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農民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400大洋,如今應給多少錢?

1927年到1937年,是我國的土地革命

時期,那時國家最重要的武裝軍事力量,就是工農紅軍。紅軍們為了農民和工人的利益奮戰在一線,所以無論他們走到哪個村落,都會受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

2015年,有一個湖北農民拿出了自家收藏的、一張85年前的欠條,上面寫著紅軍借款400大洋。在這張普通借條的背後,隱藏了那段年代的感人故事——

湖北農民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400大洋,如今應給多少錢?

湖北農民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400大洋

這個湖北農民居住在孝昌縣,名為楊明榮,是個70多歲的老人。2015年6月,他向當地縣政府出示了一張紅軍欠條。

這欠條長300px,寬100px,是由紅一軍第七大隊孝感縣第一分隊出具,借款共計400塊大洋,借款人的位置還蓋有當年的隊長凃杏的簽名印章。

據老人回憶,上世紀20年代,他們楊家因為做生意攢下了一些錢財。1930年,為了支持和幫助紅軍,他的爺爺楊長銀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

甚至還向親友借了一部分錢,才湊夠400塊大洋,並慷慨地借給了紅軍。如果老人所說的都是真的,那麼當年紅軍借錢的原因是什麼呢?

湖北農民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400大洋,如今應給多少錢?

這個要從1929年說起。當年我國河南、湖北、安徽的邊區接連爆發多次武裝起義,陸續建立了根據地。

當時為了讓武裝力量得到長足發展,中共開始著手改組現有的軍隊。

整編後,之前的紅31師、紅32師、紅33師,就合為第一支工農紅軍,中國紅軍由此正式成立。

紅軍剛成立不久,就面臨著各地軍閥和土匪的包圍和討伐,不僅槍支彈藥十分匱乏,糧食的供應也嚴重不足。

湖北農民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400大洋,如今應給多少錢?

在一些根據地附近,老百姓體諒戰士們的辛苦,常常會自發地給他們提供一些糧食、衣服和財物。

不過,紅軍內部有相關規定,就是他們不可以隨意地接受老百姓們提供的物資。

如果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收下了百姓的東西,便一定要寫下欠條,將來有機會再償還回去。

但戰爭是殘酷的,當年很多紅軍借貸者最終都戰死沙場,因此留下了一些未能完成兌付的欠條。

湖北農民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400大洋,如今應給多少錢?

如今應給多少錢?

​1930年到1931年間,紅軍內部已經陸續完成了整編和改組,因此這張欠條的真實性是有據可考的。那麼三十年代的中國,一塊大洋的購買力是多少呢?

以上海市為例,當時大米是6分錢一斤,一塊大洋能買16斤大米。而如今,大米一般是3~4元一斤,所以當年的一塊大洋相當於如今的50元左右

如果再考慮上現在的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等問題,一塊大洋的價值應該在100元左右,那麼400塊大洋也就是4萬元

據悉,這張借據目前還要讓權威部門進行技術鑑定,如果確認其真實有效,當地會根據相關政策,給楊明榮一家兌付4萬元現金

湖北農民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400大洋,如今應給多少錢?

其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張借條蘊含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它本身。它不僅僅是一張可以兌換現金的借據,更是老百姓當年無條件信任紅軍的象徵——

今日話題:

你覺得換了4萬現金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