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拿下益州之后,为何不回荆州?

月下0郁金香


刘备:不,其实我想回,主要是军师不让!

诸葛亮很早就在《隆中对》里给刘备分析了荆州、益州各自的优势,提出要同时占据荆州和益州两地。赤壁之战后,刘备夺取了荆州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了诸葛亮指出的要夺取荆州的战略抱负。

随后,刘备应张松、法正等人之邀,于211年入川开始攻略益州,并于214年攻下了益州的大部分地区。此后,一直到关羽大意失荆州为止,刘备都没有再回到荆州,而是留守益州方便,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分别阐述了荆州、益州各自的优点,我们可以从这里找到答案。

第一、对于荆州,诸葛亮是这样说的: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大意就是说,荆州地区的交通很便利,往东可以通到孙权的江东地盘,往西可以连接巴蜀益州,往南可以到南海郡。这样的交通枢纽是将来争夺天下必不可少的(此用武之国)。

不过,这里也隐约暗示了荆州还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夹在曹操、孙权、刘备三方之间,靠近前线,处于四战之地,易攻南守!

加上荆州牧刘表死后,荆州地区已经连年遭受战火,民生凋敝,已经不适合作为刘备坐镇的大本营了,只能作为三方之间的一个缓冲区域,由大将关羽镇守为最佳。

第二,对于益州,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则是这样说的: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诸葛亮在这里提到了两点,首先是益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没有像荆州那样遭到战火,很适合刘备割据。其次,益州地区是当年汉高祖刘邦的龙兴之地,汉高祖被项羽贬到蜀地,就是从益州北上夺取天下的。意思是刘备也可以效仿高祖皇帝,坐镇益州,再来一次北定中原。

因此,我们从《隆中对》里已经找到了答案。按照诸葛亮给刘备规划的战略蓝图,一开始就是要刘备同时割据益州、荆州,然后以益州为大本营,效仿当年的汉高祖刘邦路线成就自己的霸业。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要提到,那就是刘备要攻略汉中的益州地区,无法回到荆州主政。刘备夺取成都之后,接着就与曹操军团争夺了5年的汉中,直到219年才把曹操势力全部赶出汉中,因此他是没有机会回到荆州的。

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如果失去汉中,那么整个益州盆地都会暴露在曹操的威胁下。如刘备的大臣黄权所说:“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割蜀人之股臂也!”

刘备夺取成都之后,一来需要巩固当地的统治,二来需要北上与曹操争夺汉中郡。

汉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年之后魏国灭蜀就是从汉中南下,先夺取了蜀国的汉中郡,然后蜀军退到剑阁防守。

不过狡猾的邓艾绕过剑阁,从阴平小路攻入成都平原,斩卫将军诸葛瞻,将蜀后主刘禅等人擒住,而前线的蜀军对此还一无所知。因此,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刘备要留在益州,而没有返回荆州的原因。


世界人文通史


这个问题提的,题主一定是没有看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吧?

刘备占据了整个益州,益州是刘备三分天下的基础

从上图地图可以看出,益州面积是汉末十三州里最大的。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也特意提到了益州是刘备三分天下的基础,是刘备以后率军北伐提供钱粮的重要之地。

刘备的荆州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一个北伐宛洛的战略要地只占据了荆南四郡然后有了公安、江陵地区。东汉末年的荆州首府襄阳和钱粮都存在江夏等地都不是刘备的地盘。

部分荆州的地盘,荆州和益州在刘备心里的战略地位不同,刘备肯定会待在益州而不是荆州。

刘备需要镇住益州豪强以及面对北方的曹魏

除了战略地位上荆州不如益州,益州内部也需要刘备诸葛亮的坐镇,益州在东汉末期因为地形闭塞的原因使得益州成了各地难民向往的天堂,很多豪族和百姓涌入益州。久而久之成为了益州内部不可忽视的势力。


在刘备入蜀之前,益州外来者例如法正等人就和益州本土派有着矛盾,前任益州牧刘璋的父亲刘焉在任益州时期还能镇压这些势力之间的平衡,等到刘璋执政后因为本身的执政水平有限让益州豪强做大。

