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為何痛下決心殺九弟允禟?

痰盂


康熙朝晚年,康熙皇帝的眾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上演一場驚心動魄的“九子奪嫡”大戲。最終,康熙皇帝的皇四子胤禛成為了這場皇位爭奪戰的勝利者,在康熙皇帝去世後,其順利登上了皇位,成為歷史上的雍正皇帝。

然而,長達二十多年的明爭暗鬥,使得眾位康熙皇子之間的關係,早已是劍拔弩張,勢同水火。於是,登基之後的雍正,隨即開始對此前參與了“九子奪嫡”的兄弟們,展開了瘋狂的清算與報復,而這也直接導致了這些康熙皇子大都沒能夠以善終收場。

在這其中,胤禩作為雍正曾經最具競爭力的對手以及實力最為強大的政敵,其結局之悲慘也是可想而知的。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正式下旨將胤禩削宗奪爵、革除黃帶子,進而將其治罪圈禁、折磨致死,就連胤禩的名字也被改為了“阿其那”。

而在“九子奪嫡”的整個過程中,自始至終都沒有表現出對於皇位有覬覦之心的九阿哥胤禟,也同樣遭受到了雍正極為殘酷的對待,就在胤禩被雍正圈禁至死的同一年,胤禟幾乎以同樣的方式被折磨致死,其名字也被改為了極富羞辱與咒罵性質的“塞思黑”。

從胤禟最終的結局來看,雍正對其的憤恨相較於八阿哥胤禩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其中,除了兩人早在“九子奪嫡”過程中積怨已深外,胤禟在雍正登基之後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也給了雍正懲治他的理由與“把柄”。


對於八阿哥胤禩的極力扶保與支持,使得九阿哥胤禟成為雍正的眼中釘,肉中刺。

胤禩卻依舊能夠成為“九子奪嫡”中的熱門人選,總結下來可以說是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就是胤禩本人的努力。

胤禩的生母是辛者庫出身的良妃衛氏,這也使得胤禩的出身非常的卑賤。

然而卑賤的出身恰恰培養了胤禩謙卑、仗義的性格,並且其是異常的努力與上進,這就與驕縱跋扈、貪婪荒誕的太子胤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於是眾多皇子以及朝中許多的大臣,都對其是頗有好感。

其二,胤禩迎娶了安親王嶽樂的外孫女郭絡羅氏。

郭絡羅氏父母早亡,自幼是被安親王嶽樂撫養長大,倍受寵愛。而在迎娶了郭絡羅氏後,整個安親王嶽樂家族,,括嶽樂本人,繼任安郡王的馬爾渾,以及嶽樂之子景熙、吳爾佔等人,皆站在了胤禩一邊,為其提供了巨大的政治支持以及政治資本。

其三,胤禩獲取了非常豐厚的財富支持。

這些財富,並不是胤禩本人所有,也不是康熙為其所賞賜,而是來自於兩方面人的提供。

一是以明珠之子納蘭揆敘為首的葉赫那拉家族,以及以遏必隆之子阿靈阿為首的鈕祜祿氏家族,這兩大在康熙朝堂上極富聲望與地位的外戚家族。

雍正登基後,就曾對納蘭揆敘以及阿靈阿對於八阿哥胤禩的支持,有過非常尖銳的批判。

“揆敘挾其數百萬家貲,與阿靈阿等合謀買囑優童下賤,每與官民宴會之所,將二阿哥肆行汙衊。京城言語謂千金買一亂者,人所共知者也。既明理者聽之亦不能辨其事之真假,無父無君,莫此為甚。”

由此也可見,這兩大外戚家族在財富層面給予了八阿哥胤禩非常重要的支持,並且在政治層面也給予了極大的幫助。

而除了納蘭揆敘以及阿靈阿等的支持,八阿哥胤禩另一個重要的財富來源,便是來自於九阿哥胤禟。

事實上,在所有康熙皇子中,胤禟無疑是最為富有的一位。

一方面,九阿哥胤禟與明珠家族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在康熙的指婚安排下,九阿哥胤禟的三女兒,下嫁給了納蘭揆敘之子、明珠之孫納蘭永福。

在此之前,胤禟本就與明珠、揆敘等葉赫那拉氏家族的成員關係交好,有著非常頻繁的“生意”上的往來,之後又攀上了姻親關係,使得胤禟的財富再一次得到了迅速增長。

曾任九阿哥老師的秦道然就曾供述說:

“允禟從前傢俬不滿二十萬,自與明珠結親之後,現銀約四十餘萬兩,田產、房屋、生意等項約還有三十餘萬。”

雍正也在批判胤禟的種種罪行中對其怒斥:

“從前詐取明珠家銀百萬餘兩。”

可見,通過與葉赫那拉氏家族的聯合與聯姻,對於九阿哥胤禟的財富積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就是胤禟卓越的“經商頭腦”,也使其賺取了大量的財富。

不得不說,胤禟的賺錢手段可以說是非常豐富的,除了通過田產、房屋、當鋪這些常規產業賺錢之外,還有一些“非常規”的手段。

胤禟利用明珠家的關係,廣佈人脈,通過這些人手中的職權專做政府的生意,獲取了鉅額的利潤。不僅如此,他還利用自己的皇子身份,從東北往關內走私人參,以從中獲利。還有就其安插親信進入鹽業等國家壟斷經營領域,在挖朝廷與康熙“牆角”的同時,也廣收“孝敬”銀子,使得財富日益增長。

