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邈為什麼要把呂布迎接到兗州?

晨晨2641


曹操以報殺父之仇為由,再次征討徐州。由於曹操的治世理念與陳宮等人不符,再加上曹操此前誅殺了名士張讓等人而引發了陳留太守張邈與陳宮的不滿,於是張邈和陳宮背叛曹操。

陳宮也是具有謀略之人,看清了曹操猜疑“寧叫我負天下人,休要天下人負我”。於是認為呂布是當世猛將,如果輔助呂布佔據兗州,或許可成就一番偉業,張邈認為陳宮說的有幾分道理,邊聽取了陳宮建議。

因此,陳宮和張邈乘著曹操征討徐州之際,迎接呂布為兗州牧。





陳小二do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備受人們喜愛。有人從小開始便讀三國,看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聽關雲長千里走單騎的書文。不過,小時候讀三國看的是故事,長大後,才發現魏蜀吳三國爭天下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故事,反而每個人的行為都有不同的深意。



今天的提問問到了張邈為什麼要把呂布接到兗州?呂布,大家不陌生,他是三國中勇將之一,武力值很少有人能敵,擅騎射,人稱“飛將”。不過,此人武力有多高,人品就有多差。他還被戲稱為“三姓家奴”。

言歸正傳,為什麼張邈要請呂布來兗州呢?

張邈得罪了袁紹,怕被袁紹和曹操殺死。曹操年輕時喜好廣交好友,他曾與袁紹,張邈二人為好友。後來,張邈得罪了袁紹,袁紹私下裡對曹操說想要殺了張邈,但是卻被曹操拒絕了。因為張邈這個人年輕時狹義為懷,多次幫助曹操,所以曹操與張邈更親近一些。


那麼,他們二人友誼的小船到底是怎麼翻的呢?

曹操佔領了兗州後,當上了兗州牧,而張邈在仕途上卻還是原地不動,昔日靠自己收留的好友地位都比自己高了,他心中肯定有些不舒服,而這也給他日後背叛曹操埋下了種子。曹操這個兗州牧上任後,多次打壓兗州的本地名士,連帶著張邈的權力也被削弱,這更加劇了張邈心中對曹操的不滿。

而張邈身邊有個叫陳宮的人,他頗有謀略,深知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的想法,所以就和張邈商討,想要聯合“飛將”呂布,把曹操趕出去。張邈因為心中對曹操有所不滿,便聽從了陳宮的建議,二人趁著曹操去攻打徐州的時候,親自把呂布接回了兗州。

總體來說,他為什麼要接呂布來兗州呢?因為張邈害怕了。以前他得罪了袁紹,有曹操護著,現在連曹操都得罪了,所以他怕袁紹和曹操聯合起來報復他,所以就選擇了先下手為強,聯合呂布,佔領了兗州,把呂布捧上了兗州牧的地位。


輕擷棠梨


曹操一生交友廣泛,他在年輕的時候有兩個朋友,這兩人是袁紹和張邈。熟悉三國的朋友對於袁紹這個人都瞭解,他後來成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頭號大敵。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而對於張邈許多人可能會感覺很陌生。事實上如果論關係張邈和曹操要更為親近,兩人曾一度親密無間,但是不幸的是張邈後來還是背叛了曹操。

《三國志 魏書 張邈傳》記載:“(張邈)少以俠聞......士多歸之。太祖、袁紹皆與邈友。”從這裡可以看出張邈在年輕的時候就結交了袁紹和曹操。在討伐董卓的時候袁紹在各路諸侯的擁戴下當了盟主,當時各路諸侯各懷鬼胎按兵不動,曹操主張主動進兵攻擊董卓,只有張邈表示支持曹操的看法並派遣部將衛茲帶兵資助曹操。

袁紹當了盟主之後不僅不把討伐董卓這件事放在心上並且對人還表露出驕縱傲慢的態度。張邈看不慣袁紹便當著袁紹的面責備他,袁紹因此對張邈懷恨在心於是便私下裡唆使曹操殺掉張邈。面對袁紹無理的要求曹操義正言辭的拒絕了袁紹,張邈得知曹操為了自己不惜拒絕袁紹而更加感激曹操。

董卓之亂.......邈遣衛茲將兵隨太祖。袁紹既為盟主,有驕矜色,邈正議責紹。紹使太祖殺邈,太祖不聽《三國志 魏書 張邈傳》

在討伐董卓之時可以說曹操唯一的知己便是張邈,兩人有共同的理想都想除去董卓復興漢室可謂是意氣相投。在曹操征討陶謙的時怕作戰不力回不來,於是便向自己的家眷交待說道:“如果我此去回不來了,你們便去投奔張邈。”後來曹操得勝歸來和張邈見面兩人“垂泣相對”。從這裡看出曹操和張邈之間的感情的確是很深厚的。

太祖之徵陶謙,敕家曰;"我若不還,往依孟卓。"後還,見邈,垂泣相對。其親如此。《三國志 魏書 張邈傳》

那麼後來又是什麼原因促使了張邈勾結呂布背叛了曹操的呢?其實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一:獲罪袁紹,怕被曹操所殺

這個原因可能許多人聽起來會很牽強,事實上曹操的確有殺張邈的可能。除了上文提到的張邈在討伐董卓的時候得罪過袁紹以外,後來又因為和呂布結交而激怒了袁紹。為什麼張邈和呂布結交會激怒袁紹呢?原來呂布在殺了董卓之後不久便被董卓的部將趕出了長安,走投無路的呂布投奔了袁紹。但是袁紹因為呂布驕縱桀驁難便對其有了殺心,呂布察覺袁紹的想法之後便從袁紹那裡逃走投奔了河內太守張揚。

