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怎么看待吃饭时一直劝你喝酒的人?

韩本熙


中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历史留下灿烂文化,这其中就包括酒文化。从儿时被大人们戏弄用筷头点酒偿试至今,品酒几十年头,对酒文化还颇多感悟。品酒是文化,劝酒是学问,宴席中常劝别人饮酒也常被别人苦劝,人醉我高兴,我醉亦欣然。分析劝酒缘由,内涵极其丰富,罗列一二,与大家分享。酒是礼节,无酒不成席,亲朋聚餐不饮几杯,不热闹,缺少氛围,劝你喝酒,正是对你情深义浓的体现;言词不多之人,劝酒是言语沟通的最好替代品,通过相互劝饮丶斤斤计较丶你斟我让,提升了宴席的氛围,也让本无言语沟通的各方变得默契丶活跃了气氛;劝酒还能增进感情、拉近距离,有很多时候,不需要言语表达,多喝几杯酒,生人成朋友,通过劝酒,增进了信任,达成共识,建立深厚友谊。劝酒有时还有化解矛盾、消除误会丶缓解压力丶增强自信丶鼓舞干劲等多种妙用,不胜枚举。当然,凡是都有两面,饮酒并非没有饱诟之处,饮酒伤身,酗酒误事,劝酒过度也难免触犯法律。无酒不成礼仪,酒也是穿肠毒药。


天马微评


1.想要讨好你,通过喝酒成为一个圈子里的人。

前天,同事张柳请我喝酒,他说:“这几天闷得慌,出去喝一杯,解闷。”当时我也没有考虑太多,就和他一起去了单位附近的酒楼。

到了酒楼,我才发现,张柳请了七八个朋友一起喝酒。有三四个人,我是认识的,还有几个人我不认识。张柳一一介绍,让我们记住大家的名字,还有谁是哪个单位的基本信息。我们单位主要是做高科技产品研发的,研发电子产品比较多。因此大家在喝酒的时候,就聊到了电子产品的发展局势,也聊到了一些产品改良方面的话题。

有一个外号叫龟甄的男人,四十多岁,他连续和我喝了三杯酒,还坐在我身边介绍他自己的业务。他是办电子加工厂的,厂里有五十多个员工,每年收入二三十万。他说:“如果能够拿到一些电子精加工之类的业务,那么厂里的效益会更好,看兄弟能不能帮忙,如果这件事办成了,可以分成......”

龟甄和张柳也多喝了几杯,也谈到了“合作”的事情。当然,这顿饭,龟甄买单了。饭后,张柳对我说:“你觉得这个龟甄怎么样,能不能拉他一把?”我笑了笑,说:“今天喝醉了,不说了。”我明白,龟甄和我们喝酒,是想要加入我们的圈子,也就是说拉拢我们单位的人,然后把自己的生意做大做强。

有人劝你喝酒,体现他对你很友善,也很佩服你,还把你吹到天上去了。在你“飘飘然”的时候,他就挤进了你的圈子,从中可以捞好处。

2.想要灌醉你,没有安好心。

有人劝你喝酒,就是想要灌醉你,让你在饭局上出洋相。有的人,喝醉之后,不是呼呼大睡,就是唱歌跳舞,好像一个疯子一样,因此很多人都想看他喝醉的样子。

我的同事张为民,喝醉之后就在办公楼前唱歌,一个人自娱自乐,可以唱两个小时,唱累了,就躺在地上睡觉,可谓是“洋相百出”,因此在饭局上,很多人喜欢灌醉他。可是他有一点点酒瘾,因此喝醉的机会很大。

遇到想要灌醉你的人,你应该勇敢地说:“对不起,酒我就不喝了,你的心意我收下了。”如果遇到强行劝酒的人,你就离席而去,也没有关系。保重身体,注重形象,比喝一场酒,要好得多。

3.根本看不起你,他只是在耍你。

你在饭局上喝酒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听到有人说:“这杯酒,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就是不给面子。”还有人说:“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经过一番劝说,导致你碍于面子,不得不喝酒,否则就觉得是自己得罪了人。

