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記】我在武漢一個月……

來武漢也快1個月了,有感動,有收穫,有成長。

來武漢抗疫,是我的榮幸,是我的職責

年末歲尾,本是大家準備歡度春節的日子,但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便鋪天蓋天的襲來,從農曆臘月底到正月初愈演愈烈。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很自然時刻關注著疫情數據,看著確診人數、疑似病例還有死亡人數的節節攀升,心急如焚。同情武漢人民因患新冠肺炎遭遇病痛折磨,有些人甚至失去生命,也同情抗疫一線醫護同仁和病魔日夜奮戰,我能想象到他們真的很辛苦,很需要幫助。緊接著醫院第一批於洪波老師、王迎麗護士長去支援武漢,我也向醫務科寫了請戰書想去武漢抗疫,這也得到了孫嬌(我愛人)還有母親的支持。但從他們眼神中可以看到種種不捨和擔心。但我知道,作為一名年輕醫生,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應該這麼做,必須衝在前面,來武漢抗疫是我的榮幸,也是我的職責。

雖然累,但我們很快樂

開科那一天,印象深刻。下午兩點多,大家穿防護服舉行了簡短的開科儀式,每個人都心潮澎湃,聽到最多的都是“雷神加油!武漢加油!”。緊接著就進入緊張的收患者流程,我們醫生加上主任共7個人進倉,不到半小時,科裡已經來了38個患者,雖然大家都做好了心理準備,但五六個危重患者還是打亂了大家的節奏。當聽到主任說科裡第一個患者我接,心裡很激動,等進病房就有點懵了,這個患者蜷縮在被子裡面,只有頭露在外面,打個招呼,沒有反應,查體發現老爺子已經昏迷了,沒有家屬,只能通過手裡社區醫院一張很簡單病情介紹來判斷病情,趕緊通知護士,心電監護、面罩吸氧,老爺子生命體徵很不平穩,無創通氣也不能維持正常血氧,和陳主任商量後建議儘早轉入ICU。第一次發現,穿著防護服明顯增加了臨床診療難度,眼鏡、護目鏡全是水汽,看東西只能有個大概輪廓,而這時候我們需要用擔架把患者從病房接到救護車上,這些都需要病房醫護來完成,厚重的防護服讓我們每一個操作都顯得困難笨拙,還擔心防護服被刮破出現職業暴露。這期間還需要有人一直為大爺球囊輔助通氣,觀察患者生命體徵,經過大家努力,老爺子安全送到了ICU,很快進行了氣管插管,但再多的搶救措施也沒把老爺子從死亡線上拉回來。那一刻大家心裡都很難受。但那一刻,我們不能氣餒,科裡還有更多的患者需要我們處理,我們還需要投入緊張的戰鬥。從下午兩點到一直到晚上八點,才從倉裡出來,出了好幾波汗,脫去防護服,洗手衣都能擰出水來,但我一點也不覺得累或者餓,可能是經歷了太多的第一次有些緊張吧。

後來幾天,臨床工作漸漸步入正軌,也漸漸的對病房患者有了瞭解。有剛大學畢業工作一年沒來得及回老家的小姑娘,有全是當地方言一句都聽不懂的老奶奶,有設計運20機翼的高級工程師,還有兩個聾啞患者等,他們有從隔離酒店來的,有從養老院來的,也有從社區醫院轉院過來的,他們忍受著這次新冠肺炎帶來的無助、痛苦和恐懼,有些人甚至出現焦慮、抑鬱症狀,但每次查房聽到最多的都是“謝謝醫生”“醫生辛苦了”“你們一定好好的”等話語,很感動,很溫暖,自己心裡也一直在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雖然累,但我們很快樂。

身邊一群最可愛的人

來這最大的收貨的就是認識了一群最可愛的人,每天都被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感動著。我們中山醫院總共有15個人,8個醫生,7個護士,雖然在一個醫院,但大家都不是很熟,來這很快就打成了一片,因為大家都是一個戰壕的兄弟姐妹,記得大家努力訓練穿脫防護服的樣子,因為心裡都清楚,一定要做好自我防護,才能當個好隊友。記得第一次去雷神山,臨下車的時候司機師傅給我們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就哭著說這次武漢給我們添麻煩了;記得去驗收病房,很多工人為了趕工期都熬紅雙眼連續好幾天不睡覺;記得醫院大後方天天群裡噓寒問暖,千方百計的幫助大家,還寄各種東西過來;記得市政府以及各個愛心人士隔三差五送一車又一車物資過來;記得家人總能收到政府還有醫院送的蔬菜、水果、海產品等;記得科裡第一個患者出院臨走時哭著感謝醫務人員想要去大連看看星海灣大橋;記得藥店老闆得知我們是援鄂醫務人員後一分錢也不要的情景;記得無論是雷神山還是酒店門口都有一群志願者在默默為大家消毒服務......

我想說,你們都是最可愛的人,有你們,我們很幸福,有你們,武漢必勝!

【抗疫日記】我在武漢一個月……

圖注:2020年3月5日 雷神山B3病房 (醫生:劉吉義,張志鵬,楊帆;值班護士:任閩敏)夜間值班的小夥伴“加油打氣”

【抗疫日記】我在武漢一個月……

圖注:2020年2月25日 酒店駐地 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支援雷神山全體醫療隊員

劉吉義寫於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