(呂布)北詣袁紹,紹與布擊張燕於常山......而求益兵眾,將士鈔掠,紹患忌之。布覺其意,從紹求去。《三國志 魏書 呂布傳》

張邈結交呂布很明顯就是在和袁紹作對,這也是袁紹對張邈更加不滿的原因。當時在各路諸侯力袁紹的勢力算是最為強大的,張邈怕曹操頂不住袁紹的壓力最終會加害於他於是便日夜心神不寧。

(呂)布之舍袁紹從張楊也,過邈臨別,把手共誓。紹聞之,大恨。邈畏太祖終為紹擊己也,心不自安。《三國志 魏書 張邈傳》

二:曾為諸侯,不甘居人下

我個人認為這個原因是張邈背叛曹操的主要原因。陳宮曾和張邈有過一段談話被完整的記載在了《三國志》裡,其原文為:“宮說邈曰:"今雄傑並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眾,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而反制於人,不以鄙乎!今州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邈從之。”

陳宮的這句話可謂是說出了張邈內心的想法,我們知道張邈和曹操在討伐董卓時都有各自的部屬,嚴格來講兩人是兩路諸侯。後來曹操當了兗州牧,張邈便追隨了曹操。這樣一來張邈就成了曹操的部下,從諸侯到臣子不能不說在張邈心裡還是有一定的落差的。因此當陳宮建議張邈帶著自己的部下反叛曹操迎接呂布,在除去曹操之後和呂布“共牧兗州”時張邈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從張邈的反應來看他不甘心屈居曹操之下的想法並不是突然萌生的。


比爾吉沃特養爹人


張邈為什麼要把呂布迎接到兗州?簡單地說,就是為反曹操,以及曹操背後的袁紹。


按出道時間算,張邈應該算曹操的創業前輩。張邈跟曹操、袁紹等人一樣,年輕時就以俠義聞名,以濟貧助人為樂。張邈幫人,真的是急人救急,為了幫朋友,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天下壯士聞其大名,紛紛來投奔他。就這一點而言,張邈頗似《水滸傳》裡的及時雨宋江。


因為性格相投,曹操、袁紹和張邈三人年輕時私交很好,大致可比作未經“桃源結義”的兄弟。曹操被董卓通緝、亡命天涯時,第一個去投奔的人,就是張邈。因為張邈的收留,曹操才有機會散盡傢伙,在陳留郡的己吾縣招兵買馬,開始起兵討伐董卓。後來,張邈不知什麼事若怒反董聯盟盟主袁紹,袁紹大怒,命曹操殺了張邈。曹操不從,反而責怪袁紹說:“孟卓(張邈字孟卓)是咱倆的哥們兒,無論如何都該容得下他。如今天下大亂,不應自相殘殺啊!”張邈聽說此事,對曹操越發敬重。


曹操與張邈的“友誼小船”是怎麼說翻就翻的?


簡單地說,就是曹操、張邈和袁紹這三個大男人在搞“三角戀”,相互間攪乎進各種恩怨情仇。具體地說,有三個原因。


一是張邈從內心深處不能接受曹操當他的領導,或不能接受他的領導方式。


張邈這個人,脾氣暴、性格直,為人俠義,但這種性格的人往往喜歡自己做老大——可以豁出去罩兄弟,卻不能接受昔日兄弟做自己的領導。昔日向他尋求庇護和資助的曹操,才幾年時間,就越過東郡太守這個臺階,當上了兗州刺史,而自己作為曹操的最早資助人,這些年一直在原地踏步,還是個陳留郡太守,反過來成了曹操的部下。這也太不公平、太讓人憋屈了。更氣人的是,曹操一當上兗州刺史,就忘了當年的兄弟情誼,正兒八經地大搞改革整頓,弄得整個兗州雞飛狗跳,完全不把我這個陳留郡守放在眼裡。這還是當年那個一塊瞎折騰的曹阿瞞嗎?張曹二人漸生嫌隙。

二張邈曾跟呂布結盟對付袁紹,袁紹大恨。


呂布殺董卓後被李傕和郭汜攻破長安城,不得不四處逃亡。他先投奔駐紮在荊州南陽郡的袁術,後被袁術嫌棄,又投靠好哥們兒、司隸校尉部河內郡太守張楊,然後又北上冀州投靠袁紹。呂布幫袁紹幹掉了無數黑山軍,但袁紹承諾的東西沒有兌現,還派人暗殺呂布,兩人不歡而散。呂布於是離開袁紹再去投奔張楊,路過兗州陳留郡時,被張邈熱情招待。因為張邈覺得,也許可以將呂布引為聯盟,共同對付袁紹和曹操。


三是曹操跟張邈的仇人袁紹關係相當好,張邈擔心曹操幫袁紹殺他。


袁紹很快聽說張邈和呂布勾搭的消息,恨得咬牙切齒(紹聞之,大恨)。張邈心裡惶恐不安,翻來覆去地想,決定先下手為強。機會說來就來。興平元年(194年)四月,曹操再度率領大軍征討徐州陶謙時,曹操帳下謀士陳宮來找張邈,勸他趁曹操在外征戰的機會,聯合呂布,奪取兗州。張邈、陳宮和呂布還有張邈的弟弟張超等人一拍即合,張邈與陳宮叛曹迎呂布為兗州牧。


老李松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729a963ed32480a8878176700d1719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