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迷恋应试教育的锁链


何以迷恋应试教育的锁链

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中国搞素质教育的学校不多,搞得好的更少,因此,这是“空中楼阁”;而“应试教育”则到处都是,所以应该承认其合理性,不是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吗?

这依然是似是而非、逻辑不通的糊涂认识。

(我知道我这一说,又会得罪一些“粉丝”了。昨天有人提醒我,大意是说关注我文章的人都是我的真诚粉丝,我的一些批评很让他们“很受打击”。但我要说,在学术上我只认道理不认人,所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所以,我今天依然要旗帜鲜明地批评某些糊涂的观点。)

如果所有老师所有学校都搞素质教育,那素质教育就没必要提倡了,因为已经是常态了,甚至这个概念都可以取消。正因为素质教育目前还没有成为中国大地的普遍现实,才值得我们去努力追求。不过必须指出,我们的所有努力永远都只是相对接近我们的理想,不可能有一个静止的完美的终极的素质教育目标在前方等着我们,达标后便一劳永逸。因为随着历史的推进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教育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黑格尔所说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是最被人误解甚至曲解的一句话。此话的意思,并非“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是正确的应该的”,而是说“任何存在的现象背后有其发生的原因”。这里的“理”指的是“事理”“原理”,而非“正当”“正确”“正义”的意思。因此用这句话为应试教育“正名”是徒劳的。如果因为其普遍,便承认其正当性,那么腐败也是正当的,而反腐败倒是不应该的,因为现在我们国家腐败现象很普遍呀!还有假货盛行、诚信缺失、环境恶化、贫富悬殊……现在都很突出很普遍,难道这都是“应该的”“正常的”吗?

所有否定素质教育、赞美应试教育的言论,我都旗帜鲜明地反对!过去一周我在“镇西茶馆”发表的文章,已经把我的观点说清楚了。如果有人还要和我争论,恕我不再恋战——所有质疑和提问我不再回答。我今天发表的这篇文章,算是我这一周言论的句号。这篇文章不长,是我去年写的。还是从澄清概念出发(这是必须的,因为讨论双方必须遵循同一逻辑概念)。我越来越感到一个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于是我想弄清楚——

何以迷恋应试教育的锁链?

李镇西

“带着锁链跳舞”常常是应试教育下一些老师无奈的自嘲,意思是说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搞素质教育。多年来,许多一线老师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于妥协中坚守理想,艰难而执着地探索素质教育,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也有一些老师,跳着跳着却迷恋上了应试教育的锁链。

当然不会有人公开反对素质教育而赞美应试教育(注:去年写这篇文章时,我没有想到一年后陆局长会那么“勇敢”地赞美应试教育),但羞羞答答为应试教育说情的却不少。最典型的言论就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其实并不矛盾,不要把二者截然对立起来。素质教育难道就不要考试了吗?学生的应试能力不正是最重要素质之一吗?”前段时间,当人们抨击某些名校为“高考工厂”,是应试教育的“集中营”时,就有人出来辩护,说这些学校培养的学生“恰恰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超强的抗挫折能力,这正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心理素质”云云。

不得不说,这些辩护者连基本的概念都没弄清楚。在素质教育正式提出已经20年的今天,我们还有必要重申一下常识。

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均围绕“应试”开展,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教育。应试教育的内容也偏重于升学考试科目的书本知识,而忽视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能教育以及多方面的创造能力。与此相对,素质教育以全面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毫无疑问,素质教育也包括求知的教育,自然也有考试,但知识与考试决不是唯一目的。由此看来,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反映了两种根本不同的教育思想。二者怎么不是“截然对立”的呢?

不少自称“深受应试教育之害”的一线教师,喜欢抨击“教育体制”,喜欢剖析应试教育背后文化的、历史的、国家意志的、民族性格的等等“深层次原因”——这些抨击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有一个原因被忽略了,那就是抨击者本人对应试教育锁链情不自禁的迷恋。

这些老师为什么会迷恋应试教育的锁链呢?道理很简单,应试教育最简单,最容易,最省事。尤其是长期在应试教育中成长起来的老师,对这种训练死记硬背的机械操驾轻就熟,外得心应手。而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因为“人只有靠人来建树”(苏霍姆林斯基语)。

何为“高素质的教师”?这又是个很大的话题,涉及教师人格、学识、视野、能力等等等等。这篇短文无法展开细说。但我想着重说的是,在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课程改革对应试教育的高手们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时代发展潮流的把握,对最前沿人文科技成果的关注,对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对不同学生个性与潜质的分析,对课程的设计、研发与实施,等等等等,都会让那些习惯于依赖教参与教辅“年年保高三”的教书匠们束手无策,因而哀叹“不会教书了”。过去引以为自豪的看家本领统统失去了用武之地,于是所有因应试教育而获得的勋章都编织成了对抗素质教育的盔甲。他们怎么不迷恋应试教育的锁链呢?

但是,什么时候,所有老师都不迷恋应试教育的锁链了,中国的基础教育才算真正挣脱了束缚,迎来了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