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何痛下决心杀九弟允禟?

痰盂


康熙朝晚年,康熙皇帝的众位皇子为了争夺皇位,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大戏。最终,康熙皇帝的皇四子胤禛成为了这场皇位争夺战的胜利者,在康熙皇帝去世后,其顺利登上了皇位,成为历史上的雍正皇帝。

然而,长达二十多年的明争暗斗,使得众位康熙皇子之间的关系,早已是剑拔弩张,势同水火。于是,登基之后的雍正,随即开始对此前参与了“九子夺嫡”的兄弟们,展开了疯狂的清算与报复,而这也直接导致了这些康熙皇子大都没能够以善终收场。

在这其中,胤禩作为雍正曾经最具竞争力的对手以及实力最为强大的政敌,其结局之悲惨也是可想而知的。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正式下旨将胤禩削宗夺爵、革除黄带子,进而将其治罪圈禁、折磨致死,就连胤禩的名字也被改为了“阿其那”。

而在“九子夺嫡”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对于皇位有觊觎之心的九阿哥胤禟,也同样遭受到了雍正极为残酷的对待,就在胤禩被雍正圈禁至死的同一年,胤禟几乎以同样的方式被折磨致死,其名字也被改为了极富羞辱与咒骂性质的“塞思黑”。

从胤禟最终的结局来看,雍正对其的愤恨相较于八阿哥胤禩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其中,除了两人早在“九子夺嫡”过程中积怨已深外,胤禟在雍正登基之后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了雍正惩治他的理由与“把柄”。


对于八阿哥胤禩的极力扶保与支持,使得九阿哥胤禟成为雍正的眼中钉,肉中刺。

胤禩却依旧能够成为“九子夺嫡”中的热门人选,总结下来可以说是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就是胤禩本人的努力。

胤禩的生母是辛者库出身的良妃卫氏,这也使得胤禩的出身非常的卑贱。

然而卑贱的出身恰恰培养了胤禩谦卑、仗义的性格,并且其是异常的努力与上进,这就与骄纵跋扈、贪婪荒诞的太子胤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众多皇子以及朝中许多的大臣,都对其是颇有好感。

其二,胤禩迎娶了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郭络罗氏。

郭络罗氏父母早亡,自幼是被安亲王岳乐抚养长大,倍受宠爱。而在迎娶了郭络罗氏后,整个安亲王岳乐家族,,括岳乐本人,继任安郡王的马尔浑,以及岳乐之子景熙、吴尔占等人,皆站在了胤禩一边,为其提供了巨大的政治支持以及政治资本。

其三,胤禩获取了非常丰厚的财富支持。

这些财富,并不是胤禩本人所有,也不是康熙为其所赏赐,而是来自于两方面人的提供。

一是以明珠之子纳兰揆叙为首的叶赫那拉家族,以及以遏必隆之子阿灵阿为首的钮祜禄氏家族,这两大在康熙朝堂上极富声望与地位的外戚家族。

雍正登基后,就曾对纳兰揆叙以及阿灵阿对于八阿哥胤禩的支持,有过非常尖锐的批判。

“揆叙挟其数百万家赀,与阿灵阿等合谋买嘱优童下贱,每与官民宴会之所,将二阿哥肆行污蔑。京城言语谓千金买一乱者,人所共知者也。既明理者听之亦不能辨其事之真假,无父无君,莫此为甚。”

由此也可见,这两大外戚家族在财富层面给予了八阿哥胤禩非常重要的支持,并且在政治层面也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而除了纳兰揆叙以及阿灵阿等的支持,八阿哥胤禩另一个重要的财富来源,便是来自于九阿哥胤禟。

事实上,在所有康熙皇子中,胤禟无疑是最为富有的一位。

一方面,九阿哥胤禟与明珠家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在康熙的指婚安排下,九阿哥胤禟的三女儿,下嫁给了纳兰揆叙之子、明珠之孙纳兰永福。

在此之前,胤禟本就与明珠、揆叙等叶赫那拉氏家族的成员关系交好,有着非常频繁的“生意”上的往来,之后又攀上了姻亲关系,使得胤禟的财富再一次得到了迅速增长。

曾任九阿哥老师的秦道然就曾供述说:

“允禟从前家私不满二十万,自与明珠结亲之后,现银约四十余万两,田产、房屋、生意等项约还有三十余万。”

雍正也在批判胤禟的种种罪行中对其怒斥:

“从前诈取明珠家银百万余两。”

可见,通过与叶赫那拉氏家族的联合与联姻,对于九阿哥胤禟的财富积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就是胤禟卓越的“经商头脑”,也使其赚取了大量的财富。

不得不说,胤禟的赚钱手段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除了通过田产、房屋、当铺这些常规产业赚钱之外,还有一些“非常规”的手段。

胤禟利用明珠家的关系,广布人脉,通过这些人手中的职权专做政府的生意,获取了巨额的利润。不仅如此,他还利用自己的皇子身份,从东北往关内走私人参,以从中获利。还有就其安插亲信进入盐业等国家垄断经营领域,在挖朝廷与康熙“墙角”的同时,也广收“孝敬”银子,使得财富日益增长。