饭局有形形色色的,喝酒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有的人,劝你喝酒,就是看不起你,想要通过喝酒来压制你。尤其是“不胜酒力”的人,在饭局上总是被人看不起,还常常喝醉。还有一起吃饭的女人,刚刚上桌子,别人就说:“你一个女人,就别掺和喝酒的事情了,早点吃完饭,回家带孩子去。”

有时候,亲戚聚会,也会有人说:“不喝酒,就是不尊重长辈。”如果你在单位谋得一官半职,那么在大家庭中,你就是有威望的人,就必须要喝酒,否则就是看不起那些混得不好的亲戚。为了看得起亲戚朋友,你一次次喝得东倒西歪。可是你反过来思考一下,喝醉了是不是被人耍了?是不是被人看不起?

4.想要证明他在饭局里是“领头人”。

有的人在饭局上,就是耍派头,显摆自己有钱有势。比方说,同学聚会,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就稳坐上席,让大家向他敬酒,同时他也主动劝别人喝酒,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凝聚力”,体现自己是这次聚会的“领头人”。

一些聚会,“有钱的一桌子,穷人一桌子;结婚的一桌子,离婚的一桌子”,真的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场好端端的聚会,结果变成了拼实力的“酒局”,让人再也不想去参加类似的聚会了。饭局上,根本没有体现互帮互助,反而折射了做人越来越势利的社会现象。

在饭局里,遇到有人显摆的情况,你就别随便“接招”,有人劝你喝酒,你也是应付一下就行,或者尽快吃完,离席而去。也许你还很穷,但是别指望饭局里的人能够帮助你,就算你拿出“舍命陪君子”的架势来喝酒,也没有用。

这年头,有人劝你喝酒,不一定是友好的,往往是动机不纯的。你要做到,不随便劝人喝酒,不轻易被人劝着喝酒。要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对劝酒的人,说:“抱歉,我不喝酒”。


中老年讲坛


如果在饭店吃饭,有的人喝酒,有的不喝酒,在朋友一起的时候知道你喝酒,你还是适当的少喝一点酒,如果不会喝酒,朋友不也不劝你喝,如果我不会喝,一个朋友一直劝我喝酒,想出各种办法拒绝。现在的人本身素质都提高了。


乡村秦老幺


1,如果不喝酒,那坐上酒桌起就不要喝,坚决不喝,如果喝了,哪怕一口,那么后面就不要说自己不能喝2,如果不能喝酒,可以让小姐在开宴前讲你的酒杯撤走,或者将酒杯倒扣,示意封杯,不能喝酒 一般这样做了之后就不会有人再劝你酒了,除非那人喝高了,或者不知进退,这样的人你可以委婉拒绝,再不行你可以微笑示之,不予理会,这样不仅可以保全自己,也可以提升在别人心中的形象



阿健美食大作战


怎么看待吃飯时一直劝你喝酒的人?爱劝酒的人多是属于热情好客和喜欢交往之人,喝酒也是中国人独有的交往方式,和交往友情密切的表现。当然也有些是有于自己爱喝酒,多劝别人喝酒更闹热,自己喝酒更有趣、自己喝酒更能尽兴。也不排除有些自以为自己酒量大,所以通过劝别人喝酒醉来显示自己的喝酒量大喝多而不醉的豪气。也有少数人是企图将别人搞醉出洋相丢丑,自己获得整人或报复人的快意。当然从文明进餐、文明饮酒来看,劝别人多喝酒也是一种陋习,特别近几年时有发生多喝酒过量而引发死亡纠纷的案例,所以劝别人喝酒不是好事,搞不好喜剧演变成悲剧,害人害己,确实劝别人喝酒不可取!现在在各种酒席、饭局劝酒之风也没有前二十年盛行了。


