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大都市 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34西部转移,走向世界

中国的路径——西部转移

“航空”是未来中国政府的重点——100个机场

与其他任何国家相比,中国在航空业投下了最大的赌注。在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和中国出台一系列的刺激政策之前,中央政府就已经在“十一五”规划中指出,中国将在2020年之前新建100个机场,总花费将高达620亿美元。截至2009年,首批的40个机场已经建成。计划建设的大多数机场位于内陆地区的省会城市,以及比美国很多州首府都要大的二级城市。中国要在重庆和成都这样的西部枢纽地区和古都西安建设大规模的航空大都市,其他的机场计划建在类似长沙、昆明、杭州、沈阳和大连这种既是历史名城又是外包中心的城市。为了应对2010年世博会期间的人流,上海新建了两个机场,此次世博会成为史上上座率最高的一次。

航空大都市 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34西部转移,走向世界


航空大都市 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34西部转移,走向世界


航空大都市 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34西部转移,走向世界

机场成为城市强有力引擎的城市化机器,航空大都市就成为一种武器。

重庆——西部转移

西部地区向世界开放,“走向世界”靠机场。中国的发展中心已经转向西部区域,东部地区转向研发,西部地区将是未来制造业的主要区域。这种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因此企业在选址时会依据这种政府倾向进行布局,多种因素推动西部地区的发展。

除了沿海大城市的规模,中国的城市化落后于同水平的其他国家。中国大约一半的居民生活在城市中,远低于发达国家80%到90%的水平。中国政府希望未来的20年内能将4亿农民移居到城市中,这将是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为了响应江泽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这些人口将从沿海的大都市迁移到内陆新崛起的大都市。对移民大量涌入和有可能出现贫民窟的担心,坚定了中国通过发展出口摆脱贫困的决心。中国,这只飞雁再次迁徙。

“Designed in Shenzhen,Assembled in Chongqing.”昔日曾经将业务外包给中国的诸如沃尔玛和英特尔之类的公司,如今开始在中国国内被继续转包。随着新机场的纷纷竣工,这些公司一方面把他们的总部和研发中心留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另一方面把公司的其他部门转移到西部地区,这些西部城市也就是航空大都市即将诞生的地方。这使得像西门子这样的公司把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投在了以前不发达的地区,例如武汉、重庆和成都。

重庆是中国内陆地区大都市发展战略最好的写照。重庆航空大都市的设计者是荷兰一位大师级的设计师,他将这个航空大都市比作“快速建造的匹兹堡”;两个城市都地处河流的交汇处(重庆是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两个地方天气的情况也相似。不同的是芝加哥已经到达发展的巅峰。詹姆斯·金奇这样写道:“芝加哥——被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花了50年的时间,直到1900年它的人口增加了170万。重庆则以8倍于芝加哥的速度在发展。”

其郊区位置已经增加了一片相当于匹兹堡规模的市区,以后每年可能都是这样的发展速度。

航空大都市 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34西部转移,走向世界

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规划咨询公司(NACO)


航空大都市 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34西部转移,走向世界

詹姆斯.金奇 英国《金融时报》前驻京首席记者

中央政府决心将重庆打造成人口1200万的城市,成为“东方的芝加哥”。到2020年,政府会投资1470亿美元使重庆的人口翻一倍。但是这位荷兰设计师不清楚政府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一目标。他坦白地说:“没人真正地了解重庆的经济,他们在一条接一条地建设着环形公路,制造火车,甚至在完成机场的建设之后,会继续对跑道进行扩建。

航空大都市 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34西部转移,走向世界

“东方的芝加哥”重庆


航空大都市 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34西部转移,走向世界

“东方的芝加哥”重庆

但是当你站在高处,透过尘埃俯视这座城市时,你所看到的全都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等灯全部熄灭后,这个城市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座空壳,然而,现在很多公司正在向中国的西南部地区转移。”像惠普这样的公司也不例外。2009年,重庆市政府和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电脑销售商惠普,签订了一份数额巨大的合同,惠普将在重庆生产便携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本、平板电脑和其他的产品并出口,预计年产量将达到3000万台。就技术而言,惠普根本不具备如此大的产能,富士康才具备。

