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這十大騙術太瘋狂!請火速轉發朋友圈

2020年至今,徐州市反詐中心牽頭各地共抓獲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129名,打掉電信詐騙犯罪團伙28個,查控涉案賬戶3976個,合計凍結涉案資金7279萬餘元,提前干預勸阻被騙群眾14400餘人次。


雖然大家現在對各類詐騙手法

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

但是從數據上來看

許多無辜市民依然在遭受騙子的不法侵害

警方整理了高發的詐騙類型

請大家耐心瞭解一下

謹防被騙喲

一、網絡做兼職刷單詐騙類詐騙

1

典型案例

孫某在家中接一短信邀請其加入“兼職刷單85群”,每單訂單價格105元、佣金5元。孫某按照業務員“放單員-小藤”的要求,接了第一個任務,支付完訂單後成功收到返款110元。第二次業務員要求刷6單,一單600元人民幣,孫某給對方轉賬3600元,然後對方說還有9單,孫某又轉給對方5400元,對方仍要求孫某繼續刷單,孫某要求對方退錢,對方稱7個工作日後退錢,後發現被騙。

2

典型案例

大學生李某在58同城網上找寒假兼職,有人向其發送兼職短信,讓其進入一微信群,後其被對方以交會員費等為由,通過發送微信紅包的方式向群內轉入共計1990元后被拉黑。

警方提醒

此類詐騙多針對在校學生與家庭主婦,利用受害人想足不出戶兼職賺錢的心理進行詐騙。目前網絡上的刷單廣告99%都是詐騙,即便是真正的刷單返利也涉嫌非法經營,請廣大市民不要輕易上當。

小心!這十大騙術太瘋狂!請火速轉發朋友圈

二、網絡貸款、信用卡類詐騙

1

典型案例

魏某在家中接到一個陌生來電問是否需要貸款,後微信收到添加好友的請求。受害人掃描對方發的二維碼,下載了名為“人人貸”的APP並註冊開戶。魏某打開軟件後點擊申請貸款,APP裡顯示96000元的額度。客服專員先後稱需要5%的包裝費和5%的手續費才能提現,魏某先後給對方轉賬共9600元。客服又以魏某在APP裡綁定的收款銀行賬號流水不夠、銀行卡綜合評分不足為由,要求魏某轉賬刷流水,魏某先後轉賬4筆總計19934元。後客服又稱魏某的銀行賬號輸入錯誤,現賬號已被凍結,要交20000元的保證金才能解凍。魏某方意識到被騙。

2

典型案例

呂某中午在公司吃飯時,手機收到一個“106”號碼開頭的短信,內容是可以為其工商銀行信用卡辦理提升信用額度。呂某點擊短信內的鏈接,進入一個工商銀行手機網頁,填寫了身份證號、電話和銀行卡號等個人資料,並將手機剛收到的驗證碼輸入頁面。幾分鐘後,呂某收到工商銀行客服短信提醒,其名下的信用卡消費2599元。呂某被盜刷2599元。

警方提醒

市民儘量通過銀行等正規途徑辦理貸款業務,貸款時需要先付保證金或者利息的,一般都是騙子。“無需抵押,當天放款”就是不法分子常用的廣告語,這些看似誘人的宣傳背後暗藏著許多貓膩兒,市民一定要再三核實清楚!如果遇到詐騙,一定要保留證據及時報警。

小心!這十大騙術太瘋狂!請火速轉發朋友圈

三、網絡購物類詐騙

1

典型案例

個體經營者崔某接到做保險業務的朋友電話,對方稱消防隊領導剛跟其聯繫要為消防員購買保險、並想購買一批物資,現將生意介紹他。隨後崔某撥打對方介紹的消防隊張隊電話,對方稱因單位拉練想採購300箱牛肉罐頭。因崔某沒有貨源,對方向崔某介紹了一個供應廠商,崔某和該供應商聯繫後,通過網銀向對方轉賬168000元採購罐頭,後發現被騙。

2

典型案例

羅某在“閒魚”APP看到有人出售一部蘋果11Pro MAX 手機,向對方詢問價格,談妥以7300元成交。羅某通過微信掃描對方發來的收款二維碼轉賬7300元,後對方以交電子產品運險金、電子工商金額等為由讓其繼續付款,並稱交易完成後會退還,羅某又分四次掃碼付款2472元,後聯繫不上對方發現被騙。

