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如何走进农村,农民与“3•15”有什么关联?

睦南关


3.15与农民有哪些关联,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只要消费就有交易。有交易就有货物的流通,货物使用很可能就会有问题。农民种田种地,使用各种工具等等很对方面。买的化肥,也是会有一些不良商家以假乱真卖给农民,导致农作物没有生长减产减量。买的种子买到假的,导致种下去的作物没有发芽。就比如种子的问题,我们这边以前就有发生过。稻子种子,买回来了泡着没有发芽,人家的都发芽了播种了,自己的泡烂了都不见发芽,干着急。虽然农民收入不高,买东西的时候总想着贪小便宜,相信那些无良商家,买了便宜的种子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不管买什么东西,我们都要到正规的销售点购买,还要商家出据发票或票证。出了问题我们也好维护自身利益。不管是化肥,种子,农机等,还有现在农村人都也在购买各种家电家具。这些只要是消费的东西都要认真看好品牌,购买要求出据凭证发票。现在很多商家每天都下农村打广告,买这个送什么的。一些老人就很容易上当,我们年轻人也要把这方面的知识给他们讲。以防照成不必要的损失。也希望那些三无产品不要在跑到农村去搞什么活动,很多老年人都是不懂,贪了小便宜。希望一起努力,打假人人有责。






韦兄


个人认为: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消费者维权日,我作为一名农民,也是一名受害者,感觉农村才是假货的重灾区,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等防不胜防,不法分子,看到农民没文化,缺乏辨别真假能力,农村偏僻,他们恣意妄为,我曾经买过假化肥,他们用的是新包装袋,让人上当,还有假网套被,里面全是黑心棉,所以,三一五走进农村,大力宣传法律法规,让农民懂得防骗知识,有防骗意识,公布举报电话,及时受理,让不法分子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样,假货没有立足之地,还农村一片净土。感谢观看!


记录事


只有农村知道,买了假货退不掉,不敢吱声,整不好挨湊。农民找谁去,老实蔫巴人,不整你才怪。过期药都买给农村人,农村是伪劣产品最终销售地。私不举官不究,商家在城里,管商家的在城里,你农村人两眼一抹黑,一句‘回家等着’着,问题解决了。可不敢说,打牙往肚子里吞,忍了吧。


97401194372不知道


315消费者权益日,和农民有什么关联?

农民种地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还有我们日常生活用品等等吧,有消费的地方就与315有关联,现在的很多产品买一赠一,以旧换新等的噱头来欺骗农民,都知道农民朴实文化程度低容易上当,致使很多人吃了亏。说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前年的时候我的邻居在收音机上听见了一则广告,就是用连号,豹子号百元钞票换取一箱价值2999元一箱的茅台镇的酒。结果我这个邻居认为这个可以,找了五张百元大钞换取了五箱酒,结果回家一喝是假酒。现在很多这样的例子,就抓住了农村人喜欢便宜这个心理。还有我年前在车载收音机上听到也是关于茅台酒之类的广告,说什么花十来块钱买一箱酒,名义上说是前期是推广阶段,打进电话的前多少名才可以购买,并且还限购,都是骗人的。那个厂家的酒那么便宜,要那样连厂房都得赔进去。


315如何走进农村呢?

我认为当地的工商局应该多走进农村,向农民讲解这些消费者权益这方面的法律知识。通过村里喇叭广播一些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的手段,提醒广大村民不要购买。制作一些宣传册分发给群众,提高宣传力度。给农民朋友真实的现场演绎,把真假商品对比,教给他们一些识假辩假的方法。


鲁北农人


抵制诱惑强化防范

   近日,笔者耳闻这样一件事:在某乡村小学旁开经销店的王先生,经不住一外地推销员“买一赠一”的诱惑,花2000元买下了一批在农村适销对路、价值4000元的学习用品和日杂百货,以及小电器产品。正当王先生庆幸做了一笔好买卖而高兴时,一位回乡探亲的工商管理人员闻讯后告诉他,这些货是不法外商为逃避工商管理打击处理,而向农村转移的假冒伪劣产品,是禁止在市场上销售的。

