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深圳外来务工人数减少了,深圳的工厂都到哪去了?

新知传习阁

作为深圳的企业HR,深感用工压力以及员工的结构变化,我们曾经做过一些调研,专门研究过这类问题,先将我们的看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特区成立之初,深圳的企业多以港资的三来一补的加工企业为主,这类企业按照现在的术语来说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低附加值企业。当时为了搞活经济,在深圳开设工厂的门槛很低,基本上没有一个科学的准入标准。因此当时的深圳可以说到处是工厂,大量的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形成了内地大批务工人员蜂拥而至,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时代也跨入二十一世纪,这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出现了题主提到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圳企业升级转型。今时今日,深圳已发展成一个以创新为特色的国际大都市,各种高科技企业竟相崛起。过往的三来一补企业低附加值,不注重环保,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因此,深圳鼓励企业升级转型,否则,就以各种严格的措施来规范企业行为,加上现在企业的人工成本大涨,造成了大批这类企业迁出深圳,甚至关闭,因此深圳的务工人员总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二.内地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政策也刮到内地,内地的经济也开始展翅高飞。早先在深圳务工人员饱尝了离乡背井的痛苦生活,当在老家也有工作的机会,大多数的务工人员就选择留在家乡发展,再说,家乡也采取了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展。因此,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减少,深圳也不例外。

三.计划生育政策造成劳动力短缺。随着第一代务工人员差不多接近退休年纪,其二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多年的务工,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重视子女教育问题,因此,其子女基本上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大部分已在各地从事了不同于父辈的工作,不一定非得来深圳才能发展。因此,一线的员工已后继无人。



综合以上几点,深圳的务工人员总数相对于前十几年前是减少很多,但是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已不能同日而语,相反其创造的价值大大超过了以前。企业的升级转型,淘汰了原地踏步的企业,为了生存,这类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出深圳是无奈的选择。


蜗牛真不是牛

深圳是珠三角城市群中创新、现代服务、全球高端要素的集聚中心,还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红利。随着深圳的高速发展,第二产业占该地GDP比重逐年降低,制造业压力日增,已经开始转移到深圳周边、内地,以及印度、东南亚等地。像华为这样把总部留在深圳,将生产基地前往外地的发展模式更是成为了很多企业的选择。工厂外迁了,务工型人口也逐渐减少了。

深圳制造业外迁主要因为,土地厂房租金、员工工资、原材料成本等要素成本上升,以及内地大力度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等。

归根结底还是深圳的土地资源紧张。地皮贵、地又少,拿不到地,无法扩大生产规模,使传统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同样是建厂子,在深圳周边城市可以用同样的价格拿到更优质的地皮,性价比高很多。

不过数据显示,去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增率有所回升,并创2014年以来新高。制造业回暖的同时,当地企业也增加了用工人数。

虽然有制造业企业从深圳转移产能去了外地,但也有新的企业出现,迁入企业的数量和产值可能都超过了迁出的数字,深圳不会出现产业“空心化”。

【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好内容等着您】


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这几年来务工的普通打工者的确是在减少,而掌握一定技能、技术型打工者来深圳人数在不断增加,此消彼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1.随着深圳的发展,深圳的产业不断升级,高层次产业层出不穷,而低端产业逐渐搬离了深圳,这种格局也改变了来深圳打工人口结构,纯务工型人口逐渐减少,而知识型、创业型人口在不断流入。

2.高房价也是外来务工人口减少的一个原因。深圳的房价这几年涨势迅猛,房租价格不断攀升,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打工挣的钱除去生活成本后所剩无几,对普通人群来说,深圳打工赚钱越来越难,所以吸引力也在下降。

3.内地经济蓬勃发展。这也是导致来深圳人口减少的原因,现在许多地方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挣钱,工资收入和沿海差距不大,而且可以照顾家,生活成本又低,帐算下来还是在家门口打工划算,这样就没有人愿意去沿海了。


财经微世界

深圳的发展前30年可以说是飞速发展,作为经济特区有天然的优势,全国的劳动力都集中在深圳,机会,金钱,发展等赢得很多创业者有志之士的心。

近10年以来,深圳的发展可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持续在走下坡路,除了人口,更多的是城市发展的步伐没有找对,前海搞了那么多年,除了炒高了南山的房价(10多万一平),还有什么?自贸区搞的不温不火,直线下降的步伐。经济转型金融,IT的现代化都市也都没有绕开房地产的魔咒,华为要走了,中兴要死了,很多一线企业要去雄安了,特区转型工厂全部搬离市区,到关外,关外的发展看下十年前和今天,除了高楼大厦,人口显然减少,往日的热闹挤破头工厂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华强北,转型升级完成,但是,已经被网络杀的焦头烂额,去看看华强北的商品成排的关门,偌大的广场有几个人?

任何城市的发展都是人的发展,没有了可持续发展,居住安逸,生活幸福的建立,长久一定是死路一条。内地发展是一方面,更多的应该是90后的崛起,不愁吃穿,宁可去送外卖谁还进工厂熬时间,浪费人生。

在大环境以房地产为主的时代,实业要兴,深圳要发展,吸引人才,房价一定要降,否则深圳毫无优势可言。


扬望天空

1,深圳产业结构已经成功转型升级。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的数据,2017年深圳市GDP为22438.3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8%。其中,第一产业增值18.54亿元,增长52.8%,占深圳市GDP的0.1%;第二产业增值9266.83亿元,增长8.8%,占深圳市GDP的41.3%;第三产业增值13153.02亿元,增长8.8%,占深圳市GDP的58.6%。从这份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深圳市的产业转型是非常成功的。由最初集约式的生产模式,转变为“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等现代产业。


2,人才结构实现成功转型升级。随着深圳市产业结构的成功升级,其相应的人才结构,也是相应的成功升级。通过一系列“户籍改革政策”和吸引人才的政策,深圳户籍人口基本上都是本科以上的学历(随迁和挂靠等除外),特别是入户深圳,可以申请租房补贴:(1)本科入户补贴15000元,(2)硕士入户补贴25000元,(3)博士入户补贴30000元。比如2016年9月出台的“1+2”新政,对各行各业的人才的入户政策,进一步放宽。

3,大批粗放型企业的内迁。
由于内地经济的起飞,深圳的成本优势不再继续保持,深圳很多企业为了寻求更低的“经营成本”、更高的利润,选择了将公司或者工厂“内迁”。而内地各地区政府的非常诱人的各种“招商引资政策”,也配合着这一大的趋势的形成。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位于深圳龙华的富士康集团,近几年的大举内迁。有的甚至远迁到东南亚等地办厂。

4,内地各地区政府优厚的人才政策。随着近几年内地经济的起飞,各内地地区政府,也打起了“吸引人才”的这副牌。很多愿意留在家乡的人,可以实现就近创业、或者就近上班。所以,相比前十年而言,来深圳的人才数量,增速放缓。但深圳巨大的吸引人才的魔力,挡不住来深打拼的年轻人。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也是一座“年轻人的城市”!



腾飞之龙


枯心883

你也不看看深圳房价有多高了,低端制造业在深圳无法生存,没实力的倒闭,有实力的跨国公司迁移到内地或海外寻找更廉价的劳动力去了,多学点东西吧,简单的重复劳动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