也正是因为如此,九阿哥胤禟通过明里暗里的串联与交易,积攒了大量的财富,成为所有康熙皇子中当之无愧的“财神爷”。

但是,胤禟自己并没有夺位的打算,他将全部的财富都用以支持八阿哥胤禩的争夺皇位,而在胤禩因为“毙鹰事件”彻底失去夺嫡资格后,他又选择继续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参与皇位的竞争,包括提供活动经费、收买朝廷官员、营建形象工程等,胤禟都出力不少,并且是献计献策,表现异常的活跃。

由此可见,尽管九阿哥胤禟并没有直接参与到皇位的争夺之中,甚至他本人对于皇位也没有任何的觊觎之心,但是他对于胤禩以及后来对于胤禵的支持与扶保,都给雍正的夺嫡进程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与困扰,这也使得雍正对其是同样的恨之入骨。


胤禟对于雍正过于明显的“口服心不服”表现,进一步加剧了雍正对其的不满。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登基。

然而,就在康熙的丧仪期间,雍正就主动向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发难,对其进行了极为严苛的羞辱与斥责。

“但众母妃自应照前遵行国礼。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挟腋可以行走,则应与众母妃一同行礼,或步履艰难,随处可以举哀。乃坐四人软榻在皇太后前与众母妃先后搀杂行走,甚属僭越,于国礼不合。”
“皇考未登梓宫前,仓促之际,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

雍正这正是在用一种“恨屋及乌”的态度,表明了对于九阿哥胤禟的不满,并且,这也是一次对于胤禟等人的警示。

紧跟着在雍正元年(1723年)初,雍正皇帝便以“遵循旧制”为由,派遣胤禟前往西北。

实际上,雍正此举就是要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既是为了分化、、削弱、瓦解“大爷党”人在京城的势力,同时也要对胤禟进行管控与监视。

只不过,胤禟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竟然“屡请缓行”,这不仅是不给雍正面子,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抗旨”。最终在雍正的严令催促下,胤禟还是来到了西北。

然而,已然到了西北的胤禟,并没有就此安稳下来,反而继续着与雍正的对抗。

《清史稿》中,对于胤禟在这一阶段的行为,有着非常明确而详细的记载。

“二年四月,宗人府劾允禟擅遣人至河州买草、勘牧地,违法肆行,请夺爵,上命宽之。三年,上闻允禟纵容家下人在西宁生事,遣都统楚宗往约束,楚宗至,允禟不出迎,传旨诘责,曰:“上责我皆是,我复何言?我行将出家离世!”楚宗以闻,上以允禟傲慢无人臣礼,手诏深责之,并牵连及允禩、允禵、允䄉私结党援诸事。七月,山西巡抚伊都立奏劾允禟护卫乌雅图等经平定殴诸生,请按律治罪,陕西人称允禟九王,为上所闻,手诏斥为无耻,遂夺允禟爵,撤所属佐领,即西宁幽禁,并录允禟左右用事者毛太、佟保等,撤还京师,授以官。 ”

细数下来,胤禟在这一阶段的“罪过”,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来,擅自圈占、买卖牧地,造成恶劣影响。

二来,纵容家人寻衅滋事,并且不服地方官员管束,桀骜不驯。

三来,当地人称其为“九王”,可见其行事、做派的张扬。

除此之外,还有两件事情,更加引得了雍正的极度不满。

首先是在西北军中,传出了对于雍正极为不利的言论。

雍正三年(1725年),在西北军中效力的宗室成员赖士,参奏驻防都统图腊、副都统鄂三与下属人员,称其罪过为:

“诽谤圣躬,捏造拘拿诸大臣,凌逼众阿哥,纵恣隆科多,年羹尧擅权等话。”

此事缘起于西北,在加上当时京城之中已经有了对于雍正“凌逼众阿哥”的舆论,使得雍正自然而然的认为此事为正在西北的九阿哥胤禟所散布。

其次,便是胤禟与家人的“密信”往来。

胤禟为了与家人的交流内容不为外人所知,于是用满文转化为了拉丁文字,这在当时的文化发展历程中,无疑是一种“创举”,但是对于雍正来说,这却是实实在在的悖逆之举,更认为其信中内容确系不可告人之事。

不仅如此,胤禟更是与家人的书信中,用皇帝才能用的“朱笔”,并且是自称为“旨”,这些都是极为大逆不道的的行为。

就这样,胤禟的一系列“口服心不服”,一再挑战雍正“底线”的行为,最终彻底惹恼了雍正,而雍正也就此下定决心要借着扳倒胤禩的机会,对自己的这位反对者,进行严厉的惩治。


关于“胤禟之死”,也成为了历史的“谜案”。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胤禟被革黄带子,削除宗籍,并被改名为“塞思黑”,之后被押解到了保定,圈禁于高墙之中,交由当时的直隶总督李绂看管。

至于胤禟被圈禁的情况,徐鑫先生在《雍正帝陵历史之谜》介绍为:

“被押入四面加砌高墙,重兵把守的囚室。雍正皇帝下令,除下贱饮食以转拥送人外,一切笔、墨、床、帐、书、字、便冰一块,汤一盏,亦不得给予。时值酷暑,墙高房小,胤禟铁锁在身,手足拘禁,时常昏迷,其家人用冷水喷渍,逾时方醒。很快,随胤禟前来的4名家人,也被隔离圈禁,胤禟的生活更加不堪。”

