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鶴營收僅為蒙牛1

飛鶴營收僅為蒙牛1/7,市值何以反超

飛鶴的上漲建立在其市場份額快速擴張,產品高端化轉型,以及奶粉產品成長性強過乳製品的邏輯上,近日被列入港股通的消息,也抬升了飛鶴的市值

飛鶴營收僅為蒙牛1/7,市值何以反超

文|《財經》記者 馬霖


新冠肺炎被世界衛生組織定性為“全球大流行病”,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全球資本市場陰雲籠罩。3月12日,滬深港等亞太股市追隨隔夜美股全線下挫。在此背景下,乳業股中國飛鶴(06186.HK)自2019年11月上市以來股價上漲達88%,顯得尤為突出。


目前飛鶴的市值已過千億港幣,超過同在港股上市的中國液態奶巨頭蒙牛乳業(02319.HK)。截至3月12日收盤,飛鶴股價12.64港幣/股,市值1129億港幣。相比之下,蒙牛的表現乏善可陳。從2020年初至今,蒙牛的股價與市值已跌去18%,截至3月12日收盤,股價為27.00港幣/股,市值1063億港幣。


2019年上半年,飛鶴營收59億元,蒙牛營收399億元,飛鶴僅為蒙牛的1/7,飛鶴市值何以能夠超過蒙牛?


金融市場不穩定時,資金向增長確定性更強、前景更好的股票聚集的幅度會加大。有二級市場投資人士告訴《財經》記者,蒙牛所處的液態奶領域,盈利空間受限,其增長相比飛鶴,缺乏想象力,主營高端奶粉的飛鶴增長勢頭比較猛,因此資本市場此時更看好飛鶴的增長動力。近日飛鶴被列入港股通的消息面也刺激了飛鶴股價進一步上漲。


飛鶴2019年11月13日上市以來股價走勢

飛鶴營收僅為蒙牛1/7,市值何以反超

蒙牛2020年初以來的股價走勢

飛鶴營收僅為蒙牛1/7,市值何以反超


飛鶴前景好過蒙牛?

直到五六年前,飛鶴還是中國奶粉市場的二線區域性品牌,市場集中於東北地區和山西、山東、河北,品牌影響力不足。但近幾年飛鶴快速發展,2019年11月13日在港交所上市。蒙牛是2004年港股上市的老股,飛鶴上市之初市值670億港元,約為蒙牛市值的1/2,如今市值已超越蒙牛。


富途證券投研團隊向《財經》記者表示,飛鶴、蒙牛都是優秀企業,但兩者背後的行業特徵、前景差異比較大,飛鶴的上漲邏輯建立在其市場份額快速擴張,產品的高端化轉型,以及快速增長的業績上。


飛鶴和蒙牛分屬奶粉、乳製品兩個細分賽道,前者成長性更強。市場研究機構尼爾森數據顯示,2019上半年,中國乳品市場各細分領域中,常溫液態奶市場零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3.0%、低溫液態奶下滑0.7%,奶粉則增長8.8%。


飛鶴近幾年實施品牌高端化,產品具備持續提價的邏輯。盈利性更強的高端奶粉在飛鶴營收中佔比增長比較快,從2015年的35%攀升到2019年的約70%。富途證券預測,飛鶴高端奶粉策略未來還將順應中國奶粉行業高端化、本土化的發展趨勢,支撐其業績繼續增長。


從業績基本面看,飛鶴是中國奶粉行業近年來發展比較快的細分領域領頭羊,奶粉產品利潤率高,飛鶴的營收和利潤也增長迅猛,2018年營收與2017年比近乎翻倍,營業利潤增長115%。


市佔率方面,截至2019年,飛鶴市佔率13.3%,超越惠氏成為中國市場第一奶粉品牌。


內外資奶粉企業市佔率變化


飛鶴營收僅為蒙牛1/7,市值何以反超

飛鶴與同行費用投入與市場份額變動對比

飛鶴營收僅為蒙牛1/7,市值何以反超

飛鶴與同行存貨週轉天數對比(單位:天)

