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貧困縣“吃小灶”要合口味

3月10日,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說,今年將給未摘帽的52個國家級貧困縣“吃小灶”,給予特殊政策支持。比如說,組織未摘帽縣免費參加各類產銷對接活動,開通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農產品申報“快速通道”等。

脫貧攻堅戰打到最後關頭,難易並存。難的是,脫貧攻堅戰打到今天,容易的、皆大歡喜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可以說,至今沒有完成脫帽的,多半是“老大難”地區。易的是,“硬骨頭”存量不斷減少,各級政府可以動用更多力量、資源發起總攻。給最後52個國家級貧困縣“吃小灶”,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再次體現。

“小灶”好吃,也要對味才行,就怕菜色很豐富,吃到嘴裡卻不對味。不同的貧困縣有不同的情況,有的是窮山惡水,發展不了特色產業;有的是山高路遠、交通不便,農產品出不了村;有的是人口長期處於淨流出狀態,呈現空心化現象……所以,“小灶”要根據食客的口味精心烹製。若按廚師習慣亂炒一通,菜品不合口味,錢沒少花,效果卻不佳,那也不行。國家級貧困縣脫帽的“臨門一腳”,必須“按需分配”、精準施策,避免大水漫灌。

比如,針對農產品賣不掉問題,要具體分析原因,究竟卡在哪個環節——是農產品本身不受歡迎,還是銷售不暢、交通不便、物流不通,然後對症下藥。要是銷售問題,可以考慮與電商平臺合作,幾大電商平臺都開設了農產品銷售頻道。如拼多多,2019年農產品成交額就達到1364億元人民幣,對農村發展貢獻殊多。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