终于,历经三个半月的折磨,胤禟死于禁所之中。

就在胤禟去世之后,李绂将此消息上奏给了雍正皇帝,然而,李绂并不是上的公折,而是上了一份密折,随即引得了雍正皇帝的震怒。

实际上,李绂这样做,也是有着其“私心”,毕竟九阿哥胤禟是在他看管之下去世的,他并不像为此承担过多的责任,于是用密折上奏的方式,实际上是想“甩锅”给雍正。

然而,雍正看出了李绂的心思,同时也更加知道,李绂此举无异于是将矛盾与舆论焦点转移给了他,让世人认为这一切都是雍正的安排,使得自己就此背负“屠弟”的骂名,因而对于此事才会异常的愤怒。

所以,在后来的那场著名的“田(田文镜)李(李绂)争斗”中,雍正借机对于李绂进行了严惩,并将此事作为惩治李绂的一个重要理由。

而至于到底是雍正下旨让李绂折磨死了胤禟,还是李绂立功心切,积极表现以讨好雍正,进而成为了雍正的“帮凶”,也就此变得不得而知了。


纵观雍正登基之后胤禟的表现,可以说是将“口服心不服”表现的太过于明显了,不仅是在私下里有着“悖逆”的行为,甚至在公开场合也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现状的不满以及对于雍正的“鄙夷”之情。

而最终,胤禟也为他的这种“负气”之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进而被雍正削宗夺爵、圈禁至死。直到五十多年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胤禟才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得以被“平反”,恢复了宗室的身份。


雍亲王府


康熙的所有皇子中,九子允禟的秉性是最恶劣的。

允禟贪财好酒色,因为他的贪财,因此是允禩财政上的靠山。由于允禟只被康熙封为贝子,怀恨在心假装自己疯癫。雍正即位后,允禟被发配西宁,没成想,他对属下人说,越远越好,言外之意就是天高皇帝远,老子可以为所欲为。他纵容家人在西宁滋事,雍正派人前去宣旨,允禟竟然不迎接跪听。随后雍正发现他一直对皇位耿耿于怀,尽管他自己不愿意做皇帝,但他寄希望于八爷或者十四爷即位。后被羁押保定,改名塞思黑。对于他的死一直是个谜,一说折磨死,二说毒死,总之下场凄惨。


五味社


爱新觉罗•胤禟,生于1683年八月二十七日,死于1726年八月二十七日,生日与忌日都是同一天,是巧合还是雍正及其爪牙有意为之,只有雍正知悉。

雍正上位后,要巩固自己的权力,必须先稳住夺嫡的对手,内部事情安定了,才能着手处理外患。雍正采取的是拉拢怀柔策略,使之部分归顺自己,并且可以利用他们的势力,进一步稳住其他人,然后再分化瓦解,最后一锅端。既稳住了局面,又化解了敌我矛盾。

刚继位的雍正,并没有对他最大的对手胤禩发动实质性的攻击,这主要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为了稳定,他还不能大开杀戒,对手的势力也比较强劲,万一不成功,反而会引起联合反弹。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康熙去世不久,大动干戈容易落下骂名。因此,雍正还是对八爷党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于是胤禩的帮手就成了被雍正打击的首选。而九阿哥胤禟是胤禩的铁杆盟友,自然就会成为这场“夺嫡余热”争斗的牺牲品。

胤禟的生母郭络罗氏是康熙的宜妃,她为康熙生过三位皇子,这便让她产生自鸣得意的优越感。康熙去世第二天,乾清宫大殓时,她抢先在雍正生母德妃之前,乘坐肩舆,冲进乾清宫。她见到雍正时,也不顾人家已经是皇上,还很不识趣地摆出一副母妃的架子,根本没把新上位的雍正放在眼里,雍正当然对比不高兴。

宜妃受康熙宠爱,雍正对她不便制裁,但对他儿子胤禟还是可以不客气的。

胤禟为人快人快语,敢作敢当,而且表里如一。康熙去世时,雍正都痛哭不已,胤禟却跑到他跟前,傲慢无礼地在康熙遗体前对坐,没有丝毫人臣之礼。

在康熙灵前哀悼时,胤禟一滴眼泪也没流。当雍正质问他时,他还公然反唇相讥,质问雍正。

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胤禟质问的具体内容,但按照当时突如其来的雍正继位局面,以胤禟的个性,必然会用怀疑的口吻质问雍正,皇阿玛究竟是如何去世的?为什么在畅春园不通知众兄弟到场?大阿哥、二阿哥软禁后,还有三阿哥,为什么由你主持大殓?凭什么当皇帝的是你?你有什么依据……

面对胤禟的追问与争吵,雍正为了不激化矛盾,他暂时采取了隐忍的策略。隐就是沉默以对,忍就是忍让。这并不是雍正的修养有多高,而是他只能如此。因为他一旦相互争论起来,非但越辩越纠结,反而会让夺嫡失败的兄弟群起而攻之。那就会出现后来雍正所言的“必至激成事端”,由此也能看出雍正的继位确实存在“蹊跷”。若他是名正言顺,证据充分的上位,其他阿哥又怎么如此难以接受?

