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法則是什麼?

活動中心17653708


【sinly慢讀漫思】思考的法則很重要,但比法則更重要的是——思考本身以及思考的本質。看透思考的本質,才能夠利用思考的法則,更好地思考。思考無時無刻不存在,關鍵是我們是否意識到它的存在。思考的過程,其實就是“意識”在不同狀態的變化過程。思考的本質,是從“無知”到“覺知”的自我超越。思考的法門在於,順應自然之道,不斷提升意識維度,升級思維模式,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最終突破自我,創造嶄新的人生。

道德經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看出,道是萬物之根本。道德經還提到了道法術的概念,所有的“法”都是基於“道”而形成的。

在我看來,思考的法則,指的就是思考的方法和原則。思考的法則亦是如此,要基於思考之“道”。那麼,思考之道,究竟是什麼,就是思考的本質。

所以,在討論思考的方法之前,我想有必要先討論一下思考的本質。只有把這個問題想清楚,才會真正明白思考的重要性以及思考的意義,也才會主動的思考。當一個人主動思考的時候,大腦細胞才會活躍起來,就能創造出更多的方法。古人言“三思而後行”,就是讓我們先思考再行動,因為這時候的行動,才會更高效,更快捷。

我始終堅信,方法論很重要,正確的方法可以提高效率,節約時間成本,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想法,也就是一個人的思維。因為,如果是用一種錯誤的思維,加上高效的方法,只會讓你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遠,甚至無法回頭。

所以,在討論方法之前,我想先回到思考本身,去好好認識一下“思考”究竟是什麼,或者說它的本質是什麼。

如果你正在看這段文字,我希望你可以先停下來,想想你的答案是什麼?可以把它記錄在紙上,或者先放在腦海中,然後當你看完這篇文章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你的想法和我的理解是否相同。並且想想,你在看完之後有沒有收穫到新的知識,如果有,那就說明,你在這個過程中,重新定義了思考,重新理解了思考,而此時,無論你是否認同我的觀點,我相信,你的思維,都能夠得到一次升級。

接下來的文字有點長,需要你花一點時間和耐心看完。

思考無時無刻不在,是否“意識”到思考是關鍵

作為地球上的高等生物,人類區別於低等生物的其中一點,就是人類會思考。可以說我們每天都在思考,每時每刻都在思考,但是有些人是有意識的思考,有些人則是無意識的思考。

有意識的思考就是主動的思考,無意識的思考則是被動的思考。也就是說,思考一直存在,關鍵在於,你是否“意識”到你在思考。

比如每天我們早上起床後開始刷牙的時候,有些人是習慣性的動作,甚至在刷牙之後,他都沒有意識到他在做這件事,這是一種無知無覺的狀態。而有些人在刷完牙之後,突然意識到:“我刷完牙了!”這種狀態,就是後知後覺的狀態。也許會有人會說,這不是很正常的現象嗎?刷牙這麼簡單的事情,也需要思考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你可以先想想,你第一次刷牙的時候,是否也這麼輕鬆?如果想不起來,可以想想你的孩子或者想想一個兒童,在剛開始學習刷牙的時候,是否也是無意識的做這件事情?

我想,沒有誰能夠天生會刷牙,即使天才,也需要經過後天的學習和思考。每個人在最初學習一項技能的時候,都或多或少經歷過一段“有意識”的思考的過程。

不可否認的是,在最開始學習的時候,刷牙也是一件需要大腦去認真思考的事情——為什麼要刷牙?什麼時候需要刷牙?如何正確的刷牙?等等。這些問題的答案,在最開始學刷牙的時候,也許是父母告訴我們的,但刷牙這件事,父母無法代替我們完成,我們需要運用我們的大腦,配合我們的手和牙刷來完成刷牙這個動作。所以,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就我們需要自己回憶和思考,父母是怎麼說的,我們需要怎麼做,並且需要反覆練習。

因此,我的答案是:即使是很簡單的事情,也是需要學習,更需要思考的。所謂簡單,只是相對的,在沒有學會之前,任何事情都可能是困難的,只有在你真正學會之後,它才會變成容易的事。

不只是刷牙,很多其他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習慣當中的事情,也是一樣的。我們以為當我們已經習得了一項技能之後,我們就不再需要思考。