例如外来难民组成的东州兵,张鲁的天师道,刘巴这种汉室宗亲,法正代表的对曹魏态度不好的北伐派,益州本土的投降派就是后来劝刘禅投降的谯周就是益州本土豪族。

基于镇压豪强稳固大本营方面考虑,刘备必须带着军队和诸葛亮等一众谋士坐镇益州,用实力和时间慢慢收复这些豪强大家。

荆州方面的豪强大族则没有那么麻烦,在刘备进驻新野的时,刘备广布仁义收纳了一部分荆州豪强,剩下的荆州豪强则是在曹魏占领荆州后归顺曹操,所以荆州因内部原因让不用担心荆州可以叛乱。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益州面对的敌人很多,荆州面对的敌人很少。

在关羽北伐之前刘备和孙权一直处于联盟关系,虽然这个关系并不牢靠但孙权和刘备的矛盾远远小于刘备和曹操的矛盾,武陵的少数民族实力也并不强大,这点从后来夷陵之战武陵蛮首领沙摩柯出兵一万人就可以看出来。


益州面对敌人更多,汉中地区是刘备势力的咽喉地区,还靠着关中和凉州地区,死敌曹魏肯定会在关中地区驻扎重兵。

凉州的羌人从东汉末期就一直不安分,而且凉州作为产马地其中西凉铁骑乃是天下骁骑。即使蜀中有马超坐镇防备羌人也只起到一时的作用。而且马超曾经也是一方诸侯,刘备不敢重用马超自己亲自坐镇益州才是上上之策!


影妹谈


刘备拿下益州后,后来更是在益州建立蜀汉政权,至于为何不回荆州在荆州建立政权,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至于原因,我们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益州和荆州地理位置

益州,中国古地名,泛指现在四川省一带,主要包括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主要是巴人和蜀人生活的地方。这个地方

荆州,如今的湖南湖北一带,处于长江中游,是益州的门户,出往东可以东吴,往北可以进行北伐,这是一个极好的进攻和防守重地。

刘备要建立政权,怎么会把首都放在家门口呢?这样根本没有战略缓冲,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安全。将政权放于益州这个大后方,可以源源不断提供物资和军事支持。诸葛亮安排关羽镇守荆州时候就曾交代过关羽荆州的重要性,但是还是丢了。荆州是北伐和恢复汉室的一个重要战略地,关羽失守后,诸葛亮只能从祁山出巴蜀进行北伐,这无疑加大了北伐的难度,也将蜀汉政权彻底困在了的巴蜀之地。

益州是汉室龙兴之地

汉高祖刘邦当年就是被封为汉中王,利用汉中的资源发展壮大最后逐鹿中原夺得天下的。战国末期秦国更是在得到了巴蜀之地后实力大增最后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益州之地对于汉朝有多大的意义,这就不言而喻了。刘备从起兵开始便以匡扶汉室为口号,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代表着汉室正统。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更暗示着刘备要像当年汉高祖一样恢复汉室江山。

益州物产丰富

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四面环山,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降水充足,是个物产丰富的草地,尤其是成都平原,被称之为“天府之国”。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益州就是一个极为安全稳定并且经济基础雄厚的大后方。就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凭借着四川盆地这个大后方的支持,硬生生打赢了这场艰难的战争。至于有多重要,不用我多说。

在益州建国,尤其是将都城建在成都,可以最大限度地享有和利用四川盆地的资源,可以更好地发展蜀汉的国力,从而实现北伐恢复汉室的梦想。

益州易守难攻

益州四面环山,易守难攻。说到易守难攻,到底有多难,我们就来说道说道。李白在《蜀道难》里面写道“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个连鸟都难以飞过去的地方,更何况大规模的军队?真的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益州建立蜀汉政权,特别是在成都建都,可以更好的防守。荆州没有丢失之前,荆州是重点防御的地方,其他地方都没怎么防守。后来北伐之时,魏国只是一味防守,等蜀汉国力衰弱了才一举摧毁蜀汉政权。

方便统治当地的巴人和蜀人

刘备取得益州后并没有完全掌控益州,当地的巴人和蜀人民风彪悍,自立为国。刘备要想在巴蜀之地建立政权,不可避免的会和当地的地方政权发生冲突。

为了更好的经营和统治巴蜀,将都城建立在成都是最佳的选择。

倘若益州内部不安稳,荆州又是魏吴两国争斗之地,那作为新成立的蜀汉政权就没有时间去发现,更谈何北伐恢复汉室?

