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深夜街頭,一群廣州志願者走街訪友,給露宿者找家

“今天我們繼續把熱心人的口罩交給街友,強調勤洗手不聚集。還有,想想怎麼幫莊大哥回家。”晚上七時,零零星星的人走在街頭上,疫情下的廣州比往年更加安靜。在關懷街友公益服務中心成立的“關懷·疫情突擊隊(專項行動)”群裡,一群志願者討論得起勁。和過去的好幾天一樣,他們將要制定好行動目標,在一座座騎樓下、天橋下走街訪友,向露宿街頭的人們派發口罩、進行疫情防控宣傳,同時爭取結束他們的露宿生涯。

關懷街友公益服務中心負責人史曉佳同時也是這次行動的發起者。她說,“我們以長期關注街友的志願者骨幹作為隊員,三人一組,主要派發防疫的溫馨提醒卡片,一些應急食品和愛心人士捐贈的口罩和製作的香囊。”3月7日,關懷疫情突擊隊再次出動,兵分四路,為在越秀區轄區內的街友提供援助。據瞭解,這群志願者至今已派發逾百份物資,其中一部分有回家以及尋工意向的街友還作為個案處理,在她看來,疫情之下,街友容易被遺忘,卻也不該被遺忘。

疫情下的深夜街头,一群广州志愿者走街访友,给露宿者找家

從露宿到回家,中間差的可能就是人們的一次關懷

時間回到了2月27日,史曉佳、劉雁彬、黃志銳、何康怡、楊繪等人開始了疫情期間的第一次街頭走訪行動。過去,和關懷街友公益服務中心(啟智-關懷露宿者分隊)的許多志願者一樣,幾乎每週都會開展一次關懷露宿者活動,其目的是幫助露宿街頭的人,讓他們迴歸社會。

疫情出現,由於志願者不宜聚集,原本的關懷活動因此按下了“暫停鍵”。然而,史曉佳等人也知道,那些過去每週探訪的老朋友們依舊在這裡,獨自面對疫情,大部分露宿街頭的街友,尤其是年長者如何解決生計問題,防護措施是否能做足都是值得關心的問題。

那天,從一德路聖心石室大教堂一帶和德寶廣場萬菱廣場一帶,到人民路和海珠南路以及長堤……史曉佳、劉雁彬、黃志銳、何康怡、楊繪等人一晚上走遍了人民街的大街小巷。楊繪回憶道,三個多小時的行程裡一共遇到了17位街友,比疫情前少了起碼四分之三。

“前段時間因擔心疫情風險,很多街友已接受社會多方的救助,有的返鄉,有的進了救助站。不過,路上的大部分街友還是沒戴口罩,有的一個口罩戴了三天,有的有口罩嫌不舒服不戴。” 史曉佳說,對此,大家把口罩都派發了出去,並告訴大家“疫情未控制前都不能鬆懈,一定要做好防護,儘可能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

疫情下的深夜街头,一群广州志愿者走街访友,给露宿者找家

令史曉佳印象深刻的是,在聖心石室大教堂一旁遇到惠來隆江邦莊村的莊明右(化名),莊大哥是我們多年以來跟進的個案,志願者楊繪見他露宿的地方什麼都沒有,問了他吃過晚飯沒有,莊大哥失落地搖了搖頭,志願者趕緊給了他一份應急物資,並叮囑他“疫情期間外面比較危險,而你什麼防護措施都沒有做,現在又下著小雨,很冷啊,在外要注意保重身體。”志願者暖心的話語讓莊大哥眼角泛起了淚花。曉佳見狀立即詢問莊大哥“你想回家嗎?我們可以送你回家……”經過半小時的耐心勸導,莊大哥慢慢敞開了心扉——“我有點想回家了,之前不願意回去是因為時候還未到……我家裡還有個老母親,兩個女兒……”

疫情下的深夜街头,一群广州志愿者走街访友,给露宿者找家

記下露宿地址、家庭情況、身份信息等情況,默默記在心中,行動結束後,每個志願者都在網上核實莊明右的信息——“惠來在哪”“有當地村委的聯繫方式嗎”“核實一下家裡情況”……與此同時,史曉佳還將情況同步彙報給越秀區流動救助隊。

原以為是大海撈針,茫茫無望,然而,關鍵信息依舊是一點點被抽絲剝繭找出來了。史曉佳說,不久後,在越秀區流動救助隊的協助下,他們聯繫上了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隆江鎮邦莊村當地村委,確認了莊明右的信息,並把瞭解到的情況一一反饋給越秀區流動救助隊。3月4日,區流動救助隊陸隊長冒著大雨親自到石室探訪莊伯,為他測量了體溫,瞭解一些信息;3月5日,“救助隊協助聯繫當地志願者去車站接他回家,據說當地會幫莊伯辦理戶口以及申請五保戶。”

派發應急物資源於社會支持,疫情下的他們更需要關懷

應急物資派發不僅是解決目前街友的急需物資問題,其實也是一個介入關懷的契機,讓街友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史曉佳透露,當初發起行動時,很快得到社會很多愛心人士的響應,有愛心人士黃女士及其好友親手製作了50個提高免疫力的香囊、北斗星社工中心第一時間協調正心社工中心捐贈了100個口罩、愛心人士任先生捐贈了1360個口罩51支酒精噴霧、6支84消毒液。高先生不僅幫忙鏈接資源,自己還出錢購買了30支免洗洗手液捐贈給我們,史曉佳回憶道,“最重要的是,聽說我們沒地方放物資,他馬上幫忙找了一德路一個地方給我們存放物資。”

疫情下的深夜街头,一群广州志愿者走街访友,给露宿者找家

每一次行動,史曉佳等人分享的不僅僅是三人一組的善意,也是來自社會多方的支持。史曉佳分享道,其實很多街友都有難以向外人道出的想法,有的想打工,有的缺乏防疫知識,有的心裡盪漾著回家的念頭,在大家的關懷下,總有人的心會軟下來。“每次行動,我們都會找回上一次詳談的街友,以便進一步瞭解情況。同時,每一次也會有新的街友分享他們的需求和情況。”

疫情下的深夜街头,一群广州志愿者走街访友,给露宿者找家

楊繪分享道,從2月27日開始,已有26人次志願者參與到行動當中,據近幾次的走訪瞭解到,目前大多數街友以撿紙皮為生,年輕人居多,“疫情之前他們都是以打散工為主,已經過了年也就不想回家了,都想等疫情結束可以重新去找工作。”

據瞭解,每次行動過程中,志願者們都會進行排查建檔、勸導、心理輔導,對於願意進站返鄉的露宿者及時與越秀區流動救助隊和廣州市救助站對接,對於特殊情況的街友建立個案進行跟進。“現在還有一位鄧大哥在志願者的談話下動搖了露宿的念頭,幾位街友有尋找工作的意向。”史曉佳說,接下來這些情況都會持續跟進,也希望找到合適的資源解決街友的需求,因為關懷街友公益服務中心的宗旨就是讓流浪者回歸社會,脫離露宿。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蘇贊 通訊員 何康怡

圖片 受訪者提供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彭姣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