在重庆,郭台铭将实施他最大胆的计划。他最后告诉记者,富士康80%的基本组装业务会在重庆完成,同时郭台铭和他的合伙人——前任的谷歌大中华地区总裁——准备仔细研究重庆的软件制造商,希望可以找到能够和脸书网以及推特网这样的社交网站相抗衡的互联网公司。郭台铭的老对手广达电脑有限公司和英业达公司,也在快速紧跟富士康的步伐,都在向中国内陆地区展开攻势。如果一切按计划实施,一年之后电脑生产就会取代汽车制造业,成为重庆的最大产业,会给70万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岗位。3年以后,重庆会实现它的目标,成为“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中心”,年产值是8000万美元,相当于目前世界市场份额的一半。

在最初的阶段,所有的产品都将会通过飞机来运输。重庆货运战略的设计者当然是卡萨达,他曾经指出,如果从重庆船运重达30万吨的电池、显示屏和电路板至1600千米以外的上海,需花费一年的时间。所以答案是:每天起飞10架满载的波音747飞机用来运输,并且永远如此。而且,这还仅是笔记本电脑,他们期待在重庆制造更多种类的产品。这也是有报道称郭台铭正在考虑成立自己的航空公司的原因。

这位荷兰设计师是对的:重庆是一个空壳,它正翘首以待,等待大批农民工的到来,期盼从东部地区转移过来的公司。

整个重庆,它的高速公路、快速崛起以及每年增加的柏油路都已经严阵以待,宛如打扮停当的待嫁新娘。而卡萨达的航空大都市就是重庆这新娘的夫君。

航空大都市 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34西部转移,走向世界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尾声

卡萨达曾对开放领空协议和经济增长二者结合的紧密程度产生过疑虑。答案很简单:非常紧密。就如欧洲所显示出来的,解除管制释放了被压制的需求,反过来它又增加了新的联系。这就为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地图可以被扔掉,经济地理将被重新书写。为此,他写道:“国家应该把航线看作空中高速公路,公共载货的容量只受航线的数量和航线上运送乘客的座位和物品的载重量限制。”

自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粘羽而飞,莱特兄弟驾驶“飞行者一号”实现载人空中持续动力飞行,直到飞艇硕大如鹏鸟、翱翔九天之上,飞行之梦历经岁月洗礼,从未收起傲人的双翼,翩翩然进人了自己的黄金时代:臂戴徽章、娴熟操控飞艇的海军上校,装饰温馨豪华的私人卧室,满是美味大餐的空中餐厅,身着白色夹克的殷勤服务生,独立隐秘的男女更衣室,以及盛装出席的绅士淑女。只需购得一张价值675美元(约相当于今天的1万美元)的双程票,你即可获得从美国纽约,经停新布伦兹维克、纽芬兰岛、爱尔兰,到英国南安普敦长达36小时的豪华空中之旅。

汹涌血腥的二战一脚将商业运营仅3年的洲际飞艇踢下了历史舞台,本就寥寥无几的飞艇便如侏罗纪时代的恐龙般灭绝了。二战之后,更大更快的飞机源源不断地被战胜国生产出来。泛美航空总裁曾指出,航空公司当时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将飞行打造成权贵的奢侈品,还是寻常百姓的日用品。他选择了后者。于飞行来讲,最重要的是速度,而不是奢华的享受;从这时起,速度本身就变成了一种奢华。从这个意义来讲,航空黄金时代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时代;现在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商业航班能够让你及时赶上芝加哥球赛的第一投,也能让你及时飞回纽约欣赏当天的《每日秀》。

现在,我们在1万米的高空,天空晴朗,阳光在客舱的每一个角落播撒着维生素D。搭乘飞机去芝加哥与搭乘火车或长途汽车一样无聊,现今飞行只是一种大众旅行方式。今年全美所有航班服务的旅客人次将超过整个20世纪60年代的总和。

卡萨达预测,在未来的20年,航空旅行将会戏剧般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如同从飞艇向定期航班转变一样。如果他是正确的,我将怀念这次飞行,如些人怀念州际公路之前的马路一样,那是混凝土在辽阔的原野之中铺就的条巨大丝带,引领我们前往南方诸州所在的“阳光地带”,那里巨大的发展在仅仅50年前还是无法想象的——这样的未来看上去是不是和达拉斯或者迪拜一样?或者两者兼备?

