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2分,如果我們想知道真相,就必須,看下去

點擊“精選電子書”關注我

三月已到,春暖花開。從3月1日起,一項新的規定將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的實施,旨在營造良好的網絡生態。

豆瓣8.2分,如果我們想知道真相,就必須,看下去

其實,早在這項規定沒施行之前,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暴力潛在的施暴者與受害人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書童突然想到了曾經看到的一本書,叫做《網內人》。

書的作者是香港推理作家陳浩基,大家可能對他有點陌生。但是,當你看了他的人生履歷後,也許你也要感慨一聲,太厲害了!

他是四十年來首度入選《週刊文春》海外推理BEST10的亞洲作家;

《週刊文春》2018年度推理小說&海外推理雙冠軍得主;

2018“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このミステリーがすごい! )海外作家第二名,獲島田莊司、王家衛盛讚,重新定義華文推理新高度。

豆瓣8.2分,如果我們想知道真相,就必須,看下去

那麼,這本《網內人》大概講了什麼內容呢?說起來,這則故事將以一場自殺案拉開序幕。

十四歲的小雯死了,從22樓墜下,摔得粉身碎骨。

警察說是自殺,但她的姐姐阿怡不相信這個說法,小雯一定是被「殺死」的。

原來在大約半年前,小雯放學回家,在地鐵上遭遇性騷擾,幸好熱心的乘客幫忙抓住騷擾犯,扭送警局。之後,騷擾犯被判坐監。

不久,一個名為“kidkit727”的網民在本地的大型論壇上以騷擾犯外甥的名義對小雯發起了攻擊。

不但公開她的姓名和學校,還貼出一張曖昧的KTV照片來證明小雯“誣告”,說她是“援交”的不良少女。

小雯每天遭受著網民們不堪入目的辱罵和陌生人惡毒的眼光,在學校也被同學指指點點,最終不堪壓力跳樓自殺。

阿怡明白,小雯的死一定和論壇上那篇攻擊她的帖子有關。因此,她決心靠自己的力量來找出兇手,為小雯復仇。

無論如何,她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去揭開妹妹之死的真相。

幾經周折,阿怡找上了神秘的無牌偵探阿涅。阿涅居住在一棟破舊的唐樓裡,生活邋遢、性情尤其乖戾。

阿怡費勁口舌,為了能夠讓他接受自己的委託,她取了銀行卡所有的錢,來證明自己的決心。


豆瓣8.2分,如果我們想知道真相,就必須,看下去

“我過去遇到過很多委託人,我一提出要他們全部財產,他們便打退堂鼓。連自己都沒有執念,卻想要我這個外人賣命偵查,這不是很混賬嗎?”

擁有超凡的黑客技術,阿涅也果然不負阿怡所望。伴隨著阿涅的調查,真相如同洋蔥一般層層剝開。

原來,騷擾犯並沒有什麼外甥,而抹黑小雯、製造網絡輿論來施加壓力逼迫她自殺的,另有其人。這個真正的兇手竟然就在小雯的身邊,在她的同學之中……

隨著真相一層層剝開,阿怡心底那個「妹妹」的形象卻漸漸模糊;

她.....究竟了不瞭解自己的妹妹?她要為死去的妹妹做些什麼?

阿怡是一個對互聯網一竅不通的人,在調查妹妹死亡的真相中,她見識到了網絡巨大而可怕的能量,不由地憎恨起網絡。

對此,阿涅說道:“可怕的不是網絡,而是網絡背後的人性。”

“人總不願意承認自己是自私自利的生物。”

“我們滿嘴仁義道德,表面上容不下丁點惡念,可是一旦失去了餘裕,就會祭出什麼‘物競天擇’的理由,為自己所作所為開脫,這就是人性。”

慢慢地,阿怡陷入親情與謊言的陷阱跳脫不出來;

而罪與罰的天秤也開始傾斜,自己究竟追逐的是真相還是一血仇恨?

復仇是什麼?

是彌補遺憾的救贖,還是人性陷落的深淵?

網絡又是什麼?

它帶來更多的便利,還是更危險的紛爭?

雖然過程比較沉重,但是作者還是秉承著美好的觀念給了我們一個美好的結局。

阿怡沒有去實施復仇計劃,但是惡人終有惡報,壞人們得到了自己應有的報應。

不必讓好人陷於道德的沼澤,壞人終會自隕!

豆瓣8.2分,如果我們想知道真相,就必須,看下去

仔細想想,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案例太多太多。試想一下,如果這個故事發生在你的身邊,你又會做何反應?

當地鐵騷擾案發生時,你是漠不關心視而不見,認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還是對騷擾者大加口誅筆伐,或是指責受害者“自找的”?

當網絡上曝出攻擊受害人的帖子時,你會參與到其中是辱罵還是同情?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曾參與到了“網絡暴力”之中,只是我們不知道。有時候,自己有意或無意中留下的隻言片語,對於受害人來說可能就是一種傷害。

在《網內人》中,最大的亮點就是“聊天記錄”。作者在每一章的末尾都放置上兩個“殺人犯”的聊天記錄截圖。

通過聊天記錄,我們也可瞭解“殺人犯”們的心理活動和他們接下來的行為軌跡,但是每一份聊天記錄只有寥寥數語。

獲得的信息十分刺激但是太少不夠過癮,真是心癢癢地直想知道殺人者到底是誰,他們究竟有何動機?

如果我們想知道真相,就必須,看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