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的眼,看悲情的人間——《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

它是電影,也像一部紀錄片。應該是傳記紀錄片,記錄了日本大正年間,著名的作家芥川龍之介先生,作為大阪每日新聞社的海外觀察員,出訪中國的一段經歷。

溫柔的眼,看悲情的人間——《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

一百年前的世界,是頗為動盪的。歐洲燃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波及全球三十多個國家。參戰的各國矛盾重重。戰後雖然有主張和平的巴黎和會,然而各國紛爭並未真正談妥,局勢依然緊張,國與國之間利益為先,各懷鬼胎。

而中國國內,又正處在北洋政府統治時期,各路軍閥混戰,社會黑暗,政治腐敗。並且極大地拖累了經濟、文化、民生一起,滑向深淵。

相反,日本在一戰之後快速崛起,成為軍事強國。大正年間的日本,經歷了一個繁榮安穩的時期。芥川龍之介先生,正是在這個時期,1921年(大正十年)來到上海的。

此時的上海,表面上遠離了北洋政府的政治,加上租界燈紅酒綠的繁華,客觀上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金融、貿易、商業、新聞出版等各行各業都十分發達,成為遠東的第一大城市。

溫柔的眼,看悲情的人間——《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

對於芥川龍之介來說,輪船在碼頭靠岸之時,讓他感受到的氣息,是頗為複雜的。這是一個讓他覺得熟悉又陌生的新地方,華洋混雜。一邊是精緻如彼岸的花朵,一邊卻破敗似人間煉獄。他本來就比較孱弱的身子加上多日海上漂泊,終於病了一場。

作家是最為敏感的一類人。芥川熟讀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並被之深深吸引。對於中國之行,他的任務只是寫出優美的散文遊記或故事小說,而之與他本身,他覺得觀察人和了解當地人的過往及今是他更感興趣的事情。

溫柔的眼,看悲情的人間——《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

最初聽戲《蘇三起解》,他不能體會鑼鼓喧天的伴奏之下所要表達的情感意境。到幾個月遊歷中國各地之後,再聽《霸王別姬》,他完全沉浸其中併發自內心的欣賞叫好。人們似乎可以從鑼鼓聲聲的震耳發聵當中,暫時逃離現實裡的種種不堪和艱辛難熬,享受片刻熱血激昂的恣意。

芥川見過章太炎先生,雖然也問及他國內局勢的看法,但他無法知曉太炎先生因由清末至民初切身經歷諸多變革和遭遇之故,以致思想轉變。本來也是可以理解的,卻難以契合當下。對於清朝舊官僚,民國新軍閥的輪番登場,以長者的親歷尚未能給出更好的答案,何況一個異鄉人?

他見過鄭孝胥先生,老派的讀書人,卻也在墮落的時代祈求英雄出現。失望也置身事外,芥川對這樣的世界既無力又憤慨,也只能絕望。所以在面對李人傑(李漢俊,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成員)的時候,他能直抒胸臆:整個社會政治的墮落,拖垮了經濟、文化和藝術的全面發展,導致人民失去學習和思考的意願,全部自甘墮落,但底層勞動人民需要有人去發起去帶領。他認為像李人傑這樣的人應該為改變這個國家而身先士卒。

溫柔的眼,看悲情的人間——《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

在日常生活裡,芥川更多的是以溫柔而無奈的眼神看這個苦難的世界和苦難的人民。他時常出神地望著乞丐,他覺得他們是最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人,也許是神仙的化身。或者有不得已的身世,以他們某種神秘的示現,來給這個世界傳遞信息,只有敏感的心能感受到。

溫柔的眼,看悲情的人間——《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

往往,無奈的芥川只能嘆一口氣,或給膝蓋受傷的乞丐一點錢,或者半推半就買下賣花婆婆的所有紅玫瑰……

即使在風月場所,芥川也尊重女性,絕不僅僅把她們當成洩慾的工具。他平和而真心地誇讚她們的美,並傾聽她們的身世。他同情她們的選擇,是環境所迫。他對男妓露露因村田(大多數人的思維)對他的判斷而起疑,這麼一件如此的小事,只是他內心的波動,他向露露真誠道歉。他鼓勵識字能寫的露露繼續學習,以期將來改變自身,並參與到改變這個世界的行列中來。他親自為他買了一堆書,包括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誌。

溫柔的眼,看悲情的人間——《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

然而,現實總打碎理想,讓人每激起鬥志,又被無情碾爛。就像春風沉醉的晚上,很快就被雨打風吹過。短暫的美夢總是躲不開各種破敗。影片中的旁白既是現實的敘述,又是芥川的心語。滿目的汙朽踐踏生命的尊嚴,讓他溫柔的雙眼也無不悲哀和迷茫起來。就像他無數次經過的“無話可說”石牌坊,內外都是沉淪而沒有覺醒的匆忙行人。夜色無邊溫柔,也難以撫慰入眠。

攝影師輕輕帶過的鏡頭,不動聲色地呈現一個個微小細節,玉蘭的淺淺哀怨、露露的明亮眼神、乞丐黛黑的眼瞼、抽大煙的麻木……一切都落在作家的眼裡,激起更深入的思考。

溫柔的眼,看悲情的人間——《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

芥川的溫柔,在於他從不苛責,不發怒,體諒別人,他承認普通人生活的不易,也為日俄戰爭之後日本兵侮辱中國女學生感到羞恥。他本是不願提及政治的一介文人,但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令他時時由此思考,卻又沒有出路,像他身體的各種疾病,常常對他折磨。不過他還是認為,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終有一天會崛起的。

就在他第二年(1922年)回國以後不久,他完成了《江南遊記》和《上海遊記》。五年之後,他服下大劑量安眠藥自殺身亡。這個才華出眾的作家只活了三十五個年頭,便在迷茫與苦悶中結束了人生。我在幾個月前讀了他死前不久寫的短篇小說《河童》,現在回憶起來,頗能感受到他的壓抑和苦悶。藉著虛構的河童國裡的精神病人之口,諷刺社會現狀。一種無法排遣的絕望從文中流露出來,讓讀者體會出幻滅。芥川二十五歲完成的小說《羅生門》因為拍成了電影而被中國觀眾熟知,其實這篇小說的節選被列入民國時期的高中國文課本。

芥川的青少年時期,學業成績十分優秀,並精通漢語和英語。他博覽中西名著,受其影響,他近一百五十篇短篇小說、散文、札記、遊記等,題材廣泛,立意深遠,具有現實主義的色彩。他的寫作技巧精妙純熟,極擅長人物的心理描寫,生動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溫柔的眼,看悲情的人間——《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

這部片子只有短短的一小時十分鐘,雖然緊湊,卻尤如細膩溫和的文字描述,有條不紊地將民國時期的魔都上海用畫面展現出來。芥川的扮演者松田龍平將作家演得細緻而逼真,彷彿有了彼時作家的精氣神——孱弱、悲觀、懷疑、不安。瘦弱的身材、溫柔又迷茫的眼神,每一處都演得恰到好處,令人佩服。在同情苦難者的同時,看到對著河裡小便的路人、隨手擤鼻涕的名伶,又有不動聲色的驚訝和鄙夷,眼神裡藏著哀其不幸又怒其不爭的無奈與失望。

溫柔的眼,看悲情的人間——《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

豆瓣給它高分是必然的,它吸引觀眾的,是真實地還原一百年前上海的世相,藉由芥川龍之介先生的眼睛,展現在我們面前。隨著芥川的腳步,有一種什麼東西,悄悄撥動心絃,令人為之一動。

せんせ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謝謝芥川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