卡萨达保证说:“随着航空业愈来愈紧密地将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在起,我们会同时观察到全球一体化和本地多元化。时尚、美食、娱乐、小玩意儿、家人以及工作机会都会更快地传遍全球,在丰富不同地区产品和服务种类的同时创造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共同之处

卡萨达展望的未来给我们提供了几乎无数种可能性,在哪里生活,爱上谁,吃什么,做什么可能都会与现在不同。在这个世界里,政界领袖所许下的承诺将会实现,我们会更健康、更幸福、更高效。人们通过飞机、无线网络和高速铁路相互连通;每个人都能去参观迪士尼乐园、罗浮宫,去更远的地方漫游,更努力地工作,以更快的速度出行。没有人将会被出生或者成长的环境所羁绊。

城市总是与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工具密切相联系。每一种交通方式在诞生之初,只有极小部分人能够享受,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这种交通方式才逐渐被大众接受。卡萨达说,“航空业正是如此,现在有能力乘坐航班的人群正在从极少数一点点增加,这将对地域经济及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亚洲旅客已经蜂拥而至,这不可阻挡。”卡萨达竭尽全力使这条发展道路更加平坦。我上次见到他的时候,他辗转于北京、台北和班加鲁鲁的各种会议之间,时差与奔波使他疲惫不堪。所有的政党代表都乐意邀请他去描绘他眼中的世界蓝图,一个通过一系列航空大都市连接在一起的、满是会议中心和豪华酒店的世界。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曾提出一个疑问:“当代城市是否与当代机场相似?是否完全样?”这个问题毫无意义,因为城市就是机场。

卡萨达告诉我:“我总是告诉我的学生们,那些能读懂未来的公司、社区和国家将会获得巨大的经济成功。”中国和印度读懂了未来,读懂了卡萨达亲手描绘的“航空大都市”。他解释道,“这正是他们如此大规模建设的原因,机场、城市等主要的基础设施是他们参与21世纪国际竞争的重要砝码。与此同时,我们却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讨厌而有害的。如果我们还意识不到城市和机场的结合才是未来之道,那么竞争即将结束。从某种角度上讲,我们已经放弃了努力。”

他也许是对的。当母亲、弟弟和我一起坐在瑞格利球场的看台上时,我豪情万丈。一切皆有可能,没有距离是无法跨越的。即使飞行安全和航班延误令我苦恼,客舱里狭小的环境让人感到痛苦,但是如果我能偶尔在两个不同的城市间切换,在纽约过着自己的生活,同时与中西部的家人保持亲近,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些纽带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年代只会变得越发坚韧,因为我们创造新的方式去发现彼此,跟随彼此,缠绵彼此。今天是瑞格利球场的开幕日,明天是香港中国学生的 spring break(春假),迪拜伊朗人的团聚日,孟买上班族乘机回家度周末的日子。

航空大都市是一台时光机,而时间终究是一种有限的商品,它为我们做出的所有选择设置了不同的汇率。这台体积庞大、规模无限的机器通过更换可替代的零件不停地重复运转着。卡萨达的航空大都市与我们关系甚微,就像奥黑尔机场或者希思罗机场对于一个帆船上的游客一样毫不相干。但是,这两座机场不可否认地对于生活在金奈和芝加哥的人们来说,虽然平凡,却意义重大。

航空大都市 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34西部转移,走向世界

航空大都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延伸阅读

1、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

2、詹姆斯.金奇《中国震撼世界》

3 、鲁宾《为什么你的世界将变小?》

4、 约耳.加罗《边缘城市》

5、刘武君《航空城规划》

6、梅尔文.韦伯“弹性距离”相关著作。

7、格尔哈斯.伦斯基《权力与特权》。

8、阿莫斯.霍利《人类生态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