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刺蝟的優雅》為例,解讀“凝視理論”在電影應用中的魅力所在

電影《刺蝟的優雅》是根據法國作家繆麗葉·巴貝里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而成。電影講述了一個11歲天才少女芭洛瑪試圖以自殺的方式來擺脫自己的荒誕命運。當她準備完成人生最後一件事“拍電影”時,遇到了與她境遇相似的門房夫人荷妮,受其啟發和影響,頓悟出生命的意義,最終獲得成長的故事。

電影通過主人公芭洛瑪的攝影機,構築出一種強而有力的“他者的目光”。在與其他“凝視”目光的相互影響和衝突之中,這種目光一方面成為芭洛瑪對於成人世界的認識工具和反抗武器,另一方面則成為輔助她進行自我思考和自我成長的重要手段。

“凝視”是20世紀後半葉以來文化研究和文藝批評中出現的一個新興概念。

凝視一般是指“攜帶著權力運作、慾望糾結以及身份意識的觀看方法”。透過對凝視行為中主客體關係的分析,凝視理論能更好地釐清視覺行為中所隱含的與權力、身份和慾望相關的內涵。

在我看來,《刺蝟的優雅》在本質上是一部關於兒童成長的電影,其內部矛盾的核心也集中地體現在成人與兒童之間的衝突之上,這種衝突尤其從人物間的目光與凝視中表現出來。

接下來,我將從“來自成人的凝視、反凝視下的成人世界、自我凝視”三個方面來解讀拉康“凝視理論”在本電影中的運用,以及主人公芭洛瑪在“凝視”下獲得成長的歷程。

以下內容大致分為三個部分:

  • 來自成人的凝視:芭洛瑪作為孩童,不可避免地受到成人的漠視和規訓;但她內心卻不被奴化,作為一名覺醒者,通過自己的方式逃離成人世界的禁錮
  • 反凝視下的成人世界:芭洛瑪通過攝像機的反凝視,凸現出成人世界的醜陋和虛偽,也猶如金魚一樣終其一生被束縛,有著無限的焦慮感和荒誕感
  • 自我凝視:以虛構“他者的目光”對自我進行反思,並透過對荷妮的凝視以及死亡的深思,芭洛瑪理解了生命的意義
以《刺蝟的優雅》為例,解讀“凝視理論”在電影應用中的魅力所在

01、來自成人的凝視:芭洛瑪作為孩童,不可避免地受到成人的漠視和規訓;但她內心卻不被奴化,作為一名覺醒者,通過自己的方式逃離成人世界的禁錮

芭洛瑪作為一名天才少女,儘管擁有著超乎常人的心智,能夠洞悉成人世界的種種虛偽和醜陋的本質,但因她仍是一個11歲的孩童,芭洛瑪不得不時時刻刻受到來自成人的凝視,成為被束縛和被規訓的對象。

①芭洛瑪“被凝視”的處境,表現為她在家庭生活中隱性的“失語”狀態。

她雖然可以表達,但成年人從未正視過她話語的內容與價值。成年人只是“凝視”著她,意圖將她變成他們想要的樣子,而不會在意她的思想和聲音。

電影中有一幕場景反映了芭洛瑪“被凝視”的事實。芭洛瑪的姐姐邀請她男友一家共進晚餐。在飯桌上成年人在進行著看似熱烈實則無趣的談話。敏銳的芭洛瑪發現了客人談話中的一個錯誤,她當即出聲糾正,但在場的成人卻只感覺這有失待客之禮。她的父親用凌厲的目光注視著她,希望她停止不禮貌的發言。但芭洛瑪卻繼續闡述自己的觀點,直到最後被打斷,被關進房間裡反省。

從這個場景可以很清楚地瞭解,芭洛瑪作為一個孩童,在成人把持的社會中所遭到的壓迫和束縛。她只能被動地接受來自成人的壓制,而無法擁有反抗的權力,一旦她嘗試發出異議的聲音,結局只能是被漠視和被懲罰。

