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大明王朝那些首封親王—成祖系趙簡王篇

朱高燧,成祖文皇帝朱棣第三子。生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二月十六日,生母仁孝文皇后徐氏。朱高燧在歷史上的名氣遠沒有他老爹朱棣,兩個哥哥仁宗朱高熾和漢王朱高煦來得響亮,但實際上在永樂朝激烈的奪嫡鬥爭中,這位趙王殿下也是不可小覷的主。

建文元年朱棣起兵靖難,時年18歲的朱高燧和大哥朱高熾一起留守北京。雖然在《明史》和《明實錄》中都沒有記載朱高燧在守城時有何功勞,但從此後他獨領鎮守北京的重任來看,靖難期間朱高燧絕對是有所表現的。而從種種跡象來看,趙王也是朱棣最寵的兒子。根據筆者粗略統計,在朱棣稱帝后,三個兒子之中和老爹待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並不是皇太子朱高熾。老三朱高燧和朱棣同處的時間大概合計14年,而太子只有10年。今天筆者從五個角度來儘量全面闡述一下這位唯一傳國到明末的朱棣一系親王。

正說大明王朝那些首封親王—成祖系趙簡王篇

朱家三兄弟

角度一、受封趙王,坐鎮北京

朱棣在靖難成功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沒有冊封皇太子。當然誰都知道朱棣一直在猶豫是否以二郡王朱高煦來取代世子朱高熾的地位,但誰又能說三郡王朱高燧不是一個備選方案呢?好在最後朱棣終於理智戰勝了情感,從穩定朝政大局出發,永樂二年四月封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而23歲的皇三子朱高燧則受封趙王,冊封之後下一步就是設立護衛。和想方設法削除兄弟們的護衛不同,對於兒子,朱棣還是很慷慨的。

(永樂三年二月)庚午,改設趙府三護衛。以彭城衛為常山中護衛,永清左衛為常山左護衛,永清右衛為常山右護衛。置經歷司經歷一員,設常山郡牧千戶所隸趙府。(《明太宗實錄卷三十九》)

同時朱棣下令趙王留守北京,年僅24歲的朱高燧成為了實際意義上北京軍政的最高領導人。北京是朱棣的老根據地,單從這一點,筆者認為朱棣對於趙王還是非常信任的。此時對北方明軍威脅最大的是蒙古大汗鬼力赤,朱高燧到北京之後曾多次組織精幹人員對蒙古敵情進行偵察。而且趙王還是一個強硬派,一旦聽到邊烽有警,立刻就會出動軍隊進行還擊。為此朱棣還特意寫信告誡兒子不要

“輕率不慎”,信中不但舉了自己當年鎮守北京的經驗,還請出趙王外公徐達的例子來進行強調。

(永樂三年十一月)庚子,遣書諭趙王高燧曰:朕居北京二十餘年,每有邊報,但令謹守地方,未嘗遣人輕出。昔中山武寧王開國元勳,亦惟嚴守邊境,防慎出入,故無敗失。今邊烽有警,爾輒遣人出視,輕率不慎,自今宜切戒之。凡遇警急,但令嚴固守備,勿輕出兵。(《明太宗實錄卷四十八》)

永樂四年二月,有諜報鬼力赤、阿魯臺、也孫臺聯合南南侵。朱棣讓趙王節制武安侯鄭享等堅壁清野,以待敵軍。同時告誡兒子“爾居守北京,一切邊務皆當究心”。八月,又置北京兵馬指揮司夜巡銅牌十面,令趙王掌之,關領夜巡,一如京師之例。永樂五年七月,徐皇后去世。趙王也因為軍情緊急,直到永樂六年正月才到南京奔喪。

(永樂五年七月)丙辰,遣中官以大行皇后訃告趙王高燧,並召赴京。(《明太宗實錄卷六十九》)

(永樂六年正月)甲戌,趙王高燧奔仁孝皇后喪始至。屬時北邊有警,故緩雲。(《明太宗實錄卷七十五》)