  就此应汲取的教训和警示是,消费者急需提高维权意识,注重收集、索取证据和报案。一是要索取正规发货票。因为没有发票,消协和工商部门都不好受理案件。只有货物和发票在一起才能进行有效投诉。二是要认真验货。细心查看发票上的货物规格、品种、数量和货号等,是否与商品实际状况相符。三是要寻求法律保护。一旦陷入消费陷阱要及时报案,向有关部门投诉。

 

  杜绝源头是关键

  

  维护净化农村消费市场是一项重大而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社会各个部门,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预防农村消费陷阱。提高农村消费安全,要从标本兼治、长效管理入手。

  首先,实施并完善“放心超市”和“良心店”进乡进村。浙江省从2005年开始就全面开展“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工程,通过构筑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的“三网”建设,探索出标本兼治、长效管理的农村消费安全工作机制。采取“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核算和统一服务”,有效监控直营连锁,从流通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消费领域,保障了农村群众的消费安全。浙江此举,成效显著,亟待全国其他省份和地区借鉴。

  其次,对农民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扩大举证责任倒置追查范围,对于一些严重损害农村消费者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严重侵害农村消费者权益的纠纷,举证责任应该要经营者更多地去承担。因为相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经营者和生产者是强势者。当地政府要对农村消费商品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监督的重点是商品的安全性、有效期、计量份额、价格欺诈等问题;建立专门的农村消费维权体系,既包括消费者协会,也包括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各种咨询、监测、监督机构等;建立针对检验检测商品的三级网络,要求市场主办单位自检,工商部门抽检,社会检测机构复检,以此保证不合格商品无法进入农村市场。

  最后,加强舆论监督,创造诚信的消费环境。美国报人普利策曾形象地指出:“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新闻媒体对农村市场中存在的各种不和谐、不稳定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向政府、社会发出“警告”和“提示”,成为保障农村消费市场和谐发展的“瞭望塔”。全力支持消费者组织的行动,对典型的损害农村消费者权益的案件予以曝光,警示不法经营者,并提醒消费者。

 

  村级组织应是阻断消费陷阱的“防火墙”

  

  为彻底铲除农村消费陷阱,重拾农民的消费信心,笔者认为村级组织责任重大。

  一、村级组织要把好推销“准入”关,发挥消费安全“防火墙”的作用。随着城市市场加强监管,很多假冒伪劣商品被不法分子拿到农村兜售。他们利用农民崇拜专家、名人的心理,如打着免费义诊、讲座等幌子,用尽各种罗织好的谎言将村民们一步步诱入消费陷阱。村干部要为村民建立“防火墙”,每当遇到大的团体、团伙入村搞推销活动时,村干部必须要对此类活动进行把关审查。否则,就不给他们提供场地、电力设施等方便条件,直到将他们驱逐出村外。

  二、请有识之士当消费参谋,大额消费时须货比三家。消费行为基本有两种情况:一是金额较小的随意性开支,二是金额较大、有计划的购买活动。前者需要选择识别,后者更要谨慎三思。一般来讲,对上门推销、偶然碰到或不在计划之列的大额消费,一定要请人参谋,千万不要听信推销者的花言巧语。实践证明,凡兜售所谓施工挖出的文物宝贝的、用少量现金换取某些因故而急需出售的“高档商品”和变卖自称利用职务之便从公家弄出的物资等诸如此类的行为,百分之百都是消费陷阱。即便善意取得与购买赃物也会有利害关系,购买来路不明的东西有可能违法犯罪,欲发意外之财很可能倾家荡产。各种版本的警示录我们要汲取教训。

  三、建立举报查询制度,从根源上扒光设置陷阱者们的画皮。目前我国设立的各种举报制度和查询平台在城市已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工商管理、技术质量监督、食品卫生检疫等部门的牌子很硬,各种法律法规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大。消费者在碰到吃不准、有疑问的某些兜售行为时,一定要学会利用114电话查询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广、容量大的有利条件,去甄别假象,正确消费。

 