也正是因為如此,九阿哥胤禟通過明裡暗裡的串聯與交易,積攢了大量的財富,成為所有康熙皇子中當之無愧的“財神爺”。

但是,胤禟自己並沒有奪位的打算,他將全部的財富都用以支持八阿哥胤禩的爭奪皇位,而在胤禩因為“斃鷹事件”徹底失去奪嫡資格後,他又選擇繼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參與皇位的競爭,包括提供活動經費、收買朝廷官員、營建形象工程等,胤禟都出力不少,並且是獻計獻策,表現異常的活躍。

由此可見,儘管九阿哥胤禟並沒有直接參與到皇位的爭奪之中,甚至他本人對於皇位也沒有任何的覬覦之心,但是他對於胤禩以及後來對於胤禵的支持與扶保,都給雍正的奪嫡進程帶來了巨大的麻煩與困擾,這也使得雍正對其是同樣的恨之入骨。


胤禟對於雍正過於明顯的“口服心不服”表現,進一步加劇了雍正對其的不滿。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登基。

然而,就在康熙的喪儀期間,雍正就主動向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絡羅氏發難,對其進行了極為嚴苛的羞辱與斥責。

“但眾母妃自應照前遵行國禮。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挾腋可以行走,則應與眾母妃一同行禮,或步履艱難,隨處可以舉哀。乃坐四人軟榻在皇太后前與眾母妃先後攙雜行走,甚屬僭越,於國禮不合。”
“皇考未登梓宮前,倉促之際,宜妃母妃見朕時,氣度竟與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國體。”

雍正這正是在用一種“恨屋及烏”的態度,表明了對於九阿哥胤禟的不滿,並且,這也是一次對於胤禟等人的警示。

緊跟著在雍正元年(1723年)初,雍正皇帝便以“遵循舊制”為由,派遣胤禟前往西北。

實際上,雍正此舉就是要起到“一箭雙鵰”的效果,既是為了分化、、削弱、瓦解“大爺黨”人在京城的勢力,同時也要對胤禟進行管控與監視。

只不過,胤禟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竟然“屢請緩行”,這不僅是不給雍正面子,更是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抗旨”。最終在雍正的嚴令催促下,胤禟還是來到了西北。

然而,已然到了西北的胤禟,並沒有就此安穩下來,反而繼續著與雍正的對抗。

《清史稿》中,對於胤禟在這一階段的行為,有著非常明確而詳細的記載。

“二年四月,宗人府劾允禟擅遣人至河州買草、勘牧地,違法肆行,請奪爵,上命寬之。三年,上聞允禟縱容家下人在西寧生事,遣都統楚宗往約束,楚宗至,允禟不出迎,傳旨詰責,曰:“上責我皆是,我復何言?我行將出家離世!”楚宗以聞,上以允禟傲慢無人臣禮,手詔深責之,並牽連及允禩、允禵、允䄉私結黨援諸事。七月,山西巡撫伊都立奏劾允禟護衛烏雅圖等經平定毆諸生,請按律治罪,陝西人稱允禟九王,為上所聞,手詔斥為無恥,遂奪允禟爵,撤所屬佐領,即西寧幽禁,並錄允禟左右用事者毛太、佟保等,撤還京師,授以官。 ”

細數下來,胤禟在這一階段的“罪過”,主要有以下幾項。

一來,擅自圈佔、買賣牧地,造成惡劣影響。

二來,縱容家人尋釁滋事,並且不服地方官員管束,桀驁不馴。

三來,當地人稱其為“九王”,可見其行事、做派的張揚。

除此之外,還有兩件事情,更加引得了雍正的極度不滿。

首先是在西北軍中,傳出了對於雍正極為不利的言論。

雍正三年(1725年),在西北軍中效力的宗室成員賴士,參奏駐防都統圖臘、副都統鄂三與下屬人員,稱其罪過為:

“誹謗聖躬,捏造拘拿諸大臣,凌逼眾阿哥,縱恣隆科多,年羹堯擅權等話。”

此事緣起於西北,在加上當時京城之中已經有了對於雍正“凌逼眾阿哥”的輿論,使得雍正自然而然的認為此事為正在西北的九阿哥胤禟所散佈。

其次,便是胤禟與家人的“密信”往來。

胤禟為了與家人的交流內容不為外人所知,於是用滿文轉化為了拉丁文字,這在當時的文化發展歷程中,無疑是一種“創舉”,但是對於雍正來說,這卻是實實在在的悖逆之舉,更認為其信中內容確係不可告人之事。

不僅如此,胤禟更是與家人的書信中,用皇帝才能用的“硃筆”,並且是自稱為“旨”,這些都是極為大逆不道的的行為。

就這樣,胤禟的一系列“口服心不服”,一再挑戰雍正“底線”的行為,最終徹底惹惱了雍正,而雍正也就此下定決心要藉著扳倒胤禩的機會,對自己的這位反對者,進行嚴厲的懲治。


關於“胤禟之死”,也成為了歷史的“謎案”。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胤禟被革黃帶子,削除宗籍,並被改名為“塞思黑”,之後被押解到了保定,圈禁於高牆之中,交由當時的直隸總督李紱看管。

至於胤禟被圈禁的情況,徐鑫先生在《雍正帝陵歷史之謎》介紹為:

“被押入四面加砌高牆,重兵把守的囚室。雍正皇帝下令,除下賤飲食以轉擁送人外,一切筆、墨、床、帳、書、字、便冰一塊,湯一盞,亦不得給予。時值酷暑,牆高房小,胤禟鐵鎖在身,手足拘禁,時常昏迷,其家人用冷水噴漬,逾時方醒。很快,隨胤禟前來的4名家人,也被隔離圈禁,胤禟的生活更加不堪。”