避免和东吴直接冲突

荆州和魏国、东吴接壤,是三国争斗的战争必争之地,建都荆州没有战略缓冲之地。尤其是,刘备在取得益州之前,荆州与孙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取得益州后孙权渴望取回荆州,直接建都荆州无疑会直接引爆孙权的怒火。在外有强敌魏国虎视眈眈之下,不宜跟东吴闹太大的矛盾,以免曹操做收渔人之利!

在益州建国,把荆州当成一个跟孙权谈判和周旋的缓冲地带,不仅维持和东吴的关系一起对抗强大的魏国,也可用来牵制东吴的发展,更是为日后北伐和进取东吴之地提供一个战斗前线。

可是,随着关羽的身亡,一切都化为泡影,不仅失去了战略要地更是失去了盟友,就此蜀汉政权逐渐走了下坡路。

益州立国,是诸葛亮和刘备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而这个决定让蜀汉政权有了几十年稳定发展的时间?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并不能说这个方针是错的。

更多独到见解,点击关注一念千史,在下面留下你的痕迹。


一念千史


益州和荆州地理位置

益州,中国古地名,泛指现在四川省一带,主要包括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主要是巴人和蜀人生活的地方。这个地方

荆州,如今的湖南湖北一带,处于长江中游,是益州的门户,出往东可以东吴,往北可以进行北伐,这是一个极好的进攻和防守重地。孙权听了诸葛瑾的汇报,大怒,“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孙权直接任命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官吏,去接受三地。不料,被关羽尽数赶回。

刘备取得益州后并没有完全掌控益州,当地的巴人和蜀人民风彪悍,自立为国。刘备要想在巴蜀之地建立政权,不可避免的会和当地的地方政权发生冲突。为了更好的经营和统治巴蜀,将都城建立在成都是最佳的选择。

道理很简单,因为益州是刘备政权的大本营和后方基地,但不是说刘备就不回荆州了,刘备在拿下益州后,也有回荆州的,在荆州地盘没有丢失之前,只要是属于刘备的地盘,刘备想回就回。

刘备是在公元215年年初,经过一年多的艰苦作战,在牺牲了庞统,召集了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等人进入益州作战,靠着马超率领一支军队逼宫成都,才最终迫降了刘璋。

刘备这样对益州进行大规模建设,一是以益州作为根本根据地,二是为了将来北伐的需要。从以上的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从《隆中对》的战略方案来说,从当时的各方面的处境来说,刘备只会留在益州。荆州则按照《隆中对》的计划,派一员上将镇守,当然是关羽了。





南飞雁1988


道理很简单,因为益州是刘备政权的大本营和后方基地,但不是说刘备就不回荆州了,刘备在拿下益州后,也有回荆州的,在荆州地盘没有丢失之前,只要是属于刘备的地盘,刘备想回就回。

刘备是在公元215年年初,经过一年多的艰苦作战,在牺牲了庞统,召集了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等人进入益州作战,靠着马超率领一支军队逼宫成都,才最终迫降了刘璋。

公元215年,刘备拿下益州后,其地盘扩充为荆州五郡+益州,荆州五郡分别是南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郡、桂阳郡,其中南郡是向孙权借来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借荆州”了,其他的荆南四郡则是刘备自已打下来的。

刘备拿下益州后不久,孙权就开始派人向刘备讨要荆州南郡,刘备好不容易弄来了南郡,而且南郡是整个荆州地理位置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是荆州的核心位置。

南郡向北是曹魏占据的襄阳,是刘备与曹魏的前线和国界线,也是刘备攻打曹魏最重要的一条战线,南郡向南是荆州腹地的荆南四郡,再向南直通交州,也就是今天的两广地区。

南郡向东是孙权占据的江东,向西是刘备刚刚拿下的益州,而作为南方唯一重要的战略通道--长江就是自西向东横穿过荆州南郡,从益州流向江东。

换句话说,南郡就是一个四通八达的战略要地,交通便利,水运发达。

而益州呢?益州的大概面积就是今天的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摊开地图,你就会发现,益州是一个大盆地,核心就是成都平原,益州的四周都是崇山峻岭,所谓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就是当时的益州,今天的四川。