如果说胤禩对雍正“蹊跷”上位采取的是阳奉阴违,以柔克刚,那胤禟就是表露无遗的深恶痛绝,人前人后皆不服,公然的冷嘲热讽,与之对抗的态度。

雍正摆平当天兄弟不服的局面,也并非一味地依靠隐忍。主要是他已经唆使隆科多,派兵包围了皇宫,他的兄弟已成瓮中之鳖。如果胤禟继续大闹,雍正完全可以用胤禟破坏皇考大殓为理由,轻则驱赶,重则逮捕。雍正面对众兄弟暂时无奈,但对胤禟恐怕是杀心已起。后来,雍正对兄弟下手时,胤禟被打击最惨也就不足为奇了。

雍正对胤禟的恨,不止是他上位之后,胤禟没将他放眼里,在康熙晚年的夺嫡之争中,胤禟就公开力挺胤禩与胤禵。

康熙去世仅一个月,雍正为了打击胤禟,就下令逮捕胤禟府上的太监何玉柱、张起用、秦道然等12人,查抄家产,发配边疆。雍正说:

“伊等俱系极恶,尽皆富饶。如不肯远去,即令自尽。护送人员报明所在地方官验看烧毁,仍将骸骨送至发遣之处。”

两江总督查弼纳奉命抄秦道然家时,结果全部家产加起来不足一万两银子,离雍正所说的富饶相距甚远。有此也能看出,雍正对这些人的打击,基本上是欲加之罪,纯粹找茬。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做给胤禟看,先铲除他的跟班,再让他就范。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雍正开始对胤禟本人开刀了。他将胤禵从西北“骗”回来后,就以军中缺人为由头,命令胤禟前往西宁(实际上是西大通),又不给他治军、调军之权。历史记载:

“大将军来京,其往复尚未定,俟胡土克图喇嘛等到日,再为商榷,西宁不可无人驻扎,命九贝子前往。”

雍正先将胤禟与家人分离,只允许他带少数太监前往。之后,再将胤禟部分妻妾发配流放到西大通(西宁以北40公里处)。

正在西北用兵的年羹尧,遵照雍正的旨意,将大通城里的居民迁出,并派兵丁看守胤禟,实际上就是囚禁。除此之外,雍正还特别指示年羹尧,让他注意士兵的动向,不要让他们被胤禟收买。

随后,雍正又以胤禩同伙、袒护胤禟为名,将领侍卫内大臣勒什亨发配西宁。

胤禟到了西北不久,就给雍正写奏折,要求回京。雍正看到奏折后,只批了三个字:知道了,然后不理不睬,并指示年羹尧不放他回京,并加强监管。

胤禟虽遭受囚禁,但还是采取秘密方式与京城的胤禩、胤禵联络,并相约阅后立即销毁。他在胤禵的信中说:“时机已失,追悔莫及。”表现出自己的不甘心和无可奈何的失落心情。他带了大量财产到西北,用于收买人心,还用拉丁文暗中传递信息。

胤禟是一位生意人,即使在蒙难之时,也没有忘记生意。他与外国传教士穆经远合作,将家产藏于他那里,让他找信得过的人开设当铺,以便将京城的消息传出去。

由此可见,胤禟对雍正是极端的不合作态度。他自以为聪明,然而他的行动几乎被雍正的爪牙所掌握。结果就是,胤禟的行动不仅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倒成了雍正打击他的罪名。

雍正曾专门派人前往西大通管制胤禟,但胤禟却不按照规矩出门迎接圣旨,还公开说风凉话。因此,雍正痛骂他不遵守君臣大义,实属大不敬,对他的恨可谓咬牙切齿了。

后来,雍正命人将胤禟从青海押送保定,直隶总督李绂奉命将胤禟圈禁于高墙之中,每天派人看守,并封闭门窗,仅留一喂饭口。单独囚禁了四个月左右,时值盛夏,酷暑难耐,过惯了富贵生活的胤禟经不起折磨,在43岁生日那天去世。

秋媚说:雍正用残酷的手段打击胤禟,一是对其夺嫡立场的不满;二是稳定局面,打击胤禩的需要;三是上位之后对胤禟极端不合作的痛恨。雍正其人,好起来比谁都好,对胤祥就格外开恩;处理对手时,就会露出刻薄无情的一面,即使亲儿子也不放过,何况是亲兄弟胤禟。


秋媚读史


九子夺嫡后,除了继位的雍正皇帝与十三爷允祥之外,其他七人的结局不一样,比如大阿哥胤禔是在康熙四十七年被夺爵圈禁后,就再也没有出来,直到雍正十三年病逝。废太子胤礽是在雍正二年病逝于咸安宫。

三阿哥胤祉先是为康熙守陵,但因为发牢骚,再加上胤祥死的时候没有悲伤,所以被圈禁于景山永安亭,在雍正十年病逝。八阿哥胤禩是在雍正四年二月被改名为阿其那,圈禁于宗人府,在九月病逝。

九阿哥胤禟是雍正四年三月的时候被改为塞思塞,被圈禁于保定,在九月的时候病逝。十阿哥允䄉在雍正元年被夺爵圈禁,乾隆二年,乾隆将其赦放出来,封为辅国公,乾隆六年病逝,以贝子规格下葬。

十四阿哥胤禵在康熙死后,也在景陵为康熙守陵,在皇太后去世的时候,加封为郡王,但没有实际的封号与俸银和禄米,也就是说是个虚衔郡王。

雍正三年十二月,胤禵被降为贝子。雍正四年,被革去贝子,因禁于寿皇殿。雍正死后,乾隆继位,将胤禵释放出来,乾隆二年,封其辅国公,乾隆十二年,封其为贝勒,乾隆十三年,封其为郡王,乾隆二十年,病逝。