終於,歷經三個半月的折磨,胤禟死於禁所之中。

就在胤禟去世之後,李紱將此消息上奏給了雍正皇帝,然而,李紱並不是上的公折,而是上了一份密摺,隨即引得了雍正皇帝的震怒。

實際上,李紱這樣做,也是有著其“私心”,畢竟九阿哥胤禟是在他看管之下去世的,他並不像為此承擔過多的責任,於是用密摺上奏的方式,實際上是想“甩鍋”給雍正。

然而,雍正看出了李紱的心思,同時也更加知道,李紱此舉無異於是將矛盾與輿論焦點轉移給了他,讓世人認為這一切都是雍正的安排,使得自己就此揹負“屠弟”的罵名,因而對於此事才會異常的憤怒。

所以,在後來的那場著名的“田(田文鏡)李(李紱)爭鬥”中,雍正藉機對於李紱進行了嚴懲,並將此事作為懲治李紱的一個重要理由。

而至於到底是雍正下旨讓李紱折磨死了胤禟,還是李紱立功心切,積極表現以討好雍正,進而成為了雍正的“幫兇”,也就此變得不得而知了。


縱觀雍正登基之後胤禟的表現,可以說是將“口服心不服”表現的太過於明顯了,不僅是在私下裡有著“悖逆”的行為,甚至在公開場合也毫不掩飾自己對於現狀的不滿以及對於雍正的“鄙夷”之情。

而最終,胤禟也為他的這種“負氣”之舉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進而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至死。直到五十多年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胤禟才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得以被“平反”,恢復了宗室的身份。


雍親王府


康熙的所有皇子中,九子允禟的秉性是最惡劣的。

允禟貪財好酒色,因為他的貪財,因此是允禩財政上的靠山。由於允禟只被康熙封為貝子,懷恨在心假裝自己瘋癲。雍正即位後,允禟被髮配西寧,沒成想,他對屬下人說,越遠越好,言外之意就是天高皇帝遠,老子可以為所欲為。他縱容家人在西寧滋事,雍正派人前去宣旨,允禟竟然不迎接跪聽。隨後雍正發現他一直對皇位耿耿於懷,儘管他自己不願意做皇帝,但他寄希望於八爺或者十四爺即位。後被羈押保定,改名塞思黑。對於他的死一直是個謎,一說折磨死,二說毒死,總之下場悽慘。


五味社


愛新覺羅•胤禟,生於1683年八月二十七日,死於1726年八月二十七日,生日與忌日都是同一天,是巧合還是雍正及其爪牙有意為之,只有雍正知悉。

雍正上位後,要鞏固自己的權力,必須先穩住奪嫡的對手,內部事情安定了,才能著手處理外患。雍正採取的是拉攏懷柔策略,使之部分歸順自己,並且可以利用他們的勢力,進一步穩住其他人,然後再分化瓦解,最後一鍋端。既穩住了局面,又化解了敵我矛盾。

剛繼位的雍正,並沒有對他最大的對手胤禩發動實質性的攻擊,這主要是因為時機尚未成熟。為了穩定,他還不能大開殺戒,對手的勢力也比較強勁,萬一不成功,反而會引起聯合反彈。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康熙去世不久,大動干戈容易落下罵名。因此,雍正還是對八爺黨分化瓦解、各個擊破,於是胤禩的幫手就成了被雍正打擊的首選。而九阿哥胤禟是胤禩的鐵桿盟友,自然就會成為這場“奪嫡餘熱”爭鬥的犧牲品。

胤禟的生母郭絡羅氏是康熙的宜妃,她為康熙生過三位皇子,這便讓她產生自鳴得意的優越感。康熙去世第二天,乾清宮大殮時,她搶先在雍正生母德妃之前,乘坐肩輿,衝進乾清宮。她見到雍正時,也不顧人家已經是皇上,還很不識趣地擺出一副母妃的架子,根本沒把新上位的雍正放在眼裡,雍正當然對比不高興。

宜妃受康熙寵愛,雍正對她不便制裁,但對他兒子胤禟還是可以不客氣的。

胤禟為人快人快語,敢作敢當,而且表裡如一。康熙去世時,雍正都痛哭不已,胤禟卻跑到他跟前,傲慢無禮地在康熙遺體前對坐,沒有絲毫人臣之禮。

在康熙靈前哀悼時,胤禟一滴眼淚也沒流。當雍正質問他時,他還公然反唇相譏,質問雍正。

史書上雖然沒有記載胤禟質問的具體內容,但按照當時突如其來的雍正繼位局面,以胤禟的個性,必然會用懷疑的口吻質問雍正,皇阿瑪究竟是如何去世的?為什麼在暢春園不通知眾兄弟到場?大阿哥、二阿哥軟禁後,還有三阿哥,為什麼由你主持大殮?憑什麼當皇帝的是你?你有什麼依據……

面對胤禟的追問與爭吵,雍正為了不激化矛盾,他暫時採取了隱忍的策略。隱就是沉默以對,忍就是忍讓。這並不是雍正的修養有多高,而是他只能如此。因為他一旦相互爭論起來,非但越辯越糾結,反而會讓奪嫡失敗的兄弟群起而攻之。那就會出現後來雍正所言的“必至激成事端”,由此也能看出雍正的繼位確實存在“蹊蹺”。若他是名正言順,證據充分的上位,其他阿哥又怎麼如此難以接受?

