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事:說了謝謝,對方無動於衷;不說謝謝,對方倒感動了

社會越來越文明,大家彼此之間,說“謝謝”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可是,說“謝謝”,真的有用嗎?

社群裡有個姐妹分享,以前,別人幫助她了,她會及時說謝謝。但那屬於家教使然,是禮貌的習慣,並不是發自內心的。直到感恩練習後,她才知道兩者的區別,感恩與感謝,即使只有一字之差。

我注意到,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身邊寫感恩日記的人,多了起來。當然,基本上是女性,估計是內心更柔軟細膩吧。

去年,不記得是看了書,還是聽了分享,我做了一個100天的感恩日記,專項感恩,100天后感覺真的有收穫。

在這個節奏快、迭代快、人情漸趨淡漠的社會,感恩彷彿是一股逆行的清流。沒有開始這項練習之前,你會懷疑它是不是歪門邪道,唯心主義之類的東西啊,開始之後,你會覺得它確實很神奇。

神奇的事:說了謝謝,對方無動於衷;不說謝謝,對方倒感動了

結合自己的感受和寫感恩日記的資深人士體會,它的魔力在於:

第一,明白一個道理,誰也不欠你。

父母不欠你。生你,養你,已足夠,成年之後該你自己去打天下。買房買車結婚,父母支援你,你該感恩,而不是理所當然。埋怨父母給的愛不夠多,教育方式不夠科學民主,真的是強求,父母的原生家庭未必給他們很多愛、理想的教育。有一種成長,叫自立,有一種覺醒,叫自救。

同事領導不欠你。有的人,總覺得別人要包容自己的壞脾氣,否則就是太小氣;領導要對你在工作中的過失,一笑了之,否則就是太計較;榮譽獎勵要給你,否則就是名利心太重;沒給你升職,就是不具慧眼。也不想想,非親非故,別人為什麼一定要百般包容你呢?所有的好,真的不是應該的。

國家不欠你。國家是個虛擬概念,它靠的是一個個人在做事。是人,就會不完美,有錯誤,有失誤。所以,不要以完全來要求國家。有的人比較外國,覺得自己的國家有諸多不好,可是痛苦來自於比較,幸福也來自比較啊,這次的疫情,看全球的應對,中國做的難道還不夠好嗎?覺得自己對國家有貢獻,認真工作、認真納稅,可是國家對你的付出就不多嗎?長期的和平年代,沒有戰火、沒有恐怖主義,經濟向前發展,允許個體崛起......當然,沒有絕對,只有相對。

沒什麼是該你的,有了這個“誰也不欠你”的覺悟,看人、看事自然不同,很多變化也會隨之而來。

神奇的事:說了謝謝,對方無動於衷;不說謝謝,對方倒感動了

第二,聚焦美好,越來越開心。

每天睡前梳理一遍,一天當中自己值得感恩的事,然後會發現,原來數量還不少。很多人在給予你:也許是你尷尬時,她的一個打岔,轉移了眾人的注意力,也許是給你一個茅塞頓開的建議,也許是在你累的時候,默默幫你分擔工作......

每天進入夢鄉前,記得的都是感恩。

聚焦美好,你眼中的世界就越來越美好。負面情緒被過濾,怨念、貪慾越來越少,糾結掙扎的內耗也減少,人活得越加輕鬆、愉快。

記得很久之前,有人說過,樂眼看世,舉世皆樂,悲眼看世,舉世皆悲。

第三,吸引到更多的能量,進行良性循環。

如果只是停留在口頭的“謝謝”二字,說的人無心,聽的人也就無動於衷,過耳即忘。自然,你心存感恩,即使不說“謝謝”,別人也能接受到。

人與人也是有區別的,有的人接受了幫助,會去感恩,而有的人,卻會一直尋求你的幫助,一旦被你拒絕,會心生記恨。

再舉個例子,你幫了兩個人A、B,A理所當然,或者就像沒那麼回事一樣,而B心懷感恩,透過言行你都能看到ta滿腔的謝意,那麼下一次兩人同時需要幫忙的時候,你會去幫誰?

感恩,是“看見”別人的付出,並用心記住,一旦有機會,會記得回饋。曾經被他人雪中送炭過,那麼有一天我也會對他人雪中送炭。

於是,有的人進入良性循環,願意幫ta的人越來越多,和他人的鏈接越來越廣,而有的人,卻反之,最後沒人願意幫ta,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

神奇的事:說了謝謝,對方無動於衷;不說謝謝,對方倒感動了

關於如何感恩,簡單列幾條,因為我也在修行的路上。

步驟上,以每天記錄感恩日記開始,有點儀式感,電子或者紙質的都可以。時間久了,不用記載,用腦子回顧一天的感恩事項就好,再久一點,就可以隨時隨地當場感恩,不用特意去回顧了。

內容上,可以是泛泛的一天中值得感恩的所有人所有事,我一個社群的姐妹,現在每天的感恩,都感恩到宇宙身上了,因為宇宙讓她更好的生存、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也可以是針對某個人、某個事的專項感恩。

最後,感恩的時候,要放下功利心,放下對別人的期待,發自內心,真誠體會。

要不,你也試試?1天,1個月,還是1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