  农资打假成果展应在农村巡展

  每年因购买假化肥、假种子等造成的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为了减少农民的损失,相关职能部门都举办各种伪劣农资打假成果现场会,并有执法人员和生产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现场采取真假对比的方法,教消费者如何鉴别真伪。这些举措不仅显示了政府职能部门对农资打假的力度,也真正让部分农民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这类活动现场会和展览台大多设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广场和县城的繁华地带,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作为农资的最大消费者农民却因地理位置、交通等原因,不能到现场学习掌握一些正确区分真伪农资的有关知识,因而上当受骗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杜绝伪劣农资,维护农民权益,最重要的是让农民掌握科学的鉴别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然。为此,笔者建议伪劣农资打假活动要有针对性地常在农村的村边地头举办,要深入到农民中去。只有做到与农民面对面,才能让农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识别伪劣农资的知识和方法,才能让伪劣农资没有市场,从根本上杜绝伪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给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安全消费保障。

 

  从“玩把戏的”推销调味料说起

  最近回乡下老家,母亲高兴地告诉我,这两天一群外地“玩把戏的”轮流在附近几个村子里演杂技、玩魔术,可热闹了,人家演完后不像以前那样逐家去要东西,而是挨家挨户送小袋的调味料。我听了颇感兴趣,母亲从厨房里拿出用三块钱买来的两袋“荷花”牌“十八鲜”让我看。只见印刷拙劣的包装袋上既无生产厂家,也无生产日期,更别说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的检验证明了。这些用来给菜肴调味的特殊食品会不会是污染食品的安全隐患呢?我心里不由地捏一把汗。

  对朴实的农民来说,人家拿出“十八班”武艺让你白白观看,只是推销几袋生活必备的“十八鲜”,自认为是占了便宜的事,而不好意思拒绝。其实,这些以“玩把戏”为名来推销伪劣商品的“艺人”正是利用农村文化活动少、对商品识别能力差的特点,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玩把戏”“请君入瓮”。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洞察农村文化活动中出现的新动向,通过举办各种消费者权益宣传活动,教会他们掌握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基本消费常识,并及时通报假冒伪劣商品的变种信息,不给那些不法商贩留下可乘之机。

 

  重在防伪防假

  许多消费陷阱与伪劣产品密切相关。

  农村地域广阔,商铺众多,对农村商品销售监管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现代技术。况且许多建在农村的小作坊、小企业隐蔽性很强,常常是家庭成员相互合作,秘密生产,对外严密封锁信息;或者是其它地区非法企业或淘汰企业秘密转到农村,企业核心信息由内部人掌握,即使本地人对这样的企业也难了解情况。农民维权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等较弱,常常伴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许多农民对维权知识了解不透,买卖商品普遍不知索要票据,遇有维权事情,造成举证困难。农村特定的环境,使农村市场监管难度大,从而易使农村隐匿着更多的消费陷阱隐患。

  防止农村消费陷阱,要把握关键点,从源头上铲除和防范。消费陷阱常常与商品假冒伪劣联系在一起,而商品假冒伪劣的克星正是对市场的监管。对农村市场监管,要有倾斜性地投入人力物力,要打破区域界限,跨区域联合行动,从生产源头予以铲除。要加强对农村生产生活资料的监督,对农村各户、各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要摸清,密切关注反常现象,对反常现象迅速查明情况,以根除通向农村消费陷阱的隐患。

 

  管理前置刻不容缓

  农村消费市场巨大,而农村消费者很少关心食品是否为正规厂家生产、是否在保质期内,所以成了假冒伪劣食品、散装问题食品的泛滥之地。

  据介绍,故宫地砖品质精良,号称“金砖”,主因是有一套严明的经营监管机制。地砖背面都注明出品时间、规格、督造官名字、监造官名字、厂家和制造人,以便追究责任。鉴于此,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贵在公开亮牌,公示食品名称、加工地点、主要原料、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销售商姓名及联系方式等,由辖区内食品经营者如实填写,由管理部门检验合格后挂牌服务。对无标志的散装食品当以“三无”产品查处。大力鼓励和扶持诚信优质经营者,推动名优食品生产销售,促进其上规模、上档次、创品牌。

