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讀書也想做「搜索引擎」

微信讀書也想做「搜索引擎」

自2015年8月上線至今,微信讀書已經完成了第87次版本更新。

在最新的兩次改版中,微信讀書“故事”已經升級為“微信看一看”,且“看一看”支持查看微信“朋友在看”內容。

“故事”於2019年3月上線,是微信讀書4.0版本的最大更新,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跳過書籍的框架,直接展示重點內容和精彩片段;不侷限於文字,用視頻和語音更全面地闡釋知識;基於興趣推薦給你專屬內容,越看越懂你。

這聽上去是一個不錯的起點:好的內容不侷限於書籍,好的內容形式也不僅限於語音和文字,並且還有推薦引擎的加持。

但“故事”一上線就被用戶懟了。11月,微信讀書產品經理XiaoYuan在“每週一懟”中在線回應,發佈文章《今天聊聊「故事」的故事,產品經理在線接懟》。

這篇文章很好地總結了用戶對“故事”的普遍反饋——“又low又無聊”。產品經理XiaoYuan解釋了故事的推薦邏輯,一部分是根據你的閱讀歷史和興趣推薦相關內容;另外一部分,則是將你的朋友的閱讀歷史和興趣推薦給你。

XiaoYuan同時表示,對劣質內容的投訴和反饋功能將同步上線。2019年12月31日版本更新中,支持關閉故事的文章推薦。

時間倒推到4.0版本以前,故事還不是故事,而是“想法”。想法的呈現類似於朋友圈,只不過轉發的內容圍繞“書”展開,讀書狀態、讀書筆記、書評等等,分享到“想法”裡。

微信讀書的底部菜單欄共四個入口,發現、書架、看一看和我(個人主頁),除第三個入口外其它變動幾率不大。從想法到故事再到看一看,可以從這個變化最大、變動頻次最高的入口去思考,微信讀書究竟想做一款什麼樣的產品。


微信讀書也想做「搜索引擎」

其實也不難理解,故事的邏輯和微信看一看有諸多相似之處。

在內容呈現上,既有文字、又有短視頻。在推薦機制上,基於朋友的閱讀歷史和興趣來推薦和“朋友在看”又是類似的邏輯。在內容載體上,都是基於微信公眾號生態。

對比來看,微信讀書和微信裡的看一看內容並不完全重合,更像是微信讀書在微信既有關係鏈中做了一層篩選,不是微信好友在看什麼,而是微信讀書的好友在看什麼。

另一方面,推薦機制仍然存在,產品經理甚至將推薦邏輯用標籤形式展現了出來。比如#已關注 #猜你喜歡 #朋友圈熱點 #朋友都看過,還有一類標籤很有意思,根據專業人士標籤推薦,比如#產品經理看過 #影視愛好者看過。

對於書的閱讀推薦仍然在看一看欄目中保留,比如根據用戶曾經讀過的某一本書,推薦另一本風格類似的書,每間隔幾條會出現書的相關推薦。

“朋友的想法”功能仍然保留,只不過被移到了「繼續閱讀」的右上角,不經意看很容易被忽略。從單獨欄目到右上角的一行小字,“想法”的入口級別已經被大大降低。

實際上,朋友的想法和微信讀書的調性是最接近的、幾乎不存在衝突感,但“想法”的內容生產門檻比較高,需要讀完一本書或者是發表觀點和感受,接近於“二次創作”。發佈門檻高頻次就會變低,一個1200+微信讀書好友的賬號,一條新想法的更新往往需要間隔幾個小時。

故事引入微信公眾號內容之後,豐富度問題得以解決,但在產品調性上卻發生了激烈的衝突。這也是微信讀書產品經理XiaoXuan很無奈的地方,“我們遺憾地發現,凡是標題和內容正兒八經的內容,都鮮有人問津。而有衝擊力的標題和內容,看的人多又持久!”

故事升級為看一看之後,這樣的衝突感仍然存在:朋友感興趣的,未必是你感興趣的;具有衝擊力的標題和內容,仍然會因為更好的數據表現而獲得推薦。

這就延伸到了下一個更本質的問題:無論是故事還是看一看,為什麼這樣一個承載微信公眾號生態的產品,一定要出現在微信讀書裡?


