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10大著名中醫的治病之道

中華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中,出現了許多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名醫,比如:黃帝、扁鵲、華陀、張仲景、葛洪、孫思邈、錢乙、宋慈、李時珍、吳謙。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這10位名醫的治病之道。


我國10大著名中醫的治病之道


1.針灸之祖——黃帝

黃帝是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領袖。現存《內經》即系託名黃帝與岐伯、雷公等討論醫學的著作。此書治療方法多用針刺,故對針刺的記載和論述亦特別詳細。對俞穴和刺闔、刺禁等記錄較詳。


2.脈學倡導者——扁鵲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渤海郡鄚(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他不僅醫術高明、妙手回春,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而且在長期行醫過程中總結形成了早期的中醫學理論,開創了初具規模的中醫診療方法,被稱為脈學的倡導者,對後來中醫學的發展影響深遠。扁鵲也因其非比尋常、澤被千載的醫學貢獻,成為中醫學發展史上一顆永放光芒的璀璨明星。


3.外科之祖——華佗

華佗,又名敷,字無化。後漢末沛國(今安徽毫州)人。精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

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劑。華佗採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腫瘤摘除和胃腸縫合一類的外科手術,開創了全身麻醉手術的先例。這種全身麻醉手術,在中國醫學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醫學史上也是罕見的創舉。


我國10大著名中醫的治病之道


4.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漢末向陽郡(今河南南陽)人,名機。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是集秦漢以來醫藥理論之大成,並廣泛應用於醫療實踐的專書,是我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古典醫著之一,也是我國第一部臨床治療學方面的鉅著。張仲景元朝明朝以後被奉為“醫聖”,甚至有廟供奉香火。


5.預防醫學的倡導者——葛洪

葛洪,字稚川,自號抱撲子,晉朝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是我國著名的養生家,一生研究長壽養生的方法。他的養生方法來源於對生活中的精細觀察,他發現各種微小傷害積累過多對身體損害極大,如困思、強舉、悲憂、極樂、汲汲所欲、寢息失時、房中無節、飲食過度等等,因此他說:“積傷至盡則早亡。”葛洪的著有《肘後方》,書中最早記載一些傳染病如天花、恙蟲病症候及診治。“天行發斑瘡”是全世界最早有關天花的記載。他的著作,約有五百三十卷。不過,大多已經散佚,流傳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後救卒方》。


6.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輝縣)人,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孫思邈特別重視婦幼保健,是創建婦科的先驅。他所著的《千金要方》,共三十卷,內容極為豐富。特別是,書中首創“複方”。《傷寒論》的體例是一病一方,而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發展為一病多方,還靈活變通了張仲景的“經方”。有時兩三個經方合成一個“複方”,以增強治療效果;有時一個經方分成幾個單方,以分別治療某種疾病。《千金翼方》是對《千金要方》的補編。此書共三十卷,其中收錄了唐代以前本草書中所未有的藥物,補充了很多方劑和治療方法。這兩部書,合稱為《千金方》,收集了大量的醫藥資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類書。


7.兒科之祖——錢乙

錢乙,字仲陽,北宋鄆州(今山東東平)人。撰寫的《小兒藥證直訣》,是中國現存的第一部兒科專著。它第一次系統地總結了對小兒的辨證施治法,使兒科自此發展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後人視之為兒科的經典著作,把錢乙尊稱為“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

錢乙著有《傷寒論指微》五卷,《嬰孺論》百篇等書,但皆散失不傳。現存《小兒藥證直訣》,或叫《小兒藥證真訣》。《四庫全書目錄提要》稱錢乙的書為“幼科之鼻祖,後人得其緒論,往往有回生之功”。


我國10大著名中醫的治病之道


8.法醫之祖一宋慈

宋慈(1186-1249),字惠父,漢族,宋朝建陽(今屬福建南平地區)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法醫學家,被稱為“法醫學之父”,1247年總結宋代前法醫方面的經驗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寫成世界上最早的法醫文著《洗冤集錄》。西方普遍認為正是宋慈於公元1235年開創了“法醫鑑定學”。


9.藥聖——李時珍

李時珍,字東壁,號頻湖,明朝蘄州(今湖北蘄春)人。著作《本草綱目》,全書約有190萬字,五十二卷,載藥一千八百九十二種,新增藥物三百七十四種,載方一萬多個,附圖一千多幅,成了我國藥物學的空前鉅著。其中糾正前人錯誤甚多,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有突出成就,並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也做出貢獻。達爾文稱讚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此書被譯為日、法、德、俄等國文字。


10.《醫宗金鑑》總修官——吳謙

吳謙,字文吉,清朝安徽翕欠縣人,乾隆時為太醫院院判。《醫宗金鑑》是清代御製欽定的一部綜合性醫書,全書90卷;它是中國綜合性中醫醫書最完善又最簡要的一種。

吳謙崇尚仲景學說。在撰著《醫宗金鑑》時,他參考引用清乾隆以前研究《傷寒論》、《金匱要略》的20餘位醫家的著述,對這二部經典著作的原文逐條加以註釋,彙集諸注家之闡發,撰成《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17卷、《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8卷,列為《醫宗金鑑》全書之首。

1742年,《醫宗金鑑》纂修完成,乾隆帝賜名為《醫宗金鑑》,並御賜編纂者每人一部書、一具小型針灸銅人作為獎品。自1749年起,清太醫院將《醫宗金鑑》定為醫學生教科書;這部書還廣泛流傳於民間,深受讀者的歡迎。

《醫宗金鑑》是作者們對18世紀以前的歷代醫學著作加以校訂、刪補,並節錄編輯而成書的,是宮廷醫家集體智慧的結晶。《醫宗金鑑》一書,從醫學文獻校訂整理的角度體現了宮廷醫學的學術水準和成就。


1.北京商報網

2.山西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