3

典型案例

馮某在百度貼吧上面留言需要大量口罩並留下微信號碼,後有人加其微信稱有大量口罩出售,馮某訂購了5萬隻口罩並通過微信錢包給對方轉了5000元訂金,對方告知他口罩已經發貨但未通過物流平臺,不存在訂單號,後馮某再次詢問發貨情況時發現被拉黑。

警方提醒

市民在網購時需提高防範意識,務必要保護好自己的銀行卡號、消費密碼、手機驗證碼等個人信息,不要輕易在網站上填寫個人信息。如果對方發來可疑文件、鏈接、二維碼、紅包等信息,千萬要當心,不要隨意點擊,這很可能是木馬病毒,目的就是盜取消費者的網上賬號、密碼等信息。


小心!這十大騙術太瘋狂!請火速轉發朋友圈

四、冒充各類客服退款詐騙

1

典型案例

廖某接到陌生電話稱是某電商購物平臺的客服,稱廖某購買的商品出現問題可以通過支付寶理賠。後讓受害人加微信,並稱要使用支付寶裡面的借唄退款,隨後讓廖某開通支付寶裡的借唄,廖某按對方的操作開通借唄後提款到自己的銀行卡。後對方以操作失誤多退款為由,向廖某發送虛假退款截圖,引導廖某將自己支付寶借唄裡借出的錢轉出。

2

典型案例

孫某接到自稱是某快遞服務客服人員的陌生電話,稱將受害人快遞弄丟了,將對孫某進行雙倍賠償。後與孫某添加微信好友併發送虛假網站鏈接,稱需要完善信息,引導孫某在虛假網站上填寫個人身份信息及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隱私信息,套取信息後將受害人卡內錢財轉走。

警方提醒

市民網上購物需要理賠時,一切操作應該在原網購平臺進行,不要點擊任何鏈接到第三方頁面的鏈接,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驗證碼和各類密碼,切勿提供給陌生人。

小心!這十大騙術太瘋狂!請火速轉發朋友圈

1

典型案例

朱某在學校玩手機時收到一條添加好友的信息。因為對方是學校社團QQ群內的,所以朱某誤以為是其學長李某。對方稱微信零錢不足,希望朱某幫其在網上購買CPU和顯卡,之後用現金歸還。後朱某用微信掃對方發來的二維碼,共支付3986元。後朱某打電話給李某,李某說QQ號被盜沒有聯繫過朱某幫助付款。

警方提醒

遇到QQ、微信、短信好友提及借錢轉賬事宜,一定要與本人電話或當面核實,不能輕易轉賬,以免造成財產損失。

小心!這十大騙術太瘋狂!請火速轉發朋友圈

六、冒充公檢法類詐騙

1

典型案例

趙某在家中陸續接到自稱市社保局工作人員、市公安局民警的電話,稱其社保卡在外地涉嫌醫保詐騙,並要求趙某到一個沒有其他人的環境下接電話,不能掛斷電話,要求趙某將錢轉入他們提供的一個安全賬戶,如果趙某不按照對方要求的進行操作,其銀行卡就會被凍結,公安機關也會馬上對其進行抓捕,後趙某在對方的指示下轉賬4萬餘元。

警方提醒

此類案件多針對中老年以及社會經驗不足的人群,利用受害人急於證明自己清白洗脫嫌疑的心理來進行詐騙。公檢法機關辦案絕不會在電話裡要求群眾將資產轉入安全賬戶以備查驗。一旦接到公檢法機關的電話,只要談到銀行卡、匯款、轉移資產等要求,一律是詐騙。

小心!這十大騙術太瘋狂!請火速轉發朋友圈

七、網絡誘導投資博彩類詐騙

1

典型案例

姜某(女)在某相親交友APP上結識一名男子,雙方通過QQ、微信經常聊天,對方微信朋友圈、QQ空間裡都是帥哥和出入高檔場所消費的照片,雙方感情迅速升溫。兩人確定戀愛關係後對方向姜某推薦一個博彩平臺,稱自己是這個博彩平臺的技術維護人員,發現這個平臺的漏洞,利用這個漏洞投資買彩票賺了不少錢,為了兩人將來的幸福生活,要帶姜某一起投資賺大錢。姜某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進入該平臺,按照對方要求進行押大小的操作,開始賺了一些錢,且能正常提現。在嚐到甜頭後,姜某更加相信對方,陸續投入50餘萬元,後被拉黑,投入博彩平臺的錢也無法提現,才發現被騙。