正說大明王朝那些首封親王—成祖系趙簡王篇

蒙古大汗本雅失裡

永樂八年(1410年)二月,朱棣從北京出發御駕親征蒙古大汗本雅失裡,臨行前下旨趙王高燧留守北京,令英國公張輔、廣平侯袁容和泰寧侯陳圭輔之。

(永樂八年二月)辛丑,命趙王高燧整理北京城池、軍馬,令廣平侯袁容、泰寧侯陳圭輔之。甲子,英國公張輔等至自交阯入見,命輔提督操練宣府、萬全、興和等處軍馬。整治城池、屯堡、煙墩,仍聽趙王調遣。(《明太宗實錄卷一百一》)

此後由於朱棣本人長時間坐鎮北京籌劃北伐及遷都北京事宜,趙王在北京的軍政大權被逐漸弱化。終於在永樂十四年,朱棣下令改趙王高燧封國於河南彰德府。但直到朱棣駕崩,趙王始終都沒有就藩。

正說大明王朝那些首封親王—成祖系趙簡王篇

北京故宮

角度二、政治婚姻,梅開三度

趙王朱高燧的一生雖然不算長,但婚姻次數卻有三次之多。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十月,都督徐章的女兒被冊為朱高燧的正妃。永樂二年四月,徐妃又進封為趙王妃。事實上這是一樁十足的政治婚姻,而且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永樂九年三月)乙亥,敕趙王高燧曰:“徐妃既無子,又數誑誕不悛,可令閒居善養之終其身。將別選名家女,為爾之妃。”徐本何福之甥。其初有過也,以福故優容之。福死,徐不悛改,遂有是命。(《明太宗實錄卷一百十四》)

這裡解釋一下,徐妃的舅舅是寧遠侯何福,此時已經在永樂八年八月畏罪自殺。再加上徐妃本人既無子,又有“過失”(也可能是藉口),因此慘遭廢除名分。當然朱棣是很寶貝趙王的,不捨得讓他無妻。當年十二月,冊黔國公沐晟之女為趙王妃,而此時的趙王已經30歲了。永樂二十一年二月,趙王妃沐氏薨。朱棣賜諡曰“恭惠”,這在王妃之中也是罕見的。

永樂二十二年十月,新登基的仁宗朱高熾冊翁氏為趙王妃。翁氏只是常山中護衛鎮撫之女,但由於她生了趙王長子,因此得以晉封王妃。而趙王長子則被冊為趙世子,次子受封安陽王。

(永樂二十二年十月)己酉,命太子少保、兵部尚書金幼孜持節,冊封翁氏為趙王妃。冊文曰:“...諮爾翁氏,皇考之世選於名家,為朕弟趙王之配。孝順恭和,淑德昭著,且其子長。今特授以金冊,封爾為趙王妃。...”壬子,封趙王長子瞻坺為趙王世子,第二子瞻塙為安陽王。(《明仁宗實錄卷五》)

角度三、恃寵而驕,意圖奪嫡

  • 來自老父親的寵溺

我們前文說了,對於這個小兒子,說實話朱棣是非常寵溺的。趙王一開始的祿米一萬石,但他奢侈無度,結果惹得老子朱棣一氣之下命令戶部今後每年只許給趙王歲祿三百石。

(永樂七年四月)壬辰,上以趙王高燧年少未知稼穡之難,所受祿米費用無節。命行在戶部歲止給三百,鈔千錠。(《明太宗實錄卷九十》)

但是過了不到一年的功夫,朱棣在趙王的軟磨硬泡之下自己打臉,將趙王歲祿在原先一萬石的基礎上猛增到了五萬石。

(永樂八年九月)庚寅,命戶部自今歲為始,歲給趙王高燧祿米五萬石、鈔五萬錠,仍給北京在城課稅。(《明太宗實錄卷一百八》)

永樂十年正月,在南京完成了第二次婚姻以後趙王高燧起程返回北京,皇太子朱高熾親自送行到江東門。而老父親朱棣則升兩位國子監司業趙季通和董子莊為趙府長史。在給二人的敕中,有這樣的話:“朕子趙王,年少不務學問,所行多愆禮度。今簡爾等為長史,宜悉心輔導,諭以德義。”果然在老父親的心中,兒子年紀再大也是孩子,因為這個時候,趙王殿下已經31歲了。不要說在古代,就是在現在,也是妥妥的大叔了。