可以看出,八阿哥胤禩与九阿哥胤禟的结局是最差的,因为死得比较突然,民间传言,这两个是被雍正毒死的,那我们来看雍正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九阿哥。

胤禟的生母是宜妃,康熙四十七年,发生了算命人张明德行刺太子的案件,而张明德之前为八阿哥看过相,康熙就斥责八阿哥是想谋害太子,九阿哥就觉得八阿哥是被冤枉的,所以与十四阿哥为八阿哥保奏。康熙一气之下,打了九阿哥两个耳光。

九阿哥很有钱,他经常为八阿哥花钱,八阿哥结识的人多,很多花费都是由九阿哥出的钱。十四阿哥出征的时候,九阿哥也多次送去了银两,每次也都是数万两。九阿哥还安排了太监姚子孝,专门给九阿哥与十四阿哥传送消息,还花了很多钱,将十四阿哥家的花园修了一下。

雍正元年二月,九阿哥被发往西宁为军效力,他与十四阿哥和十阿哥多有书信来往,他在给十阿哥的信中写,以前有很多机会没有好好掌握而失去,现在追悔后及,十阿哥本来应该看完书信就应该烧掉,但是没有,后来这封信就被发现了。

雍正三年,有一个叫狐士义的人,因为以前受过九阿哥的帮助,说他愿意找人救九阿哥,九阿哥给拒绝了,穆景远应该应该拘拿此人,九阿哥也拒绝了。

总的来说,九阿哥是八阿哥最有力的支持者,两个的结局自然是最不好的。


历史简单说


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人分为二派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一派以太子为首,主要成员皇三子、皇四子、皇十三子,背后势力是索党。

一派以皇长子为首,主要成员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背后势力是明党。

两派明争暗斗、互相角力直到第一次废太子,皇长子提出要代父弑弟。皇三子诬陷皇长子魇镇太子,令康熙直接崩溃,皇长子、皇三子直接出局。

此刻皇长子阵营把皇八子推到了台前。皇八子素有贤名,在朝野上下威望很高,更是被一些官员尊称为“八佛爷”,但皇八子主动请婴处理刑部惊天大案弄巧成拙,第二次废太子时皇八子胤禩又急于求成,派人到处拉选票及“海东青事件”令皇八子出局。

1722年,康熙帝病故于畅春园,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

雍正决心杀允禟,只不过是政治清洗而已。

一、允禟是“八爷党”的核心人物,八爷党是雍正夺嫡用力最猛强劲对手,八爷党的能量,有目共睹,雍正不可能把那些曾经支持“八爷党”的官员全免职,那么就只能擒贼先亲王了。

二、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时,由胤禛和胤禔负责看守。在允禟提议下胤禛独自向康熙上奏,竟猜准了康熙心思,胤禛对允禟的能力有些后怕。

三、当胤礽初废,胤禩受张明德之案影响,被康熙削爵关押。允禟带着允禵一起去保奏他们的八哥,因此被狠狠打了两个耳光。不想胤禟是怀揣毒药及锁链而去,摆明了若胤禩有不测,他就喝毒药一同赴死。

四、在胤禩争谪时,允禟不但在财力上大力支持,还四处奔走收买人心,扩充胤禩的实力圈。也正因为如此第二次废太子的时、议举储君之风刮遍朝野,皇八子胤禩竟全票当选。

5、胤禩争储没戏后,胤禟又支持雍正的劲敌皇十四子胤禵,一是大力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将朝中动向第一时间通知远在西宁的胤禵,以利他及时调整对应策略。

胤禟在九子夺嫡中,虽然他不争夺皇位,但他上蹿下跳、作用却极其重要,雍正当然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果不其然,其一登上皇帝宝座,就开始敲打老九,把他迅速踢出京城,远远的发配到西宁前线。

允禟竟对下说,越远越好,言外之意就是天高皇帝远,老子可以为所欲为。他纵容家人在西宁滋事,雍正派人前去宣旨,允禟竟然不迎接跪听,雍正帝称他为"塞思黑"并削其宗籍,随后命都统楚宗从青海西大通押解至保定,直隶总督李绂奉命将其软禁起来。

李绂将三间小房四面加砌高墙围住,把允禟关入里面,封死前门,用转桶传递饮食,房小墙高,密不透风,又值酷暑炎天,戴着手铐(梏)、脚镣的允禟苦不堪言,于8月死去。

雍正将胤禩由宗室亲王降为民王、削去其所属住领,随即又革除王爵、囚禁于高墙之内,并将其名字改为“阿其那”,满语意为“猪”或“俎上冻鱼”,后更名为“塞子黑”,满语意为“狗”。46岁的胤禩禁不住百般的折磨,身患呕吐之症,不进饮食,死于狱中。

老十四被圈禁,直到雍正驾崩都未被释放。雍正没有难为老十。一直活到乾隆六年病死。

皇八爷的集团就这样土崩瓦解了。


美丽青春您真痘


在九子夺嫡的过程中,作为失败的“八王党”核心成员,几乎都遭到了清算。结局相对比较惨的有三人,即: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和刑部尚书阿尔松阿。而十阿哥胤誐和十四阿哥胤禵,则活到了乾隆年间,并获得自由,先后正常病死。

那么,八王党的核心成员都遭到了怎样的清算?

