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来没有匈奴公主嫁给汉朝皇帝的情况?

vvhjhv


异族公主,嫁给中原皇帝,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比如明朝有多位朝鲜妃子,甚至袁世凯也有朝鲜小妾——如果把八十一天闹剧当作当皇帝的话,这也算异族妃嫔吧。

唐朝也有类似的事例,而且不止于皇帝和皇族。“吃醋”的典故,就是来源于异族进贡美女:唐太宗故意把两名异族美女赏给惧内的大臣房玄龄,又派人送上“毒酒”:“如果房夫人不接受丈夫纳妾,就请饮毒酒。”

房夫人大义凛然,为捍卫一夫一妻的婚姻而毅然饮下毒酒,其实是一杯酸醋。于是,“吃醋”就成为在男女关系中嫉妒的代称。

从这些事例来看,异族公主(有时候也不是公主,选择美女进贡,顶上个公主的名义而已)嫁给中原皇帝,多是弱国向强国的臣服姿态。

我没有研究过汉史,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没有匈奴公主嫁给汉朝皇帝。如果真的没有,那也只是因为匈奴强而汉朝弱,是汉向匈奴贡献美女的传统。


栖鸿看红楼


在整个汉朝时期,共有十多位公主(或者是被封为“公主”的汉族女子)远嫁匈奴和亲,但是却没有一例匈奴公主嫁给汉朝皇帝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

(古代和亲场景)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匈奴女子长得丑,汉朝皇帝瞧不上。

这个说法显然是不对的。其实,任何一个民族都有美女,也有丑女。这既是一个概率问题,也是一种审美的问题。说是一个概率问题,大家都明白。说是审美问题可能有人不懂。意思就是说,人类的审美应该都是差不多的。匈奴人如果觉得漂亮,那么,汉人也会觉得漂亮。更何况,司马迁在《史记》中早就说过,匈奴人和汉人是同根同源的、。

还有一点,公主应该都是比较漂亮的。这是遗传的原因形成的。因为所有匈奴的王公贵族,娶的基本上都是漂亮女子。就算匈奴王公贵族最早的男子是很丑的,但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后代只可能越长越漂亮。

有人可能又会说,这是因为匈奴女子身上带味儿,汉朝皇帝闻不惯。

匈奴人长期与马牛羊等牲畜打交道,吃的食物也是这种带很大味道的食物,因此,身上带味儿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身上带味儿,只可能是匈奴贫苦人家的女子,王公贵族的女子,身上是不可能带味儿的。一是她们从来不会宰杀牲口及下厨,就算吃饭也有人伺候,因此她们根本就没有机会身上带味儿。二是香料在古代使用的是很普遍的,古代遮挡味道的方式,也主要是香料。匈奴公主身份贵重,使用的香料,肯定是最多也是最好的。因此她们身上是不会带味儿的。

(匈奴公主)

其实,以上两种说法,只是我们的猜测而已。这个猜测,是不符合实情的。因为根本就没有匈奴公主嫁给汉朝皇帝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有匈奴公主嫁给汉朝皇帝了,汉朝皇帝发现她们长得很丑,闻到了她们身上有特别的味儿,然后觉得上当倒霉了,从此汉朝皇帝再也不娶匈奴公主,这还说得过去。但是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显然这样说就没道理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叫“和亲”。

实际上,在汉朝,只有汉朝公主嫁给匈奴王公贵族,这才叫“和亲”,而匈奴公主,嫁给汉朝皇帝,却不叫“和亲”。

网民们对于汉朝和亲政策是有意见的,认为这是因为汉朝打不赢匈奴,因此才送出女人来换取和平,明显是一种示弱的表现。

当然了,其实这种理解,也不只是现在的一种看法,古人实际上也是这么认为的。朱棣自豪地说,他的大明王朝从来不做割地、赔款、和亲这样的软蛋事情。可见明朝也是认为“和亲”是一种用女人换取和平的做法。

而且,当汉武帝对匈奴采取积极打击的时候,汉武帝也没有把任何一个汉朝公主嫁到匈奴去和亲。

(汉武帝)

不过,虽然“和亲”政策饱受诟病。但是当汉朝在实施这个政策的时候,却并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认为,“和亲”的政策有极大的好处。

其一,表明了汉朝皇室比匈奴王室高人一等。

古代的宗藩体系,就是少数民族的政权,奉汉人政权为宗主,然后汉人政权赐给少数民族政权粮食、布匹等日用品。

因为古代统治者认为,全天下人所能享受到的恩惠,都是皇帝赐予的。全天下的老百姓,都应该对皇帝感恩。如果汉朝皇帝把粮食、布匹赐给匈奴王室,那么,匈奴王室也就成了汉朝皇室的老百姓,他们应该对汉朝皇室感恩。

