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思維,成功領導者必備,普通人也可以學到


整體思維,成功領導者必備,普通人也可以學到


老子現代說(十九)整體思維的作用

作者 | 陳娟(無限的阿萊夫)

出品 | 博睿迪文化傳媒


前面講到我們中國人最厲害的武器實際上在於我們的文化,而我們文化的內核就是思維方式:整體思維。


請把放在書架上落灰的《道德經》拿出來,感受一下我們中華民族整體思維的威力。看到“道德經”這幾個字就跑的同學站住,你也許會成為我為數不多的粉絲中的一員的。


“整體思維”這幾個字,大家可能無感,其實,整體思維是少數人具備的精英的思維,領導的思維,越往上走,越在頂層,整體觀越強。


如果你說,我只是個普通人,只想過普通人的生活,老婆孩子熱炕頭就行,那你也得有把老婆孩子搞定的能力。


“道”中體現的整體思維是中國人的操作系統,有先天的優勢,只是後來裝了很多拖後腿的軟件,現在軟件更新完畢,不知能甩西方人多少條街。有一句話這樣描述中國的經濟,中國發展的太快,美國連震驚的時間都沒有。


我把我們中國人的整體思維優勢整理了一下:


一、中國人看問題先從整體看局部,把握事物的關係,看問題全面,學習容易融會貫通,而西方人是從局部看整體,容易走偏,各行各業的專家多,這是最大的思維差異。


二、中國人積極、正向、主動,靈活地堅持,堅持靈活。老子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中國人很會善於利用情境,在不同情境做出不同的反應,而不是簡單的適應環境。所以,華人在國外即使受排擠,也能生活得相當不錯;


三、超強的學習能力,有些人,比如說我們的智學老師,三天學到的東西頂得上別人學三年的。過去經常被國人嘲笑的山寨貨,實際上是中國人超強學習能力的體現;


四、人際關係能力強,中國人認為自己是自然的一份子,是集體中的一員,事事考慮其他人,其他人也這樣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麼人際關係自然和諧,所以現代管理中強調的要大搞團隊建設這事在過去是不可思議的;


五、超強的韌性和反脆弱性,在中國人的思維裡,有無是在一起的,沒有對立。危機就是機會,機會也是危險,看你怎麼把握。長處就是短處,短處就是長處,看你怎麼用,所以老子說,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哪有什麼真正的廢物,哪有什麼無用之人!中國被擊倒之後能夠快速的站起來,正是得益於我們強大的思維;

……


整體思維如何培養?


人的一生就做兩件事,做人和做事。人的所有煩惱、快樂、成就都來自於這兩個方面。所以,我們整體思維的培養也來自於這兩個方面。


古人講知行合一,用知來指導行,在做人做事中形成自己的整體思維。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首先要找到我們需要學習的”知“,“知”的來源就在古人的書中。


古人講一心只讀聖賢書,要讀四書五經,是非常有道理的,這些書價值判斷較少,教人如何看世界,如何思考,如何與人相處,人的三觀也在讀書的過程中形成,連貫而不混亂。


而影視劇、現代小說類的書包括一些童書,充滿了隱喻與渲染,對於三觀沒有成型的人,比如說孩子,很容易進入到潛意識中,造成他們的三觀混亂。現在的孩子因為讀雜書過多,問題很大,不僅自己意識不到,家長也意識不到,以為孩子出現問題是正常現象,這種狀況已經迫在眉睫,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


要了解古人的整體思維,對於成年人來說,還是首推《道德經》。書中,老子教我們如何全方位地看世界,如何做人做事,非常全面。


家裡有孩子的,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整體思維,孩子從小從整體去思考問題,就會養成伴隨一生的潛意識習慣,這個習慣養成了就是他自己的。給孩子留錢的人最傻,有多少錢都會花光。思聰爸爸為了培養思聰給了幾個億,結果思聰不僅把錢敗光,還成了老賴。而培養孩子的整體思維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讓他越來越強大。


千萬別小看做飯、掃地、擦桌子之類的家務事,這些都可以成為培養孩子整體思維的方式,在做事的過程中孩子會考慮各種問題,一件事如何開始,又如何結束,中間要經歷什麼樣的過程。


比如炒菜,前期準備工作中,孩子要了解有多少人吃飯,每個家庭成員的口味,要準備多少菜,配菜是什麼,準備什麼樣的調味料,炒菜過程中放多少油,多少鹽,火候怎麼樣,炒好之後如何收拾。菜炒得不合口味,下次如何改進……


在一次次的做飯做菜過程中,在一次次的與人交往過程中,整體觀一點點形成。


對於希望當好領導的、搞好人際關係的人來說,也要從一件件小事,從與人交往當中形成自己的整體思維。


如果在讀《道德經》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請觀看我們智學老師的視頻。我以後也會盡量把整體思維在生活當中的運用寫出來,拋磚引玉,期望與大家有更多的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