如果說胤禩對雍正“蹊蹺”上位採取的是陽奉陰違,以柔克剛,那胤禟就是表露無遺的深惡痛絕,人前人後皆不服,公然的冷嘲熱諷,與之對抗的態度。

雍正擺平當天兄弟不服的局面,也並非一味地依靠隱忍。主要是他已經唆使隆科多,派兵包圍了皇宮,他的兄弟已成甕中之鱉。如果胤禟繼續大鬧,雍正完全可以用胤禟破壞皇考大殮為理由,輕則驅趕,重則逮捕。雍正面對眾兄弟暫時無奈,但對胤禟恐怕是殺心已起。後來,雍正對兄弟下手時,胤禟被打擊最慘也就不足為奇了。

雍正對胤禟的恨,不止是他上位之後,胤禟沒將他放眼裡,在康熙晚年的奪嫡之爭中,胤禟就公開力挺胤禩與胤禵。

康熙去世僅一個月,雍正為了打擊胤禟,就下令逮捕胤禟府上的太監何玉柱、張起用、秦道然等12人,查抄家產,發配邊疆。雍正說:

“伊等俱系極惡,盡皆富饒。如不肯遠去,即令自盡。護送人員報明所在地方官驗看燒燬,仍將骸骨送至發遣之處。”

兩江總督查弼納奉命抄秦道然家時,結果全部家產加起來不足一萬兩銀子,離雍正所說的富饒相距甚遠。有此也能看出,雍正對這些人的打擊,基本上是欲加之罪,純粹找茬。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做給胤禟看,先剷除他的跟班,再讓他就範。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雍正開始對胤禟本人開刀了。他將胤禵從西北“騙”回來後,就以軍中缺人為由頭,命令胤禟前往西寧(實際上是西大通),又不給他治軍、調軍之權。歷史記載:

“大將軍來京,其往復尚未定,俟胡土克圖喇嘛等到日,再為商榷,西寧不可無人駐紮,命九貝子前往。”

雍正先將胤禟與家人分離,只允許他帶少數太監前往。之後,再將胤禟部分妻妾發配流放到西大通(西寧以北40公里處)。

正在西北用兵的年羹堯,遵照雍正的旨意,將大通城裡的居民遷出,並派兵丁看守胤禟,實際上就是囚禁。除此之外,雍正還特別指示年羹堯,讓他注意士兵的動向,不要讓他們被胤禟收買。

隨後,雍正又以胤禩同夥、袒護胤禟為名,將領侍衛內大臣勒什亨發配西寧。

胤禟到了西北不久,就給雍正寫奏摺,要求回京。雍正看到奏摺後,只批了三個字:知道了,然後不理不睬,並指示年羹堯不放他回京,並加強監管。

胤禟雖遭受囚禁,但還是採取秘密方式與京城的胤禩、胤禵聯絡,並相約閱後立即銷燬。他在胤禵的信中說:“時機已失,追悔莫及。”表現出自己的不甘心和無可奈何的失落心情。他帶了大量財產到西北,用於收買人心,還用拉丁文暗中傳遞信息。

胤禟是一位生意人,即使在蒙難之時,也沒有忘記生意。他與外國傳教士穆經遠合作,將家產藏於他那裡,讓他找信得過的人開設當鋪,以便將京城的消息傳出去。

由此可見,胤禟對雍正是極端的不合作態度。他自以為聰明,然而他的行動幾乎被雍正的爪牙所掌握。結果就是,胤禟的行動不僅沒有收到預期效果,反倒成了雍正打擊他的罪名。

雍正曾專門派人前往西大通管制胤禟,但胤禟卻不按照規矩出門迎接聖旨,還公開說風涼話。因此,雍正痛罵他不遵守君臣大義,實屬大不敬,對他的恨可謂咬牙切齒了。

後來,雍正命人將胤禟從青海押送保定,直隸總督李紱奉命將胤禟圈禁於高牆之中,每天派人看守,並封閉門窗,僅留一餵飯口。單獨囚禁了四個月左右,時值盛夏,酷暑難耐,過慣了富貴生活的胤禟經不起折磨,在43歲生日那天去世。

秋媚說:雍正用殘酷的手段打擊胤禟,一是對其奪嫡立場的不滿;二是穩定局面,打擊胤禩的需要;三是上位之後對胤禟極端不合作的痛恨。雍正其人,好起來比誰都好,對胤祥就格外開恩;處理對手時,就會露出刻薄無情的一面,即使親兒子也不放過,何況是親兄弟胤禟。


秋媚讀史


九子奪嫡後,除了繼位的雍正皇帝與十三爺允祥之外,其他七人的結局不一樣,比如大阿哥胤禔是在康熙四十七年被奪爵圈禁後,就再也沒有出來,直到雍正十三年病逝。廢太子胤礽是在雍正二年病逝於鹹安宮。

三阿哥胤祉先是為康熙守陵,但因為發牢騷,再加上胤祥死的時候沒有悲傷,所以被圈禁於景山永安亭,在雍正十年病逝。八阿哥胤禩是在雍正四年二月被改名為阿其那,圈禁於宗人府,在九月病逝。

九阿哥胤禟是雍正四年三月的時候被改為塞思塞,被圈禁於保定,在九月的時候病逝。十阿哥允䄉在雍正元年被奪爵圈禁,乾隆二年,乾隆將其赦放出來,封為輔國公,乾隆六年病逝,以貝子規格下葬。

十四阿哥胤禵在康熙死後,也在景陵為康熙守陵,在皇太后去世的時候,加封為郡王,但沒有實際的封號與俸銀和祿米,也就是說是個虛銜郡王。

雍正三年十二月,胤禵被降為貝子。雍正四年,被革去貝子,因禁於壽皇殿。雍正死後,乾隆繼位,將胤禵釋放出來,乾隆二年,封其輔國公,乾隆十二年,封其為貝勒,乾隆十三年,封其為郡王,乾隆二十年,病逝。