實際上,“思考”是一項人類的特殊技能,我們以為思考是我們天生擁有的,其實並不是如此,我們需要在不斷的思考中,不斷的完善和提升這項技能。我們從未認真想過,我們是否處於真正的思考當中,我們很多時候已經忘記了思考的真面目,忘記了思考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意識的參與。

思考的過程,是“意識”在不同狀態的變化過程

正如同所有人都不是一開始就會刷牙一樣,任何我們掌握的技能,都經歷了“意識”的變化。

我們一般都是從最開始的“無知”,經過學習、思考和實踐,變成了“有知”,然後經過大量的練習,形成了一種習慣之後,又進入到一種“無知”的狀態,第一種無知和第二種無知的狀態,又有所不同。

他們經歷的過程是第一層無知——有知——第二層無知

第二種無知的狀態,是因為只需要慣性思維,長期的一種習慣,讓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行為模式,我們無需花太多的時間,就能夠去完成的一套動作,但並不代表,不需要思考,只是這種思考是被動的,所以很多人對這種思考的狀態,是沒有覺知的。

但也有人在刷牙的時候,會意識到自己在刷牙。

比如有些人在刷牙的時候,會思考如何刷牙才能更好的保護牙齒,用什麼牙刷和哪種牙膏會讓牙齒更健康。諸如此類的問題,才讓人發明出電動牙刷,和研製出各種牙膏。

刷牙,不只是習慣性的一個動作而已,它可以引發大腦產生和其相關的事物的聯繫,讓大腦開始思考和創造,這些都是在他的覺知下完成的。也就是說,他已經擺脫了第二種“無知”的狀態,進入到了“覺知”的狀態之中。

他們經歷的過程是第一層無知——有知——第二層無知——覺知。

思考處於怎樣的意識階段,看待問題的方式方法必然也是不同的。只有當一個人進入到有覺知的狀態,才會有更多的新的想法誕生,思考的意義就在於此,不斷思考,就會不斷創造,不斷創新,人也才會不斷的進步和成長。

思考的本質,是“無知”到“覺知”的自我超越

從思考的過程可以看出,在思考的過程中,經歷的也是“意識”改變的過程,而思考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更新和轉變成為自己的一項技能。

主動思考的過程,就是不斷的從“無知”到達“有知”甚至“覺知”的過程,我們無法看見自己的思考過程,但我們可以在思考過後,想想自己處於那種階段,就會清楚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思考就是從無到有,從舊的自己到新的自我的不斷突破和超越的過程。簡單的說,思考就是自我超越的過程。思考的本質,就是從“無知”狀態,升級到“覺知”狀態的自我超越。

人類並非一出生就會思考,而是在不斷地學習過程中,不斷更新自己的大腦,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讓思考更加全面、更加靈敏、更加深刻,而人也在不斷的思考中,對自己、對他人、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也會越來越清晰,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所有的的觀念都是經過思考建立起來的,而人類都是依靠自己的觀念來對這個世界的一切,做出判斷、選擇和反應,而隨著一個人思考能力的不斷提升,他的所有觀念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來適應這個不斷變化中的世界。

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會獲得不斷的成長,不斷超越過去的自己,成為新的自己。我認為,這正是思考的本質,也是思考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不得不說的是,這裡所謂的思考的本質,是建立在有意識的思考的基礎之上的,對於無意識的思考,也許並不能有這麼明顯的效果。無意識的思考,最多是重複一個人對自己和這個世界的舊有認知,很難升級自己的思維繫統,也很難改變自己的行為,對自己的人生並不會有多大的影響。

所以,明白思考的本質,會讓我們更加努力去學習有意識的思考,去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不斷超越自我,也創造出自己人生更多新的可能性。

思考的法門:提升意識維度,升級思考模式

思考也是一切行為模式的基礎,一個人的思考模式決定他的行為方式,而行為帶來的反饋又會讓他不斷調整自己的思考模式,讓他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不斷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從而形成思考模式——行為方式——思考能力的正向循環,讓思考和行為相互促進,相輔相成,讓思考不斷升級,突破自我,並最終完成自我的超越。