八王党之首八阿哥胤禩:雍正定其40款罪状,并对其革爵除宗,被迫其改名“阿其那”、其子弘旺改名“菩萨保”。后因呕吐病死于监所,但后人根据其死状,多认为是被毒死。

▲九子夺嫡剧照

九阿哥胤禟:雍正定其24款罪状,并对其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强迫改名“塞思黑”,意为讨厌之人。他儿子们也被分别改名,所用之名皆有贬义。同时,其嫡福晋董鄂氏与长子弘晸(逝于乾隆五十二年)均被禁锢50多年。而他也被用三条铁锁链绑缚,由楚宗等押解赴京,颇有点人身羞辱的意味。后于雍正四年五月十五日,交予直隶总督李绂监禁,并被押入四面高墙砌筑的囚室,而囚室四周则布有重兵把守。显然,雍正对其看守之严,已远超八王党之首的八阿哥胤禩。同时,雍正还曾下旨:“‘除下贱饮食’外,‘一切笔、墨、床、帐、书、字、便冰一块,汤一盏’亦不得给予。”当时,正值酷暑,墙高房小,身披锁链,手足拘禁,经常陷入昏迷,待家人冷水喷头,便会醒来。不久,雍正又下旨将他的4个家人分别隔离关押,而独处一室的胤禟再无家人照料。就这样,在身心煎熬、精神绝望中,仅度过了45天的时光,胤禟便被折磨死在了囚室里。不过,也有传说是被毒死的。

十阿哥胤䄉和十四阿哥胤禵:均被革爵,分别软禁于京城和皇陵,而且还活到了乾隆年间,并被恢复自由,直到正常病亡。

同时,康熙的儿子本来都是“胤”字辈,但因与雍正帝的“胤禛”名讳相冲,为了避讳雍正便将他们名字中的“胤”改为了“允”。如:允禩、允禟、允䄉、允禵等。只有十三阿哥怡亲王胤祥与雍正感情颇为亲密,依旧沿用“胤”字。不过,到了乾隆年间,乾隆均给他们恢复了原名和宗籍。

▲胤禟剧照

另外,还有侍卫鄂伦岱,雍正曾对其网开一面。不久,因清晨他在乾清门院内“掀衣便溺”,引发官员不满和雍正大怒。为此,雍正帝下谕旨骂其“罪恶多端”。后来,又因鄂伦岱与阿尔松阿固结死党,煽惑朝政,被雍正下旨处斩。

相对于鄂伦岱,刑部尚书阿尔松阿就更惨了,由于其父阿灵阿曾推举胤禩为皇太子,而自己又是八王党的重要分子,不但被诛杀,而且家产也被籍没,妻子发配宁古塔。

以此来看,雍正确实对九弟允禟非常的痛恨,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

雍正与九弟允禟(胤禟)的恩怨

历史上曾这样评价胤禟:“无论对世事的了解,从政能力以及获取私利的手段,都较生活圈子日益缩小的清朝中后期皇子,略高一筹。”

这种评价对于胤禟来说,或许就是有能力的表现,但对于以国家为重的雍正来说,可就成了大祸害,而这只是雍正与胤禟的恩怨之一。

其实,八王党与四爷党之间的许多矛盾冲突,都是胤禟搞出来的,这才是雍正对九弟允禟痛下杀手的主要原因。

胤禟一出手,便将了胤禛一军,令其被动又难堪

1711年末,胤禩生母、良妃卫氏去世,在胤禟的组织下,大摆筵席,车马喧嚣,并与胤禟与胤禵轮班守丧送饭。这一切,显然是在为胤禩造势,并趁机拉拢各方势力。

▲胤禛和胤祥剧照

同时,胤禟又主动邀请胤禛加入他们的治丧队伍。这其实是将了胤禛一军,如果胤禛加入,就只能算作胤禩势力的一员,自然弱了身份,更不利于争夺皇位。反之,别人又会说胤禛不顾兄弟之情。因此,令胤禛非常被动,也恨恼火。

可见,胤禟的心机之深。

胤禟一出手,便将胤禛的同母弟胤禵拉入了“八王党”的阵营,反与胤禛作对

1718年,十四阿哥胤禵西征启程前夕,胤禟为了彻底将其拉入“八王党”的阵营,一出手就是赠银1万两。不久,当胤禵到达目的地安营扎寨后,胤禟则以劳军为名,几次派人送银钱数万两。期间,胤禵过生日时,胤禟又派专人赠送金器皿9件,价值约为1-2万两白银。

自此,胤禵完全倒向“八王党”,私下多有信息传递,一旦父皇康熙帝驾崩,便会从西北前线立即返回京师,以图大事。

只是,睿智的雍正皇帝,在登基的这个环节做的非常漂亮,直接打了“八王党”一个措手不及,当“八王党”一伙反应过来时,雍正皇帝已经顺利继承大统。当然,也因此给世人留下了“登基不正”的许多传言和话柄。

这一切,若非胤禟从中作怪,雍正又岂会仓促继位,而落人话柄。因此,雍正不可能不恨胤禟。

胤禟性格凌傲,不将钦差大臣放在眼里,实为不给刚刚登基的雍正面子

“八王党”在“九子夺嫡”中失败后,雍正帝以其纵容下人,扰乱民间为由,命都统楚宗前往制约。但是,当楚宗的人员到达时,性格凌傲的胤禟却不按照常例出迎请安,并接待钦差大臣,有点不爱打理的意味。

