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大洋”摺合人民幣是多少錢?

民國時期,銀元一直是市場上流通的硬通貨。雖然國民黨在1936年進行了法定貨幣改革,但由於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國民黨大量印製法定貨幣,造成法定貨幣嚴重貶值,從而造成惡性通貨膨脹。因此,在新中國成立之前,銀元一直是市場上流通的主要貨幣。“大洋”相當於人民幣多少錢?

一塊“大洋”摺合人民幣是多少錢?

中華民國是一個非常動盪的時代,很多時候不同地方不同時期的價格是不同的,但總的來說是“平衡”的。在電視連續劇中,我們經常聽到“賣饅頭,一個兩便士”這樣的叫賣。今天我們已經買了一個塊錢饅頭,所以作為參考依據,當時的兩便士應該類似於今天的一個塊錢的概念。

一塊“大洋”摺合人民幣是多少錢?

1919年,魯迅和他的哥哥周作人花3500元在西直門八道灣衚衕買了一所四合院。1924年,他在阜成門衚衕又買了一個四合院,只花了800元。西直門不算第一,但阜成門是一個較小的。現在世界上類似房屋的7月份報價是7200萬元人民幣,不含稅。根據房價對比,一片海洋價值9萬元人民幣。

一塊“大洋”摺合人民幣是多少錢?

20世紀30年代的北平,一美元(大洋)可以買到一隻“涮羊肉”;在上海,一枚銀幣(外國閃爍)可以和兩道西餐一起上桌。去參觀公園,一美元可以買20張票。觀看一場表演(戲劇或電影),你可以用一美元買10張票。至於精神食糧,一份報紙的零售價格是3點,一美元可以訂閱整整一個月的報紙。《吶喊》賣70美分。一美元可以買到一本厚書或兩本薄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