警方提醒

婚戀、網上交友須謹慎,在沒有當面核實對方身份前千萬不要盲目相信!不要輕信網友所說的“穩賺不賠”“低成本高回報”之類的花言巧語,要時刻謹記:不輕信、不轉賬、不透露個人信息。另外賭博是違法行為,切勿以身試法。一旦接觸到該類詐騙,請及時撥打110求助諮詢。

小心!這十大騙術太瘋狂!請火速轉發朋友圈

八、投資理財類詐騙

1

典型案例

趙某某跟在微博上認識的老師投資原油、黃金期貨,期間對方將趙某某拉入一個投資群微信群內,後趙某某嚴格按照對方指導的點位去操作,開始的時候還是有一些盈利的,之後按對方的指點就出現連續的虧損,對方一直讓趙某某拿資金補倉,但是一直虧損,直到資金虧完,之後再也無法聯繫上對方。

警方提醒

陌生鏈接、山寨網站要辨別。詐騙分子常常利用網絡平臺冒充合法公司,設立山寨網站和機構,謊稱公司經過相關監督管理部門批准,服務費用低、投資臺階低,易操作,回報高,誘騙投資者。

其次,一些所謂“大師”以QQ群、微信群、手機短信等形式群發投資理財信息,並承諾穩賺不賠。這些都是假象,俗稱“托兒”,他們不斷炫耀自己的“神操作”,利用投資人急於賺錢的心理取得信任。

不要輕信短期致富的誘惑。請理性投資,對提供的所謂“內幕消息”要保持警惕,摒棄一夜暴富的觀念,切記天上不會掉餡餅。

小心!這十大騙術太瘋狂!請火速轉發朋友圈

九、冒充公司領導類詐騙

1

典型案例

某製造公司會計楊某收到一封署名為其公司“唐總”的郵件,讓其加入QQ群“製造公司的高管群”,楊某加入後,發現備註名為孫某、顧某等的公司領導都在群裡,在研究與廣州某公司簽訂業務合同的事。第三天,“唐總”在群裡指示會計楊某合同已談妥,對方將打款匯入訂金,讓楊某聯繫廣州某公司的“蔡總”。楊某按照“唐總”給的電話號碼聯繫“蔡總”,“蔡總”稱已與“唐總”簽訂好合同,併發了一個假的匯款85萬元訂金的轉賬憑證截圖給楊某。隨即,群內有公司別的“領導”提出該項業務存在問題,“唐總”在群裡與其他“領導”交流後也認為合同不妥,指示楊某立即將“蔡總”的“訂金”打回去。楊某在沒有當面向公司領導核實的情況下把公司的85萬元資金轉入“蔡總”指定的賬戶,後聯繫領導才發現被騙。

警方提醒

1、企業財務人員是詐騙分子實施詐騙的重要人群,不輕信QQ、微信、郵件中涉及公司轉賬匯款的信息,尤其是在社交軟件中要求轉賬匯款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2、企業應加強對內部人員的防詐騙宣傳教育與內部制度管理,嚴控內部通訊錄等敏感資料外洩;

3、完善並嚴格執行單位財務管理制度,轉賬等必須經過相應程序審批。針對QQ、微信要求的轉賬匯款,必須經過單位領導或相關負責人當面或經電話核實確認;

4、建議企業對公司郵箱、企業通訊軟件等常用通訊系統的安全性加強風險防範及專業維護,以防被不法分子盜號、入侵系統。

小心!這十大騙術太瘋狂!請火速轉發朋友圈

十、冒充學校工作者收取費用類詐騙

1

典型案例

詐騙分子用QQ冒充家長身份加入學校QQ家長群,並在該家長群內用QQ和其他家長聯繫,冒充老師、教育部門工作人員身份以收取學雜費、資料費等為名,發送微信收款二維碼給其他家長,誘騙家長掃碼支付轉賬。

警方提醒

1.遇到家中有子女正在上學,如家中子女通過新的QQ、微信或盜取子女的QQ、微信聯繫家長稱學校收取補課費或其他費用,請家長務必通過電話或視頻的方式和子女取得聯繫,核實情況,避免被詐騙;

2.如遇有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的老師聯繫家長收取費用,請家長與該老師電話聯繫;

3.請廣大市民朋友未經核實不要向任何陌生人匯款、轉賬。


小心!這十大騙術太瘋狂!請火速轉發朋友圈

打擊電信詐騙犯罪

保護人民財產安全

請您提高警惕

遇電信詐騙請撥打110報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