微信讀書也想做「搜索引擎」

開始商業化

微信讀書團隊來自於原QQ郵箱團隊,是一支非常低調的團隊,極少對外發聲。就連宣佈微信讀書開始商業化的也不是他們自己,而是微信廣告團隊。

2019年10月,微信廣告團隊披露了微信讀書的相關數據:目前微信讀書註冊用戶數2.1億,日活躍用戶超過500萬,其中19-35歲年輕用戶佔比超過60%,本科及以上學歷用戶佔比高達80%,北上廣深及其他省會城市/直轄市用戶佔比超過80%。

微信廣告團隊認為,微信讀書最顯著的商業化優勢在於“依託微信社交生態,藉助小程序深度聯動,為品牌提供了全新的流量場景。”此外,微信讀書深度閱讀的定位以及文化知識調性,聚集了大量年輕化、高學歷的優質用戶。

目前,微信讀書為品牌提供了定製化的活動方案,配置推廣資源包括書城Banner、無限場Banner、小程序Banner以及App內搖一搖、首屏卡片、通知推送、私信等多種方式。

「故事」和「看一看」的打通,可以明顯地感知到信息流以及推薦機制的完善在向上提升。儘管和微信裡的看一看和精選有一些內容上的區分,但在用戶的直觀感受上,更像是將微信看一看直接搬運到了微信讀書裡。

從商業化角度來看,微信看一看的信息流廣告潛力,在微信讀書上也同樣適用。

廣告以外,微信讀書商業化的另一面是付費會員。目前付費會員分為30元月卡、60元季卡和228元年卡,但邀請好友得無限卡、讀書時長兌書幣、每日一答獲得無限卡、翻一翻領取贈書,各種限免活動仍然在持續進行中。無限卡到期天數續了又續,不難看出,微信讀書的重點仍然在持續獲客和留存上,大範圍付費的時間點並未到達。

相較免費閱讀App的激進拉新手段來說,微信讀書顯得溫和得多。據易觀千帆數據,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微信讀書月活躍人數在600-800萬區間,2019年年中達到800萬,此後略有上升,增長曲線較為平緩。


微信讀書也想做「搜索引擎」

搜索的價值

微信讀書的自我介紹是,基於微信關係鏈的官方閱讀應用。這是在所有閱讀應用裡最具威力的殺手鐧。

既可以雙向互動,看朋友在看什麼書、朋友的想法、參與讀書排行榜、組讀書小隊互相監督;同時支持一個人閱讀的私密性,關閉微信好友互動、不參與閱讀時長排名,想法單獨設置“僅自己可見”。

但如今微信讀書裡的不止是關係鏈,甚至於微信內容生態都搬了進來。2018年1月,新增公眾號文集,同年4月書城支持公眾號搜索並新增公眾號欄目。

公眾號欄目裡有猜你喜歡,並對公眾號做了一個分類:有熱度榜、TOP 200公眾號、金融財經榜、人文歷史榜、時尚美容榜等。可以通過榜單、朋友推薦進一步發掘和歸類想要關注的公眾號。公眾號分類,是在微信裡沒有實現的功能。

前文已經提到,看一看文字、視頻信息流也進入了微信讀書App。以閱讀為起點,微信讀書書城已經集齊了小說、聽書、漫畫、公眾號四個欄目,閱讀形式也包括文字、音頻、視頻。

集合了豐富的內容形態,就有了做搜索的基礎。比如搜索“飯圈”,既可以看到和飯圈相關的400多篇公眾號文章,還可以看到2019年文化研究年度報告以及相關書目。搜索可以直達書、公眾號或報告中出現搜索關鍵詞的相關頁面。

書或研究報告是經過時間沉澱的作品,而公眾號是新近發生的事情,有新聞、有娛樂、也有知識。通過對內容的搜索,你可以看到不同的作者是怎麼談論它的,也可以看到新鮮的資訊和歷史的總結。不過要還原事物的全貌,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內容豐富度和質量都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日前,字節跳動在安卓端上線了頭條搜索獨立App,同樣是頭條號、長視頻、短視頻、音頻、直播的內容大集合。但不同之處在於,頭條搜索在用戶認知上本就以搜索為目的,而微信讀書以閱讀為第一目的。目前看來,微信讀書的搜索更像是一個等待被髮掘的隱藏功能。

無論是搜索還是推薦,目的都是為了讓優質內容以最短路徑到達用戶。搜索和微信內容生態的連接,更進一步之處在於對內容進行了一次分類和篩選;推薦機制也在嘗試各式各樣的標籤,優化推薦邏輯。

搜索和推薦兩大引擎正在微信讀書升級,目前看來,推薦機制仍然不盡如人意,需要時間的打磨。畢竟微信讀書很難採取免費閱讀“一百種送錢”的激進方式獲客,終究還是要靠實實在在的用戶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