  • 趙王的一次未遂政變

早在永樂七年的時候,朱高燧就因為違法亂紀,受到朱棣的警告。那次危機,最終是長兄朱高熾幫他說話才得以解除。此後趙王稍稍收斂,直到永樂二十一年。

(永樂)七年,帝聞其不法事,大怒,誅其長史顧晟,褫高燧冠服,以太子力解,得免。(《明史卷一百十八·列傳第六》)

永樂二十一年五月,常山中護衛總旗王瑜、王變舉報趙王朱高燧意圖謀反。

當時由於朱棣身體日漸衰弱,國家大事常由皇太子朱高熾處理。朱高熾對於宦官特別反感,尤其是黃儼、江保等人。(黃儼這個人由於常常出使朝鮮,特別為朝鮮人所厭惡。在韓劇《世宗大王》中就有黃儼的形象)黃儼擔心太子即位後對自己不利,一直在朱棣耳邊講太子壞話,意圖推趙王高燧上位。而常山中護衛指揮孟賢(保定侯孟善庶長子)聽到風聲後動了從龍的念頭,他糾合羽林前衛指揮彭旭等一批中下級軍官以及內官楊慶養子等人,密謀先用毒藥毒死皇帝朱棣,然後舉兵造反。劫持公、侯、伯、五府、六部大臣,廢皇太子朱高熾,而立趙王高燧為帝。

(永樂)二十一年五月,帝不豫。護衛指揮孟賢等結欽天監官王射成及內侍楊慶養子造偽詔,謀進毒於帝,俟晏駕,詔從中下,廢太子,立趙王。(《明史卷一百十八·列傳第六》)

正說大明王朝那些首封親王—成祖系趙簡王篇

成祖朱棣

奸謀敗露後,朱棣大發雷霆,孟賢等人下錦衣衛獄誅之。但對於趙王,按《明太宗實錄》的說法,因為皇太子朱高熾為弟弟打圓場,老父親竟然借坡下驢,輕輕就把此事揭過,趙王本人居然沒有受到任何處罰。

(永樂二十一年五月)己丑,上覽所偽撰遣詔,震怒,立捕楊慶養子斬之。上顧高燧曰:“爾為之耶?”高燧惴慄不能,皇太子為之營解曰:“高燧必不與謀,此下所為耳。”上命文武群臣及三法司鞫治賢等。(《明太宗實錄卷二百五十九》)

角度四、長兄繼位,地位尊崇

永樂二十二年七月,朱棣去世。八月,趙王高燧上箋勸進,請長兄朱高熾繼位。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乙卯,趙王高燧上箋勸進,其詞曰:國家之繼統,天位之傳序,必歸嫡長之尊,此自古帝王之大經也。國朝祖訓,明昭日月。帝王通義,萬世尊承。恭維長兄皇太子殿下以嫡且長,以仁且賢,簡在父皇聖心久矣。爰登寶位之初,首正儲副之位。上以奉祖宗之重,下以系四海之望,於今二十餘年。...伏望長兄太子殿下鑑帝王之大經,明皇祖之大訓。上遵父皇之遺命,下副臣民之仰望。早正天位,承天統。光祖宗之付託,續太平於萬世。(《明仁宗實錄卷一》)

仁宗登基之後,趙王又代表宗室上表請立皇后及皇太子。對於弟弟乖巧的表現,朱高熾也非常高興。他對戶部尚書夏元吉表示“帝正之治莫先親親”,下令趙王歲祿增加二萬石,通前總計三萬石。

(永樂二十二年九月)乙酉,趙王高燧上表請立皇后。癸巳,趙王高燧上表請建皇太子。(《明仁宗實錄卷四》)

作為回報,朱高燧在當年十一月請辭常山左、右二護衛以助國家戍守。朱高熾推辭再三,這才“勉強”笑納,隨後寫信大大誇獎了一番弟弟,把趙王比作漢朝兩位著名的賢王河間獻王和東平憲王。

(永樂二十二年十一月)乙亥,以書諭王曰:賢弟忠存社稷,憂在國家。河間、東平之賢,無以過矣!盛心不可以固違,今從所請。命兵部存留中護衛及添設郡牧千戶一所於賢弟府中。惟兄與弟如手如足,銘著於心,何日忘之?(《明仁宗實錄卷七》)