可以看出,八阿哥胤禩與九阿哥胤禟的結局是最差的,因為死得比較突然,民間傳言,這兩個是被雍正毒死的,那我們來看雍正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九阿哥。

胤禟的生母是宜妃,康熙四十七年,發生了算命人張明德行刺太子的案件,而張明德之前為八阿哥看過相,康熙就斥責八阿哥是想謀害太子,九阿哥就覺得八阿哥是被冤枉的,所以與十四阿哥為八阿哥保奏。康熙一氣之下,打了九阿哥兩個耳光。

九阿哥很有錢,他經常為八阿哥花錢,八阿哥結識的人多,很多花費都是由九阿哥出的錢。十四阿哥出征的時候,九阿哥也多次送去了銀兩,每次也都是數萬兩。九阿哥還安排了太監姚子孝,專門給九阿哥與十四阿哥傳送消息,還花了很多錢,將十四阿哥家的花園修了一下。

雍正元年二月,九阿哥被髮往西寧為軍效力,他與十四阿哥和十阿哥多有書信來往,他在給十阿哥的信中寫,以前有很多機會沒有好好掌握而失去,現在追悔後及,十阿哥本來應該看完書信就應該燒掉,但是沒有,後來這封信就被發現了。

雍正三年,有一個叫狐士義的人,因為以前受過九阿哥的幫助,說他願意找人救九阿哥,九阿哥給拒絕了,穆景遠應該應該拘拿此人,九阿哥也拒絕了。

總的來說,九阿哥是八阿哥最有力的支持者,兩個的結局自然是最不好的。


歷史簡單說


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人分為二派參與了皇位的爭奪。

一派以太子為首,主要成員皇三子、皇四子、皇十三子,背後勢力是索黨。

一派以皇長子為首,主要成員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背後勢力是明黨。

兩派明爭暗鬥、互相角力直到第一次廢太子,皇長子提出要代父弒弟。皇三子誣陷皇長子魘鎮太子,令康熙直接崩潰,皇長子、皇三子直接出局。

此刻皇長子陣營把皇八子推到了臺前。皇八子素有賢名,在朝野上下威望很高,更是被一些官員尊稱為“八佛爺”,但皇八子主動請嬰處理刑部驚天大案弄巧成拙,第二次廢太子時皇八子胤禩又急於求成,派人到處拉選票及“海東青事件”令皇八子出局。

1722年,康熙帝病故於暢春園,康熙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宣佈康熙遺囑宣胤禛繼承皇位,九子奪嫡以雍正取勝告終。

雍正決心殺允禟,只不過是政治清洗而已。

一、允禟是“八爺黨”的核心人物,八爺黨是雍正奪嫡用力最猛強勁對手,八爺黨的能量,有目共睹,雍正不可能把那些曾經支持“八爺黨”的官員全免職,那麼就只能擒賊先親王了。

二、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時,由胤禛和胤禔負責看守。在允禟提議下胤禛獨自向康熙上奏,竟猜準了康熙心思,胤禛對允禟的能力有些後怕。

三、當胤礽初廢,胤禩受張明德之案影響,被康熙削爵關押。允禟帶著允禵一起去保奏他們的八哥,因此被狠狠打了兩個耳光。不想胤禟是懷揣毒藥及鎖鏈而去,擺明了若胤禩有不測,他就喝毒藥一同赴死。

四、在胤禩爭謫時,允禟不但在財力上大力支持,還四處奔走收買人心,擴充胤禩的實力圈。也正因為如此第二次廢太子的時、議舉儲君之風颳遍朝野,皇八子胤禩竟全票當選。

5、胤禩爭儲沒戲後,胤禟又支持雍正的勁敵皇十四子胤禵,一是大力提供資金支持,二是將朝中動向第一時間通知遠在西寧的胤禵,以利他及時調整對應策略。

胤禟在九子奪嫡中,雖然他不爭奪皇位,但他上躥下跳、作用卻極其重要,雍正當然是看在眼裡、恨在心裡。果不其然,其一登上皇帝寶座,就開始敲打老九,把他迅速踢出京城,遠遠的發配到西寧前線。

允禟竟對下說,越遠越好,言外之意就是天高皇帝遠,老子可以為所欲為。他縱容家人在西寧滋事,雍正派人前去宣旨,允禟竟然不迎接跪聽,雍正帝稱他為"塞思黑"並削其宗籍,隨後命都統楚宗從青海西大通押解至保定,直隸總督李紱奉命將其軟禁起來。

李紱將三間小房四面加砌高牆圍住,把允禟關入裡面,封死前門,用轉桶傳遞飲食,房小牆高,密不透風,又值酷暑炎天,戴著手銬(梏)、腳鐐的允禟苦不堪言,於8月死去。

雍正將胤禩由宗室親王降為民王、削去其所屬住領,隨即又革除王爵、囚禁於高牆之內,並將其名字改為“阿其那”,滿語意為“豬”或“俎上凍魚”,後更名為“塞子黑”,滿語意為“狗”。46歲的胤禩禁不住百般的折磨,身患嘔吐之症,不進飲食,死於獄中。

老十四被圈禁,直到雍正駕崩都未被釋放。雍正沒有難為老十。一直活到乾隆六年病死。

皇八爺的集團就這樣土崩瓦解了。


美麗青春您真痘


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作為失敗的“八王黨”核心成員,幾乎都遭到了清算。結局相對比較慘的有三人,即: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和刑部尚書阿爾松阿。而十阿哥胤誐和十四阿哥胤禵,則活到了乾隆年間,並獲得自由,先後正常病死。

那麼,八王黨的核心成員都遭到了怎樣的清算?