這個過程,都是需要建立在有意識的基礎之上,前面已經說了思考是意識形態的變化過程。因此,可以這麼理解,提升思考模式,最重要就在於升級意識維度。

道是萬物之根本,所有的道,必須遵循自然之道,我想就從思考的“道”出發,來談談如何通過順應自然之道,提升意識維度,來升級思維模式,最終提高一個人的思考能力。

因為思考的過程,就是意識不同狀態的變化過程。而水在不同溫度也是不同形態,有液態的流動水,氣態的水蒸氣,固態的冰,每種形態的水,它的本質都是H₂O。老子在自然界萬物中最推崇水,他認為,水德是最接近道的。所以,我想借用水的自然之道,來闡述如何提升思考模式。

①從低到高,升維思考,降維打擊

俗話說得好,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思考也是要往高處走,才能站得高看得遠。如果把思考當成一場戰役,那麼,擁有制高點的那方,將會擁有更多的主動權,獲得更大的勝算。因為可以利用制高點,做好佈局,在戰役中佔據絕對的優勢。

曾經看過一本關於“高維智慧”的書,書中說到,當一個人能夠站在越高的維度,看到的也將會是更多的信息,會獲得更多的智慧。因為一維是點-線,二維是面,三維是體,而低一維則是高一維的投影,三維是四維的投影。

相對於高維的“覺知”,低維就是“無知”的狀態。

也就是說,不同維度的思考方式是不同的,在低維度的思考,只能針對問題本身去思考,但是在高維就能跳出問題,看到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低維是問題,高維是答案。就好像用“上帝”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就會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這就是升維思考,降維打擊的精髓所在。

②從淺到深,深度思考,直達核心

挖一口井,必須要足夠深,才會有水源。有時候我們在很淺的地方挖很多口井,還不如在一個地方往深處挖。這個現象提示我們,要看到本質,找到核心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思考亦是如此,在挖井的時候,如果處於“無知”的狀態,我們不會知道何處有水。但是,我們在不斷往下挖的過程中,慢慢積累經驗,成為挖井“專家”,便達到“覺知”的狀態。

淺思考是“無知”狀態,深思熟慮才是“覺知”狀態。

想要找到問題的核心,就必須不斷的追問,就像不停的往下挖井,把一塊塊掩蓋住水源的土挖出來,把一個個掩蓋住問題真相的問題弄清楚,深究到底,最終真相必定會水落石出。

思考也是這樣,要深度思考,才能看到問題的核心所在,也就是要有源頭思維。只有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快、狠、準。

③從點到面,多維思考,全面出擊

海納百川,所有的小河流最終都會匯聚到海洋當中,和海水融合在一起。只有融入大海,水才不容易乾涸,才能夠源遠流長。

我們要向水學習,自己在一個領域如果不擅長,就要跨界學習多領域,讓自己的思考能力不斷地升級,不能侷限在一個領域裡,不能用“無知”的狀態去解決問題,而是要“覺知”到自己的不足,逐一攻克。否則,容易陷入片面思維中,只看到一片樹葉而看不到整片森林,忽略了全局觀,就容易出問題。

片面思維是“無知”,多維思考才有”覺知“。

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要想的周全,自己如果思維能力不夠,就要和別人聯合協作,與“三人行必有我師”一樣的道理。

一個人走得很慢,一群人走得很快。自古以來,合作就是不變的主題,學會跨界、多維思考,擁有合作思維,會讓一個人走的道路越來越寬敞、步伐越來越踏實、獲得的支持也會越來越多。

總之,只有將意識維度,從“無知”提升到“覺知”的狀態,才能在思考的這條道路上,不斷向上佔領,擁有高維智慧,向下攻克,擁有源頭思維,聯合協作,擁有合作思維,才能夠讓思考能力擁有足夠的高度、深度和廣度,讓思考之道,更高精、更長遠、更寬廣。

寫在最後:思考的法寶,積累是王道

最後,我想對上述內容做一下總結。

  • 思考無時無刻不存在,主要看是否意識到;有意識的思考方為主動的思維,更有利於創造。
  • 思考的過程,其實就是“意識”在不同狀態的變化過程,不同思考方式經歷的過程亦不相同。
  • 思考的本質,是從“無知”到“覺知”的自我超越。首先要擁有“覺知”,才能夠完成自我超越。
  • 思考的法門在於,不斷提升意識維度,升級思維模式。最終讓思考之道更高、更深、更廣。

