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的明朝第十四省,有了它南海就是内海了

看过《大明王朝1566》的朋友,应该很熟悉里面的一句台词:“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这句词就完全概括了明朝的行政区域,但你知道明朝还有过一段两京一十四省的时期吗?这第十四个省就是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统治范围大致为现在越南北纬十七度以北地区。

十四世纪末年,安南的陈氏王朝政治腐败,国家陷入混乱,摇摇欲坠。外戚贵族胡季牦趁机加紧夺取政权。到公元1400年,胡季牦羽翼丰满,废黝陈少帝,自立为帝,建元圣元,恢复胡姓,名一元,是为胡朝(1400-1407 )。

胡季牦自立为帝,大逆不道,正好给了一心想建功立业的明成祖朱棣一个机会。明永乐四年(1406)九月,明成祖命太子太傅朱能,为总兵征夷将军,西平候沐展、新城候张辅为左右副将军领兵征安南,后总兵朱能因病卒于军中,张辅接任总兵职务。面对号称“百万”的安南胡朝军队,张辅沉着冷静,深谋远虑,屡破敌军,势如破竹。仅仅用时七月就生擒胡氏父子,平定安南。

短命的明朝第十四省,有了它南海就是内海了

明军平定安南后,因陈氏子嗣断绝,应当地官吏省老要求恢复郡县统治,置三司,改安南为交趾。时领交趾“东西相距一千七百六十里,南北相距两千八百里。安抚人民三百二十一万有奇,获蛮人二百八十七万有奇。”明朝于六月在交趾设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余县,以五个直隶于布政司的州,分割二十九县,在要地设十一卫、三所、一市舶。其中十五府分别是:交州、北江、谅江、三江、建平、新安、建昌、奉化、清化、镇蛮、谅山、新平、演州、义安、顺化。

短命的明朝第十四省,有了它南海就是内海了

至此,安南正式划为中国郡县,史称“属明时期”。

明成祖在安南置三司、设郡县对安南进行统治,吸取了元朝在中国的民族歧视政策所带来的教训,因此并未对安南采取任何带有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政策,皆仿明制,一视同仁,安南与中国其他省份享受待遇是一样的。政治上,明朝祖在交趾置三司、设郡县。交趾主要的官职由明朝派遣,地方上则以地方土官为主;每年也按惯例进行科举取士,遣送贡生赴国子监;交趾的相关制度皆照明制,与它省无异。

经济上,考虑到交趾常年遭受战乱,实行的是轻摇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每年也都与其他省份一样向中央缴纳税务。文化上,一方面大力在交趾地区传播儒家文化,输送儒家经典,华化夷俗;另一方面交趾地区中央文献,古籍资料也源源不断的输送至京师。

永乐二十二年(1424 )七月,成祖因病逝世,长子朱高炽继位,是为仁宗。交趾当地土豪黎利趁明朝新帝继位,扯旗造反,叛军声势浩大,连克多地。仁宗并不像其父亲一样雄才伟略,武功赫赫,而是一位比较温和的皇帝。面对叛军,仁宗以抚为主,致使当地明军军心不齐,丧失多次战机,黎利进一步发展壮大。

洪熙元年(1425)七月仁宗长子朱瞻基继位,是为宣宗。宣宗继位后,交趾形势已经十分危急,南方重要据点如顺化、新平等己被黎利所控制,正部署兵力向北进军。宣宗先后两次,动员十余万军队征讨叛军,但都因为不熟悉当地地形,轻敌冒进,被叛军击溃。两次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失败,彻底使明朝收复交趾的愿望破灭,明朝不得不走向双方议和的道路,恢复到宗藩关系。

短命的明朝第十四省,有了它南海就是内海了

威名赫赫的大明帝国竟然被地方叛军打的丢盔卸甲,真是声名扫地。这让中南半岛的其他藩属国也都蠢蠢欲动,各行其是,明朝基本丧失了对中南半岛的控制权。放弃交趾也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广西云南变成了新的前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