益州的北部是延续八百余里的秦岭山脉,这也是从关中进入汉中的重要通道,大部分道路都是建在悬崖上的栈道,极其难走,别说行军打仗,就是普通的穿越都比较难。

益州的南部就是今天的云贵高原,在当时是大片的原始森林,不同的部落居住在其中,并不是绝对臣服于刘备政权。

益州的东部是荆州南郡以及武陵郡,以巫山山脉及万里长江阻难入川的道路,而长江的水路则是进出益州最好的方式,没有之一。

益州的西部是雄伟壮观的青藏高原,在当时是一片难以逾越的天险,当时的人根本就无法顺利进出青藏高原。

秦岭、云贵高原、巫山、青藏高原在益州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将益州团团包围在其中,这也就是四川盆地的由来,四周高,中间低,不就像个盆吗?

正是益州的的这种地理位置,决定是益州是一片易守难攻的风水宝地,外人的进益州很难,益州的人外出也很难。

而荆州却完全相反,荆州是四通八边之地,四个方向都有很方便的交通可以行走,南来北往也非常方便,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外敌也非常容易攻进荆州,荆州也成了易攻难守的一块战略要地。

如果你是刘备,你选哪个作为首都?当然是益州了,只要有一点赏识的人,都会选益州作为首都,何况是刘备呢?

既然益州作为蜀汉的首都,刘备当然是要留在益州,坐镇益州的了,作为政权的最高领导者,刘备当然不会无缘无故的去荆州,除非荆州有重大变故。

刘备自从拿下益州后,一共去了两次荆州,一次是与孙权湘水对峙,另一次是夷陵之战。

湘水对峙是因为孙权想要讨回荆州南郡,刘备不肯,这是战略要地,刘备想发展当然不会给,况且将南郡交给孙权,那荆南四郡不就成为飞地了吗?

刘备不肯交南郡,孙权也不肯善罢甘休,于是两军对峙起来,战争一触即发,正在这个关键时刻,曹操向汉中进军攻打张鲁,汉中是益州的北部门户,汉中一失,刘备的益州就相当于为曹魏打开了大门,之后将会永无宁日。

刘备感到了危机,马上与孙权议和,将长沙郡和桂阳郡划给了孙权,以抵南郡,孙权看到刘备让步了,在曹操的共同威胁下,孙权接收了刘备的方案,两军握手言和,这也就是刘备在拿下益州之后,第一次进入荆州。

第二次是夷陵之战,孙权在关羽襄樊之战期间偷袭了刘备所属的荆州三郡,刘备在一年之后,发动了夷陵之战,刘备从益州成都出发,从蜀吴两国交界的边境永安城开始攻打,最远一直打成了南郡的夷陵地区,但最后刘备被陆逊击败,狼狈逃回益州永安城,这也是刘备在拿下益州后第二次到荆州,之后一直到死 ,刘备再也没有踏上荆州的土地。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荆州乃天下之腹,这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又得江汉平原粮产丰沛,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但是刘备为什么在取得益州后,把荆州交付给了关羽,而自己却呆在了益州呢?


其一,荆州虽然交通四通八达,但同样也是四战之地的前线阵地,容易受到北面和东面的军事打击,缺乏足够的战略缓冲地带。而益州却是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的形胜之地,只要凭借地势据守关隘,便能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作为蜀汉最高的指挥者,刘备不宜涉险呆在前线,而只需要坐镇安全的大后方指挥即可。

第二,坐镇益州,汉中就会安全的多,荆州的安全也能得到保证。因为益州之北为汉中,益州之东为荆州,由此益州就和这两地产生了天然的“掎角之势”,只要东面和北面有警,就能过以最快的速度从益州发兵去救援。尤其是汉中的得失,超过了荆州对蜀汉的意义,能直接关乎到益州的存亡。


第三,益州从先秦时期就开始重点建设,到了楚汉时期更是经历了大发展大变样,从不毛之地变为了天府之国,川蜀之地的粮食、布匹等产量不仅能够保证自给自足,还能给够多余出来支持行政和战争的消耗,能稳定的供应官僚队伍和前线军队的后勤需要。