思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思考模式和思維能力都有所不同。但是隻要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總有一天會到達自己想要到達的彼岸。

當時必須意識到,任何能力的練成,就好像武功修煉一樣,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通過長期積累、反覆運用,才能達到爐火純青之境,否則,貪多求快的方式,也許會讓自己走火入魔,思考亦不會例外。

所以,思考是一項需要長期積累的技能。在正確的認識思考及思考的本質,用正確的心態去對待思考,使用正確的思考法則,不斷提升思考模式,我相信,思考能力終會得到不斷的升級。在思維不斷升級之後,一個人的人生也會跟著從量變達到質變,最終完成自我突破和超越,不斷成長,擁有一個新的人生之路。

【sinly慢讀漫思】5000+字的乾貨,也是我思考的結果,也許會有不完美,會有紕漏,但是,這也是記錄自己思考過程的一種方式。現在,你可以拿出之前自己對“思考”的想法,看看自己有沒有和我的文字產生共鳴。也期待你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答案。感謝你的閱讀,我是sinly,喜歡閱讀和思考,熱愛學習和成長,如果我的文字,讓你有所啟發,歡迎點贊和關注,我們一起成長。


sinly慢讀漫思


思考是大腦思維探索的過程,是對信息內容處理加工對過程,從小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非常有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和學習能力提升。

不論是成人還是孩子,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有很多經典法則值得我們學習和了解:

一些基本的思考方法和準則則

歸納法

歸納法是人類最基礎,最常用的思考法則之一,憑藉經驗和多個案例推導共性事件,通過數據的積累,形成自己的判斷和結論,通常我們成為“推論”;

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絕大部分知識是“歸納法”的功勞;

演繹法

如果說歸納法是從具象到抽象的過程,那麼演繹法就是從抽象到抽象;演繹法可以從假設開始,進行一些列的演繹推理,推導出結論,可以從已知的事情,推導出未知的事情;

第一性原理

亞里士多德在書中提到:在每一系統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或刪除,也不能被違反。

意思就是說,任何問題我們通過層層分析,最終都會找到那個最根本的原因,追根溯源才能徹底解決問題;《第一性原理》被廣泛的應用到物理學、生物學、經濟學等學科中,取得了眾多頂級學者和科學家的認可。

反向思維

這個特被容易理解,也可以看成是反向演繹法,或者反向推理,最常見的就是孩子在做題是常常用這種思考方式來排除錯誤答案;

關於邏輯推理方面

邏輯推理是運用邏輯思維對事情/問題就行分析、歸類、判斷和處理,是孩子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最常用的思考法則,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不光可以幫助孩子加深對知識對的理解,更有利於知識的應用和題目的解決。

一個常用的運用邏輯推理解決問題的過程

邏輯樹

通常在我們對龐大的信息進行處理的時候適用,通常按照“大小關係”或者“因果關係”進行梳理,使其層次分明,化繁為簡-體系化輸出;

三角邏輯-提高說服力的不二之選

三角邏輯多用於強調自己的主張,增強說服力。

結論——我們想表達的推論、假設;

數據——例舉的案例或者數據;

論據——定理/原理/法則/普遍認可的觀點等;

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思考鏈。

5W2H分析法

最常見的一種分析法則,通常拿到一個課題或者面對一個新問題時,為了全方位的掌握信息,防止關鍵因素遺漏,我們通常都會運用5W2H分析法則對問題進行信息收集,幫助我們更完整的瞭解信息;

世界上沒有唯一的法則,面對不同問題,利用你聰明的大腦,思考如何運用各類法則解決它吧!


查爾維的教育思考


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可見思考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那麼思考應該遵從哪些法則呢?或者具體如何進行呢?

①遵從:抓住本質,進行思考。

②把握:度——淺度與深度思考。(該深入的當溯源深究)

③把握思考四部曲——

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如何做更好?

如此過程,確保有效的閉環工作。

1.是什麼?我要思考的問題是什麼?解決的目標是什麼?

2.分析目標,分析問題。為什麼會如此形成?

3.進行問題預測,方法甄選與規劃,形成思考與解決方案。實施行為幫助實現目標。

4.做了後,思考——反思,如何做可以更好呢?