而赐给婚姻,那是一种最神圣的赐予,是比赐给粮食、布匹还要大的恩惠,匈奴的王公贵族们,更应该感恩。

只要他们表达了感恩,这样就会归顺汉朝了。

其二,对匈奴皇室进行人种改造。

把汉朝公主嫁到匈奴王室去,如果汉朝公主在匈奴生了子女,那么,汉朝皇室与匈奴王室就具有了血亲的关系。也就是说,两家就是亲戚了,要是再打来打去,就不恰当了。

不仅如此,如果汉朝公主生育的儿子,将来能够当匈奴的可汗。那么也就意味着,匈奴的可汗是汉朝皇室的后代。汉朝不仅仅是一种宗主国,而且还是一种老子国。匈奴今后如果再和汉朝开战,就是打老子国,伦理上是说不过去的。

以上咱们谈了两点“和亲”的意义。如果反过来,匈奴公主嫁给汉朝皇帝,那么“和亲”的意义不是就完全变了吗?不是意味着匈奴将是汉朝的宗主国及老子国了吗?显然,这是汉朝无法接受的。

自然,匈奴公主嫁给汉朝皇帝,这样的事情就不可能发生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这主要还是因为“华夷之辨”的观念造成的。

汉朝和亲制度的产生和变化。

汉朝首开历代王朝的和亲制度,这与“白登之围”有着莫大的关系。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白登之围 "后,刘邦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里,采取"和亲"政策便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

因此,可以看出,在早期的时候,采取和亲政策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因为中原王朝实力弱小,采取的缓兵之计,从那时开始变不断有汉朝的公主远嫁草原,屈身狼窝。直到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等人追亡逐北,大败匈奴,这一形式才得以完全扭转,这以后和亲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了汉朝的手中,而此时和亲的目的则在于离散匈奴部落,拉一派打一派,也即是后面王昭君出塞的原因。

为什么没有匈奴公主和亲;因为“华夷之辩”的思想

纵观史册,只见有匈奴王子在汉朝当人质,却未见匈奴公主和亲汉朝,个人认为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汉朝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而在汉朝占据和亲主动权的时期,也是儒家思想开始全方位渗透汉庭方方面面的时候,天子贵有四海,要保持血统的高贵,怎么能和匈奴人结婚生子呢,万一有匈奴血统的皇子继承大统,岂不贻笑万年。而这种情况的改变一直要等到魏晋南北朝之后,民族发生大融合,这种华夷之辩才有所减弱,以致隋唐两个王朝血脉中都有胡人的血统,唐朝时,四方民族的公主嫁给唐王室的例子也不再少数。


小小司马迁


“和亲”在中国是有悠久历史的。现在说的“秦晋之好”,其实就是一个和亲的例子。

晋文公还叫重耳的时候,躲到秦国,已是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把亲闺女嫁给了重耳,重耳借秦穆公之力,当上了晋国国君,成为晋文公——春秋五霸下一任霸主。只不过这是和亲都是周王室的属臣,“文明人儿”。

到了西汉,和亲才正式变成和“戎”。

冒顿单于一统北方,经常南下捣乱,刘邦想着收拾冒顿,结果给围在了白登山。流氓的心思流氓懂。我认怂,给你一个公主,再给你点儿东西。你消停消停。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和亲,汉儒死要面子,非得叫“和戎”。结果,光是冒顿,就“和”了三次。老中青三代,冒顿果然好牙口。冒顿死了,汉帝却“和”习惯了,接着“和”。老上单于和了俩,军臣单于和了四个。

结果乌孙国看出了门道,派人去求亲。武帝刘彻改变了策略,不但送公主,还帮忙打仗。怎么解释?习惯了。这样一来,强也和,弱也和,和着和着,中原皇帝们就忘记了和亲的原罪。把它当成了智慧,把它当成了恩赐。像隋朝和亲突厥,唐朝和亲吐蕃。以此同时也有了联盟的意思。

文成公主进藏

一大群男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个女人就轻松解决。牺牲一个她,幸福千万家。大家都这么想,从汉朝到清朝,大家一直这么用,谁也没觉得有啥不好意思。