飛鶴營收僅為蒙牛1/7,市值何以反超

數據來源:飛鶴、貝因美、澳優、合生元公司公告、招商證券

相比之下,蒙牛的產品以盈利空間窄的液態奶為主,液態奶佔其主營業務的86.1%,奶粉產品佔8.72%。液態奶產品單價低,對原奶漲價高度敏感,這也是蒙牛的盈利近幾年受壓制的主因之一。2016年-2018年之間,蒙牛營收和利潤增長速度在10%左右。


與飛鶴在奶粉細分領域快速增至市佔率第一的增長趨勢不同,蒙牛在液態奶領域與老大伊利的競爭格局也更微妙。


經營液態奶為主的蒙牛與競爭對手伊利業績增長對比


飛鶴營收僅為蒙牛1/7,市值何以反超

數據來源:Wind,蒙牛、伊利財報;製圖/馬霖

從數據中可瞭解,伊利的發展總體上比蒙牛更穩健。在長達17年的時間段裡,伊利的營收總體是上升的,在2015-2016年出現了一段時間的平臺期,隨後繼續上漲;蒙牛的波動相對較大,2011年起將乳業“大哥”的位置讓於伊利。


從營業利潤和營業利潤率來看,伊利的盈利能力也高於蒙牛。蒙牛目前營收是伊利的87%,但利潤僅為伊利的46%。蒙牛的營業利潤率近5年維持在3-5%的水平,伊利則為8%-10%。


2014-2015年業績出現下滑的蒙牛,近幾年正逐步恢復,增幅基本追平伊利,2018全年淨利和2019半年淨利增長高於伊利,從增長勢頭來看,蒙牛未來也許可能挑戰伊利的老大地位,但目前尚不足以改變目前伊利第一、蒙牛第二的行業格局。


2019年下半年,蒙牛出售了對業績貢獻比較大的君樂寶的51%股權。君樂寶對蒙牛的業績有所貢獻,例如,2018年蒙牛奶粉業務增長49%,君樂寶貢獻了68%。賣掉君樂寶股權,這一情況會在一段時間內對蒙牛業績表現造成一定影響,這也是投資市場考慮的因素。


“由於面臨完全不同的增長前景,市場對兩家企業的估值邏輯未來必然也將不斷分化。”富途證券方面表示。


飛鶴近幾日股價上漲還有一個消息面的刺激。3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佈《關於滬港通下港股通股票名單調整及下一次定期調整時間的通知》,飛鶴獲准納入港股通,自3月9日起生效。證劵人士表示,個股納入港股通將帶來南下資金直接購買配置等諸多利好因素,這將有利於個股在資本市場的表現。


飛鶴增長可否持續?


飛鶴的市值、營收高增長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政策利好背景,近年來,中國奶粉品牌迎來了更好的政策和資源支持,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也在恢復。


從2014年開始,中國奶粉行業持續推出新政策,國家希望提高行業集中度和整體發展水平,對國產奶粉品牌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強。2018年起,奶粉業開始實施更嚴格的嬰配奶粉註冊制新政,加速了奶粉行業優勝劣汰,有利於飛鶴等實力更強的企業佔領更大的市場份額。


2019年國家發改委頒佈了《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方案》,目標是提升中國奶粉自給率至60%以上,增加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比例,鼓勵生產嬰幼兒奶粉的企業採用本地新鮮奶源,進一步從政策層面支持國產奶粉發展。


一位乳業從業者告訴《財經》記者,飛鶴自建大牧場,奶源自給自足,可控的奶源這一點是很大的優勢。他曾參觀飛鶴的牧場,直觀感受是,牧場人員的精神面貌不錯,工作人員很有幹勁。飛鶴選擇章子怡做代言人,目前看來也是成功的,近年來章子怡的聲譽也很穩定。