以《刺蝟的優雅》為例,解讀“凝視理論”在電影應用中的魅力所在

②儘管無力抗拒被規訓的事實,但芭洛瑪是一名“覺醒者”,沒有成為被奴化的人。

聰慧的芭洛瑪無法抗拒日常規訓,但她沒有因此形成自我監視的心理機制,成為被奴化的人。這正是芭洛瑪“喜歡藏起來”,拒絕與人進行真正交流的原因。

電影的片名《刺蝟的優雅》也是對芭洛瑪這種生存方式的隱喻。芭洛瑪如同一隻刺蝟,“渾身豎滿尖刺,像一座堅硬的堡壘”,用自己的冷漠和躲避來拒絕他人的靠近。通過這種方式,她才能保有自我的生命追求。用芭洛瑪的話來說,這種追求就是“追逐繁星,不像金魚一樣在魚缸中終其一生”。

作為一名覺醒者,芭洛瑪很清楚,唯有逃離成人的“凝視”,才可以維持本性,不被成人社會的宿命所禁錮。

以《刺蝟的優雅》為例,解讀“凝視理論”在電影應用中的魅力所在

02、反凝視下的成人世界:芭洛瑪通過攝像機的反凝視,凸現出成人世界的醜陋和虛偽,也猶如金魚一樣終其一生被束縛,有著無限的焦慮感和荒誕感

反凝視又稱“對抗性凝視”,它被廣泛地用於女性主義和後殖民主義的文化分析之中,強調“用對立的、抵抗的姿態對權威進行挑戰”“消解凝視的權力性”。

電影的開頭,經過芭洛瑪一段令人震驚的獨白之後,導演用了一組長鏡頭來表現芭洛瑪“反凝視”的主題:芭洛瑪拿著她的攝像機,鏡頭似乎是對準了她周圍的世界,又好像是對準了屏幕外的觀眾。

芭洛瑪一邊拍一邊自白道:“我的珠穆朗瑪峰是拍一部電影,一部揭示為什麼別人的生活還有我的生活如此荒誕的電影。如果一切毫無意義,那麼至少靈魂需要勇敢面對。”

芭洛瑪想要通過自殺,來逃離現實秩序的壓迫。但與其他的自殺者不同,芭洛瑪是一個沒有對生命失去熱情的“自殺者”。對於她而言,自殺並不是消極的放棄,而是對於成人社會的荒誕宿命的一種反叛。“拍電影”正是她這種反叛行為的一部分,通過攝像機這個有力量的“目光載體”,形成了對成人世界的“反凝視”。

以《刺蝟的優雅》為例,解讀“凝視理論”在電影應用中的魅力所在

那些平時趾高氣揚的成年人,在面對芭洛瑪舉起的攝像機時,表現出的種種不安、躲避和拒絕,正是受到芭洛瑪對成人“反凝視”的壓力所致。

芭洛瑪的父親,是一個在外界看起來光鮮亮麗的“成功人士”,私底下卻整日愁眉苦臉,既憂心於自己的工作,又竭力維護自己在家庭中的權威形象。他每天進屋前必定在家門口吸菸,然後將菸蒂藏在門毯下,不願讓他人看到自己的怯懦與不安。

芭洛瑪的母親則是將焦慮明顯地表現了出來,她敏感、神經質,經常情緒失控。她每天都為減輕壓力做很多事情,但結果卻適得其反,陷入焦慮不安之中,甚至會因為某些小事而情緒崩潰。

芭洛瑪鏡頭下的畫面裡,一切顯得黯淡,充滿了失真的顆粒感——導演刻意用這種低劣的圖像,隱喻著“反凝視”下的成人世界的醜陋和虛偽。

以《刺蝟的優雅》為例,解讀“凝視理論”在電影應用中的魅力所在

芭洛瑪用魚缸裡的金魚隱喻了成人世界的真實生存狀態。在她看來,成人的生命和金魚的生命在本質上都一樣,都是一種宿命。金魚被養在魚缸中的一生,正如成人在自己的出身和環境中被限定一生。在電影的開頭,芭洛瑪明確地說:“我是不會到魚缸裡去的。”她的夢想,是超脫荒誕宿命的生活。

