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滅亡百餘年,為何還是有人“蓄髮留辮”?

清朝在上世紀被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推翻,中華民國的成立標誌著封建帝制的廢除,一起被革除的還有許多舊社會的“習慣”,比如:男子蓄髮,女子裹腳等,但是,現在仍然有一個“皇室成員”遵循祖訓,蓄髮留辮,他就是

愛新覺羅·州棠

大清滅亡百餘年,為何還是有人“蓄髮留辮”?

多爾袞

愛新覺羅·州棠自稱是晚晴攝政王多爾袞的十世孫,多爾袞在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了,他是晚晴的重要朝臣,可晚清也是我國曆史上最屈辱的王朝。史料記載,當時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看到當時的人都留著辮子,並以晚清男人的辮子為恥笑的對象。而這位多爾袞十世孫——愛新覺羅·州棠,至今都留著小辮子

大清滅亡百餘年,為何還是有人“蓄髮留辮”?

他為了保持自己皇室血脈的純正,不和其他民族的女子結婚,只和八旗女子結婚。直到現在,州棠也稱自己的妻子為“福晉”。由於近親結婚,州棠夫妻二人的孩子也患有智力障礙,看來。一味地遵循祖訓而不理會科學也有缺點。

大清滅亡百餘年,為何還是有人“蓄髮留辮”?

雖然貴為皇室的後裔,州棠也得不到任何補貼,只能自食其力。

為了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時能保證自己的生存,州棠在香港開設了一家以“滿清皇室風格為主”的照相館,取名——八旗相館。其內景佈置頗具清朝的格調:以黃色為主色調,輔之以古色古香的傢俱,正是由於其照相館不同於其他相館,許多遊客慕名而來,都想體驗一下清朝的風情,但更想體驗的是和皇室的後裔聊聊天。

大清滅亡百餘年,為何還是有人“蓄髮留辮”?

當然,他的行為也引來一些質疑,有人說他身份造假,也有人說他作秀,無論如何,這些都是他自願的,雖然身處現代,仍然

有追念自己祖先的權利

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