洪熙元年三月,44歲的朱高燧之國彰德。趙王臨走也沒忘了再敲大哥一筆竹槓,他聲稱“王府舊存祿米十二萬石在京,乞官為運赴彰德。”至於這祿米真的有沒有,那只有天知道了。反正朱高熾下令戶部於彰德附近倉內支粇米十二萬石送王府,並表示“王府之米在京者,朝廷留用” ,給足了弟弟的面子。

正說大明王朝那些首封親王—成祖系趙簡王篇

河南安陽高閣寺趙王府遺址

角度五、侄子繼位,戰戰兢兢

可惜這兄友弟恭的好日子沒過幾天,長兄朱高熾就去世了。大侄子朱瞻基繼位以後,趙王開始了一生中最大的一場噩夢。宣德元年六月,定州男子刁二背黃袱詣趙府求見趙王,打開包袱一看裡面是黃紙二幅、白紙二幅,一畫花、一畫人。趙王嚇得立刻上報朝廷,朱瞻基對侍臣說道:“趙叔不得不言。使趙叔不言,小人舉以言之,便造為離間。”這句話聽上去還算溫情脈脈,但後面那句 “比年陳告王府多事類此”,可就透著一股殺機了。

正說大明王朝那些首封親王—成祖系趙簡王篇

明宣宗朱瞻基和趙王朱高燧

八月,漢王謀反。朱瞻基平叛之後致信趙王進行敲山震虎,裡面的最後一句話隱藏了巨大的信息。

(宣德元年八月)甲申,遣書報趙王高燧曰:...惟叔父為皇考同氣至親,不可不告。多人所首之事略具別楮,言之痛心,惟叔父鑑之。(《明宣宗實錄卷二十》)

大軍返程的時候,戶部尚書陳山向皇帝建議移兵彰德,擒拿趙王。宣宗予以拒絕之後,陳山聯合夏原吉、蹇義兩位重臣再次進言。朱瞻基表示 “先帝友愛二叔甚。漢王自絕於天,朕不敢赦。趙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負先帝也。”九月,法司審訊漢王同案犯之時,有人指證趙王同謀。朱瞻基再次表示:“趙王雖其親弟,素無異心,不可問。”到了十二月,戶部主事李儀再請削趙王護衛,朱瞻基以“朕惟此叔,當厚以待之,誠以感之”為由,不聽。

對此兵部尚書張本進諫道:“往者孟指揮造逆謀,趙王未必不知。去年高煦亦謂與趙王合謀舉事,俱有明驗。”

少保夏原吉等則認為:“人言不可不思,但在處之得宜。”朱瞻基於是派駙馬都尉、廣平侯袁容把漢王證詞以及群臣所上章奏送往趙府,請趙王觀看。朱高燧收到以後嚇得魂不附體,趕緊向朝廷上奏表明忠心,同時請求將趙府僅剩的武裝力量全部上繳朝廷以求活命。

(宣德二年二月)庚申,趙王高燧奏曰:昨奉敕書,以人言臣速謀不軌示以奏章。皇上聖仁,俯垂矜念,赦其必死之罪,加以再生之恩,臣不勝感荷。 伏惟陛下天地之量,容臣舊惡,當圖自新。然兵衛未除,恐人言未弭。 謹以常山中護衛,及群牧千戶所官軍,並儀衛司官校歸之朝廷。 伏望矜從,使得自安,即拜陛下保全之德。(《明宣宗實錄卷二十五》)

宣德六年八月二十六日,朱高燧這隻被拔掉所有牙齒的老虎,終於得以壽終正寢,享年50歲。朱瞻基輟視朝三日,賜諡曰簡。對於這位趙簡王生命最後幾年的表現,《明宣宗實錄》給出瞭如下的評價:

自是奉藩甚恭,而重賢禮士,未嘗有過。(《明宣宗實錄卷八十二》)

宣德七年七月,封趙簡王第二子安陽王朱瞻塙為趙王。崇禎十七年,彰德府被闖軍攻陷,末代趙王被俘,趙國滅亡。彰德趙王府已在歷代戰火中被毀,目前僅存的遺址為現屬於河南省安陽市的高閣寺。

參考資料:《明史》、《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