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購物狂》甜寵劇告別“傻白甜”

近兩年,甜寵劇因自帶“解壓”屬性而備受觀眾喜愛,隨著觀眾審美的升級,不少甜寵劇在內容和品質上不斷更新,呈現出更為硬核的內容和更為精緻的品相,本週迎來收官的《我不是購物狂》便是最佳案例。

數說 |《我不是購物狂》甜寵劇告別“傻白甜”

這部劇自開播以來,在收視率、網播、話題和熱度等方面均表現不俗,高人氣背後有何內容“支撐”?我們用數據還原一個真實的答案。

硬核劇情引發追看黏性

花式熱點帶動話題熱度

《我不是購物狂》1月1日晚10:00於湖南衛視“青春進行時”劇場開播,並於2月6日晚正式收官。在該劇播出期間,收視率一直居於同時段首位,最高收視率高達1.43%,80、90、00後觀眾的市場份額連續突破10%。從整體趨勢來看,該劇收視率呈現穩步增長的走勢,可以看出,該劇已經在衛視端引發受眾追劇慣性。

數說 |《我不是購物狂》甜寵劇告別“傻白甜”

呈現同樣數據趨勢的還有網播量,該劇自從在芒果TV上線以來,最高單日播放量破億,累計播放破10億,且連續五週呈現上升趨勢,顯然網絡受眾也已經形成追看黏性。可見,該劇不僅對衛視受眾有著較強的吸引力,也讓網絡受眾“欲罷不能”。

一般來說,能在周播模式下讓觀眾持續追看的電視劇,需要具有較強的節奏感,而節奏感又是大多數“甜寵劇”的短板,而這部劇能在雙網持續吸引觀眾追看的一大原因,就在於較大篇幅的“商戰”劇情線。在這部甜寵劇中,主創們為了呈現人物的成長和擔當,詳細講述了傳統百貨商場與新興電商之間的競爭,雙方對品牌方的爭奪,對客戶群體的爭奪,對緊俏貨源的爭奪,應對危機的公關方式,甚至是對品牌信譽的維護,都節奏明快且戲劇張力十足。在觀眾越來越理性、口碑門檻越來越高的當下,吸引了受眾“入坑”不難,留住受眾持續追看卻並不簡單。

數說 |《我不是購物狂》甜寵劇告別“傻白甜”

隨著消費理念的逐步升級,由電商發起的“雙十一”已經成為我國的全民購物節,而具有帶貨能力的主播在當下甚至具有不次於明星的社會影響力,而這部劇的巧思之處也恰在於此,它以購物這個現象級的熱點為切入點,在劇中,女主高楊購物理唸的“進化”過程極具指向性,進而將不同視角下的購物理念做了對比和探討,包括:網購和逛街,你更偏好哪一種購物方式?包的裝飾性和實用性相比,你更看重哪一個?是國際大牌更好,還是國貨更優?而這些話題也正是當下年輕女性的興趣點。

由此,在年輕人聚集的網絡平臺,該劇引發大量話題討論,播出期間,躋身微博話題榜Top3。結合內容來看,該劇對“時尚”“購物”“電商”等社會熱點的探討,均為當下年輕人感興趣的話題。

數說 |《我不是購物狂》甜寵劇告別“傻白甜”

在該劇播出期間,與劇情相關的話題也屢屢登上微博熱搜榜。劇中,女一高楊作為新晉“導購”,用敏銳的時尚嗅覺和獨有的親和力,向顧客分享購物經的場景引發觀眾大量圍觀,隨著劇迷在社交平臺的分享和互動,該話題熱度快速發酵,登上熱搜榜。

數說 |《我不是購物狂》甜寵劇告別“傻白甜”

女性磕糖

職場人看熱血成長

在雙網引發追劇潮和話題熱度的《我不是購物狂》,到底吸引了哪些人群?從作品的受眾屬性裡,我們或可窺見端倪。

從年齡分佈來看,該劇的受眾以20-29的人群為主,佔比達到42%,其次為年齡在30-39之間的受眾,佔比為30%。可見,作品受到80後和90後觀眾的喜愛。以80後、90後為主的年輕人正是對“時尚”最感興趣,與湖南衛視和芒果TV的受眾屬性一致,可見,作品成功觸達了“目標人群”。與此同時,他們也是互聯網最活躍的群體,是影視作品的影響力發酵主力人群,這也是《我不是購物狂》能在上述數據維度表現不錯的原因。

數說 |《我不是購物狂》甜寵劇告別“傻白甜”

從性別分佈來看,這部甜寵劇女性受眾高達76%,顯然,“高糖”的屬性滿足了女性觀眾對愛情的美好幻想,對於當前疫情憂慮下的女性來說,極其解壓。眼看著絲毫不懂人情世故的前富二代流落街頭,跟隨她先後邂逅霸道總裁和暖男總裁,陪伴她從職場小白成長為獨立女性,無數女性沉浸式感受著她的際遇,同喜同憂。此外,劇中的另外一條情感線——葉明朗和王小再也在追劇黨中狠刷了一波存在感,“職場硬核女魔頭”和“地表最強男閨蜜” 反差萌人設十分討喜,兩人一路互懟,最後卻修成了正果。

數說 |《我不是購物狂》甜寵劇告別“傻白甜”

從地域分佈來看,該劇受眾主要集中在對“時尚”更為關注的北京、成都、杭州、上海,等城市,與作品的風格和定位高度契合。從作品的主題表達來看,該劇分別選擇了白手起家的海歸創一代、職場萌新、家族企業繼承人、都市精英白領、漂族等不同群體作為樣本,來展現當下年輕人不同的職場拼搏和創業艱辛軌跡,讓奮鬥在一線城市的年輕人更能感同身受。

數說 |《我不是購物狂》甜寵劇告別“傻白甜”

與此同時,作品並沒有為了增加矛盾衝突而“黑化”角色,即便是在逆境下他們依然選擇“正面迎戰”,對職業道德和創業初心的堅持,因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而備受好評,這也是作品能帶來“不懸浮”觀感的原因之一。

結合數據與內容來看,這部甜寵劇有三大內容特色:用高糖的戀情吸引女性受眾,讓作品能第一時間觸達目標受眾;用快節奏的商戰增強作品的現實性和吸引力,保證作品在周播模式下持續具有內容黏性;用年輕人感興趣的熱點話題獲得年輕人共鳴,話題發酵下拉昇作品整體影響力。

可見,在觀眾觀劇口味愈發理性的現在,影視劇正在告別“傻白甜”,朝著更為硬核更為理性的方向自我進化,而對於此後的現實主義題材的創作而言,《我不是購物狂》這類原創劇作的意義已經不僅是探路者,更是標杆和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