只有一个例外,就是讨饭出身的朱元璋,觉得这是个丢人事儿。

和什么亲,自己的闺女送给敌人,还要不要点儿脸?男人的事男人解决。一顿操作猛如虎,元朝干成了北元,北元干成了鞑靼。结果还是栽在了“戎”(靺鞨)的手里。

这就是和亲的内幕,不过是面子好看,用牺牲女人的方法维持了和平。


月淡风青


这个情况,从汉朝的角度来看,叫“和亲”,从匈奴的角度来看,那叫“孝敬”。

历史上,匈奴是游牧民族,擅长机动,打得过就抢,打不过就跑,让汉朝烦不胜烦。因为汉朝初立,各方面都被动,所以汉朝选择“和亲”,是为了教保护费,麻痹匈奴,赢得发展的时间,从而内外兼修,强身健体,伺机报复。

终于,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重拳出击,一雪前耻,打得匈奴一蹶不振,逃跑去祸害西方了。

当时,匈奴有意送公主和美女求和,但汉武帝拒绝了,光霍去病俘获的匈奴妃子、公主都为数不少。

另外,汉朝嫁到匈奴的公主基本上是西贝货,比如王昭君;而匈奴曾多次把公主嫁给汉朝将领,比如李陵。


田边过客


理科男答历史。

这种关系叫“和亲”,出现于西汉时期。从那时候开始就是汉朝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的。

在《史记·刘敬传》中有这样一句话,“控弦之士三十余万”。这句话说的是匈奴,表达了当时匈奴的强大。

西汉初匈奴的统治者是冒顿单于,他们不断地侵扰汉族边界,并且掠夺财富,以及抓捕奴隶。

因为西汉当时刚刚建立,并不稳定,所以不足以抵抗这些匈奴。没办法,只能以“和亲”来争取时间,恢复实力。

在《汉书》中有句话很好的表达了“和亲”的内在含义:封建君主为了免于战争与边疆异族统治者通婚和好与汉和亲。

和亲的目的就是为了停止两族之间的战争,建立友好关系。当然这种关系是经过各方面协商所得来的。

和亲是一种处理民族之间关系的最佳手段,可以达到推迟战争的目的,并且还能够促进民族之间各方面的交流,比如文化、经济方面。

当然,不是所有的和亲都是积极的,我们来看西汉初的和亲,这个和亲是西汉在隐忍,但是却让匈奴更加嚣张,所以总的来说,这次和亲是失败的。没有带来想象中的效果。

和亲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带有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首先从经济上来说,和亲肯定会促进两个民族之间的贸易,由此经济也会得到发展。同时,出嫁的公主也会带着一些技术、人才等去往匈奴,这样的话,匈奴就有了农业的发展,而不是单一的游牧。汉族呢,畜牧业也会有所发展。经济上产生了互补。

其次便是血缘,汉朝和亲公主嫁到匈奴,之后所生下来的后代会有汉族和游牧民族的特点,如果百姓也效仿,那么便会让两个民族有共同的血缘,由此也会减少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为什么西汉时候的和亲都是汉朝公主嫁给匈奴单于,而不是匈奴公主嫁给汉朝皇帝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西汉初实力弱,没有资格娶匈奴的女人。女人在当时的地位是非常低的,把汉朝的女人嫁给匈奴,其实就是在示弱,说自己地位比较低。

第二个原因,西汉的皇室不想破坏皇家血统。如果让汉朝的皇帝娶匈奴的女人,万一所生的后代成为了太子,那么西汉的血统就非常的不纯正了。

第三个原因,匈奴想学习汉人的知识。把汉族的女人嫁到匈奴,那么这个女人会携带很多汉人的东西到匈奴,并且传播,这会让匈奴发展的更快。假如是匈奴的女人嫁到了汉朝,那么学到汉族知识的也就只有这一个匈奴女人。

从以上三个原因来看,我们就能清楚为什么没有匈奴公主嫁给汉朝皇帝的原因了。

我是理科男答历史,如果你有其他看法,可以在下方评论留言,一起讨论有趣的历史故事。


理科男读历史


很简单,因为汉朝皇帝看不上。不是看不上匈奴公主本人,而是看不上匈奴,不愿意让匈奴的血统加入皇家。

封建时期,皇家嫁女是赏赐,皇帝娶亲是殊荣,汉室可不想给匈奴这种殊荣。

哪怕当时匈奴的军事力量很强大,汉朝有时候打不过他们,但在心里都是鄙视的,以天朝上国自居,视匈奴为蛮夷,怎么可能让匈奴公主成为皇帝的后宫?就算皇帝本人愿意,大臣们也不愿意。

万一这匈奴公主长得漂亮很得皇帝宠爱怎么办?更可怕的是,万一她生下的儿子成为了太子,混淆皇室血脉还是小事,匈奴借此插手汉朝朝政才是大事!

