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選《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讀書報告

發表時間:1927年3月5日

背景事件:

1926年1月1日,國民黨全國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會議制裁了國民黨右派,規定了工農運動的計劃

1月17日,江陰農民運動領袖周水平犧牲

3月20日,蔣介石在廣州製造“中山艦事件”,謊稱共產黨人指揮的中山艦要炮轟黃埔,共產黨要暴動,藉以宣佈戒嚴,派兵逮捕和監視共產黨人,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和蘇聯顧問辦事處

3月23日,汪精衛辭國民政府主席職

4月20日,全國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中共中央在致大會的信中指出,農民運動必須與全國的民族革命運動相結合。同時指出,中國的民族革命運動,非得到農民大眾的參加也不會成功。信中特別強調,農民運動必須接受工人階級的領導,必須與工人運動相結合。

5月3日,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學,9月11日結業。這屆農講所由毛澤東任所長,高語罕任政治訓練主任,肖楚女任教務主任,招收來自全國20個省區的300餘名學員,為北伐戰爭中全國農民運動的蓬勃發展準備了幹部。

5月15日,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二屆二中全會,通過整理黨務案,限制中共在該黨的活動。中共中央領導人陳獨秀等和蘇聯顧問鮑羅廷以及張國燾採取妥協退讓的態度。

5月20日,葉挺獨立團作為北伐先鋒奉命進入湖南,援助被直係軍閥擊敗而擁護國民政府的唐生智,揭開了北伐戰爭的序幕。

6月5日葉挺獨立團攻克湖南攸縣,取得了北伐第一仗的輝煌勝利。

6月6日,蔣介石任北伐軍總司令。

6月19日 整理黨務案出臺,國共聯席會議成立

7月,為消滅各地軍閥割據勢力,統一全中國而進行的北伐戰爭爆發。

7月4日,國民黨發表為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宣言。9日,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

7月7日,陳獨秀髮表《論國民政府之北伐》一文,錯誤地認為北伐時機尚不成熟。他的這種認識,受到黨內批評,也受到國民黨的攻擊。

7月中下旬,大舉北伐的國民革命軍,接連攻佔株洲、長沙等地。

8月,北伐軍奪取汀泗橋。

8月北伐軍攻克賀勝橋。

10月10日,北伐軍拿下武昌

10月23日,為配合北伐戰爭,上海工人舉行第一次武裝起義。

11月8日。北伐軍攻陷南昌,孫傳芳主力被殲。

11月4日,廣州省港罷工委員會會址被國民黨右派分子焚燒。

12月13日,國民黨的黨政聯席會議開始在武漢辦公。

12月,北伐軍攻佔福建全境。

1927年1月1日,廣州的國民政府遷到武漢

1月4日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活動。

1月上旬至2月中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聲勢浩大的群眾反帝運動,同武漢政府的外交談判相結合,迫使英國侵略者不得不將漢口、九江英租界交還中國。

2月22日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裝起義失敗。


背景分析:從這些事件中能夠看到主要的兩點是:一,國民革命運動高漲,在國共雙方的配合下,著有成效,因共產黨人善於工人運動與農民運動,藉著國民革命運動的東風,農民運動也發展到全國;二,在國共內部的矛盾中,因為左派與共產黨領導人的妥協,國民黨右派佔據了上風。共產黨領導人認為國民革命運動主要依靠的是國民黨,一味的妥協,忽視了農民運動的力量,而國民黨更多的代表的是資產階級與地主鄉紳的利益,很多的北伐軍軍官就是出自地主鄉紳的家庭,農民運動極大的影響了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對農民運動採取否定的,反對的態度。毛澤東所以親自到農民運動最為迅猛的湖南進行考察,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以下即是文章的正文彙總及分析了

毛選《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讀書報告

以下是大綱

毛選《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讀書報告

毛選《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讀書報告

毛選《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讀書報告

毛澤東在正文中逐一的對反對的觀點做出了批判,肯定了農民運動的革命意義,我覺得,這次的考察研究不僅對中國革命,而且對毛澤東以後一生的思想都產生了很重大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