  农村食品监管难在快速和长效,关键在执行法制要严明。如在乡村中建立类似计生员的食品安全信息联络员,公开举报电话。月有巡查,日要抽查,快速反应,坚决打击弄虚作假、以假冒伪劣食品坑害群众的非法生产经营行为。食品安全检查关乎生命安全,管理执法部门要把一线前移,建立管理前置的监管已刻不容缓。

 

  农村消费安全须“两手抓” 

  现如今,进入农村的消费陷阱花样百出,让一些农村群众花了冤枉钱,吃尽了苦头。笔者认为,防范消费陷阱进入农村,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键要做到“两手抓”:一是要抓好农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要利用多种媒体,揭穿消费陷阱的真面目,以案例、以理服人,广泛宣传安全防范知识和科学消费知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时刻牢记“安全”二字,不被假象所迷惑,不被利益所诱惑。二是要定期不定期组织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深入村庄、乡村集市,对打着幌子兜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对以科技下乡为名坑、蒙、拐、骗农民群众的,要进行严厉查处,严厉打击,使之无可乘之机。同时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并发动农民群众进行举报,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氛围,使消费陷阱无立足之地,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自我保护最经济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城乡差别的存在,一些家用电器被淘汰的机型常被转移到了农村,一些不环保、不健康的日常用品也流向了农村。更有甚者,一些不良商贩竟把农村当成制假、售假的天堂,大肆坑害农民,使得农民屡屡踏入消费陷阱。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生存,要想不被淹没,除了政府充当负责的守护人以外,最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要增强自己的维权意识和能力。自我保护是最有效、最直接、最经济、最负责的保护。

  增强维权的意识和能力,自然会令消费陷阱的制造者望而却步。在城市,市民上了当、受了骗,马上就会拨打市长热线“12315”等电话;要是不行,还会上法院。这些行为对制假售假者有很大的震慑力。但在农村,鲜有人拿起这些武器保护自己,而要享有权利就是要靠自己争取和维护才能实现。

 

  信用排行榜”好

  据报载,为了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工商所对商家在综合考评的基础上,确定4类不同信用等级,并公布在莆田工商红盾网上。被评为“绿牌”的诚信单位在管理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严重失信违法者给予相应的治裁。

  设立商家“信用排行榜”,一方面,使工商部门从事后投诉处理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通过建立社会信用记录数据库,实行信用分级,对严重失信者不仅要取消荣誉评比资格和资质申请资格,情节严重的还要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让失信者不敢犯、无力犯,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信用等级,为消费者建立一个和谐健康的消费环境。另一方面,也让商家在社会群众严格监督下,增强自我诚信意识、约束自身不良行为,促使在商家之间形成争先恐后讲诚信的氛围。


minidicandy


自2018年开年以来,“农村农业”可谓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从一号文件的乡村振兴,两会的农业风口,再到315晚会的农村市场。农业产业、农村以及农民群体获得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

大家都在戏谑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没想到今年的315晚会过后,很多人发出感叹:原来农村路更滑!

农村的山寨、假冒伪劣食品防不胜防,我们见识多,倒是能辨别出来,那文化程度不高的爸妈该何去何从?

3.15来临之际,政府部门全面做好农机打假预防工作,从源头上规避农民购买农机的风险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加强农民防范意识,在消费端避免假冒伪劣产品的购置并对不良商家予以举报,从而营造良好的农机具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陇尚人家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来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今天就是打假日,现在在农村的假货现象很严重,但对于这种现象却显得很无能为力。

比如说假种子,假化肥,要到秋收之后你才能看到结果,找到经销商或厂家,人家也会说是受气候条件影响,没办法的,是啊,天灾谁又有什么办法呢,即便是你拍了照片留了证据,也只会是找各种在外因素而只赔偿点点,而农民损失的则是一年的收成!

对于农药,你打在地里草不死,问其原因说是没到时间,到时间再去问,换种药,结果是多浪费了钱,多受一遍药害!真的没办法的!

而对于其它的日常物品,生活物品的,那假的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农村人会认为遇到假货下回不买他家的了,或者是只是一点小事不用找了,正是因为抓住了农村人的这种心里,所以在农村卖假货的特别多!