为此,他还曾对亲信葡萄牙籍传教士穆景远抱怨:“与其这样揉搓我,比拿刀子杀了我还利(厉)害。”结果,迎接他的却是更大的屈辱。

胤禟的举动,明显带有意气用事的成分,但却严重有损新继位的雍正树立威望。因此,雍正听闻大怒,命令用三条铁锁链将其绑缚押解进京,既有惩罚之念,也有羞辱之意。

胤禟收买人心的手段,令雍正心惊

▲胤禟剧照

山西贫民令狐士义,曾得胤禟救助。得知恩人胤禟被抓的处境后,扮作小商贩,千里迢迢赶来,通过其太监,将书贴送到胤禟手中。书中说,只要胤禟愿意,他就会聚合山西和陕山两地兵民,以救恩主。因为,山西和陕山两的百姓都念着恩主的好。

而这时的胤禟心知大势已去,多做无益,因此将帖子送还,并回复道:“我们弟兄没有争天下之理!”总算在民间维护了兄弟间的微弱情义。

同时,据允禟的老师、翰林院编修兼贝子府管家秦道然口供,允禟的亲信何图就是得其资助者。而何图原为雍亲王府之人,后与兄弟一起转投到了允禟属下,并被允禟派往胤禵军中,负责传递消息。当允禟死后,何图也随之自杀身亡。

可见,胤禟收买人心的手段有多么的高明。也难怪,史书评价他:“擅结交,好施舍,有担当,重义气。”果然名不虚也。

不难看出,胤禟不但在“九子夺嫡”中的手段不凡,而他在民间也有极大的影响力。面对这样一位屡屡在自己心上捅刀子的心腹之患,怕是以雍正的手段,也会寝不安枕吧。所以,雍正岂能不痛下杀手,以绝后患。


祥子谈历史


不知道为什么雍正皇帝的名声会被很多人说的那么糟,要明白一点,跟唐太宗李世民比起来,雍正皇帝还是比较仁慈的。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还杀死了他们的儿子,他们的后代中只有女儿才能活的下来。

雍正皇帝并没有杀死自己的亲兄弟,更没有杀死他们的儿子。乾隆皇帝上台以后,还给自己的堂兄弟们都封了亲王。

因为康熙活的比较久,他的儿子也比较多。因此他的儿子参加争夺皇位的人也比较多,当时的局势也比较混乱。

雍正皇帝之所以能够最后胜出,就在于他的沉稳。其他的那些阿哥们只要是表现的非常活跃的,基本上都被康熙打入了冷宫,列进了黑名单。

康熙不允许有挑战自己的人存在,自己的儿子也不行。因为这个原因,雍正的对手都自动退出了历史舞台,雍正就成了名正言顺的皇权继承人。

在雍正皇帝登基后,他的老八老九兄弟又跳上台前,不断的给他添眼药,制造麻烦。

雍正皇帝一怒之下,把老十四兄弟圈禁,把老九送到青海军中效力,以示警告。哪知道老九仍不思悔改,暗中和京城书信来往。

这一切都被雍正看在眼里。雍正四年,忍无可忍的雍正革去老九的黄带子,削除宗籍,改名赛思黑(猪和狗的意思,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猪狗不如,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雍正皇帝的愤怒和不满)。

同年4月,老九被锁拿进京,一路上谈笑风生,蛮不在乎。

雍正皇帝得知这个消息后,就下令把他圈禁在保定,闭门思过。在圈禁的过程中,他不管要什么,看守都不给。被三条铁链捆绑的他,经常昏迷。家人不得不用冷水才能把他喷醒。

在这一年的8月27日,生无可恋的老九就此死去。

这是一个悲剧人物。他一生善于经商,乐善好施,对兄弟们讲义气,却不幸卷入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政治斗争,最后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新知传习阁


雍正为何痛下决心杀允禟,我分析以下几点:

一、允禟这人特别直率,他是铁定支持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人,允禟听到传位于皇四子胤禛来做皇帝,他箕踞而坐,盘上腿了,极端的傲慢无礼,故意刺激还没有登基的雍正,没有把新皇帝放在眼里。后来雍正说他“傲慢无人臣之礼”。这是记载允禟听到雍正继位时的情景。

二、允禟是康熙皇子当中唯一一位几百万级的这个财富。人有了钱,有的人很吝啬,但是允禟这个不吝啬,行侠仗义,为人豪爽阔气。他这些钱最重要的支持允禩和允禵,让他们争夺皇位。包括修花园、招待,允禵到西北打仗,他一给就是几万两。这也是雍正要杀允禟的一个原因。

三、允禟这人极为聪明,他清代皇子当中少有的一个发明家。十四阿哥允禵在西征做大将军王的时候,允禟在宫廷里面为他打造战车,把这个模子给允禵寄去。后来允禟在满文上标注罗马字的注音,跟八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通讯,后来雍正抓到以后非常生气,但是又不知道写的什么。

雍正皇帝决定把允禟发配到大西北,年羹尧进京的时候雍正和他密谋,要把允禟在大西北解决掉。在雍正元年的四月二十一日,允禟带着很多的不舍离开了京城,从此之后他就没有再回来。再回来的时候到保定这个地方就是一条尸骨。