第四,为北伐做准备,隆中对中讲的是三足鼎立后,分别从汉中和荆州出两路大军北伐曹魏,荆州的北伐军主要目的是牵制曹魏重点兵力,而汉中的北伐军则是沿渭河直取两都,战略意义大于前者,而汉中北伐军的主要兵员、粮草、赋税主要是由益州提供,所以益州的经营就尤为重要。


第五,相对荆州派,益州派里面的组织人事结构更为复杂,非常需要刘备坐镇威慑与协调。益州派系复杂,不仅有益州本土豪强,还有前太守刘焉带去的东州派,几大派系常常为了争权夺利而出卖益州利益,而荆州派内部则相对团结稳定,所以为了政局稳定,刘备入蜀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六,蜀汉的实力依然是三国里最弱的,如果赤壁后曹魏政权一二十年内没有大衰落,那么必然会再度南下,蜀汉则没有保住荆州的实力,因此荆州的失去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蜀国最后唯有固守益州才是延长国祚的上策。


纳兰谈史


其实正史中刘备还是回过两次荆州的,第一次是孙权派诸葛瑾索要荆州被刘备无赖推脱后,孙权直接起兵夺取荆州,刘备自益州起兵五万东上荆州讨伐孙权;第二次是关羽败走麦城,蜀国痛失荆州后,刘备不顾诸葛亮劝阻发动全国力量掀起讨伐东吴的夷陵之战!

在上述问题中的意思应该是刘备在拿下益州后为什么不将荆州作为自己的势力首府?


其实这是一个显而易懂的问题,我们暂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刘备集团的战略计划

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基本就是带着关羽、张飞、赵云等十来个跟班乱撞的节奏,游荡在曹操、袁绍等势力之间,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在徐州虽然有了一块地皮,却不是和吕布死磕,就是被曹操碾压……

投奔刘表后也是被作为抵抗曹操的第一道屏障被安排在了最前线,直到三顾茅庐遇到了诸葛亮,刘备才算鱼儿遇到了水,才算有了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

后来刘备集团也是严格按照诸葛亮、刘备隆中对中指定的战略方针来走的。诸葛亮给刘备的建议就是占据荆州与益州,结好孙权,在天下争霸中派一上将带领荆州军队讨伐宛城、洛阳,而刘备则率领益州兵马北出秦川,直逼长安。

刘备一听茅塞对开,在夺取益州后相当于已经完成了战略计划的前半部分。以光复汉室为梦想的刘备自然要进行后半部分的战略计划,于是命二弟关羽镇守荆州,自己经营益州。

荆州与益州的地理位置使然

荆州北面是现在的湖南、湖北地区,在三国时期来说就是十三州中最靠中间的一个,处于曹、刘、孙三家势力的交汇处。荆州北面是司州、雍州、豫州,西面是益州,东面是扬州,南面是交州。此外,交通更是四通八达,毫无艰难险阻。

荆州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一个四战之地,刘备又怎能把势力的首府设在这样一个地方呢?

益州就不同了,益州就是我们今天的四川盆地那片,就是中间是一片平原,四周则是被高高的山峦包围,自古以来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进出益州基本上就是靠栈道、索桥之类的……将益州设为首府后只需要面对北方雍州的威胁。

益州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和安全性较高的位置特点使其成为一个天然的蕴养之地,刘备前半生风雨飘零,自然知道一个稳定、安全的基地的重要性!



当时益州更需要刘备

其实荆州一直处于曹、刘、孙三家瓜分的状态,在刘备取得益州之时,其在荆州的势力达到了最大,包括荆南四郡、以及向孙权借来的南郡。刘备在开始时带着庞统征战益州,怎奈庞统被杀,战事失利。于是又抽调诸葛亮、赵云、张飞支援,却也给关羽留下了关平、糜芳、马良、廖化等共同防守荆州。在与东吴甜蜜期,这个阵容防守北部曹操是绰绰有余的。



刘备最后得到益州后仍面临好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益州新降,既有土生土长的益州派,又有刘璋之父入蜀时带来的东州派,还有刘备带来的荆州派……错综复杂的势力关系需要理顺和安稳;二是益州少数民族势力庞大,许多对刚刚成为益州牧的刘备不是很顺服,刘备需要安抚益州各类民众;三是汉中张鲁蠢蠢欲动,旁边又有曹操想吞并汉中,刘备需要以益州为基地,拿下汉中,这样才能实现当初既定的战略目标。

因此,刘备拿下益州后没有回荆州的原因主要是战略计划、地理位置和当时的情况三方面决定的!