当然啦,汉朝皇帝们更不会愿意。从汉朝建立开始,匈奴就一直进犯边境,白登之围时汉高祖刘邦差点被匈奴的冒顿单于抓回去了,过了几年刘邦去世,冒顿还写信调戏吕后。

开国帝后被匈奴人如此欺辱,可想而知老刘家对匈奴是个什么感观,根本不可能娶那边的女子。

那为什么又送公主去和亲呢?

一方面是因为打不过,如果联姻能保几年太平,多给汉朝几年休养生息的时间,这笔买卖汉朝愿意做;

另一方面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女儿是别人家的,不管嫁给谁都不会影响到自家的血统。

不过,最主要的是,和亲的“公主”们基本都不是皇帝的女儿,而是各宗室女或者宫女。

比如汉元帝时期的王昭君,就是宫女出身。因身份太低封不了公主,只能封号“昭君”,真名叫什么无法确定,史书上一会说叫王嫱,一会儿说叫王皓月。

那匈奴为什么能接受这些不是公主的姑娘们呢?因为他们求亲的时候虽说求的是公主,其实心里也不抱太大希望,能有个得到汉室承认的姑娘嫁过来就行了,只要嫁妆给得足,她本人是不是皇帝的女儿或姐妹根本不重要。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为什么从来没有匈奴公主嫁给过汉朝皇帝?首先我觉得这个问题提的好,不易察觉的问题,细细思考之后就可能会有很多的发现。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两点看法,也分为两个阶段:一汉朝初期,汉朝单方面屈辱的和亲。雄心勃勃的汉高祖一统天下后也曾经聚集大军想要和匈奴人一决胜负,其结果是一时失误被匈奴人困于白登。一战而败之后汉朝政府对匈政策就改为守势。自此之后汉朝为了缓解北方匈奴的进攻与时常的骚扰只能放低姿态,屈辱的把公主当成谋求安宁的礼物与诚意送给匈奴王。

二汉武帝之后,汉朝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以及中央政权的一统,使得汉武帝有了一展雄风的机会。汉武帝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再加上自己的雄才伟略,数次击败匈奴军队,匈奴大部被迫迁徙。自此以后匈奴不再成为大汉王朝屈辱的历史,而是胜利和征服。这时汉朝的皇帝也从没要求过匈奴送公主过来,因为至始至终汉朝就视匈奴为未开化的野蛮之地,其人也是凶狠残暴,也不认同他们嫁娶的习俗,所以没有皇帝愿意去去一个匈奴人。昭君出塞是当时汉朝皇帝对南归匈奴王展示出的一种诚意,一种安抚。





周郎顾天下覆


大家可以看出来,在整个汉朝期间,汉朝的皇帝曾经将多个公主或者是冒牌的公主嫁给了匈奴的单于。不过,大汉朝的皇帝却从来没有接受过来自于匈奴的女子,事实上,这是有诸多原因的。



也许有人说是因为匈奴的女子都太丑,或者是她们身上有味道,不过我觉得匈奴即使女子普遍比较丑,但是从众多的匈奴人当中,肯定还能找出一些美女出来的。而且匈奴之中也有贵族,她们不用去干什么活,身上肯定不会有什么味道。也就是说,以这两个原因拒绝匈奴女子进宫是没有多大道理的。



所以我觉得没汉朝皇帝没有接受来自于匈奴的美女,恐怕是因为文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因为匈奴的女子没有进行过文化方面的学习,做不到知书达理,所以和汉朝的皇帝是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的。想一想吧,皇帝面对一个无法进行对话的女人,估计是很憋屈的。



还有一点就是匈奴势力相当的强大,在汉朝初年的时候,甚至能威胁汉朝的安全。把这样强大势力的公主娶进宫里,到时候宫中恐怕都会成为她的天下。因为皇帝可能忌惮匈奴单于的实力而不敢去管这个女人,而这个女人有了来自于匈奴势力的支持,可能会在宫中作威作福。无论哪一点,都不是皇帝所乐于见到的。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汉朝君臣认为匈奴是蛮夷,视他们与禽兽为伍,他们的女子怎么可能与华夏文明之地的女子相提并论。即使皇帝想尝鲜,讨个匈奴美女做小妾,恐怕大臣也不会同意皇帝的放纵行为,一定会有一大批所谓的"忠贞之士"劝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