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少年经历(二)——良师益友、隐居隆中

在上一篇里我们讲了诸葛亮的早期经历,因家庭变故不得不随叔父诸葛玄南下豫章避难,直到在襄阳定居,才结束了多年的逃奔生涯,得以在荆州安稳成长。那么,诸葛亮在襄阳都做了什么事呢?

良师益友

刘表在很重视荆州地区的文士儒者,大力发展当地的文化教育。

《三国志·刘表传》注引王粲《英雄记》曰:

“表乃开立学官,博求儒士,使綦毋闿、宋忠(亦作宋衷)等撰《五经章句》,谓之《后定》。”

据王粲《荆州文学记官志》载,刘表设立的官学规模宏大,讲授的儒士有三百余人。

其中在襄阳城南约二里的一个地方,有一间学堂叫做“学业堂”。《襄阳府志》

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少年经历(二)——良师益友、隐居隆中

学业堂

这是一所刘表创办的官学,来此读书或教书的都是一些鸿生大儒、当世名士,或者是州郡官吏的子弟。可以说是当时期的最高学府。

在叔父诸葛玄的帮助下,诸葛亮得以有机会进入学业堂去学习。叔父诸葛玄这样做是为了不让诸葛亮中断自己的学业,进入最高学府才有机会得到更多名士的指导。

在进修学业的同时,诸葛亮也结识了一些名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过这也是有赖于叔父诸葛玄的帮助。因为诸葛一家来到陌生的襄阳,急切需要得到各方面资源的帮助。诸葛玄需要到其他地方任职,不能陪伴在这些侄子侄女的身边,所以诸葛玄有意识的进行了一些安排。

第一,将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当地大族蒯家的蒯祺。

第二,将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


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少年经历(二)——良师益友、隐居隆中

蒯良 蒯越

蒯家是刘表集团中的重要政治力量,也是当地大族。庞德公是当地有名的名士,虽然没有出来做官,但是在文人名士中也有相当高的名气。诸葛一家与他们进行联姻,自然可以得到各方面资源的帮助和机会。

有资源,有机会,不把握住相当于没有,诸葛亮自然是了解叔父的用意,也抓住了这些机会,不断地成长自己。

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少年经历(二)——良师益友、隐居隆中

庞德公


首先是得到庞德公的赏识。因为自家大姐是庞德公的儿媳,诸葛亮自然有很多与庞德公见面的机会。在于庞德公相处的过程中,诸葛亮不仅具有一般青年人的恭敬态度,更具有一般青年人所不具备的聪慧和深刻思想。因此,庞德公也很爱与这位年轻人交谈,与诸葛亮成为忘年之交。同时,通过庞德公,诸葛亮也认识了名士司马徽。其中还有另外一位青年才俊,就是庞德公的侄子庞统。庞统与诸葛亮互相赏识对方,经常一起谈论时事。这两位年轻人的才识得到庞德公和司马徽的赞赏,分别获得“卧龙”“凤雏”的雅号。

在这段学习成长过程中,诸葛亮结识了很多的良师益友,丰富了自己的见识,也使得自己名气得到传播。

隐居隆中

建安二年(197),在诸葛亮17岁的时候,传来了叔父诸葛玄的噩耗。诸葛玄在一次民变事件中遇害。诸葛亮6岁时候母亲去世,8岁时候父亲也离开人世。从年幼起一直跟在叔父身边生活,叔父待自己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在诸葛亮心里也是将叔父看作父亲一样看待。所以在消息传来的时候诸葛亮是很背痛的,不过年幼时期亲眼见过战争的残酷,诸葛亮也很快从悲伤中走出来。他知道叔父这么多年一直帮助、栽培自己的用意,他需要担负其身上的责任——振兴家族、报效国家。

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少年经历(二)——良师益友、隐居隆中

诸葛亮

其实根据诸葛亮的一些关系,在荆州找个一官半职也是很容易的。但是,诸葛亮没有这么做,这也是当时荆州大多名士没有去做官的原因,认为刘表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才大略,只图自保。而且刘表集团的权利只掌握在几家大族手中,而荆州地区多数大族其实是没有和刘表合作的,但也并没有反对刘表。这也是荆州地区一直稳定的原因之一。

而诸葛亮的志向不是在于安稳一州之地,所以诸葛亮是不会效力于刘表的。诸葛亮选择主公的标准可以有下面几个方面判断:

1、恢复汉室为己任。诸葛一家自古处于齐鲁地区,受儒家文化思想多一些。所找寻的明主应该是以兴复汉室为目的的。刘表、刘焉虽然是汉室后裔,也无自立之心,但却只图固守。袁绍、袁术等人的称帝之心昭然若揭,自然也排除在外。曹操虽表面供奉汉室,但其行为却已显露一切,更不用说徐州屠城之事,诸葛一家就是因此才南下逃难的。尽管曹操本人也是爱惜贤才,也有雄才霸略,但其根本还是和诸葛亮所信奉的“道”是不同的。荀彧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他跟曹操有着相同的愿望(安定天下),但本质上不一样的。曹操是要得到天下,而荀彧是要救天下。

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少年经历(二)——良师益友、隐居隆中


2、自己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曹操和孙权都是当世英雄,爱惜人才,也会用人,不像袁绍手下谋士也众多,但都不能得到发挥。而曹操和孙权会发现人才并可以发挥他们自身的长处。但是也是因为这样,曹操和孙权身边的人才众多,竞争自然会激烈一些。诸葛亮现在没有一点职场经历,只有一个雅号而已,现在去投效曹操和孙权不知道何时才能得到重用。

3、家族原因。当时世家大族为了整个家族的利益,家族里的人效忠不同势力的情况很多。例如荀氏一族的荀堪(袁绍)、荀彧(曹操)、荀攸(曹操)。郭氏一族的郭图(袁绍)、郭嘉(曹操)。包括诸葛家族的诸葛瑾(孙权)、诸葛亮(刘备)、诸葛诞(曹操)。效忠于不同势力来共同保障家族的利益这是当时世家大族常用的措施。

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少年经历(二)——良师益友、隐居隆中

诸葛瑾

而诸葛亮目前还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主公,加上与庞德公和司马徽等人的交往,作为一名隐士的生活态度多多少少也是对诸葛亮有影响的。因此,诸葛亮决定暂时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多里的地方找了一个小山村,因为在这个地方的众多山峦间,最高的主峰恰好居中,因此名叫隆中山,山村也因此得名,称为隆中。诸葛亮就在此处继续读书学习,与良师益友长谈阔论,并等待、寻找着自己理想的主公。

在隐居隆中的这段时间里,诸葛亮又都做了些什么呢?且听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