但他表示,飛鶴的成長,有其自身“野蠻生長”的優勢,是眾多老牌外資品牌無法比擬的。


飛鶴的增長還得益於其2015年起採用了更清晰的營銷定位。飛鶴定位其產品為“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奶粉”,將飛鶴奶粉在消費者心中與外資奶粉及其他國產奶粉區別開來。


上述乳業從業者表示,在營銷層面,飛鶴踩準了點,而外資奶粉企業的運籌餘地小得多,例如外資奶粉企業不被允許用“更適合中國寶寶”等宣傳方式去營銷,這在中國提振國產奶粉信心的大背景下,是營銷層面飛鶴與外資奶粉相比更有利的一個方面。與其他中國奶粉企業,飛鶴在這個營銷點上搶先了機會,它們無法再用類似的宣傳點去做宣傳,例如君樂寶只能打“進入港澳市場”這張牌,影響力遠沒有飛鶴的營銷口號強。


該乳業人士表示,相較於外資奶粉企業,飛鶴的銷售也比較激進。飛鶴主攻三四線市場,這是外資品牌一直想滲透的下沉市場,在三四線市場上,飛鶴會做較大幅度的折扣和促銷活動,也有免費送奶粉的活動,而由於合規和風險管理要求,外資品牌的銷售策略相對保守,無法做與飛鶴等中國品牌相同力度的銷售。


雖然中國的電商渠道已經很發達,但在三四線市場上,很多新手媽媽更信任門店,願意去門店買奶粉,但品牌只有給門店留出足夠利潤,門店銷售人員才願意推銷這個品牌的奶粉,飛鶴的銷售策略支持它留給門店更大的利潤空間,在三四線通過價格戰形成一定壁壘,外資品牌很難下沉進去。上述人士表示,他很難確定,打價格戰的模式能否持續。


興業證券亦在研報中分析表示,飛鶴突出的渠道管控和地推能力,是其市場份額增長的原因。歐睿國際2019年9月發佈的一份關於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的報告顯示,飛鶴等國產奶粉企業市佔率增長得益於諸多因素,例如強大的低線城市滲透能力,利用本地生產能力提供鮮乳制產品,以及中國政府推出更嚴格的監管政策,重振國產乳製品市場,消費者信心回升等。截至2019年6月30日,飛鶴有超過109000個超市、母嬰店等零售銷售點。


除了激進價格策略的可持續性,對於飛鶴來說,另一個挑戰是如何持續塑造品牌形象,在控制力薄弱的一二線市場與外資品牌展開競爭。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此前告訴《財經》記者,飛鶴最大的優勢是在三四線市場的綜合地推能力非常強,這對品牌塑造和產品推廣非常有利,但其在一二線市場還是有不少挑戰,目前在一二線市場上,五大外資企業惠氏、美贊臣、雅培、達能、美素佳兒,以及A2還是佔有相當的市場份額。


目前飛鶴等一眾國產奶粉的市場佔有率仍低於國際品牌,但增速遠高於國際品牌。尼爾森數據顯示,2018年,國產奶粉在母嬰渠道的增速為25.4%,外資奶粉的增速為10.1%。此外,2018年國產六大奶粉(飛鶴、君樂寶、貝因美、伊利、聖元、完達山)在電商渠道的增速為48.9%,超過外資奶粉。下線市場是國產奶粉的優勢市場,2018年國產奶粉在下線市場的銷售額佔比為51.6%,增速20.2%,高於外資奶粉6.6%的增速。


另一個不利因素是中國人口紅利消退。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為1.1‰,同比下滑12%,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會降低市場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總需求,這也意味著奶粉企業市場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企業需要鞏固優勢並尋求差異化的增長點。宋亮認為,從長遠來看,飛鶴需要平衡對傳統嬰幼兒奶粉業務的增長依賴,在成人營養品等新增長點方面未雨綢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