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業的下一片藍海

卷首語

所謂的藍海,指的是未知的市場空間。企業要啟動和保持獲利性增長,就必須超越產業競爭,開創全新市場。


酒店業的下一片藍海


在1997年《哈佛商業評論》年會上,W·錢·金(W. Chan Kim)和莫博涅(Mauborgne)第一次提出“藍海理論”,隨後他們用了七八年的時間去分析論證,《藍海戰略》一書在2005年2月正式出版。


所謂的藍海,指的是未知的市場空間。企業要啟動和保持獲利性增長,就必須超越產業競爭,開創全新市場,這其中包括一塊是突破性增長業務(舊市場新產品或新模式),一塊是戰略性新業務開發(創造新市場、新細分行業甚至全新行業)。


而中國酒店業,經歷近幾十年發展,從開始讓老百姓覺得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的高端酒店開始,逐漸引進國際品牌酒店,一路高歌引領中國高端酒店市場;再到以錦江之星伊始,最後形成如家、7天、漢庭三足鼎立的經濟型酒店集團,彷彿在一夜之間遍地開花;再到如今發展得如火如荼的中端酒店市場。


高端酒店市場大部分被國際品牌酒店佔據,經濟型酒店完全是國內品牌的天下,而如今火熱的中端酒店彷彿更像中外合璧的產物,國內有以維也納、亞朵、全季為代表的品牌,國外由福朋喜來登、智選假日、嘉軒、萬怡為代表的品牌,中西聯營的有諾富特、希爾頓歡朋為代表的品牌。由此看來,中端酒店市場彷彿競爭得更為激烈、更加熱鬧。


其實,在我國的酒店市場,還有一片待開墾的藍海市場,這片市場是由於發展中的中國,每年中產階級的人群及家庭數量呈幾何式的暴增,這些中產階級,一旦吃飽、穿暖無憂的情況下,就要想到如何去享受生活,這個“享受”二字,就衍生出了下一個剛需。


走出去,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是的,只有不斷走出去,才能領略天下,不能總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裡,成了井底之蛙。


所以,未來數十年,中國的中產階級在吃飽穿暖後,剛需就是:旅遊、度假


旅遊業的三大支柱是:酒店、航空公司、旅行社。


首當其衝的就是酒店,也就是說酒店業的下一片藍海就是能讓中產階級受歡迎的:中端度假酒店。為什麼呢?因為是中產階級,消費需求相對在中檔這個區間,對於高端豪華酒店,永遠都是那一小部分富豪人群享樂的剛需。


看看當今市場,中端酒店市場確實非常火熱,但基本都在城市商務型酒店這塊蛋糕裡分羹中,中端度假酒店市場彷彿還是一片待開墾的處女地。目前,在中國,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端度假酒店品牌出現。


其實,從賓客的需求來講,商務酒店與度假酒店從本質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商務客人,完全是為了公幹、出差,有一個睡覺的床+一張可以辦公的桌椅足夠了,有時候為了商務洽談或會議,這時候,商務型酒店的行政酒廊就成了剛需。這部分人群高冷,永遠都是在行色匆匆中度過,快捷、高效是他們的獨有標籤。


度假客人,需求完全不一樣,一年中,難得靜下來,帶著愛人或家人,享受一份難得的慢生活的美好時光,出行由於是傾家出動,行李特別多,選擇酒店,一定是在風景優美、空氣新鮮的地方,對客房,希望有更多的休閒活動空間,室內外能無縫對接,更希望能享受一份難得的日光浴。如果在放鬆之餘,能親自動手做一餐美味可口的食物供自己和愛人、家人享用,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啊,這時候,度假酒店的客房內的行李區、休閒區、陽臺、輕廚就成了熱捧,甚至剛需。


縱觀當今世界,凡事進入中等發達國家之列的人們,富裕後,都更熱衷旅遊、度假,這是人們享受生活的共同追求,不分國界,不分種族。人生幾十年,事業奮鬥之餘,還是要講求勞逸結合,不能把自己腦子那根弦繃得太緊,緊了容易斷,一旦斷裂,就到了人生危險的邊緣。


我曾經看過一個母親、妻子、女兒的生命日記,一位留洋博士、復旦大學青年教師,一位在世界上僅生存了短短31個春秋的才女,她就是于娟,因為乳腺癌奪去了她的生命,在生命的隨後歲月裡寫了一本書叫《此生未完成》。這本書裡,有些話讓我非常震撼。


有太多的計劃要完成,有太多的事情要應付,總是覺得等做好了手頭的事情,陪父母也是來得及的。反正人生很長,時間很多。現在想想並不盡然,只有一天天的過,才是一年年,才是一輩子。無頭緒的追逐與奔忙,一旦站定思考,發現半輩子已經過去,自己手裡的成敗並無多少意義,然後轉身,才發現陪伴父母親人的時間已然無多,發現最重要的幸福已然沒有時間享用,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如此。


于娟這些話就是在警示活著的我們,要珍惜生命,懂得勞逸結合。


旅遊與度假永遠是人們的精神追求,在14億人的國度裡,旅遊度假是一個非常浩瀚的市場。所以,作為酒店業,中端度假酒店一定是下一片藍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