八王黨之首八阿哥胤禩:雍正定其40款罪狀,並對其革爵除宗,被迫其改名“阿其那”、其子弘旺改名“菩薩保”。後因嘔吐病死於監所,但後人根據其死狀,多認為是被毒死。

▲九子奪嫡劇照

九阿哥胤禟:雍正定其24款罪狀,並對其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強迫改名“塞思黑”,意為討厭之人。他兒子們也被分別改名,所用之名皆有貶義。同時,其嫡福晉董鄂氏與長子弘晸(逝於乾隆五十二年)均被禁錮50多年。而他也被用三條鐵鎖鏈綁縛,由楚宗等押解赴京,頗有點人身羞辱的意味。後於雍正四年五月十五日,交予直隸總督李紱監禁,並被押入四面高牆砌築的囚室,而囚室四周則布有重兵把守。顯然,雍正對其看守之嚴,已遠超八王黨之首的八阿哥胤禩。同時,雍正還曾下旨:“‘除下賤飲食’外,‘一切筆、墨、床、帳、書、字、便冰一塊,湯一盞’亦不得給予。”當時,正值酷暑,牆高房小,身披鎖鏈,手足拘禁,經常陷入昏迷,待家人冷水噴頭,便會醒來。不久,雍正又下旨將他的4個家人分別隔離關押,而獨處一室的胤禟再無家人照料。就這樣,在身心煎熬、精神絕望中,僅度過了45天的時光,胤禟便被折磨死在了囚室裡。不過,也有傳說是被毒死的。

十阿哥胤䄉和十四阿哥胤禵:均被革爵,分別軟禁於京城和皇陵,而且還活到了乾隆年間,並被恢復自由,直到正常病亡。

同時,康熙的兒子本來都是“胤”字輩,但因與雍正帝的“胤禛”名諱相沖,為了避諱雍正便將他們名字中的“胤”改為了“允”。如:允禩、允禟、允䄉、允禵等。只有十三阿哥怡親王胤祥與雍正感情頗為親密,依舊沿用“胤”字。不過,到了乾隆年間,乾隆均給他們恢復了原名和宗籍。

▲胤禟劇照

另外,還有侍衛鄂倫岱,雍正曾對其網開一面。不久,因清晨他在乾清門院內“掀衣便溺”,引發官員不滿和雍正大怒。為此,雍正帝下諭旨罵其“罪惡多端”。後來,又因鄂倫岱與阿爾松阿固結死黨,煽惑朝政,被雍正下旨處斬。

相對於鄂倫岱,刑部尚書阿爾松阿就更慘了,由於其父阿靈阿曾推舉胤禩為皇太子,而自己又是八王黨的重要分子,不但被誅殺,而且家產也被籍沒,妻子發配寧古塔。

以此來看,雍正確實對九弟允禟非常的痛恨,這究竟又是為什麼呢?

雍正與九弟允禟(胤禟)的恩怨

歷史上曾這樣評價胤禟:“無論對世事的瞭解,從政能力以及獲取私利的手段,都較生活圈子日益縮小的清朝中後期皇子,略高一籌。”

這種評價對於胤禟來說,或許就是有能力的表現,但對於以國家為重的雍正來說,可就成了大禍害,而這只是雍正與胤禟的恩怨之一。

其實,八王黨與四爺黨之間的許多矛盾衝突,都是胤禟搞出來的,這才是雍正對九弟允禟痛下殺手的主要原因。

胤禟一出手,便將了胤禛一軍,令其被動又難堪

1711年末,胤禩生母、良妃衛氏去世,在胤禟的組織下,大擺筵席,車馬喧囂,並與胤禟與胤禵輪班守喪送飯。這一切,顯然是在為胤禩造勢,並趁機拉攏各方勢力。

▲胤禛和胤祥劇照

同時,胤禟又主動邀請胤禛加入他們的治喪隊伍。這其實是將了胤禛一軍,如果胤禛加入,就只能算作胤禩勢力的一員,自然弱了身份,更不利於爭奪皇位。反之,別人又會說胤禛不顧兄弟之情。因此,令胤禛非常被動,也恨惱火。

可見,胤禟的心機之深。

胤禟一出手,便將胤禛的同母弟胤禵拉入了“八王黨”的陣營,反與胤禛作對

1718年,十四阿哥胤禵西征啟程前夕,胤禟為了徹底將其拉入“八王黨”的陣營,一出手就是贈銀1萬兩。不久,當胤禵到達目的地安營紮寨後,胤禟則以勞軍為名,幾次派人送銀錢數萬兩。期間,胤禵過生日時,胤禟又派專人贈送金器皿9件,價值約為1-2萬兩白銀。

自此,胤禵完全倒向“八王黨”,私下多有信息傳遞,一旦父皇康熙帝駕崩,便會從西北前線立即返回京師,以圖大事。

只是,睿智的雍正皇帝,在登基的這個環節做的非常漂亮,直接打了“八王黨”一個措手不及,當“八王黨”一夥反應過來時,雍正皇帝已經順利繼承大統。當然,也因此給世人留下了“登基不正”的許多傳言和話柄。

這一切,若非胤禟從中作怪,雍正又豈會倉促繼位,而落人話柄。因此,雍正不可能不恨胤禟。

胤禟性格凌傲,不將欽差大臣放在眼裡,實為不給剛剛登基的雍正面子

“八王黨”在“九子奪嫡”中失敗後,雍正帝以其縱容下人,擾亂民間為由,命都統楚宗前往制約。但是,當楚宗的人員到達時,性格凌傲的胤禟卻不按照常例出迎請安,並接待欽差大臣,有點不愛打理的意味。