以史励人


刘备不会分身法,不可能同时在两个地方。只有一个地方,大家都在一起;有了下邳和小沛,那就关羽守下邳,自己去新打下的小沛。

占有了荆州之后,关羽镇守荆州;刘备自己就亲自前往益州。等到占领了益州,刘备必须要继续巩固一下益州。所以刘备就以益州牧的身份留在了益州。

由于已经同时拥有了益州和荆州,所以战略重心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应该说战略重心已经转移到了汉中!荆州的地位就略次于了汉中。

孙权索要荆州,刘备答复孙权:“等取得了凉州,肯定会把荆州都给你!”孙权不干,于是两家就干上了!刘备亲率大军就往荆州的公安跑!

曹操趁机攻打汉中,刘备就和孙权和解了!刘备把荆州一分:南郡、零陵、武陵归我;江夏、长沙、桂阳归你!分完之后,就又跑了回去!

刘备这一回去,就和曹操在汉中那一片儿又干上了。打来打去终于把自己打成了汉中王!

马超领着许靖、庞羲、射援、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赖恭、法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给汉献帝上表拥立刘备为汉中王

所上的表文中写道:“操外吞天下,内残群寮,朝廷有萧墙之危,而御侮未建,可为寒心。”严厉地谴责了曹操的不臣行为。

臣等辄依旧典,封备汉中王,拜大司马,董齐六军,纠合同盟,扫灭凶逆。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把汉中、巴、蜀、广汉、犍为等地方做为根基,也有点儿刘邦当初的那么点儿意思!

此时的荆州已经和孙权共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荆州的地位,已经明显不如汉中了。

等到刘备忙活完这一套之后,关羽被孙权杀了,荆州也被孙权拿去了。刘备这时候想去荆州也去不了了!

刘备的命运和平头哥是一样的!刘备这一生就是太忙碌了,不是干架,就是在干架的路上。

刘备称帝之后,又去和孙权干架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寄暇学宫


刘备拿下益州来为何没有回荆州?

因为荆州有关羽,他即使到了荆州,也没有事情做。

刘备当初拿下荆州和益州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想要统一天下。正如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说的,刘备若是想要统一天下,必须拿下荆州和益州来。

因为益州和荆州拿下来,他们既可以从益州顺着长江而下,攻打东吴。又可以分兵两路,从荆州和益州北上直接攻打曹操。

这两个地方,对于刘备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

可以说刘备一直是在按照诸葛亮给他规划的计划在实施,他的目的就是打败孙权和曹操,称霸天下当皇帝。

当荆州和益州都拿下来的时候,刘备就开始实施他统一天下的第一步了。

因为荆州是他交给了关羽,他自认为关羽是能够守护一方土地的诸侯。所以,对于荆州他从来都没有担心过,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也不需要到荆州了。

那么,这时候没有来荆州的刘备是在干什么呢?

说实话刘备是在想办法拿下汉中来,此刻的汉中正在曹操的手里。

若是刘备想要杀出益州,就必须要拿下汉中来,从汉中直达关中,只有到达关中之后,他才能逐鹿中原。

这也是当年刘邦统一天下走的路线。刘备相信,他也是可以效仿刘邦,像刘邦一样,占领关中之后,然后图霸中原统一天下的。

因此,刘备就发动了汉中吧之战。他几乎动用了益州所有的士兵,去到汉中和曹操打仗去了。

《三国志》上的记录,说给刘备到汉中运送军粮的人,都是益州的妇女。这说明刘备已经没有多余的士兵可用了。

这个消息偏偏被关羽知道了。

我们也不知道关羽是怎么知道的,刘备或者诸葛亮有没有告诉关羽,反正史料上是有缺失这个消息的。

总之,关羽知道了刘备在汉中和曹操交战的消息。

为了减轻刘备的阻力,助刘备一臂之力。关羽就从荆州向北发兵,攻打荆州北面驻守襄樊之地的曹军。

曹操不得不分兵在和关羽打仗,这样就会造成曹操双拳难敌四手的局势。关羽突然的杀来,他肯定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的。

所以,在襄樊之战打响的时候,关羽又是水淹七军,又是活捉于禁,又是力斩庞德......,真的是好不威风。

关羽节节胜利的消息,也告诉了刘备,刘备也是开心的不要不要的。

可是,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危险正在向关羽靠近。因为他昔日的盟友,也就是孙权正在秘密的联系曹操,孙权想要联合曹操把关羽打败,然后占领荆州。

孙权为什么会在这个关键时刻,反叛了刘备,去和自己的敌人曹操走在了一起呢?

