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爱吃的面包不在稻香村,超市里没有,只要3块5

不少人说北京是美食的荒漠,本地所谓的美食都上不了台面儿,这个说法有待商榷。然而,在北京能吃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风味却是不争的事实。若是您想吃些点心、蛋糕和面包之类的甜品,也有大把的选择,稻香村、味多美、好利来、多乐之日、巴黎贝甜、原麦山丘等这些名字,相信您一定不陌生。

老北京爱吃的面包不在稻香村,超市里没有,只要3块5

对于老北京来说,逢年过节串门子都会拎个点心匣子,即讲究也有面儿。于是,稻香村也成了京味儿点心的代名词,外地来京的朋友耳闻目染,慢慢也知道了“苏稻”与“三禾”的区别,对于哪几种好吃也是门儿清,在柜台前能直接叫出“牛舌饼、拿破仑、山楂锅盔、核桃排”这些点心名儿。

老北京爱吃的面包不在稻香村,超市里没有,只要3块5

要说起许多老北京爱吃的面包是哪个,您可能就不知道了。它既不在稻香村,超市里也没有,外包装至今都使用最传统的蜡纸包,一个只要3块5,这就是只在义利门店才能买得到的乳白面包。

要说这乳白面包,还得先从义利说起。从字面上不难看出,义利是“先义后利”“薄利厚义”的意思。自打苏格兰人詹姆斯尼尔于1906年在上海南京路“出摊儿”以来,就有了义利这个名字,至今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所以如今您在义利的招牌上看到的“百年”二字,可是实打实的。

老北京爱吃的面包不在稻香村,超市里没有,只要3块5

到了1950年,义利从上海来到北京,让面包这种昔日只有住在东交民巷的“洋大人”才能吃到的高级货,一下子成了百姓都能吃到的“洋玩意”。当时京城的老百姓早就吃腻了烧饼、馒头,对新生事物面包有着极大的热情。据说,虽然当年一个面包1毛钱的售价属于奢侈品,但老百姓排队买义利面包的景儿比第一家肯德基开业还要火爆。

老北京爱吃的面包不在稻香村,超市里没有,只要3块5

1963年,义利食品公司职工正在生产乳白面包

时至今日,义利的几款面包都保持了最初的味道,乳白面包就是其中之一。与同门的维生素面包(添加了维生素,据说还能治脚气)和果子面包(分蜡纸包和塑料包两种包装)比起来,乳白面包名气小了很多,除了老北京几乎没人知道。既然前两者在各大超市都能买到,为什么偏偏这乳白面包这么稀罕呢?

老北京爱吃的面包不在稻香村,超市里没有,只要3块5

吃过义利乳白面包的人都知道,白底红字的蜡纸包里是一个不起眼的面包,从触感上来说外皮比较硬,整体很扎实,闻起来甜味和奶味比较淡,口感也不惊艳,有人说那感觉像吃硬馒头。总之,乳白面包太普通了,不如有果脯的果子面包甜,不如黄澄澄的维生素面包有颜色。所以丝毫不占优势的它也就没能成为进入超市的产品。

老北京爱吃的面包不在稻香村,超市里没有,只要3块5

我给外地朋友推荐过,却没人表示好吃,甚至给出了“包装太落伍、口感太硬、味道太淡、难以下咽”的差评。所谓众口难调,就好比有人对豆汁儿、炒肝儿、卤煮表示无法接受,有人则是如获珍馐一般。在我看来,正是因为乳白面包的传统包装、嚼劲、越嚼越香的味道和亲民的价格,才能在几十年间影响了几代北京人,收获了无数拥趸,成为了许多老北京心中的面包王。

老北京爱吃的面包不在稻香村,超市里没有,只要3块5

现如今,路过义利的门店,我都会进去买上一个乳白面包,可能是因为它的朴实无华和令人回味的口感,也可能是因为吃到它时勾起的儿时记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