為此,他還曾對親信葡萄牙籍傳教士穆景遠抱怨:“與其這樣揉搓我,比拿刀子殺了我還利(厲)害。”結果,迎接他的卻是更大的屈辱。

胤禟的舉動,明顯帶有意氣用事的成分,但卻嚴重有損新繼位的雍正樹立威望。因此,雍正聽聞大怒,命令用三條鐵鎖鏈將其綁縛押解進京,既有懲罰之念,也有羞辱之意。

胤禟收買人心的手段,令雍正心驚

▲胤禟劇照

山西貧民令狐士義,曾得胤禟救助。得知恩人胤禟被抓的處境後,扮作小商販,千里迢迢趕來,通過其太監,將書貼送到胤禟手中。書中說,只要胤禟願意,他就會聚合山西和陝山兩地兵民,以救恩主。因為,山西和陝山兩的百姓都念著恩主的好。

而這時的胤禟心知大勢已去,多做無益,因此將帖子送還,並回複道:“我們弟兄沒有爭天下之理!”總算在民間維護了兄弟間的微弱情義。

同時,據允禟的老師、翰林院編修兼貝子府管家秦道然口供,允禟的親信何圖就是得其資助者。而何圖原為雍親王府之人,後與兄弟一起轉投到了允禟屬下,並被允禟派往胤禵軍中,負責傳遞消息。當允禟死後,何圖也隨之自殺身亡。

可見,胤禟收買人心的手段有多麼的高明。也難怪,史書評價他:“擅結交,好施捨,有擔當,重義氣。”果然名不虛也。

不難看出,胤禟不但在“九子奪嫡”中的手段不凡,而他在民間也有極大的影響力。面對這樣一位屢屢在自己心上捅刀子的心腹之患,怕是以雍正的手段,也會寢不安枕吧。所以,雍正豈能不痛下殺手,以絕後患。


祥子談歷史


不知道為什麼雍正皇帝的名聲會被很多人說的那麼糟,要明白一點,跟唐太宗李世民比起來,雍正皇帝還是比較仁慈的。

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還殺死了他們的兒子,他們的後代中只有女兒才能活的下來。

雍正皇帝並沒有殺死自己的親兄弟,更沒有殺死他們的兒子。乾隆皇帝上臺以後,還給自己的堂兄弟們都封了親王。

因為康熙活的比較久,他的兒子也比較多。因此他的兒子參加爭奪皇位的人也比較多,當時的局勢也比較混亂。

雍正皇帝之所以能夠最後勝出,就在於他的沉穩。其他的那些阿哥們只要是表現的非常活躍的,基本上都被康熙打入了冷宮,列進了黑名單。

康熙不允許有挑戰自己的人存在,自己的兒子也不行。因為這個原因,雍正的對手都自動退出了歷史舞臺,雍正就成了名正言順的皇權繼承人。

在雍正皇帝登基後,他的老八老九兄弟又跳上臺前,不斷的給他添眼藥,製造麻煩。

雍正皇帝一怒之下,把老十四兄弟圈禁,把老九送到青海軍中效力,以示警告。哪知道老九仍不思悔改,暗中和京城書信來往。

這一切都被雍正看在眼裡。雍正四年,忍無可忍的雍正革去老九的黃帶子,削除宗籍,改名賽思黑(豬和狗的意思,當然也可以理解為豬狗不如,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出雍正皇帝的憤怒和不滿)。

同年4月,老九被鎖拿進京,一路上談笑風生,蠻不在乎。

雍正皇帝得知這個消息後,就下令把他圈禁在保定,閉門思過。在圈禁的過程中,他不管要什麼,看守都不給。被三條鐵鏈捆綁的他,經常昏迷。家人不得不用冷水才能把他噴醒。

在這一年的8月27日,生無可戀的老九就此死去。

這是一個悲劇人物。他一生善於經商,樂善好施,對兄弟們講義氣,卻不幸捲入了一場空前絕後的政治鬥爭,最後淪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新知傳習閣


雍正為何痛下決心殺允禟,我分析以下幾點:

一、允禟這人特別直率,他是鐵定支持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人,允禟聽到傳位於皇四子胤禛來做皇帝,他箕踞而坐,盤上腿了,極端的傲慢無禮,故意刺激還沒有登基的雍正,沒有把新皇帝放在眼裡。後來雍正說他“傲慢無人臣之禮”。這是記載允禟聽到雍正繼位時的情景。

二、允禟是康熙皇子當中唯一一位幾百萬級的這個財富。人有了錢,有的人很吝嗇,但是允禟這個不吝嗇,行俠仗義,為人豪爽闊氣。他這些錢最重要的支持允禩和允禵,讓他們爭奪皇位。包括修花園、招待,允禵到西北打仗,他一給就是幾萬兩。這也是雍正要殺允禟的一個原因。

三、允禟這人極為聰明,他清代皇子當中少有的一個發明家。十四阿哥允禵在西征做大將軍王的時候,允禟在宮廷裡面為他打造戰車,把這個模子給允禵寄去。後來允禟在滿文上標註羅馬字的注音,跟八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通訊,後來雍正抓到以後非常生氣,但是又不知道寫的什麼。

雍正皇帝決定把允禟發配到大西北,年羹堯進京的時候雍正和他密謀,要把允禟在大西北解決掉。在雍正元年的四月二十一日,允禟帶著很多的不捨離開了京城,從此之後他就沒有再回來。再回來的時候到保定這個地方就是一條屍骨。