对于假货,农村人是很无能为力,即便是你找了,申诉了,去趟市里折腾几个来回,搭那个时间,路费的也会让很多人不了了之,吃亏默认!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我是农村巧红姐,如有不同意见的欢迎评论区说说!


农村巧红姐


3.15打假重点在农村这3个领域

这关系到咱们农民3个方面的切身利益

1、农村中小学校周边小卖部的食品安全,这关系到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和健康。

在外务工的父母为了弥补自己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的愧疚感,往往在给农村留守儿童零用钱上特别大方。而陪伴照顾他们的爷爷奶奶又大都不懂管教,误以为放点零钱在孩子口袋就是一种疼爱。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不爱吃饭,爱买劣质零食吃。

甚至以几毛钱一包辣条薯片、1元的烤肠、方便面、碳酸饮料等劣质零食代替早餐。少数孩子吃的嘴角生疮,头上长疮,,天天吃冰糕。还有夏天吃劣质雪糕、冰棍拉肚子的。

这些劣质零食不仅没有营养价值,更重要的是不卫生,损害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

2、种子、农药、肥料、农机等农资打假,这关系到一年的农业生产和收入。

当前,正值农民购买农资,春耕备耕的紧要关头。如果买到的是伪劣的种子、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农机等,那将会给农民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而这些劣质的生产源头,农民根本无法知晓。什么贴标、分装、包装、检测等产品质量合不合格,农民也无法分辨。结果为。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少数农机销售店收购二手农业机械,换些零部件,翻新喷漆后再次卖出,骗取高额的利润和农机补贴。这些劣质耕田机、收割机在操场过程中甚至酿成事故。

3、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及日用品的打假,这关系到农民的身体生命。

历届的央视315晚会,也报道了农村小超市、南杂货店出售的各种假冒伪劣、奇葩山寨商品。

其中最关系人命的是酒、食用油、牛奶、饮料等食品。比如牛栏山白酒,竟然会有是午兰山、中兰山、牛栏江等四五种外观,包装高度相似的白酒。要非常仔细看,才能分辨出生产厂家不一样。

据315曝光:仿六个核桃的六颗核桃、六仁核桃等产品,都只是用添加剂+水+核桃香精制成,根本没有核桃、花生,虽然没营养,但也吃不死人。可是我们花了同样的钱,买到的却是假货!

在此,我们除了强烈建议市场监管、农业、卫生、等职能监管部门要要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外,咱们自己也应该多长个心眼。

一是老年人至少可以看看包装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二是有一定文化的中年人可以检查包装上的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编号、配料。

三是年轻人还可以用手机进入食药局的官方网站进行查询,核实。


大眼睛小青蛙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消费者维权日,我作为一名农民,也是一名受害者,感觉农村才是假货的重灾区,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等防不胜防,不法分子,看到农民没文化,缺乏辨别真假能力,农村偏僻,他们恣意妄为,我曾经买过假化肥,他们用的是新包装袋,让人上当,还有假网套被,里面全是黑心棉,所以,三一五走进农村,大力宣传法律法规,让农民懂得防骗知识,有防骗意识,公布举报电话,及时受理,让不法分子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样,假货没有立足之地,还农村一片净土。


五峰果农1


你好,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小院子的时光。

3.15是消费者权益日,旨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作为农村里的农民,在平常的生产生活中,我们同时也是消费者,所以维护消费者权益,跟我们农民也同样息息相关。

农民种地:买到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等农资产品。平常生活中:小卖铺买到假方便面,假饮料,假洗衣粉等等生活用品,还有很多假冒伪劣产品,没有他们做不到,只有我们想不到……

但是我们又常常会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城市里的人也会有这样的心态,只不过在农村由于各种信息制度不透明,即便维权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可能还会被周围的人说闲话,显得事儿多,所以农村这种情况更严重。想着息事宁人,碰到这种事儿常常会自认倒霉,吃哑巴亏,也正是这种态度,更加助长了造假贩假者的气焰。

小院子认为,一切社会乱象,都需要社会制度的约束。严厉打击该打击的,大力提倡该提倡的,举报曝光通道顺畅,惩罚打击措施到位,只有让一切都发生在阳光下,假冒伪劣的生产商贩卖商,才会无利可图,无缝可钻,无路可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