老夫常谈


我是一个90后,对于这个问题,请问你怎么看待吃饭时一直劝你喝酒的人?我的看法是这样的,首先得看你本身能不能喝酒,如果不能喝酒的人家一直劝你喝酒你可以直接告诉对方自己不胜酒力,少喝一点意思一下,如果你不告诉对方,对方也不知道你到底能不能喝,所以诚实很重要。然后就是我们可以让对方边吃菜再喝酒,这样不容易喝醉,如果一直喝酒太急了话容易喝醉而且免不了会喝吐,身体也会跟着遭罪,没必要那样。最后,如果你也很能喝酒,难喝醉的那种,但是也要告诉对方最好不要喝得太急了,慢慢喝,吃吃菜聊聊天,不要吧喝酒当成一种任务,毕竟酒喝多了伤身体,什么东西都不能过度,我其实不怎么能喝酒,所以如果我遇到这种人我肯定首先跟他实事求是的说我不能喝,不会逞强,和别人相处真诚比什么都重要,你实在不能喝别人也不会逼你喝的。最后我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期待。



老鼠遇上猫


俗语云:敬则远之。如果明知别人不胜酒力,却一直劝酒,这个一直就耐人寻味了。凡是一直劝别人喝酒的人,有的属于知心朋友,崇尚一醉方休,有的为了显示自己象武松那样豪爽,喝酒海量,总要找个相匹配的酒友比试。更讨厌的则是对某人有意见,想看某人的洋象,劝酒异常热情,目的使某人出丑。我地因喝酒暴亡者每年都有几人,最后受害者家属将劝酒者告上公堂。人的能力有大小,人的力量大小也不同,何况酒量,朋友相聚,以适量为妙,何必依仗海量去劝喝酒弱者,惹出人命是否心安,是否受到良心的责备。故意劝酒是一陋习,应坚决废除!


岳陽樓記


在酒文化比较浓厚的地方,喝酒、劝酒、敬酒是经常遇到的事。在酒桌上碰到一直劝酒的人应区别对待,:有的人是真劝酒,怕客人喝不好,所以一直劝酒;有的人是假劝酒,怕客人喝不醉,所以一直劝。对真劝酒,能喝就喝,实在喝不了就吐吧,劝酒人不会怪。对假劝酒,最好少喝或不喝,实在顶不住,找借口开溜。


55555610


吃饭时一直劝人喝酒的人有各种情况。一种是表示好客,热情大方。一种喜欢热闹,不愿冷场。一种是自己好饮,想人陪阵。一种是自己能饮,灌醉别人以寻快乐。总之,应是文明饮酒,各自随量最好。若不顾别人感受,一味劝酒不是良好的酒风。


用户8816608353370


中国式劝酒 : 用文化耍流氓,用人情要人命。每当到新年之际,伴随着公司年会、朋友间的聚会、亲戚间互相走访拜年,围坐一起,高兴之余,总要小酌几杯。而每年的春节期间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新闻:过度饮酒送急救的醉汉、酒驾撞人的司机,甚至因劝酒致命连带判刑的阶下囚。

2018年1月23日,广东梅州17岁的少女小钟,在当伴娘时,因饮酒过量死在宾馆里。

2016年9月10日,各大主流媒体都报道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新闻——“文昌婚礼现场,伴娘饮酒身亡”。

这两条新闻性质一样,原本喜事变成了丧事,新婚小夫妻的婚礼现场,也一下变成了“杀人现场”。

中国虽是酒文化大国,但对于酒文化,大多数人都是排斥的。不是排斥美酒的滋味更不是排斥欢聚的氛围,而是太多人借劝酒之名,施逼迫之实。借酒文化耍流氓,用人情要人命。

品类繁多的酒

劝君更进一杯酒,此后阴冥多故人

俗话说:“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一大口”,好像无论我们用怎样的理由都无法拒绝这一口“酒”。无论用怎样的逻辑看待“劝酒”,好像都是对的。

