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读书报告

发表时间:1927年3月5日

背景事件:

1926年1月1日,国民党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制裁了国民党右派,规定了工农运动的计划

1月17日,江阴农民运动领袖周水平牺牲

3月20日,蒋介石在广州制造“中山舰事件”,谎称共产党人指挥的中山舰要炮轰黄埔,共产党要暴动,借以宣布戒严,派兵逮捕和监视共产党人,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办事处

3月23日,汪精卫辞国民政府主席职

4月20日,全国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中共中央在致大会的信中指出,农民运动必须与全国的民族革命运动相结合。同时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非得到农民大众的参加也不会成功。信中特别强调,农民运动必须接受工人阶级的领导,必须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5月3日,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9月11日结业。这届农讲所由毛泽东任所长,高语罕任政治训练主任,肖楚女任教务主任,招收来自全国20个省区的300余名学员,为北伐战争中全国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准备了干部。

5月15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二届二中全会,通过整理党务案,限制中共在该党的活动。中共中央领导人陈独秀等和苏联顾问鲍罗廷以及张国焘采取妥协退让的态度。

5月20日,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奉命进入湖南,援助被直系军阀击败而拥护国民政府的唐生智,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6月5日叶挺独立团攻克湖南攸县,取得了北伐第一仗的辉煌胜利。

6月6日,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6月19日 整理党务案出台,国共联席会议成立

7月,为消灭各地军阀割据势力,统一全中国而进行的北伐战争爆发。

7月4日,国民党发表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7月7日,陈独秀发表《论国民政府之北伐》一文,错误地认为北伐时机尚不成熟。他的这种认识,受到党内批评,也受到国民党的攻击。

7月中下旬,大举北伐的国民革命军,接连攻占株洲、长沙等地。

8月,北伐军夺取汀泗桥。

8月北伐军攻克贺胜桥。

10月10日,北伐军拿下武昌

10月23日,为配合北伐战争,上海工人举行第一次武装起义。

11月8日。北伐军攻陷南昌,孙传芳主力被歼。

11月4日,广州省港罢工委员会会址被国民党右派分子焚烧。

12月13日,国民党的党政联席会议开始在武汉办公。

12月,北伐军攻占福建全境。

1927年1月1日,广州的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1月4日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活动。

1月上旬至2月中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声势浩大的群众反帝运动,同武汉政府的外交谈判相结合,迫使英国侵略者不得不将汉口、九江英租界交还中国。

2月22日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失败。


背景分析:从这些事件中能够看到主要的两点是:一,国民革命运动高涨,在国共双方的配合下,著有成效,因共产党人善于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借着国民革命运动的东风,农民运动也发展到全国;二,在国共内部的矛盾中,因为左派与共产党领导人的妥协,国民党右派占据了上风。共产党领导人认为国民革命运动主要依靠的是国民党,一味的妥协,忽视了农民运动的力量,而国民党更多的代表的是资产阶级与地主乡绅的利益,很多的北伐军军官就是出自地主乡绅的家庭,农民运动极大的影响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对农民运动采取否定的,反对的态度。毛泽东所以亲自到农民运动最为迅猛的湖南进行考察,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以下即是文章的正文汇总及分析了

毛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读书报告

以下是大纲

毛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读书报告

毛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读书报告

毛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读书报告

毛泽东在正文中逐一的对反对的观点做出了批判,肯定了农民运动的革命意义,我觉得,这次的考察研究不仅对中国革命,而且对毛泽东以后一生的思想都产生了很重大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