说实话还是因为利益,要知道刘备拿下益州来的时候,孙权就害怕了。

毕竟刘备拿下益州来之后,他的地盘就扩大了不止一倍。刘备的实力增加了,相对来说孙权的势力就削弱了。

孙权怕刘备膨胀后,会对自己不利。所以,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他就想联系曹操,和曹操一起打关羽。

曹操这个时刻,被关羽打的六神无主了。孙权的到来,就如同雪中送炭一般,他当然是双手欢迎了。

所以,他们联合起来前后夹击关羽。

关羽这里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到死都没有想到昔日的盟友,孙权背叛了自己,在自己的背后捅了自己一刀。

关羽兵败只好逃走,他向益州的方向逃去。

可惜,走到临沮这个地方,他被吕蒙的部下给捉住,然后被吕蒙杀害了。

关羽的死,也就标志着荆州的丢失。

刘备也就是这样丢了荆州的,荆州的丢失,预示着刘备统一天下的美梦彻底的破灭了。此刻刘备的心情,我们是可以想象到的。

可以说他死的心都有了,失去了关羽这样的左膀右臂不说,关键是荆州也丢了。

刘备愤怒难耐,他只好带兵去给孙权干仗了。刘备发兵的底线,最起码要把失去的荆州之地,再次给夺过来吧。

毕竟没有了荆州,刘备就像是断了一条腿一样,一条腿的人想走路,都是很难的,就不要说去冲当高富帅去把妹,去一统天下了。

后来我们都知道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这一次他带领了五万人马,去攻打孙权。在攻打孙权的路上,刘备和张飞集合的时候,张飞被部下给杀掉了。

刘备又痛失一员大将。

这个时候,刘备不得不一个人前往,和孙权决一死战去了。

我们都知道,这一次刘备的出征不但败了,而且连命都给丢掉了。说实话刘备之所以得了这样的一个结果,全部都是因为他太操之过急了。

他一直都梦想着快点统一天下,他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更没想到过孙权和曹操会联合起来对付他,所以,最终他失败也就不难理解了。


史学达人


很重要的原因是益州是刘备后拿到的,他无法全盘掌控,且益州的土地对刘备来说要比荆州重要。

刘备并不是在益州起家,而是带着一帮徐州和荆州的幕僚,抢占了刘璋的益州。虽然有张松、法正等带路党,但益州本土还是有很多势力这时候对刘备不太买账的。从刘备娶了刘璋的寡嫂吴夫人就能看出,刘备当时迫切的需要当地势力的支持。

如果这时候立足未稳的刘备选择了回到荆州,那益州很可能会再度易主。汉中张鲁当时投降的可是曹操,刘备哪敢离开好不容易得到的益州?且荆州是三家平分,和益州的土地人口差距很大,对刘备来说,孰轻孰重,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汉贼不两立的政治原因,也让刘备不能回到荆州。

纵观整个三国时期,蜀国从来没有和魏国联合的时候。那是因为刘备和曹操是天然的政敌,永远没有和解的可能。刘备将国都定在益州,那防范和对抗的是曹操,如果选在荆州,那防范的自然是孙权。出于政治原因,刘备也不可能这样做。

当然,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孙吴背弃盟约,关羽败走麦城,刘备失去了荆州的土地。并且引发了夷陵之战,孙刘联盟瓦解,也让蜀国大失元气。或许在蜀国稳定后,刘备选择定都在荆州更好。

但人永远无法预知后事,刘备和诸葛亮也不能。毕竟当时选择首都都是选在国家的腹地,很少会选在前线的。天子守国门,还是需要一定的魄力和勇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