当周围的人用着各种以“感情”为依托、以“气氛”为辅助的劝酒词时,拒绝反而成了另类。

上个月,重庆40岁的史先生和战友一起聚餐,因为喝啤酒憋“爆”了食管。

40岁的史先生接到战友的聚餐电话,想到年前能和多年不见的战友相聚,一下班他就兴冲冲地赶了过去。

只有3个人,桌子上却摆着4瓶白酒,不胜酒力的史先生提议换成啤酒。

五六年没见,几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史先生已6瓶啤酒下了肚。胃里一阵阵翻江倒海,史先生想到此为止,但战友总在以感情“相要挟”。

害怕被笑话的史先生,只得又一杯杯啤酒下肚,在又一次喝下啤酒的过程中,突然觉得胃里有气往上呕,腹痛难忍,趴倒在桌子上,战友见状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检查后发现,史先生的食管“爆”了。

“劝君更进一杯酒,此后阴冥多故人”这虽说是一句玩笑话,可以感情为依托的劝酒,其实就是一场无法还击的预谋杀人。

白酒色泽纯正。

劝女性喝酒,就是变相性骚扰

2014年6月30日,重庆,一个刚刚毕业的20岁女孩杨玉婷,和女同事一起,跟随负责人前去应酬。

杨玉婷毕业于重庆某大学航空服务专业,高而美,气质优雅。

那年9月,她原想赴上海某机场工作。但因路费不够,于是先在重庆打了份暑期工。

确定这份工作后,她回家见了一次爷爷奶奶,对二老说,等我发了工资,就请爷爷奶奶吃饭。

谁也没想到,这是最后一面。

应酬当晚,和我们预想的一样,酒桌上推杯换盏,不怀好意的人以各种熟练的套路、油腻的逼酒辞,迫使她一杯接一杯地饮下高度白酒。

“不喝?这么不给面子?”

“喝不了?女人比男人酒量都大。”

“看不起人是吧?跟他喝,就不跟我喝?”

刚刚进入酒场,对人情世故一点都不懂,杨玉婷无法拒绝也不敢拒绝,只有喝。

于是,当晚杨玉婷大醉。到了晚上21点50分,何某让司机将酩酊大醉的她送到自己房间,而后用暴力方式,对她实施性侵。杨玉婷大出血。

次日清早5时,性侵者发现杨玉婷已身亡。

2011年10月19日,四川蓬安县一女公务员实名举报,称自己在应酬喝醉后被性侵。

2010年1月某日,无锡某高校跆拳道老师被人灌醉后强暴,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尝试过多次割腕,最后于2011年8月8日,从家中的15楼纵身跳下……

女性醉酒后,被性侵指数直线上升。以感情为依托的劝酒让更多的杨玉婷被人乘虚而入,实施侵害。

举杯痛饮。

在这场感情绑架的酒局里,无论男女老少一个都逃不掉

2015年4月,攀枝花市民许某带着两岁的儿子圆圆去朋友家做客。

席间许某的3名朋友一直与两岁的圆圆相互碰杯、敬酒,在喝下差不多二两白酒后,圆圆昏睡不醒,最终因饮酒过量引起呼吸循环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一个才刚满两岁的孩子,都要被卷入「被劝酒」的酒桌陋习中,他甚至还不懂得自己喝下的是什么,就已经因此丧命。

2017年2月1日,平日不常喝酒的杨某,在同学周某的生日宴上喝了一斤多白酒,身体出现异常,在送医院抢救期间死亡。

聚会喝酒助兴本无可厚非,但以“感情”为要挟,这杯酒就是毒药。除非你和我有血海深仇,否则别再劝我喝酒。

要知道,真正的“劝酒”其实是“劝阻”,酒本身无罪。

白酒一杯又一杯。

“酒文化”更是在中国根深蒂固,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雅士以酒作豪情,豪杰名仕以酒明心志,它是最能借以抒发喜悦之情的来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说的是友情,是珍重;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说的是温暖,是情谊;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说的是洒脱,是不羁;

而如今打着“感情”的幌子去劝酒其实是一种道德绑架一场杀人游戏。当酒桌劝你喝酒时,你是喝还是不喝呢在我看来喝点点助助兴是可以的,要量力而为,要是有人依旧劝你,也不晚给他面子,毕竟不能拿生命开玩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