吾替施主把把脈


雍正在康乾盛世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他得皇位以後也勵精圖治,把大清國治理的還算是像模像樣。可為何雍正對九弟允禟下了殺手呢?按道理講,奪皇位以後,安撫人心才是大事,對前朝之人過於狠厲,有違任君之賢明。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說一個小的現象。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當皇帝的人對大多數皇族子弟希望是越廢物越好,不管前期跟你唱的如何高調,但心裡肯定防備得緊,這跟品性無關,純粹是屁股決定腦袋。封建王朝的後期,皇族子弟中說的是封王爺,其實也就是有名無實,在封地上不能私交大臣,也無軍職實權,直接導致了,明清皇室在後期跟種牲口沒什麼區別了,除了吃喝玩樂,啥也不會。

書回正傳,前文已經說了,當皇帝的其實對於皇族子弟中能力超群者有著天然的防備心理,而允禟應該就屬於這類人。據史料記載,允禟聰明好學,而且喜歡發明創造,還自己設計過各式戰車,對於語言上也極具天賦,自學外語,還用拉丁文翻譯成滿文,可見其智商之高。

在廢太子案中,康熙對於允禩所作所為十分厭惡,而允禟為了鳴不平自己跳出來,而後又深藏毒藥和老十四一起,表示願同生共死。

說實話,康熙在立儲之事上過於猶豫不決,以至於九龍奪嫡之後導致後患留下。康熙對老九和老十四以及老八展示出來的兄弟之情表示欣慰。而有勇無謀的大阿哥,不顧忌兄弟之情一心想弄死太子,也被康熙看在眼裡,怒斥其“混蛋”,然後被剝奪爵位,圈進宗人府。

雍正對此事當然是知情者,對於老九的善於結交,拉攏官員的能力更為忌憚。同時,康熙對於此種行為也早有不滿,雍正及時的劃清界限。雍正登基以後,允禟被抓回監禁,在監獄中活活折磨而死。

總體來看,身為八爺黨的核心允禟,他的能力被雍正所警惕,擔心放他們出來,沒準又會起前朝之禍。還是那句話,皇帝都巴不得自己的同族跟牲口一樣,這有這樣他們才會放心。


春秋亂舞


我們主要就《雍正王朝》來說事兒

劇中的雍正有沒對老九動了殺機?當然有。他以傳言說他這個皇帝是孤家寡人、有奴才無兄弟為藉口,打發允禟去了年羹堯西北大營效力。

作為先皇子、現皇弟的允禟,去到軍營按理說應該給個監軍的名分。

可雍正非但沒讓允禟監軍,甚至連任何職位都沒安排,就是名義上的“軍中效力”:雍正想借幾天不殺人就手癢的年羹堯之手,替他拔掉允禟這個八爺黨的“刺頭兒”。

事實上,死在年羹堯西北大營的官員還真不少,後來的孫嘉誠就是其中之一。甚至也可以說,就連孫嘉誠,也是雍正故意送到年羹堯手裡的人頭。

懟天懟地的清流骨幹孫嘉誠的作為,從雍正的角度已經嚴重擾亂了朝局的政治平衡,縱使他再有“公”無私,從維護統治考慮也必須犧牲掉。

連孫嘉誠這樣的人雍正況且都要除掉,一直與他作對的老九,就更不用說了。

雍正為何要幹掉九弟允禟?

如果我們只是認為允禟只是老八的小跟班和應聲蟲,就太太低估允禟在八爺黨中的地位和作用了。

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說,老八也許只是被公推出來的、最適合的八爺黨代言人,老九才是八爺黨的骨幹、核心甚至實際掌舵人。何出此言?

首先,老九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做後盾。他控制了江南鹽商的利潤分紅,還可能一定程度上摻乎了漕運的商業變現,這在清朝都是最最有油水的摟錢渠道,甚至沒有之一之二。

甚至我們還可以猜想,八爺黨能聚攏起這樣一個龐大的網絡,或許老九的錢在其中也起了十分重用的作用。

其次,老九滿腦子滿肚子的鬼點子和壞主意。八王逼宮前夜,遊說聯絡隆科多站在雍正對立面的是誰?是老九;借那爺之口在伯倫樓散佈雍正得位不正,乃是截胡了本屬於老十四的皇位傳言的,也是老九;

鼓動旗人不事勞作而賣地或者租賃給無地漢人耕種的,也是這個老九;

總之,我們不妨回憶一下,但凡對抗雍正本人或其政策的橫炮歪招,基本都出自老九之手。

最後,相比老八,老九是個更頑固堅定的反雍正者。即便是老八,也會在某些時候會選擇暫時站在雍正一邊,可老九是永遠站在雍正的對立面。

年羹堯十多萬大軍所用數額巨大的糧食、軍餉已經快把雍正搞倒臺時,對老八表示要支持雍正渡過難關的態度,老九當場就炸了,還對老八冷嘲熱諷,甚至還不惜為此與老八翻臉。

正因為以上三點,哪怕不處理老八,估計雍正也會選擇對老九下手,他太痛恨這個永不合作的老九了。

想取巧搞掉老九的計劃失算,雍正最後還是來硬的解決了問題

哪怕你是皇帝,要處置一個人乃至殺人也都要有理由。硬殺也可以,但也許留下的是昏君的罵名。

長袖善舞的老九,不但在年羹堯的西北大營全身而退,還成功籠絡了年羹堯,簡直狡猾極了。

在《雍正王朝》最後,老八、老九聯手弘時、四大關外鐵帽子王、隆科多等逼宮不成而徹底認栽的時候,雍正終於找到了徹底解決老八老九問題的鑰匙——終身圈禁。

才被圈禁幾個月,允禟就很“配合”地死了。歷史真實中的允禟,或者在圈禁中自然死亡,或者是死於雍正的制裁,這兩種情況都有各自的合理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