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祥镇一线战“疫”日记(0315)——万祥“90后”用行动书写担当

万祥镇一线战“疫”日记(0315)——万祥“90后”用行动书写担当

“目前形势很严峻,需要支援道口值守,会很辛苦。”“没问题的,我可以上。”这是万祥镇综合党委潘书记与陆家欢的微信对话。

陆家欢,是一名“95后”,去年才来到镇综合党委工作,在领导同事眼中还是一名彻彻底底的“新人”。而就是这样一名“新人”,义无反顾地支援到了道口一线,而且选择的是最辛苦的通宵值守。在寒冷的夜里,“滴——”测温仪不断显示测量的数值。测量体温、检查人车、登记信息,一站就是八个小时,陆家欢却始终坚守。

万祥镇一线战“疫”日记(0315)——万祥“90后”用行动书写担当

陆家欢的父亲是一名社区工作者,也一直坚守在防疫一线,他知道一线的辛苦,自己眼中还是“孩子”的女儿,通宵值守在道口他如何不心疼。“晚上我替你去吧,第二天值好班我直接去单位。”他对女儿说。陆家欢却笑笑说:“很多人付出的比我要多,我值下岗不算什么的。”

卫兰和卫琦是一对“95后”亲姐妹,姐姐卫兰还是万祥镇妇联的一名工作人员。疫情发生以来,理材料、分物资、做登记……卫兰一直在后方默默支援着防疫一线。而得知道口值守人手不足时,她第一时间报名,来到了新路村道口进行支援。受到姐姐的感染,妹妹卫琦在家也坐不住了,她主动报名,成为了一名道口值守志愿者。巧的是,姐妹俩分到了同一道口,一个上午,一个下午。

万祥镇一线战“疫”日记(0315)——万祥“90后”用行动书写担当

道口值守非常辛苦,要面对风雨与低温,要面对接触病毒的危险,也要面对小部分人对于工作的不理解,姐妹俩却始终乐观面对。一碗普通的泡面,就可以是姐妹俩最大的幸福;一句简单的“辛苦了”,就可以是姐妹俩最大的慰藉;而交接班时,姐妹俩那口罩下的相视一笑,互道的那一声“注意安全”,则是她们最大的精神支撑。

“爷叔,孃孃,现在特殊时期,咱们尽量少出门,出门一定要戴口罩!”这是新建村志愿者潘欣雨每天都要讲无数遍的一段话。

潘欣雨是一名大学生,在网上看到武汉抗击肺炎一线的医生护士们,脸上因长期戴口罩磨出了水泡,双手因过多接触消毒液开裂出血,她十分感动,心想着自己能不能也为防控疫情做点事情。于是在网上看到志愿者招募令后,她立即就报了名。

万祥镇一线战“疫”日记(0315)——万祥“90后”用行动书写担当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劝返外地车辆和人员,为村民测量体温、登记信息,进行防疫宣传,对待每一项工作她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瑟瑟寒风中,她的“黄马甲”显得格外鲜艳。

因为学校延迟开学,很多像潘欣雨这样的大学生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有效解决了基层人手不足的难题。

万祥镇一线战“疫”日记(0315)——万祥“90后”用行动书写担当

“去年我考上大学时,村里为我送来了奖学金,现在轮到我为村里做点事了。”说这话的是新振村志愿者李思宇。面对一项项繁琐的工作,他虽然年纪不大,却干得有条有序;许鑫、宋君仪是医科学校的在校生,她们主动申请成为了村居志愿者,为村居民提供测量体温、防疫知识宣传等服务;李慧灵、潘佩妤、唐静雯、奚翎、周宇杰……这些“00后”村干部子女没有丝毫的娇气,迎难而上,认真参与到志愿者服务工作中;龚伟强、唐奔旺、宋卫杰、丁子悦、周子欣、丁晨皓……这一个个“90后”志愿者,原本只被安排了相对轻松的文案工作,可他们却选择了来到道口进行一线值守……万祥“90后”正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书写着责任与担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