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不是血管不是神經,又看不見摸不著,古人是怎麼畫出來的

經絡是非常神奇的中醫發現。說它神奇,是它本身是看不見的。古人雖然很少進行遺體解剖,但解剖肯定也是有的。只要解剖,就一定能夠發現血管,發現神經。而西醫也在這種解剖的基礎上,發展了西醫科學。不過,中醫雖然有解剖,但顯然,經絡並不是建立在解剖之上的。因為人體身上的血液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與經絡完全不是一回事。那麼,既然看不過又摸不著,古人為什麼能夠形成那麼完善的經絡系統呢?古人是怎麼把這種經絡系統給畫出來的呢?

要知道,這個經絡圖並不是亂畫的,是支撐整個中醫的基礎。在整個中醫發展的幾千年裡,都一直在發揮著作用。就算在這幾千年的發展中,後人有修改,但改動都不大,同時也不是按照神經系統或者血液循環系統來進行修改的。總之,雖然經過了幾千年,乃至於科學發展到今天,中醫依然承認這個經絡系統,依然以此作為診治病患的一個基礎。


經絡不是血管不是神經,又看不見摸不著,古人是怎麼畫出來的

那麼,古人究竟是怎麼把這個看不見又摸不著的經絡畫出來的呢?

一、古代哲學的觀照。

實際上,不僅僅是中醫經絡理論,古代的所有政治文化及社會倫理,都是依照古代“天人合一”的樸素的哲學思想,生髮出來的。

“天人合一”就是人體的各個器官系統,與大自然是吻合的。這個與大自然是吻合的,既是一種氣候的吻合,也是一種地理的吻合,還是一種物象的吻合。

除了與大自然吻合以外,還與上天吻合。而這裡的上天,也就是天上的星象。

天上的星象有一個個星體,這些星體又連成一條條線。因此,人體內應該也是這個樣子。或者說大自然中有山川河流,這些山川河流與湖泊海洋連在一起。所有這些,就給了古代中醫們一種觸動,讓他們逐漸形成了經絡系統的概念。


經絡不是血管不是神經,又看不見摸不著,古人是怎麼畫出來的

(董仲舒)

二、社會管理的啟示。

古代政治認為,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要不出問題,需要各行各業各階層協調配合,各安本分,知規守則。古代一直在尋找一種讓社會各安本分,知規守則的方式。西周的時候,研究出了一套完善的周禮。這個周禮使用了數百年,但是到了後來,周禮首先被高層破壞。本來是諸侯的,想當王。本來是卿大夫的,想當諸侯。本來是士的,想當卿大夫。於是引發了爭搶,打仗,一直到秦朝,才重新實現了統一。

但秦朝雖然實現了統一,卻並沒有形成新的社會規則。秦朝“軍功獎勵制度”產生的規則,不是讓社會安分守己,而是讓社會蠢蠢欲動。後來陳勝說出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說明那時候的老百姓,思想上都不再安分守己了。於是,天下大亂,直到後來漢朝又再次統一。

漢朝統一後,經過多年摸索,董仲舒提出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新規則。這套新規則,又讓社會重新產生了和諧。而這套規則,也一直延續了兩千年的封建時代。

中醫的經絡體系,就是受到社會管理的啟示,與社會管理相伴成熟起來的。中醫認為,只有人體各方面秩序井然,才能保持人體內部的和諧,才能無病無痛。

在這樣一種理論的指導下,人體就應該有一套完整的關聯繫統和管理系統。就像整個社會一樣。社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系統,人體應該也有誰管理誰,或者說誰服從誰的系統。

有了這樣的思想指導,就有了管理線路這樣一種觀念。


經絡不是血管不是神經,又看不見摸不著,古人是怎麼畫出來的

三、中醫實踐的印證。

在中醫實踐中,首先出現的是穴位。

古人發現,用尖銳物體刺激人體的不同部位,人體在其它地方,會產生痠麻等各種反應。於是一個個穴位就形成了。而這些穴位,以及所產生的痠麻感,又形成了線路。雖然痠麻的感覺,可能走得不遠,甚至不能深入肺腑。但是古人通過不斷的試驗,認為這種線路不會只在人體表面,一定也到達了人體內部。

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通過刺激人體表面的穴位,發現這對人體某個腑臟器官的保健或者治療,都有明顯的作用。因此這條線路也就在古代中醫們的心中畫出來了。久而久之,人體內的很多線路以及穴位就都被畫出來了,最終也就逐漸地得到完善,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經絡系統。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經絡系統的形成,首先是一種理論科學。是從古人樸素的“天人合一”的哲學觀中產生的;同時,又借鑑了社會管理學的經驗;最後通過實踐,得到了明晰和完善。因此,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經絡圖形。

(參考資料:《中醫經絡理論是實踐的現代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