通過電影可以看到芭洛瑪周圍的成人,似乎都遭受到了命運的詛咒,他們要麼拼命地追逐又恐求而不得,要麼已經得到又怕突然失去。在我看來,"反凝視"下的成人世界,表現出無處隱藏的焦慮感,以及無力抗拒命運的荒誕感。

以《刺蝟的優雅》為例,解讀“凝視理論”在電影應用中的魅力所在

03、自我凝視:以虛構“他者的目光”對自我進行反思,並透過對荷妮的凝視以及死亡的深思,芭洛瑪理解了生命的意義

①通過攝像機,虛構某種“他者的目光”,以自白的方式形成自我人生的思考。

芭洛瑪不僅反向凝視成人世界,還對其自身進行凝視,這也是她思考人生的方式。這種“自我凝視”的實現主要是通過芭洛瑪面對攝像機的自白而形成。

利用攝像機,芭洛瑪虛構出了某種“他者的目光”,構成一種反思的力量。通過攝像機的“凝視”,芭洛瑪清醒地認識到自我存在的虛幻,篤定地認清自己跟她周圍其他成年人一樣,無法逃脫“魚缸裡生活”的宿命。因而,芭洛瑪“自我凝視”的結果,是堅定了通過自殺來逃離宿命的決心。

然而在電影后半部分,芭洛瑪卻又對此產生了猶豫,她自白道:“如果我們還可能成為我們尚未成為的自己,我能不能無視命運的安排活出真正的自己呢?”

顯然,此時芭洛瑪對自己自殺的決定產生了動搖,而這種動搖則源於她對荷妮的凝視。

以《刺蝟的優雅》為例,解讀“凝視理論”在電影應用中的魅力所在

②透過對荷妮的凝視,芭洛瑪看到了一種存在主義式的生命。

門房荷妮,在面對註定的荒誕宿命時,沒有絕望放棄,她認定生命的意義在於過程。對於荷妮而言,生命是否有意義不重要,享受生命的過程足以讓生命充滿意義。

芭洛瑪通過對荷妮的凝視,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曾借談論巧克力來暗示她在荷妮身上所領悟的生命意義。芭洛瑪說:“我在想巧克力到底哪裡好,是它本身,還是牙齒咀嚼巧克力的技巧?我更喜歡讓它在舌頭上慢慢融化。”荷妮似乎是聽懂了芭洛瑪的言有所指,她帶著意味深長的微笑回答芭洛瑪:“沒錯,改變咀嚼巧克力的方式就好比品嚐新菜餚。”

芭洛瑪對於荷妮的凝視,如同拉康論述“鏡像階段”時嬰兒面對鏡像的凝視,在本質上是一種認同性凝視,這種凝視幫助她進行了自我的重新審視。

儘管芭洛瑪在荷妮身上看到了一種新的生命的可能性,但她卻仍舊猶豫是否要選擇像荷妮一樣的人生道路。電影末尾她仍數次面對安眠藥陷入沉思的場景,可以說明她內心的躊躇。而真正讓她頓悟人生、重構自我的,是荷妮的死亡。

以《刺蝟的優雅》為例,解讀“凝視理論”在電影應用中的魅力所在

③荷妮的死亡,讓芭洛瑪理解了生命的意義。

荷妮的意外死亡,讓芭洛瑪認識到,死亡不再是世間最平常的一件事,也不再是一種幸福的解脫,而是一切戛然而止,再也看不到您愛的人,再也看不到愛您的人。

芭洛瑪通過荷妮的死亡,看到了那被她一直忽視、卻彌足珍貴的生命元素——愛。至此,芭洛瑪明白了生命的意義,還在於對愛的追求。

在我看來,電影的最後芭洛瑪鄭重地接過小津遞來的那本《安娜·卡列尼娜》,這代表著芭洛瑪也會像荷妮一樣,去勇敢地追尋那生命之愛,去追尋生命的過程意義。

以《刺蝟的優雅》為例,解讀“凝視理論”在電影應用中的魅力所在

結語:

電影《刺蝟的優雅》,在各種目光凝視的相互交織與衝突之中,完成了一次存在主義式的生命意義探尋。每個人的人生都無可避免地需要面對來自他人或社會的壓制,我們要做的,不是消極與抵抗,而是在這個環境中找到自己生存的方式,享受生命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