吾替施主把把脉


雍正在康乾盛世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得皇位以后也励精图治,把大清国治理的还算是像模像样。可为何雍正对九弟允禟下了杀手呢?按道理讲,夺皇位以后,安抚人心才是大事,对前朝之人过于狠厉,有违任君之贤明。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一个小的现象。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当皇帝的人对大多数皇族子弟希望是越废物越好,不管前期跟你唱的如何高调,但心里肯定防备得紧,这跟品性无关,纯粹是屁股决定脑袋。封建王朝的后期,皇族子弟中说的是封王爷,其实也就是有名无实,在封地上不能私交大臣,也无军职实权,直接导致了,明清皇室在后期跟种牲口没什么区别了,除了吃喝玩乐,啥也不会。

书回正传,前文已经说了,当皇帝的其实对于皇族子弟中能力超群者有着天然的防备心理,而允禟应该就属于这类人。据史料记载,允禟聪明好学,而且喜欢发明创造,还自己设计过各式战车,对于语言上也极具天赋,自学外语,还用拉丁文翻译成满文,可见其智商之高。

在废太子案中,康熙对于允禩所作所为十分厌恶,而允禟为了鸣不平自己跳出来,而后又深藏毒药和老十四一起,表示愿同生共死。

说实话,康熙在立储之事上过于犹豫不决,以至于九龙夺嫡之后导致后患留下。康熙对老九和老十四以及老八展示出来的兄弟之情表示欣慰。而有勇无谋的大阿哥,不顾忌兄弟之情一心想弄死太子,也被康熙看在眼里,怒斥其“混蛋”,然后被剥夺爵位,圈进宗人府。

雍正对此事当然是知情者,对于老九的善于结交,拉拢官员的能力更为忌惮。同时,康熙对于此种行为也早有不满,雍正及时的划清界限。雍正登基以后,允禟被抓回监禁,在监狱中活活折磨而死。

总体来看,身为八爷党的核心允禟,他的能力被雍正所警惕,担心放他们出来,没准又会起前朝之祸。还是那句话,皇帝都巴不得自己的同族跟牲口一样,这有这样他们才会放心。


春秋乱舞


我们主要就《雍正王朝》来说事儿

剧中的雍正有没对老九动了杀机?当然有。他以传言说他这个皇帝是孤家寡人、有奴才无兄弟为借口,打发允禟去了年羹尧西北大营效力。

作为先皇子、现皇弟的允禟,去到军营按理说应该给个监军的名分。

可雍正非但没让允禟监军,甚至连任何职位都没安排,就是名义上的“军中效力”:雍正想借几天不杀人就手痒的年羹尧之手,替他拔掉允禟这个八爷党的“刺头儿”。

事实上,死在年羹尧西北大营的官员还真不少,后来的孙嘉诚就是其中之一。甚至也可以说,就连孙嘉诚,也是雍正故意送到年羹尧手里的人头。

怼天怼地的清流骨干孙嘉诚的作为,从雍正的角度已经严重扰乱了朝局的政治平衡,纵使他再有“公”无私,从维护统治考虑也必须牺牲掉。

连孙嘉诚这样的人雍正况且都要除掉,一直与他作对的老九,就更不用说了。

雍正为何要干掉九弟允禟?

如果我们只是认为允禟只是老八的小跟班和应声虫,就太太低估允禟在八爷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老八也许只是被公推出来的、最适合的八爷党代言人,老九才是八爷党的骨干、核心甚至实际掌舵人。何出此言?

首先,老九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他控制了江南盐商的利润分红,还可能一定程度上掺乎了漕运的商业变现,这在清朝都是最最有油水的搂钱渠道,甚至没有之一之二。

甚至我们还可以猜想,八爷党能聚拢起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或许老九的钱在其中也起了十分重用的作用。

其次,老九满脑子满肚子的鬼点子和坏主意。八王逼宫前夜,游说联络隆科多站在雍正对立面的是谁?是老九;借那爷之口在伯伦楼散布雍正得位不正,乃是截胡了本属于老十四的皇位传言的,也是老九;

鼓动旗人不事劳作而卖地或者租赁给无地汉人耕种的,也是这个老九;

总之,我们不妨回忆一下,但凡对抗雍正本人或其政策的横炮歪招,基本都出自老九之手。

最后,相比老八,老九是个更顽固坚定的反雍正者。即便是老八,也会在某些时候会选择暂时站在雍正一边,可老九是永远站在雍正的对立面。

年羹尧十多万大军所用数额巨大的粮食、军饷已经快把雍正搞倒台时,对老八表示要支持雍正渡过难关的态度,老九当场就炸了,还对老八冷嘲热讽,甚至还不惜为此与老八翻脸。

正因为以上三点,哪怕不处理老八,估计雍正也会选择对老九下手,他太痛恨这个永不合作的老九了。

想取巧搞掉老九的计划失算,雍正最后还是来硬的解决了问题

哪怕你是皇帝,要处置一个人乃至杀人也都要有理由。硬杀也可以,但也许留下的是昏君的骂名。

长袖善舞的老九,不但在年羹尧的西北大营全身而退,还成功笼络了年羹尧,简直狡猾极了。

在《雍正王朝》最后,老八、老九联手弘时、四大关外铁帽子王、隆科多等逼宫不成而彻底认栽的时候,雍正终于找到了彻底解决老八老九问题的钥匙——终身圈禁。

才被圈禁几个月,允禟就很“配合”地死了。历史真实中的允禟,或者在圈禁中自然死亡,或者是死于雍正的制裁,这两种情况都有各自的合理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