回到第一步,思考哪裡該修改完善,問題是什麼……如此往復~

也著重提出,反思很重要。實踐中尋求真理,反思中形成最佳實踐,推導出適用性更強的結論~

就像蘇格拉底也曾說無反思,則為虛度。


子清心理


一、 對於思考來說最為重要的就是 形成有價值的問題(思考目的),然後“去思考”

(一)、如果說和“思考”有關的事物中什麼是最重要的,那麼肯定不是思考方法,而是思考的“意識”和行動,也就是你對於整個生命中(無論是事業或是生活)的事物有一種主動性思考的意識、並能夠形成有價值的問題和思考目標,並針對他們進行深入、系統、持續的思考。

提出問題通常比解決問題還要重要,解決問題是需要一些數學和試驗等程序化的科學,而形成問題則需要有創造性想象力。(愛因斯坦)―――關於這一點我突然意識到我總結了一系列的思考問題的方法,但是其實在之前最為重要的是形成有價值的問題和思考意識,那麼與此相關的就是我在《思考》文檔中的第一項所述的,對於思考來說最為重要的就是形成有價值的問題,及“思考行為”的發生,這是深入、系統化思考的前提。

二、思考的要求 思考的態度 思考的管理、思考的記錄

(一)思考的要求: 嚴格的按照我的 思考的基本方式、方法、原則進行 深度的、系統化的思考。

(二)思考態度: 思考的意識及行動之後最為重要的是什麼?是自己在“思考”時所具有的態度,我們對於思考應該採取的態度就像我們對於很多事情所應該採取的心態是一樣:“認真”“積極”“堅持”!

(三)思考的管理: 主要是通過 A、思考控制表、B、onenote筆記、C、思維腦圖、D、關係邏輯圖等來進行相應的管理。

(四)對於思考的記錄: 對於思考的過程和結果必須進行及時的、準確的記錄和整理。這點是非常的重要的,因為我經歷過太多沒有及時、準確記錄和整理所導致的遺忘和模糊。


跟阿杰學設計


第一,先看清思考的問題。把問題先做一個清晰的瞭解。第二,掌握問題最需要解決的點。第三,可以從相反的方向去推演。第四,得到答案以後去驗證。總之一句話,抓住問題的核心。



松筋堂


思考的法則 我認為應該是歸零法則 思考 聽起來很複雜 比如 我們在處理一些事情時 如果我們把我們固有的思維運用到現有的問題上 思維就會收到限制 就不能逃離固有思維的框架 思考起來會更復雜 只有我們把固有思維全都清零了 我們才能有新的思維方式 大道至簡 所以 思考的法則應該是歸零法則 也可以說是大道至簡法則


簡至道


首先要了解思考的維度是什麼?比如生活當中具體的某件事情,要找到答案?

還是因為做了一件事,想要覆盤的結果?還是覺得這件事不清楚,思考一下如何做?

諸如此類的事情,無非是要找到一個答案。

思考也是需要閉環的,當我們在思考結束後,肯定有一個答案,是為了解決問題。

如果能將思考的維度展開說明,可能更能具體分析。以上個人見解,請參考。


王棟同學


思考的法則是認知能力及掌握這種認知能力的辯證法並獲得正確結果。


遠方亮劍


思考的法則歸根結底是哲學(演繹出來的是數理邏輯---思維邏輯方法+數學+常識+經驗)。中國的小孩、中學、大學生基本上都是光為了學知識而學知識了(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的,學再多不掌握方法也是無益的,任何時候都要牢記:學的是思維方法、而不是知識)。連老師都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哲學。因為各年級課本里根本沒有系統的思維課程(光是為了講數學公式公理而去講解了)。數學學的好壞決定了一個人的思考深度。學不好數學,這個人底層的邏輯思維也就是要亂一生的了。數學的底層是什麼,很多人一生都不會想清楚。那麼這個人的文章、話語都只能靠數量堆積來取勝(文章又長話又多,但是缺乏內核精要,實際都是底層思考的弱思維在作怪,因為他(她)根本不清楚事物本質是什麼,就是領著讀者繞來繞去)。職場中80%的人的思維都沒經過系統梳理過。這也是國內教育的最大缺失。很多博士生進入職場,面試一交流,就感覺其思維怎麼也是亂的?等有時間專門搞個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