責。”

每天上班出發很早,可不管幾點,都能在門口看見他,晚上九十點回家,我看見他還在值班,臉凍得通紅,只能靠來回踱步保持身體的熱量。可他卻沒有一絲抱怨,發了條朋友圈打趣道:“志願者們四班倒,我可是一班倒呀!”

村居微信群裡幾百人,凡是在群裡詢問返程、隔離相關事宜的,他每條必回。對於最新疫情防控規定,他第一時間發到群裡,就怕影響村民安全、耽誤大家行程。

其實,也有人不理解。直到最近,他才淡淡說了句:“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為你沒親自幹過、感受過,用心感受後,你會知道男兒的淚也唰唰的。”

“話說多了,嗓子一直是啞的”

笔杆下的逆行者:在战“疫”一线讲好威海故事

記者:張萌

採訪對象:戚谷疃社區工作者夏瑋駿

2月6日,寒風颳得人有些說不出話來。

環翠區戚谷疃社區居委會門口,身穿紅馬甲的社區工作者夏瑋駿正挨個打電話提醒居民們下樓取微信下單的蔬菜。

“杜大哥,你的蔬菜組合到了。”“姜姐,你的是翅根、湯圓還有一瓶豆腐乳,對吧?”一通、兩通……整整一個小時。此時,寒風呼嘯中,說話時從口罩中透出來的熱氣把她的眼鏡模糊了,手下勾選已聯繫過名單的動作也越發得不利落。

“能聽清嗎,我再大點聲。”當記者趁著居民取菜的間隙,同她交談時才發覺,她的聲音已沙啞。

就當記者先入為主地認為是在大風天中扯著嗓門打電話的緣故時,她自己先做了解釋:“其實啞了有幾天了”。由於每天從早到晚職守在社區卡口,類似“你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樣的三連問都要重複上千次,話說得多了,自然就啞了。

當天是戚谷疃社區利用網上訂單配送的首日,這名可愛的“守門員”又多了“跑腿員”“聯絡員”兩重新身份。

在這場刻不容緩的阻擊戰中,同夏瑋駿一樣,千千萬萬的社區工作者們走上一線,在聯防聯控中全力以赴,為方便居民生活獻出真心、貼心、細心、暖心陪伴。

“我們加班趕製的醫療用品,上前線了”

笔杆下的逆行者:在战“疫”一线讲好威海故事

記者:王文欣

採訪對象:威高工業園工作人員

2月1日,農曆正月初八。我和同事一大早便趕往初村威高物流園,等待採訪威高馳援武漢醫療物資。剛到倉儲中心發貨區,數名工人正在一輛十多米長的半掛車前忙活,一部分負責用叉車從倉庫運貨,另一部分則站在車上整理。

大家少言寡語,卻個個動作麻利。3個小時,2000多件物資全部被裝上運輸車。最後,寫著“眾志成城支援武漢 爭分奪秒運送物資”的紅色條幅被整齊地掛在車上,注視著“眾志成城”四個字,大家眼神中滿是堅定。

當日中午12點,運輸車和載著8名工作人員的商務車從工業園出發前往武漢。車輛緩緩駛離的那一瞬間,站在門口目送的工作人員長舒了一口氣,激動地說:“連日來加班趕製的作品,終於上前線戰‘疫’了。”

價值約500萬元的醫療用品運往武漢的背後,是企業第一時間復工,無數名一線工人日夜加班生產的結果。疫情期間,眾多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及早復工組織生產,保障防疫物資供應。

遙望車輛駛離的方向,大家知道,希望就在前方。

“你們辛苦了!”

笔杆下的逆行者:在战“疫”一线讲好威海故事

記者:高昕

採訪對象:臥龍山社區志願者

2月7日,我跟隨長城愛心大本營的志願者前往各個社區送棉手套。那是立春後的第三天,下了車風就直往衣服裡灌,我拿著採訪本的雙手瞬間凍紅。

“謝謝你們啊,真是太及時了,我們正需要這種手套!”沒等我們走進卡口,臥龍山社區負責人大老遠就迎了上來,一雙笑眼格外陽光。

我記得那天給臥龍山社區送去300多雙棉手套,很多社區志願者迫不及待就換上了,嘴裡興奮地說:“真暖和。”

在辦公區,我注意到他們換下的舊手套都是一次性的,上面早已被消毒水浸染得痕跡斑駁。而真正觸動到我的,是他們的雙手。

打眼瞧,你不會想到那是一雙年輕人的手——滿是凍瘡、裂口,還有消毒水順著舊手套滲到皮膚裡形成的潰瘍,甚至根本無法握筆。看到這裡,我的鼻子瞬間就酸了。

為守護好身後數千位居民的安全,社區工作人員們付出了太多太多。在採訪結束後,我們又跟車去了兩三家社區,每到一家,我都會認真地說一句“你們辛苦了!”

是的,你們辛苦了。希望這一雙雙棉手套能溫暖你們的心。春天終會到來,我們定會勝利,所有的努力都不會被辜負。(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楊彩明 李文思 楊慧 蔡君君 張萌 王文欣 高昕/文 朱春曉 王彥博 劉志鵬 楊正/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